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4152
  • 国内刊号:42-1154/R
  • 影响因子:2.06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42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学杂志   2013年17期文献
  • 活动期狼疮性肾炎妊娠患者的护理

    目的 降低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妊娠风险,使其顺利渡过妊娠期,安全分娩.方法 对23例活动期狼疮性肾炎妊娠患者予激素、抗感染、控制血压等治疗,同时严密观察尿量变化、加强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胎儿监护、出院指导等.结果 治疗后患者水肿较前明显好转,24 h尿蛋白定量1~4 g,高血压控制在140~150/80~90 mmHg;患者住院10~30 d(平均15.0 d);患者因病情加重人工终止妊娠5例,自然流产2例,余16例妊娠30~40周顺利生产,新生儿均存活.结论 对活动期狼疮性肾炎妊娠患者实施系统、全面的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使其顺利渡过妊娠期,安全分娩.

    作者:郑元;马爽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护士与家庭联合督导干预模式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士与家庭联合督导干预模式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分别实施护理人员与家庭联合督导干预模式和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以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转归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治疗2个月及5个月痰菌转阴情况、治疗转归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实施护士与家庭联合督导干预模式,加强了医患间的沟通,能有效提高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是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一种有效的管理干预模式.

    作者:钟凯惠;谭少清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阿达木单抗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对29例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阿达木单抗治疗,治疗过程中,加强用药护理、预防感染、关节评估、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治疗后,13例患者关节肿痛消失,日常生活中行动自如;1例患者关节肿痛明显减轻,可以脱离轮椅独自在室内行走和做简单家务;因复查结核菌素皮试呈阳性结束治疗2例,治疗效果不佳终止治疗1例,另有12例患者正在治疗中.经过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按时、足疗程地完成治疗,保证疗效,使患者病情得到大程度的改善.

    作者:杨晶;张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个案管理组各60例.对照组按医院现有诊疗护理常规,出院后接受定期随访和返院复查;个案管理组由以个案管理师为核心的管理团队实施入院时管理、住院期间管理、出院前管理和出院后跟组管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护理.调查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天数、费用及出院后满意度、心功能、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个案管理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部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及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个案管理组患者出院后满意度评分及心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个案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患者的焦虑,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等.

    作者:沈蕴之;蒋红;黄莺;周丽慧;陈晨;姜慧文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的87例患者按住院时间分组,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为对照组(43例),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为观察组(44例).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流程对患者实施规范化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质量高于对照组,而枸橼酸盐中毒反应、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提升(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降低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了采集液的数量和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移植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郭彩利;林欢;孙春红;刘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医护患对优质服务病房护士形象性格重要性的评价

    目的 了解优质服务病房患者、护士、医生对护士形象性格重要性评价,为加强护士培训、护理教育,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优质服务病房护士形象性格重要性评价问卷对优质服务病房116例住院患者、110名护士、76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医护患对护士形象性格重要性的总分分别为70.78±10.56,69.61±7.11,72.38±10.72,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患对护士形象性格的8个方面的评价呈现出差异(P<0.05,P<0.01);三者均对有耐心、一丝不苟、诚实、动作敏捷、条理性强这5个条目赋予了高的评价.结论 医护患对护士形象性格重要性的评价既体现出差异,也存在一致性.护理教育、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的形象素质、职业素质进行系统、科学的培养.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SHEL事故分析法在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HEL事故分析法在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SHEL事故分析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25例次护理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结果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后,2012年1~12月发生护理缺陷4例次,较管理前(25例次)显著减少(P<0.05).结论 应用SHEL事故分析法对院前急救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针对性的制定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明显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张密香;贾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防范电子医嘱风险中的应用

