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病.
作者:罗海军;谭婷娇;杨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笔者自2002年8月以来,运用自拟止哮汤治疗支气管哮喘3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1997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中的有关诊断标准.
作者:时以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辨证的方法治疗大学生各种心理疾病,疗效满意,现笔者将其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主要有焦虑症、躁狂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等,均为慢性和复发性精神障碍性疾病.
作者:郭豫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小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近年来随着对RRI病因探讨不断深入,认为该病与小儿的免疫功能失调或低下有关.笔者于2002年6月~2006年12月应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治疗本病患儿9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喻红专;陈桂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血脂异常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普通健康问题,并构成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临床上控制血脂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笔者自2002~2006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86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3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代先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43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与单用西药常规治疗的3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两组81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57例,女24例;平均年龄56.38岁;平均病程(3.5±2.5)年;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11例,合并高血压病17例,合并糖尿病9例.
作者:高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肝硬化腹水是临床多发病、难治病,目前西药尚无特效治疗.笔者于2001年5月~2006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4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41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平;李文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温针并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疗效.方法:将78例CPI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并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纯以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76.7%,两组比较,P<0.05.结论:温针并中药灌肠治疗CPID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超短波治疗.
作者:单赤军;全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前多认为周围性面瘫的发生与寒冷刺激、病毒感染引发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笔者于1999年以来采用针药合用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64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6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月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骨转移癌是原发于其他脏器而转移到骨组织的肿瘤.肿瘤的骨转移发生率非常高,在某些肿瘤中可达60%,是临床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据文献报告在各种已知的原发肿瘤中,容易发生骨转移的有乳腺癌、肺癌、胃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等[1].
作者:李广诚;曾江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质增生及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等疾病.
作者:李清贤;杨银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国家的肥胖人数正以5~10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1],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得到认可.笔者自2006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刃针治疗单纯性肥胖4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笔者近5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病变所致不孕者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均为我院不孕症门诊患者,均有婚后2年以上原发或继发不孕病史,并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证实有输卵管病变.
作者:王蕾;王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膜分离技术(Membrans separation Technique)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体系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技术.中草药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通常含有生物碱、有机酸、苷类、酮类、酚类以及无机盐、蛋白质、鞣质、多糖、淀粉等,因此有必要对中草药的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膜分离技术在此则体现出它的优越性,虽然在中草药制剂生产中尚未被普遍采用,但已倍受关注[1],现介绍如下.
作者:万俊辉;游淦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 deep venous thrombosis, L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临床上诊断容易,早期治疗效果明显,如未得到适当治疗易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症,发病率在周围血管病中占40%左右,而LDVT后综合征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少数病人血栓脱落后甚至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造成死亡.
作者:吴官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舌诊作为中医诊断十分重要的内容,历来受到各医家的高度重视.而其中镜面舌象在舌诊中容易辨识、较为统一,且受外来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少,更是备受国内医学者的关注.因此笔者就镜面舌象(因临床中生理性镜面舌极为少见,且报道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故本文主要讨论病理性镜面舌)形成的机理及其与临床相关性研究的报道概述如下.
作者:邹亮;瞿岳云;熊永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属于IV型变态反应.湿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亚急性湿疹红肿炎症减轻,皮损呈暗红色,水疱和糜烂逐渐愈合,渗出减少,可有丘疹、少量丘疱疹以及鳞屑.
作者:龚小红;匡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其中我国以直肠癌多见,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在世界肿瘤病死率中居第三位,在西方癌症病死率中居第二位.笔者对近5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临床研究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概述如下.
