学术投稿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江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1-5930
  • 国内刊号:36-1101/R
  • 影响因子:1.24
  • 创刊:198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4-37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实用癌症杂志   2007年2期文献
  • 多针双电极射频适形消融治疗肝癌16例报告

    目的 探讨多针双电极射频适形消融治疗肝癌的原理和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多针双电极射频消融肝肿瘤16例,全部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剌,单纯射频消融治疗15 例,射频消融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1 例.结果 全组有12例患者治疗1次后影像学检查见肿瘤完全消融,4例首次射频治疗后1个月影像学检查见肿瘤消融不完全,2例再次行射频消融后肿瘤完全消融.甲胎蛋白阳性者6例治疗后全部转为阴性.结论 多针双电极射频不仅能增大消融范围,而且可以根据肿瘤形态适形消融肿瘤,是1种新的有效射频消融技术.

    作者:彭振维;庞雄昊;陈敏山;张耀军;梁惠宏;张亚奇;李锦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局部晚期胆管癌28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分析

    目的 探讨3DCRT治疗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不能手术的胆管癌28例,10例胆管引流术后行3DCRT;单纯3DCRT 18例,肿瘤PTV单次剂量2 Gy,30~35次、6~7周完成,总剂量60~70 Gy.结果 肿瘤病灶完全缓解(CR)16例(57.1%),部分缓解(PR)8例(28.6%),总有效率(CR+PR)为85.7%,1年生存率为60.7%.结论 3DCRT治疗胆管癌能有效控制肿瘤,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及反应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包德强;苏华臣;董泽华;林凤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化疗剂量强度对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化疗剂量强度对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63例晚期乳腺癌给予不同剂量强度的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化疗,紫杉醇按标准剂量每3周175 mg/m2 ,剂量强度为58.3 mg/m2;表阿霉素按标准剂量每3周60 mg/m2 ,剂量强度为20 mg/m2,评估其客观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6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总有效率为49.2%,相对剂量强度为>1.0、1.0~0.8、<0.8,三者的有效率分别为76.5%、53.1%、7.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晚期乳腺癌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标准剂量强度可以产生较好的化疗效果,且毒副作用可耐受.

    作者:曹轶林;徐李容;屈元姣;陈熙;梁百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贲门癌外科切除淋巴结清扫范围及其意义的探讨

    目的 探讨贲门癌外科切除淋巴结清扫范围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随机分析手术切除贲门癌217例.淋巴结清扫范围按D0~D4分级;手术根治程度按A、B、C三级标准进行分级.结果 全组近端胃+食管下段切除186例,全胃+食管下段切除31例;联合脏器切除97例.D1级手术150例,D2级手术58例,D3级手术1例;A级手术53例,B级手术107例,C级手术57例.全组有淋巴结清扫记录210例,有淋巴结转移157例,转移率72.4%,其中1、2、3、4、7、9、10、11、110组及下肺韧带淋巴结转移率为高;全组共清扫淋巴结2868枚,阳性655枚,总转移度为22.8%,其中1、2、3、4、7、9、12、110组及下肺韧带组淋巴结转移度为高.结论 全组D1级手术治疗的患者与D2级手术治疗的患者生存率相似;Ⅲa期D1级手术治疗的患者与D2级手术治疗的患者2、3年生存率有一定的差异,Ⅲb期D2级手术治疗的患者生存率优于D1级手术治疗的患者;Ⅳ期D1级手术治疗的患者生存率优于D2级手术治疗的患者.A、B级手术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C级;A级手术后患者生存率也高于B级.

    作者:赵锡江;黄景陶;唐鹏;任鹏;马明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OXA-LV/5-FU方案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奥沙利铂(草酸铂)联合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OXA-LV/5-FU)方案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对42例不能手术的晚期胃癌患者行胃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OXA)、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栓塞剂选用碘化油或碘化油加明胶海绵.每次治疗间隔1个半月,每例共行3次.近期疗效按WHO推荐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结果 42例中完全缓解(CR)4例(9.5%),部分缓解(PR)30例(71.5%),稳定(SD)3例(7.1%),恶化(PD)5例(11.9%),总有效率(ORR)为80.9%,不良反应:Ⅲ~Ⅳ度者8例,其中恶心呕吐6例(14.3%),白细胞减少2例(4.8%).结论 采用OXA-LV-5FU方案胃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是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方法,不良反应轻而且安全.

