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川
临床护理工作中橡胶氧气管与塑料鼻导管采用的是玻璃接头,这种接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容易破损、连接不紧密、不易消毒等缺点.
作者:丁晒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对体检中发现的325例脂肪肝病人及同期体检325名非脂肪肝者的行为、生活习惯及自我保健意识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脂肪肝病人的饮食、行为习惯显著差于非脂肪肝者(均P<0.01),提示脂肪肝的发生与不良饮食、行为习惯有关,应加强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
作者:冯文;刘卫英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检测临床科室计算机键盘、鼠标细菌污染情况.方法对189台计算机键盘鼠标采用棉拭子法分别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和菌型鉴定;同时对消毒前后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对照.结果键盘、鼠标消毒前菌落数为(130.62±55.38)、(126.82±53.32)cfu/cm2,消毒后为(2.72±1.44)、0 cfu/cm2,消毒前后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检出细菌依次为枯草杆菌(26.3%)、金黄色葡萄球菌(20.2%)、表皮葡萄球菌(15.8%)、硝酸盐不动杆菌(11.6%)、大肠杆菌(9.4%)、蜡样芽孢杆菌(7.2%)、绿脓杆菌(3.2%)、肠杆菌(2.6%)、粪链球菌(2.2%)和变形杆菌(1.5%).结论临床科室使用的计算机细菌污染严重,卫生不合格率达100.0%,而进行简单的消毒处理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作者:王燕;高玉芳;李娟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管缝合器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将418例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208例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对照组210例术后采用常规人工压迫止血,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局部损伤、排尿困难、舒适度、失眠及焦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血管缝合器由于缩短了止血时间及卧床制动时间,不仅能减少穿刺局部的出血和血肿,尚能改善病人的焦虑心理、舒适度及睡眠,减轻排尿困难等不适.
作者:开月梅;石兰萍;许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将52例(59处)压疮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35处)和对照组(24例30处).观察组应用象皮生肌散外治;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纱条敷盖创面.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7.14%,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治愈率为40.00%,总有效率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提示中药象皮生肌散治疗压疮效果显著.
作者:陈偶英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将7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SpO2值、呼吸道粘膜损伤、肺部感染情况,以及清醒病人吸痰恐惧感及痰液喷出情况等.结果两组血性痰液、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吸痰时病人恐惧感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提示密闭式吸痰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操作安全性强.
作者:张劲;金环;陈冬娥;邓敏 刊期: 2004年第13期
为了长时间保留静脉留置针,临床多采用肝素封管,但仍常发生套管针堵塞.我科于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54例静脉输液病人使用CLC 2000型可来福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美国ICU医疗公司生产,下称可来福接头)保留留置针,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黄桂林;王静 刊期: 2004年第13期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是全麻以及危重病人手抢救时建立工人气道的一种主要方式.护理操作中若不慎将气管导管气囊连接管剪断,会立即导致气囊漏气.
作者:贺学宇;王玲;秦红 刊期: 2004年第13期
为了解医院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采用自填方式,在5所三级甲等医院中随机抽取6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97.8%护理人员认为健康教育重要;在开展健康教育的护理人员中,77.0%未经过系统培训,知识不足,时间紧张,健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形式单一,工作程序缺乏规范性,管理滞后等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主要原因.提示在医院内建立健康教育专门机构,护理人员健康教育专职化,在科研、管理和培训等方面制订科学的、统一的、规范的标准势在必行.
作者:万长秀;周凤;范德兰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对高校本科新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高校新生中文化休克现象约占40%.原因来自新生自身、学校及家庭或社会.按照跨文化护理理论要求,对新生实施以文化关怀为中心的个性化、人文化护理,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新生增强跨文化适应能力,减轻乃至消除文化休克症状,顺利渡过跨文化适应期.
作者:杨艳荣 刊期: 2004年第13期
介绍借鉴国外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明确护理硕士生培养目标;围绕科研能力培养,提出在课程选择、临床实践、课题设计、论文撰写等教育环节,以及联合培养方面的具体做法及其取得的成效.
作者:王仙园;周娟;罗羽;张庆玲;罗晓凤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引起的痛苦.实际操作中由于留置针较普通针头略粗,自然增加了穿刺的难度.2002年2月至2003年1月笔者通过观察摸索,总结出通液法即在小儿留置针穿刺过程中边通液边送针芯的方法,避免了由于血管弹性差、血管瘪塌造成送针芯困难而致的穿刺失败,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丹;周幼荣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将120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必奇加黄连素保留灌肠.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24%,对照组为71.93%,两组比较,χ2=9.72,P<0.01;病程观察组为(4.95±1.69)d,对照组(6.27±2.87)d,两组比较,t=4.68,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应用必奇加黄连素行保留灌肠配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李华;张兰先;邹瑾瑜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将160例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成康复组(81例)和对照组(79例),采用Barthel指数(BI)和简易Fugl-Meyer积分评定法对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4周后及随访时进行评定.结果入院4周后及出院后随访两组病人得分比较,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的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梁光霞;张向辉;史红梅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确保护理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方法应用多项信息技术将动静脉穿刺技术制作成教学网络课件,并用于临床教学.结果该课件在本校园网上运行半年余,2 000余人次对其进行访问,受到师生好评.结论该课件能及时反映动静脉穿刺的新研究进展及具体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实现护理教学的直观性和交互性,对护理教学和临床带教指导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罗文川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对20例哮喘患儿在哮喘日常管理中大呼气峰流速值(PEF)监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仅有8例惠儿进行PEF监测,其中2例每日监测2次,6例发作时才测量.提出对惠儿和(或)其父母进行有关PEF监测的教育十分必要.教育重点为告知PEF监测的重要性,指导患儿正确使用峰流速仪,告知患儿和(或)父母PEF和PEF 24 h变异率的意义,以及哮喘发作次数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金友红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临床角色转变的影响因素.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8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并计算调查结果中各因素肯定回答率.结果影响护生角色转换的因素包括病人的怀疑与不信任(94.1%),教师的行为(64.7%)和引导不足(61.7%),护生心理应对能力缺乏(61.7%)、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50.0%)、沟通能力欠缺(45.6%)、护理专业知识缺乏(41.1%),以及专业认识不足(35.3%).结论只有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提出可行性的改良对策才能使护生的角色转变顺利进行.
作者:刘仲梅;刘花;吴淋淋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了解中老年抑郁症病人的骨密度(BMD)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44例中老年抑郁症病人(抑郁组)和40例中老年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BMD测定.结果抑郁组和对照组骨量减少及OP的发生率分别为86.40%和1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抑郁组病人BM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老年抑郁症存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潜在危险,加强中老年抑郁症病人骨折的预防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秀娟;张丽 刊期: 2004年第13期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其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许多新生儿在撤机后由于肺部感染未完全控制,分泌物增多,导致呼吸道阻塞,出现呼吸衰竭而再次使用呼吸机治疗.鉴此,笔者于2001年6月至2003年3月采用气道冲洗法治疗此症,效果明显.
作者:张卉;赵宏;李君 刊期: 2004年第13期
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分析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探讨21世纪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的有效发展策略.结果目前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师资缺乏、培养目标单一及毕业生使用不合理等.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加强师资培养、重视研究生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多元化、重视对研究生的使用等.
作者:李文慧;闫春梅;王克芳;范秀珍 刊期: 200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