    目的 规范电子医嘱执行流程,降低电子医嘱执行中的潜在风险.方法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电子医嘱执行流程进行风险评估,通过计算危机值,确定电子医嘱执行过程中的5个高风险因子为电子医嘱执行途径的设置不够合理、剂量选择错误、医嘱修改中的错误、皮肤过敏试验问题和护士执行医嘱漏签名.并采取加强对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培训、做好电子医嘱源头管理、规范电子医嘱的处理流程等针对性措施予以改进.结果 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后,各高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有效降低电子医嘱执行风险,提高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陈淑萍;张小咏;边旭娜;杨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导管室护理人员绩效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 建立导管室护理人员绩效管理系统,为管理者提供高效的管理手段.方法 采用Delphi法对绩效管理指标进行梳理,建立并运行导管室护理人员绩效管理系统软件,通过满意度调查评价绩效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 应用绩效管理系统后护理人员对奖金分配的满意率从41.67%上升至91.67%;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由80.20%上升至96.04%,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由81.82%上升至96.97%(P<0.05,P<0.01).结论 绩效管理系统的应用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毛燕君;张峥;张玲娟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临床护士遭遇工作场所欺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遭遇工作场所欺负的现状,为防范管理与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负性行为问卷(NAQ-R)对山东省6所医院24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242名护士NAQ-R得分为31.98±9.48,85人(35.12%)在过去6个月中遭遇工作场所欺负,其中9人遭遇严重欺负.不同年龄、婚姻状况、职称、护龄、用工性质、学历的护士NAQ-R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工作场所欺负在临床护士中普遍存在,低年资、已婚、合同、高学历及低职称护士遭遇工作场所欺负程度较高.护理管理者、教育者应高度重视,实施有效防范措施和针对性教育,提高护士防范意识与技巧,以降低护士工作场所遭遇欺负的发生.

    作者:荀洪景;蔡蓉;刘化侠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护理用药安全手册的制定及应用

    目的 加强对临床药品的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成立用药安全管理组织,针对2011年医院41个护理单元上报用药不良事件及开展的用药安全专项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确定护理用药安全手册制定的内容及人员分工和职责;用药安全手册内容包括各种用药安全管理组织及制度,收集临床多品多规、看似听似药品并拍成图片进行比对,将临床特殊用药药理知识以表格形式罗列;规范使用药物流程、组织培训与考核等.结果 手册应用后,护士对备用药品管理规范、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专科用药知识、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流程及紧急处理知晓率显著提高(均P<0.01),临床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数下降.结论 该手册为护士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参照资料,起到临床用药指引作用,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用药安全管理能力及自身业务水平,降低工作危机及用药风险,减少用药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用药及生命安全.

    作者:樊小朋;金学勤;徐晔;陈亚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县乡级医院护理人员联动培养机制的构建及实施

    目的 构建县乡两级医院护理人员联动培养机制,以提高乡镇医院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方法 县级医院选取5个乡镇医院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相对应的联动培养计划并实施,比较联动培训前后乡镇医院护理质量检查情况及培训后乡镇医院护士对联动培训的整体评价.结果 乡镇医院护士对联动培训的整体评价综合满意率为91.85%,联动培训后乡镇医院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检查合格率显著优于培训前(P<0.05,P<0.01).结论 县乡级医院护理人员联动培养机制可提高乡镇医院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是乡镇医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

    作者:杨春林;张小芹;皮振艳;陈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手机日历功能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护理工作繁忙、琐碎,经常会有特殊用药、查血糖、预约检查等时间性很强的工作内容,在现行扁平化责任制护理模式中,每位责任护士各自分管患者明确以及中夜班单独一人值班时,虽然有各种交班记事本,但不能主动准时提醒护士,有时难免遗忘或超时落实时间性的治疗、护理,而导致各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熊巍;张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新生儿无创通气固定帽的制作与应用

    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患儿,需使用鼻塞.鼻塞的固定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目前,各医院多使用商家出售的固定帽来固定鼻塞,但这种固定帽价格昂贵,且型号单一,大小固定,不能适用于不同头围的患儿.使用时将连接鼻塞与管道的两条硅胶软管并连在一起固定于患儿额部,使额部皮肤受压,且固定帽材质为单层棉布,使用几次后由于清洗消毒容易变形而起不到固定作用,但若仅供一次性使用,又给患儿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笔者于2011年1月自行制作新生儿无创通气固定帽,用于80例接受NCPAP治疗患儿,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王艳华;肖晓玲;孙维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安全型口咽通气导管的研制与应用

    口咽通气导管为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能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危重、昏迷患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但传统口咽通气导管使用中因不易固定,容易全部滑入患者口腔,有并发食管、气管异物,引起患者误吸、窒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危险[2].为此,我科对传统口咽通气导管进行改良,介绍如下.

