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4152
  • 国内刊号:42-1154/R
  • 影响因子:2.06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42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学杂志   2004年13期文献
  •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毁型消毒器的研制

    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毁型、消毒,以防医源性感染,尤其是防止不法分子将使用后的注射器及针头回收,以供二次使用,给人们造成危害.目前用于针头毁型的方法很多,但仍有不完善的方面.鉴此,笔者于2002年12月研制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毁型消毒器.现介绍如下.

    作者:晏瑛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可来福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在静脉留置输液中的应用

    为了长时间保留静脉留置针,临床多采用肝素封管,但仍常发生套管针堵塞.我科于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54例静脉输液病人使用CLC 2000型可来福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美国ICU医疗公司生产,下称可来福接头)保留留置针,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黄桂林;王静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气道冲洗在新生儿撤机后呼吸道再次阻塞中的应用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其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许多新生儿在撤机后由于肺部感染未完全控制,分泌物增多,导致呼吸道阻塞,出现呼吸衰竭而再次使用呼吸机治疗.鉴此,笔者于2001年6月至2003年3月采用气道冲洗法治疗此症,效果明显.

    作者:张卉;赵宏;李君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通液法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

    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引起的痛苦.实际操作中由于留置针较普通针头略粗,自然增加了穿刺的难度.2002年2月至2003年1月笔者通过观察摸索,总结出通液法即在小儿留置针穿刺过程中边通液边送针芯的方法,避免了由于血管弹性差、血管瘪塌造成送针芯困难而致的穿刺失败,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丹;周幼荣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音乐静脉助推器的研制

    静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目前常用手力推注,操作中有的病人感觉注射部位不适和紧张.鉴此,笔者研制一种音乐静脉助推器,经临床应用100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袁彩云;王惠珍;李世英;李爱萍;王映芳;范晓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面向21世纪护理研究生教育发展策略探讨

    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分析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探讨21世纪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的有效发展策略.结果目前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师资缺乏、培养目标单一及毕业生使用不合理等.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加强师资培养、重视研究生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多元化、重视对研究生的使用等.

    作者:李文慧;闫春梅;王克芳;范秀珍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试论增强护理临床带教的法律意识

    从临床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两个方面论述增强护理临床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旨在为护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减少临床教学中的护患纠纷.

    作者:李黎;李金叶;李兰;戴建花;范丽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动静脉穿刺网络课件的开发及其应用

    目的确保护理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方法应用多项信息技术将动静脉穿刺技术制作成教学网络课件,并用于临床教学.结果该课件在本校园网上运行半年余,2 000余人次对其进行访问,受到师生好评.结论该课件能及时反映动静脉穿刺的新研究进展及具体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实现护理教学的直观性和交互性,对护理教学和临床带教指导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罗文川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实习护生临床角色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临床角色转变的影响因素.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8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并计算调查结果中各因素肯定回答率.结果影响护生角色转换的因素包括病人的怀疑与不信任(94.1%),教师的行为(64.7%)和引导不足(61.7%),护生心理应对能力缺乏(61.7%)、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50.0%)、沟通能力欠缺(45.6%)、护理专业知识缺乏(41.1%),以及专业认识不足(35.3%).结论只有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提出可行性的改良对策才能使护生的角色转变顺利进行.

    作者:刘仲梅;刘花;吴淋淋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现代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方法选择01级护理专业专科学生118名,随机分为对照组(58名)和实验组(60名).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改革教学法,即改革教学框架和改进教学方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对改革方法持肯定态度(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实验组理论考试与实习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行教学改革可促进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

    作者:陈正英;向志钢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护生自导学习技能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在校大专护生各年级自导学习技能状况及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从而揭示培养在校护生自导学习技能的重要性.方法采用自导学习技能量表对一、二年级共398人进行调查,并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各平均成绩和总平均成绩作为学习成绩考核的指标.结果一、二年级在校护生的自导学习技能各方面及总分处于一般偏强水平,二年级的自导学习技能各方面及整体技能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为了提高在校护生学习成绩,必须加强护生自导学习技能的训练.

    作者:王平;王勤;吴俊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心理疏导减少实习学生护理缺陷探讨

    为了减少实习学生发生护理缺陷,将100名中专实习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心理疏导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良好的心理疏导有利于减少护理缺陷.

    作者:邓玉华;潘平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论护理硕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介绍借鉴国外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明确护理硕士生培养目标;围绕科研能力培养,提出在课程选择、临床实践、课题设计、论文撰写等教育环节,以及联合培养方面的具体做法及其取得的成效.

