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0.1%利凡诺溶液;甘石创愈散(西安碑林中药厂生产);紫草油(武汉市中联制药厂生产);消毒纱布、棉签等.
作者:王勤;杨建渝 刊期: 1999年第01期
1 小青龙截喘案李某,女,45岁,1994-12-16初诊.患者罹患慢性反复发作性喘咳5 a余,3 d前因外感风寒而诱发,经服头孢氨苄等药物治疗罔效而来诊.
作者:苏玉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紫杉醇对中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方法:56例患者均经影象学诊断,并由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中晚期肺癌患者,用紫杉醇治疗,并设单药治疗组和联合化疗组.结果:单药治疗28例,有效率为57.1%;联合化疗28例,有效率为42.8%.结论:通过控制延长给药时间及在化疗前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和抗组胺类药物,可明显降低紫杉醇副反应的发生;紫杉醇是目前有希望的新的化疗药物之一,但目前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剂量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作者:张旋华;王素如;李凤阁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对消肿膏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70例急性盆腔炎并有盆腔炎性包块的患者中,A组36例,治疗方法为抗生素静滴加消肿膏腹部外敷;B组34例,治疗方法为单用抗生素静滴.结果:A组比B组止痛效果好,炎性包块消失快,疗程短,治愈率高.
作者:孙永康;高苏堤;高燕鲁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作者:宋景龄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双黄连粉针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3味中药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的一种新剂型,具有清热解毒、轻宣透邪之功能.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轻型肺炎等外感热病的治疗.随着双黄连的广泛使用,其临床用途日趋扩大,现综述如下.
作者:郑才友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对银莲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概述.银莲花属植物抗肿瘤作用明显,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作者:刘永宏;刘大有;梁丽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冬虫夏草系麦角科虫草真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是我国传统名贵滋补药材,具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之功效.
作者:于自净 刊期: 1999年第01期
1 高血压的危害性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在不断升高,已成为我国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991年抽样调查表明,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1.26%.近10 a来,高血压患病率升高了1/4.目前,我国人群中至少有9 000万高血压患者,意味着平均每4个家庭就有1位高血压患者.随着人们饮食营养的改善,高血压患病率还可能进一步升高.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从人口死亡原因来看,1995年卫生部统计表明,心血管病和脑卒中都成为我国城乡死因的首位.而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发病增多主要是由于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增多,而死于心血管病的也主要与高血压有关的脑卒中、冠心病、心肾功能衰竭增多有关[1].高血压对人类的危害日趋严重,积极防治高血压是政府和群众的当务之急,积极开展研究防治高血压的新方法和新措施是卫生研究部门的重要任务.
作者:韦衮政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从4个方面对中药复方制剂工艺中澄清技术对有效成分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即水提醇沉法使用已久,虽然使单服剂量缩小,但对有效成分的损失较大,使原方的治疗效果明显降低;高速离心法、超滤法、101果汁澄清法等是近几年报道较多,应用效果较好的方法,各有特点,既能单独,也可结合应用,能保证复方中主要有效成分不受损失,是值得推广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方法.
作者:白海生;张凤珍;张长海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对商陆多糖PEP-Ⅰ,Ⅱ的提取分离、基本组成、结构特征和药理研究的进展,以及多聚酶a、NK细胞、骨髓细胞、脾细胞和LAK细胞的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作者:谢学建;张俊慧;马爱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对近年来西洋参的各种鉴别方法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为西洋参的真伪鉴别和深入研究提供了资料.
作者:孙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随着祖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草药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草药的广泛应用中,某些中草药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引起肾损害,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已引起国内同行的重视.本文就国内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肖丽明;庄志铨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猪苓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Polyporus umbellalus(Per.)Fries.的干燥菌核,有利水渗湿之功效[1].笔者近日多次在药品质量检查中发现猪苓饮片中掺杂一种伪品,经鉴定系莎草科植物荆三棱Scirpus yagara Ohwi.的块茎.荆三棱功效破积行气,消积止痛,削去外皮后在吉林、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作三棱使用[2].但用未去黑色外皮的荆三棱切片后伪充猪苓饮片销售尚未见报道.由于两者功效迥异不能混淆使用.为确保临床用药准确和安全有效,笔者对两者进行了比较鉴别,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邓国华;魏艳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冰片,根据其来源可分为3种,即梅片、艾片和机制冰片.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机制冰片.因其具开窍醍神、清热止痛之功效[1],一直是临床上的常用药.近我们连续发现了两种掺伪冰片,现将其鉴别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杨咏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采用TLC法对双柏炎痛喷雾剂中大黄、黄柏、侧柏叶、冰片进行了定性鉴别,方法简单,结果满意.
