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4152
  • 国内刊号:42-1154/R
  • 影响因子:2.06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42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学杂志   2015年21期文献
  • 脑瘫儿童照顾者赋能量表的研制及其信效度检验

    目的 编制脑瘫儿童照顾者赋能量表,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法和德尔菲法,由1 5名专家通过2轮函询形成脑瘫儿童照顾者赋能量表的初量表.运用方便抽样法抽取160名脑瘫儿童照顾者,采用项目分析、内部一致性检验、折半信度、重测信度、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内容效度等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 量表由5个维度共31个条目组成,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2,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33、0.920、0.934、0.912和0.861,折半信度系数为0.808,重测信度系数为0.880(P=0.000).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86%.结论 脑瘫儿童照顾者赋能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价脑瘫儿童照顾者赋能水平的测量工具.

    作者:齐蒙蒙;陈燕雅;朱晓雯;李泽楷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不同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患肢微循环及主观感受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患肢微循环及主观感受的影响,旨在为寻找有利于患者的佳体位提供依据.方法 在入院第1天,测量患者在平卧位、坐位、下肢下垂以及下肢抬高4种体位时的氧分压、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比较4种体位患肢足背部微循环以及主观感受的改变.结果 4种体位下患肢的氧分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平卧位比较,坐位与下肢下垂体位的氧分压较高,而下肢抬高体位的氧分压值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坐位与下肢下垂体位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平卧位与下肢抬高体位(均P<0.05);舒适度得分平卧位与下肢下垂体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疼痛评分与氧分压呈负相关(r=-0.221,P<0.05).结论 下肢下垂体位有利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患肢的微循环,而改善患肢微循环可能会降低患肢的疼痛程度及提高患肢的舒适度,因此可将其用于患者的体位指导.

    作者:张川林;牟绍玉;赵渝;刘丽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急性心肌梗死电除颤成功患者体验及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电除颤成功患者的真实体验,探寻其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状况,为实施针对性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8例急性心肌梗死电除颤成功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运用Colaizzi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电除颤成功患者对电除颤场景无记忆,存在感恩、焦虑恐惧、反刍性沉思、创伤后成长等体验;通过分析和归纳,护理需求归纳为5个主题:期望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与支持、期望得到更多的信息支持、护理安全的需求、希望护士具有丰富的专业技能、积极重返社会的需求.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电除颤成功患者负性心理体验与积极心理体验并存,护士需敏锐捕捉识别患者的心理反应与需求,给予情感、心理、社会支持,缓解负性情绪,积极引导正性心理,帮助患者获得创伤后成长,促进其身心康复.

    作者:郭晓岚;赵艾;问芳芳;刘媛媛;郎红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心血管专科护士对动态心电图报告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心血管专科护士对动态心电图报告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探讨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心血管专科护士对动态心电图报告认知水平的方法.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00名心血管专科护士进行动态心电图相关知识的调查.结果 心血管专科护士对动态心电图报告相关知识得分率33.50%,得分(10.05±2.98)分.不同护龄、不同职称、是否接受过动态心电图知识培训的心血管专科护士对动态心电图报告知识掌握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不同学历心血管专科护士对动态心电图报告知识掌握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血管专科护士对动态心电图报告相关知识的掌握欠佳.医院管理者要及时改变心血管专科护士对动态心电图报告相关知识的认知态度,并有针对性对其进行培训,使其能从报告中获取关于护理的相关信息,做到准确判断和预测病情变化.

    作者:潘丽华;董玲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研究与实践合作促进模式下循证护理实践导师培养

    目的 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循证实践素质,熟悉循证护理实践过程的导师团队.方法 引进研究与实践合作促进(ARCC)模式,在医院挑选18名护理骨干,组建循证实践委员会,对委员会成员采取自主学习、集中培训、外派学习、合作学习等手段,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循证实践导师(EPM).进而EPM带动科室护理人员开展循证护理实践活动,引领护理方式的变革.结果 EPM已持续推进9项循证项目,5名EPM负责的项目分别获得院级(2项)、校级(1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卫计委(1项)立项资助,资助金额1~5万元.循证护理实践委员会成员共发表论文20篇.临床科室实施循证实践活动过程中未引发一起因用证所致的医疗纠纷或投诉事件,无一例因用证致患者人身安全受损事件.结论 ARCC模式下利用EPM的放射作用推动各科室临床实践变革性活动,可以推动整个组织循证护理实践的持续发展.