    作者:陈景礼;康兆君;李泽锋;宋保国;吴建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宫颈癌术前子宫动脉化疗栓塞2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26例宫颈癌术前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的方法疗效.方法 对26例宫颈癌患者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观察其疗效和毒副反应.化疗栓塞后2~3周行子宫根治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26例患者阴道流血、流液、腰骶部疼痛等症状均明显缓解,化疗栓塞总有效率为92.3%,手术成功率为100.0%,26例各组淋巴结及切缘无癌残留.结论 宫颈癌术前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复发和转移;二次治疗的合适时机为化疗栓塞后2~3周.

    作者:孙蕾;徐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膜式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膜式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 (简称TCT) 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刷取354例支气管黏膜细胞行TCT检测,同时钳取这354例支气管黏膜组织经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后光镜观察,然后比较细胞学和病理活检的符合性.结果 354例中,TCT诊断癌142例(40.11%),可疑癌37例(10.45%),非恶性175例(49.44%).与病理活检对照,完全符合298例(84.18%).结论 TCT能制出良好的涂片,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支气管黏膜病变情况,它联合病理活检能提高对肺癌的诊断率.

    作者:陈世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思他宁在胃肠道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思他宁在不能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将6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所致肠梗阻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和思他宁治疗组32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思他宁(每天6mg静脉滴注,维持24h)3~12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腹痛、腹胀缓解率分别为84.4%、57.6%(P<0.05);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比率分别为62.1%、25.0%(P<0.01);胃肠平均减压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16±158) ml/d、(522±184) ml/d(P<0.001),81.3%的患者腹部平片显示肠管积气积液减少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KPS分值分别为57±7、45±9 (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思他宁治疗胃肠道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和生活质量.

    作者:吴俊东;庄业忠;黄文河;黄棉生;王伟峰;许慕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癌灭活后瘤周注射超抗原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瘤区注射超抗原生物制剂高聚生(HAS)协同无水乙醇治疗肝癌的后临床疗效及局部免疫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7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癌的患者,其中39例行无水乙醇治疗后进行瘤区注射HAS组(治疗组),另39例为单纯无水乙醇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于无水乙醇治疗后3周、4周、7周分别进行瘤区局部注射HAS 1 600 U,同时行肝穿组织活检,标本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随访观察其生存及复发情况,同时进行两组间累积生存率和未复发率的比较;并分析局部免疫细胞浸润与生存和复发的关系.结果 ①治疗组和对照组1、2、3 、4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3.63%、83.04%、74.14%、61.78%,和88.89%、80.81%、65.69%、46.99%;治疗组生存率和未复发率虽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两组各19例患者近期未复发率的比较,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术后,未复发组免疫细胞阳性浸润均高于复发组(P<0.05);治疗组近期未复发组免疫细胞浸润程度明显高于复发组(P<0.05).结论 PHIT协助PECT治疗肝癌能够有效地进一步增强肝癌患者局部抗肿瘤细胞免疫;肿瘤患者局部细胞免疫影响其预后状态;PHIT作为PECT治疗肝癌后的辅助治疗手段,能够进一步降低PE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复发率.