    作者:刘静兰;杜伶俐;郑红艳;向琴;刘敏;刘琼;周红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Q-syte分隔膜密闭式无针接头静脉留置针封管时间的探讨

    目的 探讨Q-syte分隔膜密闭式无针接头静脉留置针适宜的封管时间.方法 将使用Q-syte分隔膜密闭式无针接头静脉留置针患者889例随机分为甲组(296例)、乙组(297例)、丙组(296例),输液间歇期甲组每8小时封管1次,乙组每10小时封管1次,丙组每12小时封管1次.观察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期间静脉堵管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静脉炎、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甲组静脉炎发生率高,丙组堵管发生率高.乙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相对较长.结论 对于静脉留置针患者建议采取每10小时封管,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炎、堵管的发生率,从而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作者:刘艳;毛善平;沈晶;刘春英;刘淼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自制气囊尿管外固定囊在女性患者留置导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女性患者留置导尿气囊导尿管佳外固定方法.方法 将女性留置导尿患者60例按导尿先后顺序编号分组,单号为观察组(30例),双号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自制气囊尿管外固定囊固定导尿管,对照组用胶布将导尿管固定于患者一侧大腿内侧.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期间舒适度、导尿管相关菌尿症发生率.结果 留置尿管期间观察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留置导尿管第5、7天导尿管相关菌尿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气囊尿管外固定囊用于女性留置导尿患者,可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患者导尿管相关菌尿症发生率.

    作者:侯宪红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西瓜霜联合芝麻油外搽治疗压疮

    目的 探讨西瓜霜联合芝麻油外搽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 将神经内科67例压疮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同法对创面清创、消毒后,观察组用西瓜霜与芝麻油混合剂均匀涂抹创面,对照组用表皮生长因子涂抹创面,每日2~3次.结果 观察组压疮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压疮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西瓜霜联合芝麻油外搽治疗压疮疗效显著.

    作者:郝贵枝;赵京;段水英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TACE患者拆除股动脉止血器及下床活动时间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患者股动脉止血器拆除和下床活动的适宜时间.方法 将100例股动脉TACE患者按入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卧床24 h,24 h后拆除股动脉止血器并下床活动;观察组术后6 h拆除股动脉止血器,12 h后下床活动.结果 两组局部并发症(穿刺点出血、血肿、皮肤青紫、压痛)、失眠、腰背不适、尿潴留发生率及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术后6 h拆除股动脉止血器,12 h下床活动安全可行,不仅未增加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还可避免因长时间卧床所致的尿潴留、腰背部不适,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肖书萍;李小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护理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

    目的 提升护理管理学实践教学质量.方法 选择本科护理专业学生75人为研究对象,对护理管理学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即成立实践教学改革小组,明确实习目标和内容,采取业务讲座法、护理查房法、小组座谈法、案例讨论法、文件阅读法、走访护士法、情景模拟法等进行实践教学.结果 75名学生均认为教学改革有助于加深对护理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8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学改革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促进自主学习、学会主动查阅资料、实习效果显著等.结论 护理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教学效果显著.

    作者:范宇莹;孔繁莹;杨丽;肖宁宁;仰曙芬;李秋洁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护理学二级学科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科领域的定位

    目的 明确我国护理学二级学科,探讨培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开展的专科领域.方法 采用Delphi法,选择45名符合纳入标准的专家,对目前我国护理学二级学科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开展的专科领域进行2轮函询.结果 专家积极性高,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0.00%和91.67%;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5、0.89.终确定了目前硕士层次可开展的19个专科领域及16个护理学二级学科.结论 确定护理硕士层次可开展的主要护理专科领域,可为各培养机构指明方向;明确二级学科,有利于学科体系的建立.

