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红;程丽;龙俊宏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患肢微循环及主观感受的影响,旨在为寻找有利于患者的佳体位提供依据.方法 在入院第1天,测量患者在平卧位、坐位、下肢下垂以及下肢抬高4种体位时的氧分压、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比较4种体位患肢足背部微循环以及主观感受的改变.结果 4种体位下患肢的氧分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平卧位比较,坐位与下肢下垂体位的氧分压较高,而下肢抬高体位的氧分压值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坐位与下肢下垂体位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平卧位与下肢抬高体位(均P<0.05);舒适度得分平卧位与下肢下垂体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疼痛评分与氧分压呈负相关(r=-0.221,P<0.05).结论 下肢下垂体位有利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患肢的微循环,而改善患肢微循环可能会降低患肢的疼痛程度及提高患肢的舒适度,因此可将其用于患者的体位指导.
作者:张川林;牟绍玉;赵渝;刘丽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在冠心病(CH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CHD患者按入住科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由护士利用自行编制的CHD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进行互动式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存质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存质量得分均提高,同时观察组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应用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CHD患者的自护行为和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效果较好的互动式教育形式.
作者:胡静;佟锐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介绍国内外心脏康复的内涵,阐述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分期和当前国内外的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模式,以期更好地指导冠心痛患者心脏康复护理工作,提高冠心痛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婷;陆萍静;柳晓;史晨玉;刘聪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介绍目前国际和国内常用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评价工具,分析其研究目的和量表内容的一致性,考量量表的心理学测量指标,为进一步建立科学、全面、并且适合于中国文化的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作者:李小红;程丽;龙俊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学校运行效果及发展方向.方法 以我院所在地理位置作为中心点,遵循就近原则,向所在区域周围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辐射,共同成立社区健康教育学校(基地).在对目标人群培训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社区护士培训课程、慢病患者健康教育课程、教育形式等,并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结果 截至目前共完成健康教育50讲,下社区活动27次,覆盖我院所在区域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标人群达到3 000余人次.健康教育活动参与率达到80%以上;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结论 社区健康教育学校模式的运行提高了社区护士的慢病护理技能,充分调动了社区卫生资源;同时改善了慢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今后需进一步提高慢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可及性及便捷性,扩大健康教育辐射面,并对社区护士培训效果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铭;郭建林;孙晓;施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探讨灵性健康的内涵,区分灵性与宗教、心理等易与之混淆的概念,分析影响灵性健康的因素,对灵性健康的评估方法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且对我国灵性健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我国的灵性健康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邹丽燕;曹梅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调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93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增加起搏器管理内容的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底依次为:起搏器管理(61.17±21.34)分、自我护理维持(46.09±16.07)分、自我护理信心(39.43±27.49)、自我护理管理(30.48±17.69)分;自我效能、文化程度可以解释自我护理维持总变异的19.4%,自我效能、心功能分级可解释自我护理管理总变异的21.0%,自我效能可解释自我护理信心总变异的43.7%,自我效能可解释起搏器管理总变异的11.1%.结论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不理想,其中起搏器管理好,自我护理管理差.患者的自我效能、文化程度、心功能状况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起搏器管理知识及心力衰竭疾病综合管理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王琴;孙国珍;田金萍;陈月香;王潆潆;李新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了解干预时间与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及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3月.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均为中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良肢位摆放干预4~6周或3个月以上均可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肩痛、髋关节外旋、足内翻或足下垂、肌痉挛及关节活动受限的发生率.干预3个月以上时,肩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外旋及肌痉挛的发生率低于干预4~6周者;而肩痛、足内翻或足下垂和关节活动受限的发生率高于干预4~6周者.结论 良肢位摆放能够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发生率,且干预时间与良肢位摆放效果并非完全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李晓军;陈锦秀;陈婷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基于授权理论的健康教育在首次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癌痛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首次口服阿片类药物的癌痛患者100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癌痛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基于授权理论相关教育,由授权教育小组成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教育指导和技能学习.观察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疼痛自我效能感评分、服用镇痛药物依从性情况.结果 出院后1个月两组镇痛药物治疗依从性、疼痛程度及疼痛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对首次口服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癌痛患者实施基于授权理论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疼痛治疗的正确认识,增强了患者的疼痛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口服镇痛药物的依从性,有效地提高了癌痛镇痛的效果.