    作者:王仙园;周娟;罗羽;张庆玲;罗晓凤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误剪气管导管气囊连接管补救方法介绍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是全麻以及危重病人手抢救时建立工人气道的一种主要方式.护理操作中若不慎将气管导管气囊连接管剪断,会立即导致气囊漏气.

    作者:贺学宇;王玲;秦红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介绍一种自制氧气连接管

    临床护理工作中橡胶氧气管与塑料鼻导管采用的是玻璃接头,这种接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容易破损、连接不紧密、不易消毒等缺点.

    作者:丁晒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作用

    将111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随机分为心理组(57例)和对照组(54例).心理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主动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前后自我评定比较.结果心理组的恐怖、焦虑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心理组护理干预后恐怖、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评分(P<0.01,P<0.05).提示在肝硬化病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主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地缓解病人恐怖、焦虑、抑郁等症状,减轻严重躯体疾病带来的心理应激.

    作者:史雯静;谢军娇;朱秀琴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高校新生文化休克现象调查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对高校本科新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高校新生中文化休克现象约占40%.原因来自新生自身、学校及家庭或社会.按照跨文化护理理论要求,对新生实施以文化关怀为中心的个性化、人文化护理,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新生增强跨文化适应能力,减轻乃至消除文化休克症状,顺利渡过跨文化适应期.

    作者:杨艳荣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象皮生肌散治疗压疮效果观察

    将52例(59处)压疮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35处)和对照组(24例30处).观察组应用象皮生肌散外治;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纱条敷盖创面.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7.14%,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治愈率为40.00%,总有效率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提示中药象皮生肌散治疗压疮效果显著.

    作者:陈偶英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将68例脑梗死生命体征无异常的病人按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入院当天即开始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在入院第6天行高压氧治疗,两组其它治疗方案相同,1个疗程后采用自制生理质量评价表对两组病人进行10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9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对疾病的认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脑梗死病人进行早期高压氧治疗能促进身心康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徐海莲;高清琴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临床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实施现状调查

    为了解医院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采用自填方式,在5所三级甲等医院中随机抽取6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97.8%护理人员认为健康教育重要;在开展健康教育的护理人员中,77.0%未经过系统培训,知识不足,时间紧张,健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形式单一,工作程序缺乏规范性,管理滞后等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主要原因.提示在医院内建立健康教育专门机构,护理人员健康教育专职化,在科研、管理和培训等方面制订科学的、统一的、规范的标准势在必行.

    作者:万长秀;周凤;范德兰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病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病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7例住院精神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作业训练、文娱体疗、生活技能训练、社会功能训练、健康教育(精神疾病常识、护理常识及心理健康辅导等)等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前及训练6周后分别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进行康复效果评定.结果训练6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积极因素和总消极因素评分分别为(63.3±10.7)、(23.4±11.6)分和(55.4±8.3)、(37.3±7.4)分,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SANS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内康复训练能改善精神病病人阴性症状,有效保持和恢复精神病病人的社会功能.

    作者:冯燕华;张彦;瞿万芳;黄纪琼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中老年抑郁症病人骨密度测定的临床价值

    目的了解中老年抑郁症病人的骨密度(BMD)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44例中老年抑郁症病人(抑郁组)和40例中老年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BMD测定.结果抑郁组和对照组骨量减少及OP的发生率分别为86.40%和1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抑郁组病人BM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老年抑郁症存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潜在危险,加强中老年抑郁症病人骨折的预防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秀娟;张丽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佳留置时间,减少血管损伤.方法将种系相同、体重相近的大耳新西兰健康白兔随机分为第1组(11只)和第2组(10只),取兔双耳外侧的耳缘静脉作为实验血管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以相同的速度分别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每天1次.输毕用肝素盐水封管,分别保留72~96 h和120~168 h后,以穿刺点为中心取长2 cm、宽1 cm的活体标本做病理切片,观察静脉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第1组和第2组中重度炎症发生率分别为18.18%和70.00%,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近心端和穿刺点不同程度炎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远心端(均P<0.01);两组近心端和穿刺点不同程度炎症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佳为96 h左右.