    作者:赵秋利;张海丽;方传龙;仰曙芬;朱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基于护生个性发展的实习管理方式的构建

    目的 构建适应护生个性发展的实习管理方式.方法 2008年开始,从建立围实习期护生个性发展指导中心、探索适合护生个性化发展的实习基地及构建适应护生个性发展的实习过程管理工作机制3个模块入手,对护生实施基于个性发展的实习管理.结果 2008~2012届毕业生护士执业考试平均通过率为99.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评价优秀率为55.6%、良好率为44.4%;38.4%护生对目前工作满意,59.6%基本满意.以上结果高于2008年对2005~2007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结果.结论 基于个性发展的实习管理方式可提高实习管理质量,促进护生个性发展.

    作者:易礼兰;舒向俊;丁玲;杨青;宋薇;杨小仙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专科护生实习前后职业认同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专科护生实习前后职业认同现状并比较差异.方法 采用护生职业认同问卷对在3所二级甲等医院临床实习的215名专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习前后专科护生的职业认同总均分分别为4.00±0.49、3.67±0.50,实习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专科护生实习后职业认同水平低于实习前,提示护理教育者应注重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衔接,积极引导护生与职业认同感高的临床带教老师之间的有效交流,帮助护生提高其职业认同.

    作者:张敏;王琳;刘晓虹;方颖;徐晓晰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实习护生专科工作指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专科工作指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名实习护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名,按常规教学计划带教;观察组36名,严格按照自行设计的实习护生专科工作指引进行带教.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教学效果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习护生专科工作指引的应用,规范了临床带教模式,教学过程体现PDCA循环,提高了实习护生的理论、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

    作者:张婧婧;任国琴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反思性教学在基于高仿真模拟人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反思性教学方法在基于高仿真模拟人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护理三年制两个班的护生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各41人,两班均开展基于高仿真模拟人的护理实训教学,实验班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引入反思性教学法.于课程开设前及课程结束后1周内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测评,并比较课程考核成绩.结果 课程结束后实验班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求知欲、认知成熟度、自信心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班课程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班(P<0.01).结论 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护生开放思维,提升求知欲、认知成熟度,从而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护理实训教学效果.

    作者:闻彩芬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急诊科医护人员标准预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急诊科就诊患者具有病情突发性、严重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医护人员有更高的感染风险;医护人员标准预防认知情况不容乐观,标准预防依从性差;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工作相关性因素和组织因素.提出加强教育,鼓励医护人员自我反省,改善环境,加强防护等改进措施,以提高急诊科标准预防水平.

    作者:郑晓凤;孙黎惠;刘桂芝;韩舒;高蕾;杨学荣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高血压性脑卒中一级预防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对高血压性脑卒中一级预防中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护理人员加强自身在高血压性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的角色认知作好铺垫,以获得更好的护理干预效果,降低高血压性脑卒中的发病率.

    作者:杨婷;汪晖;黄海珊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我国临床护理教学师资队伍组成及选拔现状

    回顾分析我国现有临床护理教学师资队伍的组成及选拔现状,分析其特点.建议护理院校和医院重视对临床护理教学师资准入标准的构建,科学开展针对临床护理教学教师的持续培训,以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作者:侯睿;张振香;杨培常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及病情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1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SDS得分55.38±12.66,抑郁发生率为59.82%.不同个性特征、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心力衰竭程度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抑郁发病率高,影响因素多,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心理健康评估,在实施治疗护理的同时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以改善其抑郁状况.

    作者:王文娟;周荣;何晓琳;郑丽华;邓玲娜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酸枣仁液足浴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目的 观察酸枣仁液中药足浴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胃癌术后化疗并存睡眠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45~47℃酸枣仁液足浴;对照组给予外观颜色、温度同观察组的自来水足浴,两组每日睡前1次,每次30 min.结果 观察组睡眠疗效及足浴后的睡眠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酸枣仁液中药足浴能改善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睡眠,有利于机体康复.

    作者:张雪萍;齐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行为转变模式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行为转变模式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按照行为转变模式的前意向阶段、意向和准备阶段、行为干预阶段和维持阶段实施健康教育.于出院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自我效能、服药依从性调查.结果 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自我效能感评分及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行为转变模式教育能有效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及服药依从性.