作者:孙坚;陈梅;王青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将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方法应用于老年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评估中,并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对30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及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6个月患者营养不良状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 主观综合营养评估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准确评估患者营养不良,改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军华;钱坤;江燕;熊慧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7例PICC置管后发生穿刺点渗液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法 统计2014年PICC置管的相关数据,包括穿刺静脉、穿刺过程、营养状况、渗液出现和持续的时间、处理措施及转归.结果 2014年共置入PICC导管351例,置管后共发生穿刺点渗液7例,发生率为1.99%.7例均给予积极处理,1例宫颈癌患者病情持续恶化死亡;1例瘢痕体质患者带管期间持续极微量渗液,至化疗结束拔管;5例患者经处理渗液停止,渗液持续时间分别为5d、8d、10d、35d、62 d.结论 穿刺点渗液与患者的营养状况、所选择的静脉是否位于淋巴密集区域以及组织或淋巴管是否有损伤等因素有关.置管前应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营养状况,置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穿刺点,避开淋巴密集区域;置管后做到规范化维护,以减少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发生.
作者:张纯;王成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干预预防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70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观察4周治疗后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干预后吞咽障碍有显著改善(均P<0.01),但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对照组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使用经颅直流电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作者:凌宗芳;李景琦;高坚;潘思玮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目标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4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目标教育,即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日常自我管理过程中面临的自护行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目的,制订行动计划并实施.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自护行为总均分及血糖监测、饮食、足部护理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以问题为导向的目标教育可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糖尿病相关的自护行为,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
作者:汪晖;徐蓉;吴前胜;陶静;张静;王玉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自制充气抗痉挛手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 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使用自制充气抗痉挛手套18h,以保持患侧肢体正常功能位.采用Lindmark手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出院后1、3、6个月患侧手功能.结果 两组偏瘫侧手功能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均P<0.01.结论 自制充气抗痉挛手套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预防手掌痉挛,有效改善偏瘫侧手功能.
作者:曾令丹;张艳;陈剑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优化老年慢病管理,提高老年慢病患者治疗护理效果,以促进个体健康.方法 建立多学科医护管理小组,成立老年综合评估中心,鼓励患者参与治疗护理,形成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结果 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后,患者的评价得分显著高于常规医护管理模式,患者自我管理项目达标率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对慢病的自我管理能力,达到老年患者个体化、综合化的慢病管理成效.
作者:夏漫;李凌;熊莉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心血管专科护士对动态心电图报告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探讨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心血管专科护士对动态心电图报告认知水平的方法.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00名心血管专科护士进行动态心电图相关知识的调查.结果 心血管专科护士对动态心电图报告相关知识得分率33.50%,得分(10.05±2.98)分.不同护龄、不同职称、是否接受过动态心电图知识培训的心血管专科护士对动态心电图报告知识掌握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不同学历心血管专科护士对动态心电图报告知识掌握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血管专科护士对动态心电图报告相关知识的掌握欠佳.医院管理者要及时改变心血管专科护士对动态心电图报告相关知识的认知态度,并有针对性对其进行培训,使其能从报告中获取关于护理的相关信息,做到准确判断和预测病情变化.
作者:潘丽华;董玲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参与式可视性教学法(VIPP)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效果.方法 297名中专护理学生分成实验班(147人)和对照班(1 50人),分别采用VIPP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比较两班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实验班的卷面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和教学效果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班(均P<0.01).结论 VIPP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王晓冰;应丽娜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综述国内外关于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方法,包括下肢肌力检测、平衡功能检测和神经病变检测;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针对老年DPN患者的多种康复护理技术,包括肌力训练,使用虚拟现实平衡训练系统、Biodex平衡训练系统(BBS)及穿戴式传感器互动平衡训练系统进行平衡训练,以及本体感觉刺激训练和太极拳运动训练等,旨在为制定针对老年DPN患者跌倒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臧娴;白姣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坐式八段锦锻炼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部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口服补肾健脾活血方中药治疗,干预组增加坐式八段锦锻炼.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7、14d对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两组腰背部疼痛程度标尺视觉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交互效应均P<0.05.结论 坐式八段锦锻炼可有效缓解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部疼痛.
作者:彭小苑;李巧萍;黎小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基于记忆干扰学说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的三想复习法在《护理学基础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级护理2班作为对照班采用常规护理操作教学方法;2013级护理1班作为观察班在常规护理操作教学方法基础上,采用三想复习法,即在每周操作课后的三个敏感时段(操作课当晚临睡前、次日清晨醒来后、第7天清晨醒来后)进行心理练习(即在心中默练),配合平时实验室的实践练习,达到想练结合的目的.比较两班期末成绩和学生考试前的焦虑状况.结果 观察班学生期末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考试前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班(均P<0.05).结论 在护理教学中运用三想复习法,符合大脑的记忆规律,帮助学生筛选出个人操作的薄弱环节,降低记忆量,减轻考前焦虑,从而提高操作考试成绩,提升未来的职业竞争能力.
作者:李东雅;杨玉佩;陈偶英;丁向;何诗雯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