    作者:赵梅珍;黄海珊;曾铁英;毛秋婷;邹灯秀;温淼淼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医院临床支持系统中药物输送的质量改进

    目的 探讨医院临床支持系统中药物输送质量改进模式及效果.方法 根据医院药物输送工作特点及工作性质,建立并优化输送人员岗位设置与专业培训;制定严格的药物输送制度,建立规范的输送流程,选择合适的输送工具,细化输送过程中的实施细则.结果 改进后输送员在病区的等候时间较改进前平均缩短(10.16±1.78)min,10个病区等候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病区护士长对药物输送的差评率由2011年的11.92%降低至2014年的3.53%.结论 模式优化,合理设岗,严格规范的管理,辅以恰当的输送工具,有助于提高药物输送的工作质量及服务效率,持续保障临床一线护理工作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及完善临床支持保障系统.

    作者:张容;贺冬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改良PICC置管体位对减少导管异位的作用

    目的 探讨改良体位对减少导管异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行PICC置管的患者105例为传统组,采用传统体位;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2月PICC置管的259例患者为改良组,采用改良体位.观察两组置管的异位率.结果 改良组置管异位率较传统组显著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体位可有效减少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异位,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周英;吕学波;娄怡;甘振云;封美娥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7例PICC置管后发生穿刺点渗液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法 统计2014年PICC置管的相关数据,包括穿刺静脉、穿刺过程、营养状况、渗液出现和持续的时间、处理措施及转归.结果 2014年共置入PICC导管351例,置管后共发生穿刺点渗液7例,发生率为1.99%.7例均给予积极处理,1例宫颈癌患者病情持续恶化死亡;1例瘢痕体质患者带管期间持续极微量渗液,至化疗结束拔管;5例患者经处理渗液停止,渗液持续时间分别为5d、8d、10d、35d、62 d.结论 穿刺点渗液与患者的营养状况、所选择的静脉是否位于淋巴密集区域以及组织或淋巴管是否有损伤等因素有关.置管前应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营养状况,置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穿刺点,避开淋巴密集区域;置管后做到规范化维护,以减少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发生.

    作者:张纯;王成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应用排尿日记及膀胱容量监测判定拔除尿管时机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留置导尿患者膀胱功能评估的方法及有效性,为指导医护人员尽早拔除尿管提供参考.方法 以急性脑卒中留置导尿能表达尿意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更换尿管时拔管或遵医嘱拔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入组后即应用排尿日记(即每日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评估及监测的记录),当连续3d单次放尿量稳定于小量≥150 mL,大量250~500 mL时,进行水柱法简易膀胱容量和压力测定,在测量过程中出现明显漏尿或测量结束时予以拔管.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尿管拔除后自主排尿成功率,出院带尿管率及尿管总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尿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缩短,首次拔管后自主排尿成功率提高,出院带尿管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使用排尿日记及水柱法简易膀胱容量及压力测定可以指导医护人员主动进行膀胱功能评估,为尽早拔除留置尿管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徐建珍;刘朝红;杨艳;周婷;张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阿柔比星与输液包装材质的相容性研究

    目的 考察阿柔霉素与输液材料的相容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模拟临床操作配制阿柔霉素生理盐水输液,分别储存于不同材质的药品包装容器和输液管内48 h,在190~900 nm扫描阿柔霉素的紫外吸收曲线,并测定不同时间点溶液中的阿柔霉素浓度和pH值,同时观察溶液性质变化.结果 阿柔比星生理盐水输液在各输液管处置后的紫外吸收曲线形态相似,未见新的吸收峰,在48 h内未见含量明显下降,pH值与性状稳定.结论 阿柔霉素与临床常用输液材料相容性较好.

    作者:陈蕾蕾;黄道琼;李新萍;何好好;陈瑜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参与式可视性教学法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参与式可视性教学法(VIPP)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效果.方法 297名中专护理学生分成实验班(147人)和对照班(1 50人),分别采用VIPP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比较两班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实验班的卷面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和教学效果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班(均P<0.01).结论 VIPP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王晓冰;应丽娜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三想复习法在《护理学基础技术》教学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记忆干扰学说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的三想复习法在《护理学基础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级护理2班作为对照班采用常规护理操作教学方法;2013级护理1班作为观察班在常规护理操作教学方法基础上,采用三想复习法,即在每周操作课后的三个敏感时段(操作课当晚临睡前、次日清晨醒来后、第7天清晨醒来后)进行心理练习(即在心中默练),配合平时实验室的实践练习,达到想练结合的目的.比较两班期末成绩和学生考试前的焦虑状况.结果 观察班学生期末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考试前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班(均P<0.05).结论 在护理教学中运用三想复习法,符合大脑的记忆规律,帮助学生筛选出个人操作的薄弱环节,降低记忆量,减轻考前焦虑,从而提高操作考试成绩,提升未来的职业竞争能力.