    作者:程慧桢;王秀玲;郑慕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年轻宫颈癌患者卵巢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保留卵巢适应征范围及提高保留卵巢功能的方法.方法 58例4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实施了卵巢移位术,其中53例在根治术同时行卵巢移位术,包括6例宫颈腺癌病例及12例术前行髂内动脉介入化疗病例.术后辅助放疗16例.5例在根治性放疗前行单纯卵巢移位术.通过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测定及随访性生活状况等评估术后卵巢功能.结果 58例卵巢移位术前术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别(P>0.05).卵巢移位术后放疗组雌、孕激素水平虽较未放疗组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根治性放疗组(P<0.05).随访中,无1例因卵巢转移复发.结论 卵巢移位术是保留年轻宫颈癌患者卵巢功能安全有效的方法.恰当选择宫颈腺癌病例及通过新辅助化疗使部分中、晚期患者保留卵巢成为可能,尽可能的将卵巢移至远离放射野是提高保留卵巢功能的主要方法.

    作者:马玲;李胜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可手术乳腺癌治疗的作用及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分析84例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对原发灶用TSK stericut针穿刺活检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 PR、 CerbB-2、 p53,所有患者采用CEF(环磷酰胺 +表阿霉素+氟脲嘧啶,每3周1 次)或TE(表阿霉素+泰素或泰素帝,每3周1 次)方案化疗2~4个周期,化疗后1~2 周手术.疗效以原发灶B超检查两径乘积变化按UICC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TE方案有效率(80.6%)高于CEF方案(56.6%),CerbB-2阴性者的有效率(75.0%)较阳性者(52.8%)高,p53阳性者有效率(77.5%)高于阴性者(54.5%),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E方案、p53阳性独立地与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相关.结论 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TE方案、p53阳性者具有较高的缓解率.活检针穿刺可用于乳腺癌的术前病理诊断并测定生物学指标.

    作者:谢尚闹;李涛;孟旭莉;陈杰;莫文菊;孙才兴;丁小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p53 mRNA及bcl-2、bax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p53 mRNA及bcl-2、bax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正常直肠、腺瘤组织标本各16例及80例直肠癌石蜡标本的组织芯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p53 mRNA,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l-2、bax蛋白,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 正常直肠组织平均p53 mRNA阳性细胞率为15.26%±3.24%,腺瘤组织平均阳性细胞率为27.32%±5.54%,直肠癌组织平均阳性细胞率为75.38%±9.61%,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癌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血清CEA水平、组织学类型的p53表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转移、5年生存率的p53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组织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直肠组织和腺瘤(P<0.01),bax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直肠组织和腺瘤(P<0.01),直肠癌组织p53 mRNA阳性细胞率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bax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直肠癌p53 mRNA表达程度不同的直肠癌细胞凋亡指数(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85,P<0.01).结论 直肠癌中p53及bcl-2、bax的异常表达共同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联合检测上述标志物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辉;曹杰;杨平;孙政;谭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吉西他滨联合放射对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GEM)联合放射对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的作用机理.方法 ①用不同浓度的GEM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O-8910PM细胞,观察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②GEM加不同放射条件照射细胞后,观察其对细胞的集落形成率、DNA及细胞凋亡的影响;③ GEM联合放射对人卵巢癌细胞的时间依赖性实验,用细胞增殖抑制及核分裂指数的方法,对实验后24、48、72、96 h的人卵巢癌细胞进行观察.结果 ①GEM对人卵巢癌细胞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随GEM的浓度增高而活细胞数下降,对照组与各药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GEM加不同放射条件照射细胞后,随放射剂量的增高而细胞增殖明显抑制,呈正相关;细胞集落形成率,随放射剂量的增高而集落形成率下降;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经GEM加不同放射条件照射后的细胞,可见G0~G1期细胞明显阻滞,进入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结果分析表明,凋亡现象随放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尤以4 Gy和6 Gy时细胞凋亡现象更为明显.③用GEM联合放射对人卵巢癌细胞作用24、48、72、96 h后,从细胞计数及核分裂指数结果可见:细胞增殖抑制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各组细胞随实验时间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明显,对照组与各实验组比较,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药物组与联合组在实验96 h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EM能抑制人卵巢癌细胞生长,当GEM联合放射可诱导HO-8910PM细胞阻滞和细胞凋亡,且有时间依赖性和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