作者:柯雪红;魏刚;方永奇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对五灵脂及其9种伪品进行性状特征研究和报告,为五灵脂的鉴别提供了参考.
作者:唐生斌;王劲争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对太行山区地产漏芦的原植物和商品药材进行了调查与鉴定,确认在该地区收购和使用的漏芦为菊科罗罗葱的根,祁州漏芦作白头翁使用,禹州漏芦和白头翁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作者:张洪海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复方甘草片(Compound Liquorice Tablets)为<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的品种,是一种临床应用较广的祛痰镇咳药.因为复方甘草片是由甘草浸膏和吗啡等制成,原料提取工艺较为复杂或者难于买到,所以市场上有许多假复方甘草片销售,经我所近几年检查发现的就有80多个批次.现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对真假复方甘草片作一简单比较鉴别.
作者:唐西玲;姜德长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紫河车为健康人的干燥胎盘.其加工方法是将新鲜胎盘除去羊膜及脐带,反复冲洗至去净血水,蒸或置沸水中略煮后,干燥.其状呈圆形或碟状椭圆形,直径9~15 cm,厚度不一,呈黄色或黄棕色,一面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的沟纹,另一面较平滑,常附有残余的脐带,其四周有细血管,质硬脆,有腥气[1].
作者:洪剑平;周先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对柴胡的原植物、药用部位及功效作了本草考证与调查,认为历史上早记载柴胡的时期为汉代,其原植物为伞形科植物银州柴胡Bupleurum yinchow DW ensee sham et Y.Li和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ohotoma L.Var larlameoate Bge.的干燥根;宋代以来柴胡同属的数种植物逐渐被发现并使用,到了清代银柴胡才从柴胡项下列出,发展成为一种新兴药物;近现代有将蔷薇科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的根误作柴胡记载.清代以前柴胡药用部位为干燥根,近现代则载为干燥的根、全草、茎叶、苗及幼苗全草等,极不统一,造成了药用部位的混乱,今正本清源.
作者:刘灿坤;李文涛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对海桐皮及其混淆品木棉皮进行外观性状及显微特征比较鉴别,为两者鉴别提供参考.
作者:严承林;臧开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具有退虚热之功效,为清虚热的常用药.近年来由于资源之短缺,故市场上常有伪品出现,细梗石头花则是其伪品之一.为在性状上加以区别,列表如下.见表1.
作者:吴桂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经过对何首乌及其4种混淆品、1种伪品的鉴定,分别从原植物、性状、组织、粉末显微特征4方面编制成检索表,使其更趋系统性和实用性.
作者:陈吉炎;陈黎;陈师西;安志斌;童玉玺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多年来,中药市场上对重楼和拳参的供应存在着混乱现象.药材公司把重楼和拳参混为一种药.我们曾多次提出异议,未能引起重视.1985年、1990年<中国药典>都已明确列出,重楼和拳参是两种不同的药材,仍如此混用,明显是错误的,理应及早澄清.为杜绝再混用,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我想就此谈点自己的见解.
作者:周法尧;潘保华;秦银刚 刊期: 1999年第01期
虫草,学名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于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和虫体的干燥复合体,分布于海拔3 000~4 500 m的高山草甸区.其功能补肺益肾、化痰止血、益精气等,是传统药用和滋补佳品.由于虫草的应用历史悠久,功效显著,来源稀少,市价居高不下,故假冒伪品时常出现.现将常见的虫草混伪品和虫草的主要鉴别简介如下.
作者:冯燕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用薄层色谱法对西洋参进行了鉴别,为鉴别不同制剂中西洋参成份提供一简易方法.
