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4152
  • 国内刊号:42-1154/R
  • 影响因子:2.06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42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学杂志   2016年7期文献
  • 改进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进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5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住院时间段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改进护理干预,干预后12个月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和健康行为量表(HPL)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12个月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健康行为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改进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和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1例干细胞移植粒细胞缺乏期患者床边CRRT的护理

    总结1例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患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并发急性肾损伤在粒细胞缺乏期行床边CRRT的护理,治疗前做好患者、环境及物品准备,治疗过程中采取多学科协作,做好容量管理、枸橼酸钠抗凝治疗护理及功能锻炼,治疗间歇期给予导管护理、预防感染及出血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艾燕;周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65例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给予HLH-2004方案治疗,并开展有效的护理评估、病情观察、症状管理、用药护理及心理干预.结果 46例病情好转或治愈出院,未发生压疮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系统的护理评估及专科护理管理能有效促进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的预后及康复.

    作者:阮海涛;徐丽;罗丹;黄丽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母亲声音刺激对早产儿心率和行为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母亲声音刺激对早产儿心率及行为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化数字表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母亲声音刺激,持续7d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1 min、1 h、2h的心率及干预后1h、2h的行为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干预后各时间点的心率和行为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5 min(均P<0.01).结论 母亲声音刺激可降低早产儿心率,达到更好的行为状态.

    作者:李凤妮;李小容;韦琴;梁洁;李艳青;孙俭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的风险感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风险感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糖尿病相对性风险感知问卷对268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相对性风险感知总得分2.55±0.37,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担心3.39±0.51,相对性环境风险2.84±0.39,个人风险控制2.74±0.47,乐观性偏差2.52±0.67,个人疾病风险2.17±0.78.女性及文化程度高者感知的个人风险控制和乐观性偏差显著高于男性及文化程度低者(P<0.05,P<0.01),非在岗者的担心水平显著高于在岗者(P<0.05).相对性风险感知总分与病程呈正相关(P<0.01),个人风险控制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P<0.05),个人疾病风险与年龄、病程呈正相关(均P<0.01).乐观性偏差、病程、年龄、个人风险控制、担心、家庭月收入是个人感知的疾病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风险感知水平偏低,应根据不同人口学特征和疾病临床特征,采取有效的健康风险沟通和个性化健康干预.

    作者:聂蓉;徐嘉琪;张红菱;毛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患对骨质疏松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的异同性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骨质疏松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比较护患对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的异同性.方法 采用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对114例骨质疏松患者于出院当天进行调查;同时采用护士版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让其责任护士对其进行评估.结果 护患对患者出院准备度条目总均分分别为(7.34±1.24)分和(7.40±1.35)分.患者对出院准备度各维度自评分从高到底依次为可获得的社会支持、自身状况、出院后应对能力、疾病知识;护士评分依次为自身状况、可获得的社会支持、出院后应对能力、疾病知识.护士对患者自身状况评分显著高于患者自评(P<0.05).结论 护患对骨质疏松患者出院准备度的条目评分处于中等水平,护患关于患者自身状况的评估存在差异,护士应更关注患者的自身状况.

    作者:王芳;袁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全程预约服务在层流病房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程预约服务在层流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人文关怀护理,观察组实施融入全程预约服务的人文关怀护理.于出室前评价两组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及住院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对责任护士工作满意度及住院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全程预约服务的运用,可进一步深化病房人文关怀护理工作,提高患者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及住院满意度,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作者:袁婷;高磊;陈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PDCA联合SDCA在安全给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联合SDCA用于安全给药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 通过PDCA制定“病区安全给药考核标准”,应用SDCA对标准中涉及的药物储存、医嘱处理、药物配制查对和床边给药四方面进行标准化质量控制和维持.结果 从2014年第1季度到2015年第3季度,药物储存、药物配制查对、床边给药、医嘱处理环节存在缺陷的科室占所检查科室的比例分别由20.29%、20.29%、37.68%和18.12%下降至0、2.17%、14.49%和3.62%,接近差错发生率和给药差错发生率由0.02%和0.07%下降到0和0.04%.结论 PDCA联合SDCA用于安全给药质量管理,可逐渐降低安全给药环节缺陷发生率、差错发生率和接近差错发生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康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HIS工时的护理人力配置及调配实践

    目的 探讨基于HIS护理工时动态配置护理人员的方法及实践效果.方法 以HIS医嘱平台为基础,建立以工时为单位的护理工作量数据库,分析工时与人力配置关系;护理部据此进行病区月基础人力配置和日工时人员临时调配;病区护士长按工时预测实施前瞻性排班.比较基于HIS工时进行人力调配前(2013年)、后(2014年)护士日人均工时、护士对人力调配的满意度、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综合评分.结果 2014年护士日人均工时、对人力调配满意度、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综合评分显著高于2013年(均P<0.01).结论 基于HIS工时的护理人力配置及动态调配平衡了病区间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梁春萍;梁业梅;梁雁芳;朱新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胜任力的专科护士选拔和管理