    作者:钱丽娟;顾琳慧;朱赤红;凌雨田;张鸿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顺铂对肝癌细胞BEL-7404、BEL-7404/ADM 中hTERT表达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顺铂对BEL-7404、BEL-7404/ADM肝癌细胞hTERT-mRNA 表达及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顺铂处理BEL-7404细胞24 h、48 h、72 h后, RT-PCR检测hTERT-mRNA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DDP处理48 h、72 h后,BEL-7404细胞hTERT-mRNA表达明显受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比BEL-7404/ ADM细胞,随着DDP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hTERT活性也呈减弱趋势.结论 顺铂可降低BEL-7404、BEL-7404/ADM细胞hTERT-mRNA表达,表现为明显的时间及浓度的依赖性.

    作者:莫军扬;韦长元;黎丹戎;朱其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E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cyclinE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寻找预测鼻咽癌预后的相关因子,为鼻咽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DNA/cyclins双参数法,检测4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鼻咽癌患者新鲜肿瘤组织中cyclinE的表达,所有数据应用SPSS软件包行χ2检验.结果 cyclinE有23例(53.5%)表达阳性,与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而与性别不相关.结论 cyclinE阳性表达与鼻咽癌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提示鼻咽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汤声波;胡国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鼻咽癌血浆EB病毒DNA水平与肿瘤负荷的关系

    目的 探讨鼻咽癌血浆EB病毒(EBV)DNA水平与肿瘤负荷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无远处转移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共98例,治疗前行鼻咽及全颈CT,应用PACS中的多边形测量工具,逐层勾画鼻咽原发灶肿瘤及颈部转移淋巴结,采用面积求和法计算鼻咽原发灶肿瘤体积(TV)及颈部转移淋巴结体积(NV),以TV和NV之和表示总肿瘤负荷(TNV).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治疗前血浆EBV DNA水平.结果 全组TV、NV及TNV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5.9 cm3(9.1~29.2 cm3 )、17.1 cm3(0.7~64.1 cm3)、44.1 cm3(20.4~87.4 cm3).全组血浆EBV DNA检出率为73.5%(72/98),血浆EBV DNA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3.6×104 copies/ml(2.0×103~3.6×105 copies/ml).按TV分组:≤20 cm3、>20 cm3者各58、40例, 2组血浆EBV DNA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9.5×103 copies/ml(0~1.6×105 copies/ml)、1.6×105 copies/ml(2.2×104~4.6×105 copies/m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按NV分组:≤20 cm3、>20 cm3者各52、46例, 2组血浆EBV DNA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2.2×104 copies/ml(0~1.8×105 copies/ml)、1.0×105 copies/ml(6.2×103~5.4×105 copies/ml),有显著性差异(P=0.033);按TNV分组:≤40 cm3、>40 cm3者各43、55例,2组血浆EBV DNA检出率分别为60.5%(26/43)、83.6%(46/55),有显著性差异(P=0.010);2组血浆EBV DNA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7×104 copies/ml(0~1.3×105 copies/ml)、1.1×105 copies/ml(6.6×103~4.7×105 copies/ml),有显著性差异(P=0.014);血浆EBV DNA水平与TV、NV、TNV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鼻咽癌患者治疗前血浆EBV DNA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体内肿瘤负荷.

    作者:叶新芊;李金高;龚晓昌;袁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癌组织PTTG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PTTG和VEGF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50例、肝硬化30例、正常肝10例组织中PTTG、VEGF的表达.结果 PTTG、VEGF在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 ,F=8.5 ,P< 0.01).结论 PTTG、VEGF异常表达与肝癌肝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对肿瘤新生血管起关键作用,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参考指标.