作者:吴建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北柴胡和白头翁均是常用中药.两者饮片外观性状很相似,掺在一起很难分辨.近几年,在中药材市场上北柴胡常常出现供需失调,价格直挺不下的现象,市场价格比白头翁高出2倍多.因此,有些不法药贩为了谋取暴利,常在北柴胡中掺入白头翁向外销售.北柴胡和白头翁的植物来源不同,所含化学成分、功能及主治更是相差悬殊,这种掺伪现象对临床用药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为确保临床用药有效,现将两种药材的主要鉴别特征提供中药经营单位、医疗单位采购和使用时作参考(见表1).
作者:姜店春;张晓君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很多.质量不合格,引致疗效极不稳定,造成目前中药使用过程中中毒(或不良反应)现象呈增加趋势.除了加工炮制、贮存方法、合理用药等原因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基源.只有基源质量控制得当,方能作深入研究.
作者:吴忠义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用药,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它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作为中药的发源地,拥有世界上品种多数量大的中药资料.然而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和药材量却远远低于世界水平[1].纵观我国中药资源的开发现状,一方面资源不足,一些蕴藏丰富的资源尚未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破坏,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合理地开发中医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和光辉的前景[2].
作者:刘卫华;王志萍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对妇康热敷灵进行显微、理化及薄层鉴别以及挥发油含量测定,制定热敷灵的质量标准.
作者:吴增文;马卓 刊期: 1999年第01期
采用正交法对消乳痈颗粒剂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经两项指标综合评价,得出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0.5 h;煎煮3次,每次3 h.
作者:施亚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对输液型丹参葡萄糖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进行定性、定量的实验研究,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黄敏 刊期: 1999年第01期
露剂是中药剂型之一,主要以芳香新鲜药材为原料经蒸馏而制得的内服澄明药液.其状如朝露,澄明馨香,清冽之气可清达脏腑,药物组成虽多为单一,但在治疗上却性专力速,且含芳香挥发性成分多,可较长时间保存.
作者:叶代望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对西瓜霜润喉片中冰片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对硫酸钠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为完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崔波;金佩芬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对小儿退热滴肠液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大黄、黄柏进行了鉴别,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其主要成分之一大黄素的含量.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作者:张源;陶开春 刊期: 1999年第01期
采用多学科测试手段对能代表山东紫石英商品药材状况的21个样品进行了质量研究.结果表明,71.4%的药材质量符合药典规定,9.5%药材含CaF2的量低于规定,19.0%药材的原矿物为二氧化硅,属混乱品种.
作者:张贞丽;谢鸿霞;韩莉 刊期: 1999年第01期
补血复明糖浆是由19味中药煎煮过滤浓缩后制成的糖浆.对其主药何首乌、白芍中所含成分进行定性鉴别,方法快速灵敏、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品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夏崇才;肖红兵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制备中药板蓝根冲剂的溶媒选择和配制工艺,有些省市的药品标准采用水煎煮、醇沉淀提取法.应用这种方法,乙醇消耗量较大,使工序增加,且将一部分有效成份沉淀后弃去,影响疗效.因此板蓝根冲剂的工艺改进很有必要,下面谈几点认识供同道们商讨.
作者:丁孝坤;魏加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对3批受潮生石膏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烘制并考察其失水率.分析结果表明,受潮生石膏在80 ℃温度烘制下,受潮的水分失去较完全,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曹泰山;杨庆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了罗汉果止咳冲剂制粒时的白糖粉投料量、用水量、乙醇用量以及混合时间等对合格颗粒的收率影响.结果表明:白糖粉投料量170 kg,总用水量为6 000 ml,乙醇用量为800 ml,混合时间为8 min,为较佳工艺,使合格颗粒的收率达到80%以上.
作者:贺小荣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保婴镇惊丸系儿科用药,原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8册.具有清热、镇惊、导滞之功.用于急热惊风、实热痰盛、目赤口疮、大便燥结、小便赤黄.目前尚无鉴别方法.由于组方中的3味药均具显微特征,因此,采用显微鉴别方法,便可鉴别出来(见图1,即显微特征图).
