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主管单位: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5668/R
  • 国内刊号:11-5668/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95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6-190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生物医学工程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2年5期文献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标准判断重症急性胰腺炎及预后的研究

    目的探讨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的发生情况,尝试建立修订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Modified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MSIRS)标准,应用MSIRS早期判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及其预后. 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月~2002年2月收治的281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轻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SAP患者发病48小时内的SIRS指标水平;修改SIRS标准水平,探索MSIRS标准早期判断SAP的优越性以及和SAP预后间的关系. 结果① SIRS在AP中总发生率为41.2%,其中MAP发生SIRS为18.1%,SAP则100%发生SIRS;②建立MSIRS标准:T>38℃,P>110次/min,R>22次/min,WBC>15.0×109/L,符合2项或2项以上者,判断为SAP;③与临床诊断金标准比较,MSIRS标准早期判断出SAP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93.6%、93.1%、85.0%和96.7%.④SAP患者除胰腺并发症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drome MODS)及病死率均随着符合MSIRS标准项目增多而显著升高. 结论 SIRS在AP患者中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病理生理过程,应用MSIRS标准可以早期判断SAP,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并与SAP并发ARDS、MODS、及病死率有关.

    作者:刘嘉林;鲍世韵;余小舫;马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对99mTc-枸橼酸摄取及其分布的研究

    目的利用骨关节炎症动物模型观察99mTc-枸橼酸的生物分布和在骨关节炎症区域的代谢特点. 方法在制作骨关节炎症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经在体显像及其感兴趣区技术计算器官和炎症关节的放射性活度的变化,同时也利用动物模型离体的测量器官或组织的百分注射量,分析99mTc-枸橼酸在各器官和骨关节炎症区域的代谢特点. 结果 99mTc-枸橼酸的蛋白结合率为17.01±0.75%,骨关节炎症区域对99mTc-枸橼酸有较高的摄取,骨关节炎症的患/健比值出现在注射示踪剂后的30分钟到1小时之间:在体显像患/健比值分别为4.120±0.552和3.150±0.587;百分注射量靶/非靶比值分别为3.279±0.463和3.899±0.125.99mTc-枸橼酸主要经泌尿系统排出,少量经肝脏-肠道系统排出. 结论 99mTc-枸橼酸有较低的蛋白结合率,是急性骨关节炎症良好的显像剂,其佳显像时间为注射99mTc-枸橼酸后的1小时.

    作者:武兆忠;吴长伟;林伟;袁戈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局部外照射联合89Sr治疗鼻咽癌多发性骨转移瘤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89Sr及89Sr联合止痛性局部外照射对鼻咽癌(NPC)伴多发性骨转移瘤,缓解骨痛效果、改善生存质量意义. 方法 100例NPC骨转移瘤患者分别应用89Sr及89Sr结合局部止痛性外照射治疗.随机分组观察治疗后疼痛的缓解、骨代谢的变化、起效时间及对病人VCA-IgA的水平和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结果 89Sr及89Sr联合局部外照射治疗NPC多发性骨转移瘤的有效率分别为81.0%和95.2%;起效时间,89Sr联合局部外照射组明显提前(p<0.01).VCA-IgA及外周血相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结论 89Sr及89Sr联合局部止痛性放疗对鼻咽癌多发性骨转移的病人均有一定的疗效,联合局部止痛性放疗,可提高疗效,而毒副作用不增加,是一种较好的联合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枫;周同冲;刘淑华;任志刚;刘致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多项生物学指标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关系与预后

    目的探讨多项生物学指标c-erbB-2、PCNA、P53、EGFR、nm23、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及这些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7例乳腺癌组织切片c-erbB-2、PCNA、P53、EGFR、nm23、ER、PR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乳腺癌远处转移率与腋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c-erbB-2阳性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正相关,PCNA阳性率与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目正相关,P53与肿瘤大小正相关,c-erbB-2与PCNA、P53、EGFR、PR相关,P53与PR相关,ER与PR相关. 结论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c-erbB-2、PCNA、P53、PR等多指标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预后评价的正确性.