    目的 探讨临床专科护士的选拔和管理方法,为合理选拔和使用专科护士提供参考.方法 医院设立专科护士岗位,通过确立专科护士任职资格,以竞聘方式选拔专科护士,签订岗位职责,加强专科护士岗位管理,使专科护士在临床一线发挥大作用.结果 2008年以来,护理部设定21个专科护理岗位,共聘任专科护士56名,具有7个专科护理实训基地,为上海市培养450余名专科护士,具有3个专科护理门诊,年门诊量约2万人次,专科护士申请各级各类课题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结论 基于胜任力的专科护士选拔和使用,使专科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专科护理门诊发展、护理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效地推动了医院专科护理的发展.

    作者:顾妙娟;蒋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危重症患儿院内安全转运流程化管理

    目的 探讨流程化管理在危重症患儿院内安全转运中的作用,保障患儿转运安全.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儿科急诊院内转运的626例危重症患儿为对照组,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院内转运的758例危重症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观察组采用流程化管理方法转运,包括制定危重症惠儿院内安全转运制度及流程,加强转运前、转运中及转运后的流程化管理等.比较两组患儿一次转运成功率及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均一次转运成功,对照组621例一次转运成功,5例实施二次转运成功,观察组一次转运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发生不良事件21例,对照组为4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将流程化管理应用于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的管理与实践中,使转运医疗行为制度化、流程化,能够有效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规避转运风险,为患儿安全转运提供保障.

    作者:杨红霞;余艮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上海市三级医院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护理临床决策能力测评问卷对上海市3所三级医院的505名低年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低年资护士的护理临床决策能力总分78.37±10.40,其中决断方案能力平均得分率高(63.14%),实施方案能力平均得分率低(56.80%);学历、职称、月收入、参加学术活动是影响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重要因素(均P<0.05).结论 低年资护士的护理临床决策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参加市级学术活动且学历、职称、月收入较高的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更高.

    作者:李艳艳;陈翠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Brislin经典回译模型的新型翻译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目的 构建并应用基于Brislin经典回译模型的新型翻译模型.方法 以美国护理局联合委员会制定的《2011 Registered Nursing Practice Analysis Survey》为原问卷,Brislin经典回译模型为基础框架,结合翻译改良准则构建适合本研究的翻译模型.结果 《2011 Registered Nursing Practice Analysis Survey》经新型翻译模型翻译后保留源问卷的分问卷形式,得到《上海市新护士实践情况调查表(问卷1)》及《上海市新护士实践情况调查表(问卷2)》,经预试验信度检测,问卷1整体Cronbach's α为0.97,问题A-实践频率为0.97、问题B-重要性为0.94;问卷2整体Cronbach's a为0.90,问题A-实践频率为0.89、问题B-重要性为0.91.结论 新型翻译模型适合应用于调查表的翻译,可解决由于文化不对等所带来的翻译困境.

    作者:王晓娇;夏海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CIPP评价模式构建护理学高仿真模拟教学评价框架

    目的 构建护理学高仿真模拟教学评价框架.方法 经课题组讨论和专家会议,初步建立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护理学高仿真模拟教学评价框架,采用Delphi法对1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2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4.12%、100%,专家权威系数0.878,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41和0.351(均P<0.01).确立了教学背景、教学输入、教学过程、教学结果4个维度、9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初步构建了高仿真模拟教学评价框架.结论 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高,研究结果可靠.该评价框架可以全面综合地评价护理学高仿真模拟教学,指导护理教育者科学地反思教学实践.

    作者:苗亚杰;王君俏;梁燕;陆敏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CDIO教学模式在本科护生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的应用

    目的 探讨CDIO教学模式在本科护生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名本科护生按照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观察组采用CDIO教学模式,即见习前带教教师和护生构思病例,见习中护生参与项目设计、实施、运作,见习后护生反思.结果 课程见习结束时观察组病例分析题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其4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CDIO教学模式应用于本科护生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有利于提高护生病例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廖婧;沙丽艳;伊静;刘珩;郭中献;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台湾辅英科技大学护理教育见闻与启示

    总结台湾辅英科技大学的护理教育办学理念和特色,结合大陆高职护理教育实际,提出在护理教育中应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冯小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在《健康评估》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 评价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在《健康评估》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级53名和2013级57名护理本科生分别作为对照组和教改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健康评估》教学,教改组采用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教学.课程结束后,实施教学考核并调查护生对课程学习的满意度、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临床沟通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 教改组考核成绩、对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学习效果自我评价、临床沟通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用于《健康评估》教学,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学习成绩及综合能力.