作者:温敏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地奥心血康为薯蓣科植物黄山药Dioscorea anthaica Prain et Burkill的根茎提取物,制剂为地奥心血康胶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等.
作者:蒋响玲;姜德长;毛红姣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生脉饮口服液为<中国药典>方,主要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功能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等.但生脉饮口服液在生产贮存过程中,时间太长,就会发生混浊、沉淀,经振摇后,许多微粒被悬浮在药液中.作者在生产实践中,解决了这一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云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物制剂,就目前临床应用情况来看并不多见.软膏剂因其固有的缺点,使病人难以接受和坚持治疗.祛银擦剂不污染衣物,不影响汗液的分泌与排泄,稳定性好,久贮亦澄明,无浑浊,无沉淀.不仅克服了软膏剂的一些缺点,且在治疗效果上又略优于同处方之软膏制剂.
作者:王洪德;董蜀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锁阳是补阴药,以导师的一次意外实验结果为据,从功用主治、使用宜忌、临床应用、产地及药材进行了论证.但锁阳可以用于阳虚病证中,其性非温,属平或凉.
作者:汪运富;李军艳;李举;李广健 刊期: 1999年第01期
蟾蜍分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和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两个品种.可夏秋二季捕捉,并可饲养供随时用.
作者:王翠珍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中药剂量,贵在适量.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病安全有效,准确掌握中药用量,不可忽视.本人谈一些肤浅的看法,藉以抛砖引玉.
作者:詹锦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临床闭、脱、痉、厥证,是危重症候,很多疾病可见,伤寒病中有之,杂病有之,温热病中尤多见.温热病易伤津耗液,治不得法,病至后期,由于阴精亏损,多演变为闭脱痉厥危候.对其认识,必须首先辨明温病发热、汗出、口渴、斑疹、昏谵、痉厥等症状,从而能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
作者:肖唐灿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医院中药房和中药店的配方发药绝不是一般的商品买卖,从事调剂的工作人员有审方、调剂、复核、给药的职责,不仅要做到药物正确、数量准确,并有监督检查的责任,如对药物质量真伪、炮制是否得当、药品是否清洁、处方是否正确、毒性药物是否过量、是否有妊娠禁忌或配伍禁忌等,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目前从事中药调剂人员在知识、敬业精神等方面有待提高,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徐仪方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心绞痛是内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多年来,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诸多心绞痛的病人进行施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丽娟;吴立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调查内科住院病例1361例,发现103例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57%,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胃肠道及上呼吸道、泌尿道等;分析证明年龄大、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抵抗力低下等是医院感染的易发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
作者:郭秀君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用喷润法切制黄连能防止有效成分的流失,确保药物的疗效.现介绍如下.取黄连剪去须根,筛去灰屑,置入竹萝中,用小喷壶把水喷在黄连上,边喷边翻,反复数次,使黄连受水均匀,再盖上半干半湿的毛巾或置入缸内加盖闷润,待润至黄连有软性为度.
作者:张广利;徐杰;徐同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前,现有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大多只有简单的炮制过程,而对饮片的炮制工艺、成品性状和理化检验等项目少有具体规定,以致于中药饮片的生产、检验和使用者不能按其统一标准控制其质量优劣,因此在当前中药所存在的质量问题中尤以饮片为.根据目前的饮片基本情况,饮片标准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作者:吕桂月;王维真;曹健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用姜汁炮制药物是传统的炮制方法的一部份.1995年版<中国药典>1部收载姜制的药物计有7种,包括竹茹、厚朴、黄连、草果仁、半夏、南星、白附子,说明对姜制药物的方法是给予肯定的.我们学习整理研究提高这种制药的方法同样是有意义的.
作者:蒋泽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母乳,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与消化,是婴儿理想的食物.健康的产妇从产后第2d起开始有少量乳汁分泌,逐渐增多,可达800ml/d.
作者:鄢爱珍 刊期: 1999年第01期
饮食疗法作为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措施,日益受到重视.如果病人饮食控制不好,药物治疗就事倍功半.目前,临床上仍存在许多不妥当之处,下面笔者略陈管见,就正于方家.
作者:孙立亭;王民 刊期: 199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