    作者:康凯夫;石祥呈;陈小伍;陈坚平;车爱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Survivin、p53、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p53、Ki-67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60例癌旁乳腺正常组织中Survivin、 p53、Ki-67的表达.结果 60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8.3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00%(P<0.05),但与乳腺癌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无显著相关.p53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并与乳腺癌病理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p53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Survivin、p53、Ki-67蛋白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对乳腺癌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p53和Ki-67可以作为乳腺癌的预后指标.在乳腺癌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李梅;陈芸;张丽娟;胡早秀;杨承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β-catenin 、MMP-7蛋白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β-catenin、MMP-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制作89例胶质瘤及6例正常脑组织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芯片中β-catenin、MMP-7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β-catenin、MMP-7表达均为阴性(-);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β-catenin、MMP-7均有表达,并随肿瘤级别增高而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1,<0.05);相关分析发现β-catenin表达与MMP-7的表达相关(P=0.01).结论 提示β-catenin在细胞质、核内的集聚可促进MMP-7的表达,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侵袭性有关,可反映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病理分级.

    作者:潘旭波;纪祥瑞;姜蕾;王威;徐振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胃癌细胞增殖与P-gp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胃癌细胞增殖和P-糖蛋白(P-gp) 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95例胃癌手术标本P-gp、DNA指数(DI)、S期细胞百分率(SPF) 和细胞增殖指数(PI),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胃癌P-gp表达阴性39例(41.1%);P-gp表达阳性有56例(58.9%),其中轻、中度表达有29例(30.5%),重度表达有27例(28.4%).95例胃癌中非整倍体肿瘤48例(50.5%),非整倍体肿瘤SPF和PI显著高于二倍体肿瘤(P<0.0 1),非整倍体肿瘤P-gp表达低于二倍体肿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低分化组与中分化组的肿瘤倍体例数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 1);胃癌中-低分化组与中分化组的肿瘤倍体例数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 1).以胃癌发生部位、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比较SPF、PI、P-gp和倍体关系,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用FCM检测胃癌P-gp表达水平和DNA倍体可为临床选择适当的化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余传定;许沈华;凌雨田;朱赤红;周星明;刘祥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53、p21WAF1、PCNA、cyclin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53、p21WAF1、PCNA、CyclinA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及Warthin-Starry银染色、PCR、尿素酶法检测胃癌及有关病变中p53、p21WAF1、PCNA 、CyclinA蛋白的表达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Dys)及胃癌(GC)中,p53阳性表达率随病变发展而逐渐升高,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3%、6.7%、25.0%、70.6%.p21WAF1阳性表达率随病变发展而降低,p21WAF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6.7%、86.7%、75.0%、42.6%.PCNA和cyclinA阳性表达率随病变发展而升高,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5.0%、60.0%、70.0%、87.5%、85.3%;Cycli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6.7%、20.0%、47.5%、58.8%.在同一病变中HP阳性组p53、p21WAF1、PCNA、cyclinA阳性表达率高于HP阴性组,GC组有显著差异(P<0.05).就1种基因的表达而言,HP阳性组各类病变之和与阴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中p21WAF1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1,γ=- 0.598),PCNA与cyclin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γ= 0.956).结论 p53突变及p21WAF1失活和PCNA、cyclinA蛋白的高表达及HP感染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杨兰泽;高静;米建强;谢顺清;杨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放射线诱导hEgr-1-CD对鼻咽癌CNE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放射线诱导hEgr-1-CD自杀基因前药系统对鼻咽癌CNE细胞株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将pcDNA3.1(+)Egr-1-CD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转染入鼻咽癌细胞株,给予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观察基因表达与放射的剂量效应关系,观察不同的放射线及不同剂量的前药对鼻咽癌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 电离辐射可诱导增强自杀基因阳性鼻咽癌CNE细胞株中CD基因的表达,电离辐射与前药5-Fc的联合应用大大增强了对自杀基因阳性细胞的杀伤作用,其杀伤作用大于单独自杀基因前药系统和单独照射.结论 hEgr-1-CD自杀基因前药系统对鼻咽癌CNE细胞株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与放射联合应用对CNE细胞有明显的协同杀伤作用.