    作者:陈亦欣;王秀清;徐敏;许瑞莲;白桦;叶建增;陈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凋亡蛋白:特异性触发肿瘤细胞死亡的蛋白质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癌细胞中发现抗感染蛋白质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某种蛋白质可能控制肿瘤的生长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全世界强壮的微生物的蛋白质组研究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科学家发现与大肠癌有关的蛋白质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干细胞研究的前景(2)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医疗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蛋白质组(Proteome)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1)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创建PACS、DDR与临床的需求

    近年来,要求医学信息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其中热门的话题是创建PACS(图像传输和存储系统)和DDR(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PACS与DDR的出现,引起了影像学乃至临床医学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引发了医学界对医学信息数字化更大兴趣和创新需求.我科是1999年3月开始与珠海友通科技公司合作,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平面型X线探测器和该公司的软件(DR -2000数字化X 射线软件包)及部分设备,创建国内较早的PACS和DDR.经3年的临床应用,积累一些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黄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医院信息报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前,对于医疗设备、电脑、后勤出现的故障基本上是通过电话或者填单上报相关科室,这样容易造成漏听电话或者处理不及时,科室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接受和处理,将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和病人的正常就诊,影响科室工作.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医院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如何实现整个医院设备、电脑、后勤物资故障的信息化处理,本文重点介绍南海市中医院自行设计与开发<医院信息报障系统>.

    作者:吴晓龙;李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国内外数字医学技术的新进展

    前言1972年X-CT问世,阿伦科马克(AIIan M Cormack)的重建图像理论(Reconstruction),首创从数字重建X线断层图像,为数字影像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开辟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光辉大道.从此MRI、SPECT、PET等数字影像陆续出现,这位美国塔夫茨大学物理教授于1979年与英国EMI公司制造首台头部X-CT的汉斯菲尔德工程师同时获得了当年的医学与生理学诺贝尔奖,轰动全球.迄今20多年来,数字影像技术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随着近10年数字X线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DR与PACS现已成为全球医学影像技术与临床应用的放射学家、医学物理学家、生物医学工程学家及临床医师高度重视的新技术,一旦占临床放射检查70%以上的X线检查和透视都从模拟化变为数字化,X线成像不用胶片的时代快要到来,全面数字化的医院普遍使用HIS、RIS与PACS系统,真正无胶片的医院(Filmless hospital)将在全球推广,这就是21世纪的革命性的现代化数字化医院的光辉前景.

    作者:谢楠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广东省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策略

    作者:李奕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医院信息报障系统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信息报障系统是一套集电脑设备资源管理、软件故障自动检测、故障申报登记、故障排除登记、电脑设备跟踪等于一体的故障管理系统,这一系统的使用规范了医院的电脑设备的管理行为,记录了每一设备的故障情况,减少了故障的出现,提高了故障的排除速度,增强了医院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为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作者:李建军;肖雄全;张艳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广东卫生信息网简介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电子计算机在麻醉科无纸化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院业务的开展,以往的手工记录保存存在着记录繁杂、统计查询费时费力、保存困难.计算机的存贮量大,查询方便非常适用于麻醉科的日常工作以及管理.但是,由于适合于麻醉科的专用软件比较少,许多医院的麻醉科仅仅是部分地应用了计算机,计算机成了打字机,而仍有许多工作靠手工来完成,计算机不能充分利用.本文介绍的是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采用几种常见的软件完成了科室的无纸化的日常工作、管理、教学.

    作者:陈雪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信息技术在腔镜外科领域中的应用

    近十余年来,计算机、远程通讯、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信息的采集、处理、传播和查询手段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同期,在外科学领域,光学、材料学、微电子学、生物工程学的应用,带来了轰轰烈烈的微创外科思潮,使传统的外科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又与现代计算机技术、远程信息技术、智能化工程技术密切结合,使传统的外科手术模式向更准确、精细、微创化和多信息导向的智能化转变,预示着将要进入一个全新的外科生物智能时代.本文结合文献及我们的体会介绍信息技术在临床腔镜外科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霍枫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技巧

    胆总管探查是普通外科常见手术,实践证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比传统的手术损伤小、病人痛苦轻、并发症少、适应范围广,受到病人欢迎.1995年4月~2002年8月,我们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共215例.本文重点介绍手术方法、手术技巧.

    作者:刘衍民;侯东生;华沪玮;曾可伟;孙北望;欧阳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多路微创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手术(A组)与多路微创技术(B组)两种治疗模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 结果 B组病人在术后恢复、残余结石方面均优于A组. 结论多路微创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取石率高,残余结石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李明岳;余小舫;张卓;郑锦锋;鲍世韵;周汉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腔镜外科的临床研究进展

    外科一词是在腹腔镜外科发展之后提出的,它的定义至今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应包括腹腔镜外科、内镜外科、介入放射治疗和介入超声治疗等.这些微创方法治疗的病种过去是用开腹手术或开胸手术治疗,而这些微创方法的治疗结果等于或好于传统手术方法,对病人机体的创伤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显著性.在这些方法中,腹腔镜外科的应用范围广泛,已经取代了部分传统手术;其他方法都是传统外科手术的补充方法.