    作者:李东雅;杨玉佩;陈偶英;丁向;何诗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干预研究进展

    综述国内外关于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方法,包括下肢肌力检测、平衡功能检测和神经病变检测;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针对老年DPN患者的多种康复护理技术,包括肌力训练,使用虚拟现实平衡训练系统、Biodex平衡训练系统(BBS)及穿戴式传感器互动平衡训练系统进行平衡训练,以及本体感觉刺激训练和太极拳运动训练等,旨在为制定针对老年DPN患者跌倒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臧娴;白姣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介绍国内外心脏康复的内涵,阐述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分期和当前国内外的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模式,以期更好地指导冠心痛患者心脏康复护理工作,提高冠心痛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婷;陆萍静;柳晓;史晨玉;刘聪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相关膳食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膳食、国内外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膳食测评工具以及选择膳食测评工具的注意事项进行了综述,提出目前尚缺乏能够全面反映心血管疾病相关膳食种类及简单易行的测评工具.因此,开发包含膳食脂肪、胆固醇、膳食纤维、糖和钠盐等,适合我国居民饮食情况的科学实用、全面且针对性强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膳食测评工具十分必要.

    作者:王艳秋;赵秋利;刘爽;马江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灵性健康及其评估方法现状

    探讨灵性健康的内涵,区分灵性与宗教、心理等易与之混淆的概念,分析影响灵性健康的因素,对灵性健康的评估方法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且对我国灵性健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我国的灵性健康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邹丽燕;曹梅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评价工具研究进展

    介绍目前国际和国内常用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评价工具,分析其研究目的和量表内容的一致性,考量量表的心理学测量指标,为进一步建立科学、全面、并且适合于中国文化的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作者:李小红;程丽;龙俊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基于授权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癌痛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物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基于授权理论的健康教育在首次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癌痛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首次口服阿片类药物的癌痛患者100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癌痛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基于授权理论相关教育,由授权教育小组成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教育指导和技能学习.观察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疼痛自我效能感评分、服用镇痛药物依从性情况.结果 出院后1个月两组镇痛药物治疗依从性、疼痛程度及疼痛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对首次口服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癌痛患者实施基于授权理论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疼痛治疗的正确认识,增强了患者的疼痛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口服镇痛药物的依从性,有效地提高了癌痛镇痛的效果.

    作者:孙坚;陈梅;王青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基于自我效能感干预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管理效果

    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口服药自我管理能力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社区80名老年高血压服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给予提高基于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用药指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的药物识别、获取、剂量与时间等药物自我管理能力(0.93±0.14)、用药依从性自我效能感(5.77±0.46)、用药依从性(7.08±1.32),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张雅芝;张军;童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自制充气抗痉挛手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充气抗痉挛手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 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使用自制充气抗痉挛手套18h,以保持患侧肢体正常功能位.采用Lindmark手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出院后1、3、6个月患侧手功能.结果 两组偏瘫侧手功能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均P<0.01.结论 自制充气抗痉挛手套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预防手掌痉挛,有效改善偏瘫侧手功能.

    作者:曾令丹;张艳;陈剑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经颅直流电干预预防吞咽障碍致吸入性肺炎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干预预防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70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观察4周治疗后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干预后吞咽障碍有显著改善(均P<0.01),但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对照组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使用经颅直流电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作者:凌宗芳;李景琦;高坚;潘思玮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枸橼酸盐和肝素钠用于成人血液透析导管封管有效性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枸橼酸盐溶液在成人血液透析导管封管中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NGC、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JBI)、MEDLINE、EMbase、RNAO、PubMed、CBM、Web of Knowledge、CNKI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关于经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枸橼酸盐和肝素钠封管的随机对照实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1项研究(RCT),共1 0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枸橼酸盐封管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P=0.03)、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P<0.01)显著低于肝素钠封管组;但两者在溶栓治疗次数(P=0.96)、导管功能障碍所致拔管的发生率(P=0.95)、导管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P=0.94)及导管相关的住院率(P=0.34)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枸橼酸盐溶液封管,可显著降低经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推荐枸橼酸盐作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封管液.