    作者:耿少英;赵改婷;高荣花;张玉敏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临床科室计算机键盘鼠标细菌污染检测分析

    目的检测临床科室计算机键盘、鼠标细菌污染情况.方法对189台计算机键盘鼠标采用棉拭子法分别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和菌型鉴定;同时对消毒前后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对照.结果键盘、鼠标消毒前菌落数为(130.62±55.38)、(126.82±53.32)cfu/cm2,消毒后为(2.72±1.44)、0 cfu/cm2,消毒前后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检出细菌依次为枯草杆菌(26.3%)、金黄色葡萄球菌(20.2%)、表皮葡萄球菌(15.8%)、硝酸盐不动杆菌(11.6%)、大肠杆菌(9.4%)、蜡样芽孢杆菌(7.2%)、绿脓杆菌(3.2%)、肠杆菌(2.6%)、粪链球菌(2.2%)和变形杆菌(1.5%).结论临床科室使用的计算机细菌污染严重,卫生不合格率达100.0%,而进行简单的消毒处理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作者:王燕;高玉芳;李娟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家庭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环境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性家庭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对60例存有家庭关系紧张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的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1年系统的家庭教育和针对性家庭干预,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生活质量量表(QOL)、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DSS),进行干预前后评分.结果1年后,BPRS、SDSS总分,FES-CV、QOL评分,除娱乐性、环境领域及精神信仰因子外,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1年内病人复发率为10.0%(6/60).结论本干预方法对具有家庭关系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的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有改善其家庭处境、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的作用.

    作者:张秀芬;李素平;常娇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不同止血方法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缝合器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将418例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208例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对照组210例术后采用常规人工压迫止血,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局部损伤、排尿困难、舒适度、失眠及焦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血管缝合器由于缩短了止血时间及卧床制动时间,不仅能减少穿刺局部的出血和血肿,尚能改善病人的焦虑心理、舒适度及睡眠,减轻排尿困难等不适.

    作者:开月梅;石兰萍;许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调查及其对策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200名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调查,为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结果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知晓率低,被调查者所在学校和社区未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教育.提示社区居民缺乏心肺复苏知识,应对全民进行多层次、多样性的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靖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

    将160例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成康复组(81例)和对照组(79例),采用Barthel指数(BI)和简易Fugl-Meyer积分评定法对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4周后及随访时进行评定.结果入院4周后及出院后随访两组病人得分比较,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的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梁光霞;张向辉;史红梅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脑卒中致失语症病人的语言康复训练

    对36例失语症病人进行语音训练及提高理解力训练,训练6周后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中的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效果,结果36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示语言康复训练有助于失语症病人语言功能的改善.

    作者:马娟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不良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对95例透析时间>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的营养状况通过人体学测量、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评价,对其营养不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95例中发生营养不良61例(64.2%);病人体重指数、上臂肌围、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主观综合营养评估低于正常值者达36.8%~81.1%.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依次为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差、透析液微生物学质量较差、心理因素、慢性炎症状态及未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提示MHD病人营养状况较差,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琳;李秀英;张科菊;汪艳珍;张建华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原发性肝癌并自发性低血糖病人的护理

    对87例原发性肝癌并自发性低血糖病人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由于观察仔细、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提示做好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自发性低血糖症状和做好预防低血糖反应的护理、饮食护理、安全护理及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助于及时有效地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程万鸿;罗伟香;倪兰芳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内镜下钛夹联合生物蛋白胶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护理

    对53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应用钛夹联合生物蛋白胶喷洒治疗及采取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饮食护理等有效措施.结果51例(96.23%)1次治疗止血成功,2例(3.77%)2次治疗成功,36 h内止血成功率达100%,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提示本治疗护理方法安全有效.

    作者:师瑞月;朱惠明;黄勋;王立生;李银鹏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新生儿红臀不同治疗方法效果分析

    随机将223例新生儿红臀分为涂药组(A组,56例),吹氧加涂药组(B组,57例),烤灯加涂药组(C组,54例)及电吹风加涂药组(D组,56例).结果A、B、C、D组平均治愈时间轻度红臀分别为(63.75±25.15)、(49.88±23.39)、(30.48±21.04)和(25.33±19.52)h,重Ⅰ度红臀分别为(84.46±61.75)、(118.11±52.26)、(80.79±50.68)和(97.42±49.77)h,轻、重Ⅰ度红臀C、D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A组(均P<0.05);D组治愈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均P<0.05).提示电吹风加涂药效果好,操作简便实用,可作为新生儿红臀治疗的主要手段,其次为烤灯加涂药和吹氧加涂药.

    作者:冯丽琪;李小薇;江瑜茵;吴红惠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回顾性分析460例门静脉高压症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对不同影响因素抢救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疾病病种、出血部位、首发症状及出血程度,与其抢救成功率显著相关(P<0.05,P<0.01);出血程度、止血治疗方法和疾病种类是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细致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判断出血量,为救治提供依据和创造有效治疗条件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罗莎莉;李惠惠;宋晓娟;张婕;苗洁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Ⅲ度先天性唇腭裂新生儿两种喂养方式比较

    为探讨Ⅲ度先天性唇腭裂新生儿的佳喂养方式,将34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采用管饲喂养,观察组(18例)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滴入喂养.两组惠儿体重均有增加,体重增长无明显差异(P>0.05),均无呛咳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提示一次性注射器滴入喂养方式简单,适用于Ⅲ度唇腭裂新生儿.