    作者:刘国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微创技术联合应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目的探讨运用多种微创外科技术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联合应用价值. 方法在腹腔镜超声和术中胆道造影指导下,联合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对12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进行微创外科治疗. 结果 12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而手术时间并无延长.部分残留结石病人经术后胆道镜取净结石,随访2年未见远期并发症. 结论多种微创外科技术联合应用治疗胆石症安全可靠、切实可行,可望成为肝内外胆管结石微创化治疗的有效新途径.

    作者:彭和平;陈德;邵子力;卢海武;薛平;胡以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腺疾病多发于青年女性.对她们来说,美好的容貌很重要,而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会在颈部留下6~8cm长的手术疤痕,这自杀式的长伤疤会给患者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如何缩小手术切口和把手术切口转移到更隐蔽的部位,一直是甲状腺外科学者苦苦思索的问题.

    作者:王存川;吴东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颈部无疤痕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要点

    目的应用内镜微创外科技术.开展颈部无疤痕甲状腺切除术(Scarless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SET). 方法切口选择在乳晕上缘、胸骨旁,在内镜下行甲状腺肿瘤或腺体次全切除术. 结果 10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声嘶、呛咳,颈部水肿、隆起明显改善. 结论颈部无疤痕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明显的美容效果,手术关键在于良好的显露和止血.

    作者:华沪玮;岑钧华;范慧光;胡明;雷建;黎绍基;胡启适;黄炯强;李树本;陈渭球;刘衍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我院的微创外科与微创外科手术室

    自1978年法国成功施行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后,窥镜外科-微创外科在全世界迅速发展.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手术科医生利用高清晰的图像系统、微型器械以及新颖的手术方法使手术对病人的损伤减少到小程度,受到病人的广泛欢迎.现在的腹腔镜、窥镜外科技术已应用到普外科、妇产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骨科、脑外科和五官科.

    作者:陈小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内镜微创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以探讨内镜微创甲状腺切除术的要点及效果. 方法切口选择在胸骨切迹上1.0cm,行内镜甲状腺切除术. 结果 20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结论内镜微创甲状腺切除术是一有效方法,术后有较佳的美容效果.

    作者:范慧光;华沪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管探查术中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管探查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方法对71例腹腔镜胆管探查患者,比较其胆管切开方法的差别,观察术中胆道造影的价值,分析Ⅰ期缝合胆总管的结果. 结果 71例中70例取出结石,全部病人痊愈.胆管壁直接尖刀切开、电凝胆管壁上的小血管后以专用尖刀或弯剪刀切开胆总管、从胆管穿刺针眼处直接电钩钩开部分胆管壁、超声刀分离胆管前壁后从穿刺针眼处切开胆管等四种胆管切开方法以后二种方法为方便快捷.行术中胆管造影发现胆管结石11例,全部为术前超声检查及术中观察胆管直径在8~11mm者.9例I期缝合胆总管,发生胆漏2例(22.2%),明显高于放置T管组. 结论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病人痛苦小、恢复快.电钩直接钩开胆管壁是为方便快捷的胆管切开方法;术中胆管造影应选择性使用;直接缝合胆总管胆漏发生率较高、应严格控制使用.

    作者:胡明彦;陈斌;田爱林;石正军;林学军;戴少华;王建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1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的临床应用. 方法对14例病人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病人均取出结石,术后均未发生胆瘘及结石残留. 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具有探查可靠、成功率高、痛苦小、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梁宇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同位素粒子种植Brachytherapy治疗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在欧美是男性常见的癌症,在我国一直认为发生率不高,但近年来有了明显的变化.国内1993年前列腺癌发生率为1.7人/10万死亡率为1.2人/10万,1997年发生率:2人/10万,美国1995年死亡率:黑人53.5人/10万,白人为22.9人/10万,1997年黑人137人/10万,白人:101人/10万,加州华人发生率20人/10万,前列腺癌五年生存率达70%.台湾前列腺癌现况:男性好发癌症第7位,男性癌症死亡第9位,发生率: 8.07人/10万,死亡率: 4.8人/10万人口.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1.根除性前列腺切除术; 2.前列腺癌抗雄激素治疗; 3.前列腺癌化学治疗;4.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根除性前列腺切除术>适应症:◇临床分期:T1-2NO期,T3期?

    作者:吴开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组织间125碘颗粒放疗治疗恶性肿瘤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间125I颗粒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125I颗粒对17例恶性肿瘤进行组织间放疗. 结果 17例患者中均无局部复发,1例横结肠癌术后6个月肝转移.1例中心型肺癌,术中不能切除植入125I颗粒2个月肿瘤消失,17个月后发现脑转移,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植入125I颗粒,术后1个月内白细胞下降,目前17例均生存. 结论本组病例证明125I颗粒组织间放疗靶心准,全身反应小,疗效可靠.