    作者:师亚;王秀华;杨洪华;杨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结和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CM)内涵、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旨在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实践及其研究提供基础,推动其在护理教育中的本土化和广泛应用.

    作者:景婧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细胞因子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综述细胞因子的概念,在压疮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分类、在各种不同压疮分型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提出对高危压疮患者进行伤口护理时,应先全面地评估,因人制宜,动态选择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尝试联合细胞因子培养或干细胞与细胞因子协同作用有效护理创面.

    作者:喻姣花;汪欢;柯卉;张学辉;刘兴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工具的研究进展

    简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概念及预后,系统介绍三种危险分层工具的起源与研究进展,以期协助临床医护人员快速识别高危患者,对其进行分层管理,并为今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与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王翎羽;林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亲子互动对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介绍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特点、早产儿亲子互动的形式,就亲子互动对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发展适用于我国早产儿的亲子互动干预提供参考.

    作者:王艳;张军;范湘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影响护士压力的中介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进展

    对目前国内外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压力来源、影响护士压力的中介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旨在指导护士掌握和应用自我压力管理方法,提高护士自身抗压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周业红;王锐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菜单志愿服务式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菜单志愿服务式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泰安市1个社区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另1个社区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接受菜单志愿服务式健康教育.干预开始及6个月后比较两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糖尿病知识及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FBG、2hPG、HbA1c及高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菜单志愿服务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糖代谢水平.

    作者:陈晓凤;郭茹茹;展恩欣;李启明;崔栋;焦青;董蓉蓉;薛雅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青少年健康素养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目的 开发适用于我国青少年的健康素养量表,进行条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方法 以《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作为编制量表的基本理论框架,采用Delphi专家咨询确定问卷.对44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并分析问卷的信效度.结果 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92,总量表重测信度、Cronbach's α系数及分半信度依次为0.73、0.70和0.77,量表经因子分析,提取基本知识和理念(19个条目)、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32个条目)、基本技能(20个条目)3个维度,累积解释总方差的58.24%.结论 青少年健康素养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用于评价我国青少年健康素养.

    作者:毛婷;李春玉;魏保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压力管理缓解临床护理教师工作压力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压力管理缓解临床护理教师工作压力的效果.方法在常规教学管理的基础上,根据罗宾斯的压力模型从环境、组织、个体方面对42名临床护理教师开展压力管理1年.使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特质应对量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临床护理教师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患者护理方面和管理及人际方面压力得分、压力总分、焦虑及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1),干预后应对方式和核心能力得分显著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 压力管理能减轻临床护理教师的压力源、压力和负性情绪,有利于提升其应对与核心能力.

    作者:朱凌燕;卢惠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乐观心理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乐观心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型糖尿病患者245例,通过一般情况调查表、乐观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糖尿病患者乐观心理平均得分130.74±19.23,得分率69.17%;不同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家庭成员关系的患者其乐观心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可解释糖尿病患者乐观心理变化的25.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乐观心理处于中等水平,文化程度高、人均月收入高的患者表现出更好的乐观心理.

    作者:赵振华;乔建歌;杨青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PICC输液技术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目的 对PICC输液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NKI、CMB、WANFANG、VIP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5年10月,检索PICC与其他静脉输液技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关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采用AMSTAR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终纳入15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其中13篇发表在2010年之后,14篇对纳入研究进行了文献质量评价,9篇都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AMSTAR评价显示,仅6篇为高质量,主要缺陷是缺乏前期设计方案、未考虑纳入文献的发表状态、未列出排除文献清单及未说明相关利益冲突四个方面.对7篇系统评价的17个结局指标按照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仅6个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其余均为低或极低.结论 纳入研究的整体质量不高,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以低为主.总体上,PICC是否比CVC及VPA更安全尚缺乏证据支持;但PICC留置时间比VPA短;PICC输液技术在穿刺过程中的安全性优于CVC及VPA;但PICC在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较CVC及VPA差.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限制,尚需要更高质量的研究去证实该结论的可靠性.

    作者:周英凤;胡雁;张晓菊;周萍;顾莺;邢唯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STAMP量表筛检住院儿童营养不良风险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筛检住院儿童营养不良风险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关于使用STAMP工具筛检住院儿童营养不良风险的诊断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5年10月31日.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研究,4 100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营养干预为“金标准”,低、中度风险组合并和中、高风险组合并为分界点时,筛查工具的敏感度分别为0.77(95%CI 0.72~0.82)和0.97(95%CI0.95~0.99),特异度分别为0.80(95%CI0.78~0.82)和0.45(95%CI 0.43~0.48),综合受试者诊断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0和0.9863;中度风险组较低风险组更具诊断优势(OR=7.08,95%CI 1.99~25.22),高营养风险较中度营养风险的诊断优势不明显(OR=3.97,95%CI 0.89~17.70).结论 STAMP能有效筛检出有营养不良风险的住院患儿,但是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受诊断标准及诊断分界点影响.