    作者:陶敏;周舸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美国麻省总医院护理见闻及其对我国护理工作的启示

    阐述了美国麻省总医院的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的工作方式及内容,认为麻省总医院的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工作方式对我国护理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并指出了我国护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及方向.

    作者:顾妙娟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 构建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质性研究法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结果 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867,判断系数为0.8800.熟悉程度为0.8933;终确定的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包括6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47项三级指标,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3.5、满分比>0.20、变异系数<0.25,2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为0.263、0.273,经χ2检验,均P<0.01.结论 构建的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用于ICU护理安全管理评价.

    作者:查丽玲;王建宁;江榕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分别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类别对影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主要因素包括护理管理、人力资源、病房环境、药物使用、感染控制、护患沟通、身份识别等方面.提出需建立P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和评价标准,增强护士的安全意识及沟通能力,营造护理安全氛围,加强用药管理及手卫生管理等,以提高PICU护理质量,确保PICU护理安全.

    作者:花芸;胡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上海市三甲医院ICU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ICU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改进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3所三甲医院195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对口腔护理操作规范及评估标准描述不一致,66.67%护士采用擦拭与冲洗相结合的口腔护理方式,65.64%选用氯己定溶液作为口腔护理液;对口腔护理的认知得分为(11.89±2.74)分;态度得分为(3.77±1.15)分;影响因素中口腔护理设备不足得分高,为(4.23±0.79)分.结论 ICU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临床实践缺乏统一科学的规范,应加强ICU护士相关口腔护理认知及态度的培养,有效改进口腔护理用具,构建基于循证的临床实践指南,以提高口腔护理质量.

    作者:唐慧婷;卢惠娟;曹艳佩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ICU护士工作投入与职业价值观、工作压力的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ICU护士工作投入现状,探讨护士工作投入与职业价值观、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投入量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和工作压力量表对252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工作投入总分为23.27±10.81,职业价值观总分为92.00±13.82,工作压力总分为94.04±15.61.护士工作投入及各维度与职业价值观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P<0.05);护士职业价值观对工作投入有明显预测作用(P<0.01).结论 ICU护士工作投入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护理管理者需注重培养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减轻工作压力,促进护士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方萌萌;王超虹;李小雪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呼吸机集束化策略依从性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目的 了解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集束化策略的临床依从性及对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为有效预防VAP提供参考.方法 对104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呼吸机集束化策略,统计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预后及呼吸机集束化策略临床依从性.结果 实施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后,22例(21.15%)发生VAP.患者ICU住院日为2~44(12.22±6.04)d,好转69例,恶化11例,死亡24例.80例完全落实呼吸机集束化策略者VAP发生率15.00%,24例不完全依从者VAP发生率41.67%,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完全依从者VAP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完全依从者(P<0.01);预防消化性溃疡及预防深静脉血栓两项措施的临床依从性对VAP发生无影响(均P>0.05).结论 呼吸机集束化策略能有效预防VAP并改善患者预后,但临床依从性是影响其预防效果的显著因素,预防消化性溃疡及预防深静脉血栓这两项措施的有效性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作者:吴玲玲;顾佳怡;金恋欢;王吉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ICU护士对声门下吸引相关知识认知及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ICU护士对声门下吸引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其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声门下吸引实施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护士声门下吸引认知及依从性影响因素问卷,对87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对声门下吸引知识认知总分为37.15±2.36,认知好的条目是监测气囊压力及声门下-气囊上滞留物是VAP重要发病原因之一,认知低的条目是机械通气患者声门下间隙容积;排前3位的影响因素为工作量大无法顾及声门下吸引操作,声门下吸引会引起患者黏膜受损、呛咳等不适,无精确的声门下吸引配套装置.结论 ICU护士对声门下吸引知识认知总体水平为一般,医院管理者应采取多元化形式对ICU护士及护士长进行声门下吸引培训,针对影响依从性的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声门下吸引实施依从性.

    作者:张爱琴;葛婧;叶向红 刊期: 201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