    作者:徐兴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前列腺癌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

    1 引言前列腺癌的各种治疗方式中,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逐渐引人注意,并成为早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2001年11月,北美放射肿瘤年会(ASTRO)的专题报告中,特别指出前列腺癌各种治疗方法的发展趋势.2001年根治术35%;外照射35%;粒子植入5%.

    作者:申文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初步总结(摘要)

    01年3月~2002年8月,我们应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共8例,初步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8例,男性,年龄66~78岁.均经临床、影像学、实验室及病理确诊,病史2~5年.Gleason分级:5级2例、6级3例、7级3例.

    作者:冯彦林;余丰文;徐文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前列腺癌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配合与管理

    目的探讨放射粒子植入手术的有关手术配合与管理. 方法以12例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病人术中护理与多学科有机结合协调手术流程管理总结分析. 结果成功顺利配合放射粒子植入手术. 结论规范护理行为与管理是医疗安全的保障与必备的条件.

    作者:杨玉珍;刘桂卿;杨少芳;吴开俊;叶向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25碘粒子永久植入联合巨能射频消融治疗前列腺癌12例疗效

    目的观察125碘粒子永久植入联合巨能射频消融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 方法在直肠B超引导下,经会阴模板穿刺将125碘粒子植入到靶组织中,再行巨能射频消融,治疗前列腺癌病人12例. 结果随访2~12个月,10例PSA术后降至正常,直肠B超发现前列腺缩小,部分钙化改变,2例术后PSA下降又反弹升高,需加用激素类药物治疗.12例手术过程顺利,无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125碘粒子植入联合巨能射频消融治疗前列腺癌疗效满意,是一种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的方法,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光春;吴开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永久性125碘粒植入治疗各类癌症

    目的观察125I籽全封闭人工放射性核素放射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各类实体癌共85例的疗效,并发症及放射线防护. 方法将125I籽放射性粒籽于癌症手术中直接植入到靶组织内,共治疗各类实体癌85例,其中1例行3次手术,另2例各行2次手术,全组共行89次手术,共植入125I籽3382粒,平均每例植入38粒. 结果 125I籽永久性植入治疗癌症局部控制在90%以上,本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少,容易防护,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谢大业;包桂霞;林俊生;沈卫达;孟莉;陈康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内镜甲状腺手术的配合

    报道了甲状腺腺瘤4例,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内镜甲状腺手术.从巡回、手术器械的准备、预调等方面与手术医生配合.未发生并发症.适当的配合可保证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成功.

    作者:黄瑞萍;华沪玮;林秀娟;王凤娟;温惠玲;钟婉芳;罗曼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一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67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1月,加重2天,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经扩张冠脉、营养心肌、止痛等治疗.于3日后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术程顺利,术后 4小时拔出血管鞘,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术后第2天出现穿刺口血肿,血压80/44mmHg,红细胞2.41×1012/L、血红蛋白61g/L ,予输血、补液治疗 ,穿刺口血肿无增大,血压105/65 mmHg.术后第8天排黑便,大便潜血强阳性,予急行胃镜检查,结果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溃疡,予止血、保护胃粘膜、抗感染、纠正贫血等治疗,严密监护及护理,一周后无排黑便,生命体征稳定,贫血得以纠正,康复出院.

    作者:赵莺柳;陈影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高护实习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临床带教管理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要.我院从1997年始,对95-98级四届高级护理专业49名实习生中,探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研究,取得一定效果[1].现将我们的管理方法、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高国贞;潘汉韶;刘桂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儿法乐四联症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防护

    报告28例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后病人防护低心排综合症护理体会,采用减少氧消耗量;适当应用心肌正性肌力药物;注意补充足够的血容量;合理使用血管扩张剂;纠正严重的心律紊乱等措施,28例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仅3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谢婉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护理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护理措施. 对21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使用StryKER 公司CBC Consta Vac 引流血回输器行自体血回输,在整个回输过程保证回输装置密封,禁忌有气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回输过程无不良反应或栓塞、凝血等异常. 良好的护理是减少回输引流血并发症的保证.

    作者:单纪琳;卢伟杰;伍美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胸腔镜下双侧同期肺减容术的护理

    探讨胸腔镜下重度肺气肿双侧同期减容术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意义.①总结8例重度肺气肿双侧同期减容术的护理措施:术前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进行呼吸运动训练,作好呼吸道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有效叩背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术后主要的并发症重点防治;进行康复训练和出院前指导.②8例均于肺功能改善状态下步行出院.术后第1、3、6、10月随访,肺功能逐步好转,6分钟活动能力提高,胸片示膈肌形态有改善.

    作者:简淑谊;刘珺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