    作者:赵宏;李君;江静霞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儿童哮喘防治中PEF监测现状调查

    对20例哮喘患儿在哮喘日常管理中大呼气峰流速值(PEF)监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仅有8例惠儿进行PEF监测,其中2例每日监测2次,6例发作时才测量.提出对惠儿和(或)其父母进行有关PEF监测的教育十分必要.教育重点为告知PEF监测的重要性,指导患儿正确使用峰流速仪,告知患儿和(或)父母PEF和PEF 24 h变异率的意义,以及哮喘发作次数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金友红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护理

    对35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病人采用腹水超滤浓缩经腹腔回输治疗和针对性护理.结果治疗后病人体重、24h尿量、尿钠及血清白蛋白等显著增加(均P<0.01),治疗有效率71.42%.提示本治疗和护理方法能有效促进腹水吸收,利于原发病的治疗.

    作者:李旭英;史瑞峰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翻身拍背对重症脑出血病人生命体征的影响

    对37例重症脑出血病人翻身拍背前后的生命体征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5例无明显意识障碍和浅度昏迷病人翻身拍背前后生命体征变化不显著(均P>0.05),而12例中、深度昏迷病人翻身拍背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显著(均P<0.05).提示对于中、深度昏迷病人不主张过早翻身拍背,而对无明显意识障碍和浅昏迷病人可积极进行,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倩;尚晓霞;郑锐锋;马江帆;薛燕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护理

    探讨膦甲酸钠(PF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护理对策.随机将68例病人分两组,治疗组48例接受PFA治疗,对照组20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结果两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DNA转阴率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PFA疗效确切,治疗期间应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叶丽华;陶新学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喜疗妥霜涂搽保护血透内瘘血管效果观察

    将30例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病人于透析后24 h局部用温水(40~50℃)热敷;观察组病人透析后24 h将喜疗妥霜剂(含多磺酸基粘多糖)涂于穿刺部位周围,观察且用频谱治疗仪照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血管弹性、血流量、血管杂音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喜疗妥霜剂对内瘘血管有较强保护功能.

    作者:陈云波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必奇加黄连素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观察

    将120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必奇加黄连素保留灌肠.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24%,对照组为71.93%,两组比较,χ2=9.72,P<0.01;病程观察组为(4.95±1.69)d,对照组(6.27±2.87)d,两组比较,t=4.68,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应用必奇加黄连素行保留灌肠配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李华;张兰先;邹瑾瑜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直视法行新生儿股静脉采血效果观察

    将178例次行股静脉采血的新生儿采用直视采血法(106例次)及常规采血法(72例次)进行采集.常规法采用常规股静脉采血;直视法采用直视新生儿腹股沟中部隆起处(由脐轮向腹股沟作垂线其交点处),中心部位垂直或倾斜60~70°角进针4~6 cm后,边提针边回抽,见回血停止提针并固定,抽取所需血量.结果直视法平均采血时间3.1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4%;常规法采血时间8.3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77.8%,二者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直视采血法可明显缩短采血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作者:江春香;马梅峰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

    将7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SpO2值、呼吸道粘膜损伤、肺部感染情况,以及清醒病人吸痰恐惧感及痰液喷出情况等.结果两组血性痰液、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吸痰时病人恐惧感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提示密闭式吸痰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操作安全性强.

    作者:张劲;金环;陈冬娥;邓敏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脂肪肝病人自我保健状况调查分析

    对体检中发现的325例脂肪肝病人及同期体检325名非脂肪肝者的行为、生活习惯及自我保健意识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脂肪肝病人的饮食、行为习惯显著差于非脂肪肝者(均P<0.01),提示脂肪肝的发生与不良饮食、行为习惯有关,应加强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

    作者:冯文;刘卫英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26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进行治疗依从性调查.结果不依从206例(78.0%)中复发109例(52.9%);依从58例(22.0%),复发17例(29.3%),不同依从性复发率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男病人不依从率显著高于女病人(P<0.05);自我监测与否与复发无关(P>0.05).提示应加强甲亢病人治疗依从性教育,尤其对男性病人,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作者:庞艳梅;刘丽萍;毛永贤;张耐茹 刊期: 200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