    作者:邱素芳;潘建基;吴君心;谢云青;郑秋红;郑天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ATRA联合HSV1-TK/GCV系统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能否提高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1-TK)/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系统对卵巢癌的体内治疗作用.方法 用携带tk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上清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用含G418的培养液筛选获得抗性克隆(命名为SKOV-3/TK).采用PCR方法检测HSV1-tk基因整合情况.分别用SKOV-3细胞建立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作为对照组和ATRA组,用SKOV-3细胞与SKOV-3/TK细胞按8∶2比例混合细胞建立的动物模型作为HSV1-tk/GCV组和HSV1-tk/GCV联合ATRA组.于接种细胞后15天开始实验用药,从用药第1天开始每5天测量肿瘤体积1次,至用药结束后2周,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并取瘤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TRA组、HSV1-tk/GCV组抑瘤率分别为25.5%、38.8%,联合用药组抑瘤率高达67.8%,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出现不同程度点、片状坏死,以联合用药组为重.结论 HSV1-TK/GCV系统对卵巢癌有体内杀伤作用;ARTA可以提高HSV1-TK/GCV系统对卵巢癌的体内杀伤作用.

    作者:徐梅;吴强;谢永;朱孝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RAGE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 研究RAGE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 50例胃癌组织标本,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RAGE表达情况.选取9例新鲜手术切除胃癌标本用于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RAGE在正常组织表达于内皮、平滑肌细胞、单核吞噬细胞.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多(P<0.05).RAGE在低分化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RAGE的表达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γs=-0.399,P=0.004).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RAGE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浸润深度与RAGE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γs=0.385,P=0.06 ).不同浸润深度的RAGE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Western blot 结果分析表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与RAGE的表达呈正相关 (γs=0.744,P=0.001).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癌组织中,RAGE蛋白含量呈依次上升趋势(P<0.05).结论 RAGE在正常胃组织低水平表达,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 RAGE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聂跃华;姜浩;伍尤华;杨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UNTX水平检测在监测肺癌骨转移中的价值

    目的 检测与分析肺癌骨转移瘤患者尿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水平,评价其与骨转移病情发展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正常组33例;肺癌组31例;肺癌骨转移组30例.分别测定3组uNTX水平,同时进行尿脱氧吡啶酚及血清AKP活性和Ca2+浓度的测定,肺癌骨转移组进行了治疗前后uNTX水平对比.结果 肺癌骨转移组uNTX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其治疗前后uNTX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肺癌骨转移时uNTX水平会发生异常,uNTX水平与骨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uNTX敏感度高于尿脱氧吡啶酚及血清AKP活性和Ca2+浓度,在预测肺癌骨转移瘤和监测病变进程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高志棣;考军;周文丽;范清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浆EBV DNA水平测定在监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定量分析血浆EBV DNA水平在监测鼻咽癌复发、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检测360例根治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血浆EBV DNA水平,并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360例患者中87例血浆EBV DNA检测阳性,273例阴性.在87例检出阳性者中, 25例证实为临床复发,45例证实为远处转移,故其预测肿瘤进展阳性预测值为80%(70/87).在273例血浆EBV DNA检测阴性患者中,共有17例复发和4例转移,故其阴性预测值为92%(252/273).总计91例肿瘤进展患者中70例血浆EBV DNA阳性,其中复发42例,25例血浆EBV DNA阳性;转移49例,45例血浆EBV DNA阳性.269例临床缓解患者中17例血浆EBV DNA阳性,故其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77%(70/91)、94%(252/269)、6%(17/269)、23%(21/91)、90%(322/360).复发患者、转移患者、肿瘤进展患者和临床缓解患者EBV DNA阳性率和中位拷贝数分别为:60%,4 700 copies/ml ;92%,425 000 copies/ml ;77%,38 000 copies/ml;6%,<500 copies/ml.复发患者与转移患者比较、肿瘤进展患者与临床进展患者比较,血浆EBV DNA阳性率和中位拷贝数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浆EBV DNA水平的检测是监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转移、复发的有效指标.