    作者:韩新;曹艳佩;杨晓莉;黄碧红;袁立;任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中作用及时间差异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了解干预时间与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及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3月.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均为中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良肢位摆放干预4~6周或3个月以上均可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肩痛、髋关节外旋、足内翻或足下垂、肌痉挛及关节活动受限的发生率.干预3个月以上时,肩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外旋及肌痉挛的发生率低于干预4~6周者;而肩痛、足内翻或足下垂和关节活动受限的发生率高于干预4~6周者.结论 良肢位摆放能够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发生率,且干预时间与良肢位摆放效果并非完全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李晓军;陈锦秀;陈婷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及护理干预

    目的 将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方法应用于老年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评估中,并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对30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及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6个月患者营养不良状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 主观综合营养评估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准确评估患者营养不良,改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军华;钱坤;江燕;熊慧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坐式八段锦锻炼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坐式八段锦锻炼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部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口服补肾健脾活血方中药治疗,干预组增加坐式八段锦锻炼.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7、14d对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两组腰背部疼痛程度标尺视觉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交互效应均P<0.05.结论 坐式八段锦锻炼可有效缓解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部疼痛.

    作者:彭小苑;李巧萍;黎小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调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93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增加起搏器管理内容的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底依次为:起搏器管理(61.17±21.34)分、自我护理维持(46.09±16.07)分、自我护理信心(39.43±27.49)、自我护理管理(30.48±17.69)分;自我效能、文化程度可以解释自我护理维持总变异的19.4%,自我效能、心功能分级可解释自我护理管理总变异的21.0%,自我效能可解释自我护理信心总变异的43.7%,自我效能可解释起搏器管理总变异的11.1%.结论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不理想,其中起搏器管理好,自我护理管理差.患者的自我效能、文化程度、心功能状况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起搏器管理知识及心力衰竭疾病综合管理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王琴;孙国珍;田金萍;陈月香;王潆潆;李新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以问题为导向的目标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目标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4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目标教育,即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日常自我管理过程中面临的自护行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目的,制订行动计划并实施.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自护行为总均分及血糖监测、饮食、足部护理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以问题为导向的目标教育可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糖尿病相关的自护行为,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

    作者:汪晖;徐蓉;吴前胜;陶静;张静;王玉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冠心病看图对话工具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在冠心病(CH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CHD患者按入住科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由护士利用自行编制的CHD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进行互动式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存质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存质量得分均提高,同时观察组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应用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CHD患者的自护行为和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效果较好的互动式教育形式.

    作者:胡静;佟锐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老年专科医护患一体化管理研究

    目的 优化老年慢病管理,提高老年慢病患者治疗护理效果,以促进个体健康.方法 建立多学科医护管理小组,成立老年综合评估中心,鼓励患者参与治疗护理,形成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结果 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后,患者的评价得分显著高于常规医护管理模式,患者自我管理项目达标率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对慢病的自我管理能力,达到老年患者个体化、综合化的慢病管理成效.

    作者:夏漫;李凌;熊莉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步行摆臂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步行摆臂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6例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按常规康复项目进行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5 000步步行摆臂运动干预.干预8周后,评价患者每周身体活动量、每日步行步数、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每周身体活动量和每日步行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前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FEV1% pred和FEV1/FVC值无显著变化(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5 000步步行摆臂运动未能改变COPD患者的肺功能情况,但是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制定肺部康复训练方案时,可以考虑增加5 000步步行摆臂运动训练.

    作者:王佳璎;王佳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社区健康教育学校在慢病延伸护理中的运作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学校运行效果及发展方向.方法 以我院所在地理位置作为中心点,遵循就近原则,向所在区域周围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辐射,共同成立社区健康教育学校(基地).在对目标人群培训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社区护士培训课程、慢病患者健康教育课程、教育形式等,并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结果 截至目前共完成健康教育50讲,下社区活动27次,覆盖我院所在区域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标人群达到3 000余人次.健康教育活动参与率达到80%以上;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结论 社区健康教育学校模式的运行提高了社区护士的慢病护理技能,充分调动了社区卫生资源;同时改善了慢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今后需进一步提高慢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可及性及便捷性,扩大健康教育辐射面,并对社区护士培训效果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铭;郭建林;孙晓;施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42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年后患者生存质量调查

    目的 调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3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 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428例PCI术后3年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PCI患者的SF-36量表总分57~136(101.83±15.86)分;社会支持、回避应对、屈服应对显著高于常模;面对应对得分显著低于常模(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PCI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因素为屈服应对、总体社会支持水平、体育锻炼、睡眠质量、心脏不良事件次数、血脂(P<0.05,P<0.01).结论 PCI术后3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患者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患者较少采用面对应对策略,较多采用回避和屈服应对策略.应对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体育锻炼、睡眠质量、血脂等因素进行干预,防范心脏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陶惠;林平;王慧;薛友儒;史利锋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