    作者:张慧文;顾莺;杨玉霞;余卓文;黄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营养状况的纵向调查

    目的 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营养状况的变化.方法 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30 d、60 d、100 d对89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进行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中上臂围(MUAC)、腰围(WC)等人体学测量,同时测量脂肪组织(FM)、体脂百分比(%BF)、去脂组织(FFM)及去脂组织百分比(%FFM)等人体成分,并进行生化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测量,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营养状况的改变.结果 人体学测量结果显示,在移植后100 d内患儿体质量、BMI、TSF均呈现先降后升趋势,在移植后30 d降至低点,然后逐渐上升(P<0.05,P<0.01),WC在移植后100d内持续升高(P<0.01);人体成分测量结果显示,%BF、FM在移植后60 d内明显升高(均P<0.05),%FFM在移植后60 d内显著降低(P<0.01);生化测量结果显示,ALB呈先升后降再上升的趋势,PreALB在移植后60 d内显著上升(P<0.01).结论 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0 d内,多数人体学及人体成分测量指标下降;而在移植后60 d则存在FFM丢失和FM不断蓄积的现象.不建议将ALB和PreALB作为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营养状况的可靠指标.

    作者:张冰花;沈南平;吉铭静;陈萍;何梦雪;洪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的临床实践效果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实践对提高营养支持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组建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前后3 017例及3 104例营养支持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营养支持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由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实施专业化营养支持管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肠内及肠外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专科小组成立后1年开展营养相关的小组活动1 6次、肠内及肠外营养督查1 25例次.结论 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组建可有效提高营养支持护理质量,使患者获得更合理、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护理.

    作者:曹岚;王湘;李君;张运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自行设计的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问卷对咸宁市社区523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血压监测、血糖监测、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健康指导、服药健康指导及心理支持分别占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的前6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平均月收入、文化程度、患病种数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论 社区老年人对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较大,高龄、患慢性病数目多、ADL能力低、文化程度及收入高的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更高.

    作者:孔令磷;赵梦遐;鲍翠玉;罗菊英;张志霞;汪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综合医院老年病区医养结合运行机制实践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老年病区医养结合的运行机制及实践效果.方法 在老年病区(5个护理单元,236张床位)实施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每个护理单元设住院医疗(医)和托护养老(养)床位,医生根据患病老人病情变化和康复进程进行动态评价及医养互换.统计2013、2014年276例、290例入住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 2年均未发生用药错误;2013、2014年分别发生坠床、非计划脱管等相关安全事件24、16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6.21%~9.78%,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2.51%、97.36%,床位使用率在98%以上,病区收支结余2年合计为105 202元.结论 老年病区实施医养结合运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患病老年人医疗及养护问题,社会满意度高.但资源偏紧张的问题仍然存在,需全社会共同努力来不断完善.

    作者:余梅;戴夫;于卫华;徐芳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从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发展进程、干预方法及其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照顾者压力提供参考.

    作者:黄文贞;刘丽丹;王永红;王颖;高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怀旧-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人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怀旧-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人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1名具有轻中度抑郁症状的社区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1名)、怀旧组(30名)和怀旧联合认知行为组(30名).对照组接受社区常规健康教育,怀旧组进行怀旧治疗,怀旧联合认知行为组同时进行怀旧治疗和认知行为干预.在干预前、干预4个月末使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MoCA)测量各组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结果 怀旧治疗组及怀旧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干预后GDS、MMSE及MoCA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怀旧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效果优于单纯怀旧治疗组(均P<0.05).结论 怀旧治疗及怀旧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均能改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怀旧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效果优于单纯怀旧治疗.

    作者:王晓松;吕晓凡;刘梦姣;潘露;李腾腾;曾慧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居家老年患者留置导尿护理管理方案探索

    目的 构建居家老年患者留置导尿护理管理方案,探索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泌尿外科120例长期留置导尿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导管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构建并实施留置导尿护理管理方案.1年后评估比较两组尿路感染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1年后尿路感染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居家老年患者留置导尿护理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斐;张佩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体验式教学提高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

    目的 探讨体验式教学提高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高职老年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2个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老年护理学》采用传统理论加实训的教学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体验式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对老年护理专业的认可.结果 课程结束后观察组职业认同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对老年护理专业各方面的认可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提高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及对老年护理专业的认可.

    作者:宁香香;何萍;黄金银;王小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