    作者:龚晓昌;李金高;袁霞;廖朝晖;敖帆;邹学森;陈文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趋化因子受体CCR7与PI3K/Akt通路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CR7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或Ak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CR7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32例胃癌及相应癌旁对照组织中CCR7mRNA、PI3KmRNA、Akt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CR7、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CCR7mRNA、PI3KmRNA、AktmRNA与癌旁对照组织的表达水平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且CCR7mRNA与PI3KmRNA、Akt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5).CCR7、P-Ak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P<0.05),两者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有关(P<0.05),并且CCR7、P-Akt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的CCR7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胃癌的侵袭转移.

    作者:夏铀铀;朱正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全胃切除治疗胃癌28例分析

    自1897年Schlatter首先施行全胃切除术成功后,直至1943年,世界文献共报道该手术303例,手术死亡率高达40%[1],以后手术死亡率逐年降低.近10年来,随着对胃癌生物学特性及其转移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多数学者主张对胃癌应扩大根治范围,认为全胃切除术为胃癌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手术死亡率已下降至5%左右[2].我院2004年8月至2006年4月间共施行全胃切除治疗胃癌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景华;刘远廷;马杰;赵辉;胡继卫;岂怀华;李景武;孙志国;赵亚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60例报告

    腮腺手术是头颈部常见手术,其中80%为良性肿瘤手术,80%位于浅叶.传统的手术方法,易出现面神经麻痹,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涎漏等并发症.我们自1999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保留腮腺筋膜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推广.

    作者:宋彬;李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甘胺双唑钠配合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每年约20万人死于食管癌[1].手术治疗结合放化疗目前仍是食管癌的首选,但有临床症状后确诊者多为中晚期,大部分患者已失去外科手术机会[2],只能选择不同方案的放化疗,甘胺双唑钠作为放疗增敏剂已逐渐在临床使用,为观察甘胺双唑钠对食管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我中心对2003年10月~2005年4月收治的6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军;牟妍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内镜下扩张与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狭窄98例报告

    内镜治疗技术的提高与内镜治疗器械的进展,对食管狭窄患者进行内镜下扩张与支架置入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使患者临床症状得以缓解,避免了手术,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秋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肺癌术后乳糜胸16例诊治体会

    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6年1月对3 795例肺癌患者行肺组织切除术,其中16例并发乳糜胸,占同期手术的0.42% ,采取保守治疗13例,手术治疗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述波;郝长城;李作涛;李志杰;曹望凯;林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坐位放疗支架的临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坐位放疗支架的材料主要为有机玻璃或木质.1.2 设计规格

    作者:邓春涟;吴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内置管治疗恶性胸腹水28例疗效观察

    我们自2005年2月以来应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内置管并腔内注药治疗癌性胸腹水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海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我院自2004年10月~2006年12月应用长春瑞滨+顺铂联合治疗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并与CAP方案作对照,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淑娟;宋印利;赵元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直肠癌根治术22例疗效观察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而常规根治术常因为损伤盆腔植物神经而导致患者排尿及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上采用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日益受到重视并在临床上广泛开展.我们自1998年11月至2005年11月对22例男性直肠瘤患者实施了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并与同期25例男性直肠癌患者实施非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直肠癌根治术进行对照,现比较分析临床疗效如下.

    作者:方向阳;汪水生;罗宏;朱向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豆异黄酮对乳腺癌抑瘤作用的研究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是一类天然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的植物雌激素,是大豆中的一类非营养成分[1] .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均含有植物雌激素,但大豆中的含量高[2].

    作者:张董晓;杜玉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脑转移癌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脑转移癌(metastatic brain tumors,MBT)是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全部成年恶性肿瘤患者的20%~40%[1].临床上,单发脑转移较少见,主要见于乳腺癌、结肠癌及肾细胞癌;2/3的MBT患者通常在就诊时即存在2个以上脑转移病灶,尤以恶性黑色素瘤和肺癌患者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记忆障碍、和癫痫发作,也可见行动困难,偏盲或失明、语言障碍、感觉丧失等.虽然CT检查是脑转移的1种有效的筛查手段,但对于多发的、体积小以及后颅窝内的转移病灶MRI检查更为敏感.

    作者:钱正子;王华庆;郝希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