作者:黄国军;何永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简称,多发生在45岁以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作者:张炜宁;王风雷;郑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门冬清肺饮是明朝李东垣治疗痿证之方,由麦冬、五味子、人参、黄芪、当归身、白芍、紫草、甘草组成,有益气养阴、滋润内燥、养肺胃止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并能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重症肌无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炎等同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赵武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妇科调经颗粒是由当归、甘草、香附等10味中药制成的复方制剂,具有养血、调经、止痛的功能.临床用于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疾病的治疗.当归为方中君药,据文献[1]报道,当归中含有机酸类成分阿魏酸.现参照文献[1~2],采用RP-HPLC法测定妇科调经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可靠,可作为妇科调经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慢性咽炎患者是由于脾虚失运、咽部失养、防卫能力下降,反复感邪所致.用健脾利咽中药复方健脾利咽汤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1].为了探讨其疗效机理,笔者主要观察了本方对实验性慢性咽炎兔ICAM-1含量的影响,现将其观察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梁俊薇;顾真;宁云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心脑健胶囊是由茶叶提取物通过现代成型工艺制备而成,主要含茶多酚,具有清利头目、醒神健脑、化浊降脂等功效,主要用于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症[1].由于本品主要成分为茶叶提取物,而茶叶中含量高的咖啡因具有较强的中枢兴奋作用,在茶多酚的提取制备过程中作为杂质要尽量去除.
作者:黄茂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NS大鼠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C-BSA复制NS大鼠模型,将SD模型大鼠30只,以24h尿蛋白定量结果随机分为模型组、肾炎四味片组、中药复方组,每组10只;并以10只同批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24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毒氮.结果:中药复方组NS大鼠尿蛋白含量下降,其作用优于模型组和肾炎四味片组;中药复方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值分别下降,其作用优于模型组.结论:中药复方对NS大鼠肾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智;向爱国;金红;谭泽明;翁榕安;凌晓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是体内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它能够直接识别肿瘤细胞,通过破坏靶细胞的膜和核而起特异杀瘤作用[1].本文在金复康口服液治疗中晚期肺癌取得疗效的基础上[2],观察该药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抗瘤作用及对小鼠体内CTL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钢;刘嘉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骨关节炎(OA)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患,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常见的骨关节病.OA的病因十分复杂,发病机制未明,但OA患者体内氧自由基含量升高,其对关节软骨的损伤作用已开始为人们所认识[1].在目前骨性关节炎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情况下,清除体内过剩氧自由基,减轻氧自由基对关节的损伤为防治该类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2].
作者:童敏;高戈;刘霞;向大雄;高洁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在临床上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处方中,常有丹参、延胡索.本文以丹参酮Ⅱ A、延胡索乙素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的提取方法对丹参、延胡索合煎提取物中丹参酮Ⅱ A、延胡索乙素的影响,并对丹参、延胡索合煎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子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骨刺止痛胶囊是由全蝎、血竭、蜈蚣等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解毒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颈椎痛、腰椎痛引起的多种神经痛、肢体麻木等.临床用之,疗效好,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为了有效控制制剂质量,笔者采用TLC法对血竭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血竭进行含量测定,为骨刺止痛胶囊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定性和定量的检验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世文;范秀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养阴祛火口服液由生石膏、赤芍、生地、石斛、麦冬、防风、藿香等11味中药组成,具有养阴、祛火之功,主治胃火上炎之牙痛、口腔溃疡等症,疗效显著.笔者以其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为指标[1],结合浸出物的测定和挥发油的考察,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筛选出合理的水提工艺,现介绍如下.
作者:彭攸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养心安神片由人参、柏子仁、石菖蒲、龙骨、酸枣仁、茯苓、首乌藤、远志、甘草等十二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心、安神定志作用.用于因气血不足、心神不宁所致的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多梦、心悸、神疲乏力、脑力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易波动等症.
作者:吴劲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粗隆间骨折是多发于老年人群的常见骨折类型.患者高龄,多存在各器官功能不全和衰退,明显有骨质疏松,愈合后常遗留髋内翻、下肢外旋及短缩畸形.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创伤大,出血多,患者耐受能力差,难以承受手术打击.
作者:汤芳生;侯启柱;李兴平;丁继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松梅乐注射液)与骨肽注射液对四肢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四肢骨干骨折术后30例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30例应用骨肽注射液治疗,另设空白对照30例,术后观察3组骨折愈合及镇痛情况.结果: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射液均能使四肢骨干骨折的愈合时间缩短,且两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鹿瓜多肽组与骨肽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严格手术操作的前提下,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射液均能促进四肢骨干骨折的愈合.
作者:张支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多见.笔者自2001年3月~2006年8月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52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子方;罗艳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骨质疏松症(OP)是一个以骨矿含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笔者自2002年5月~2006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3例,疗效满意,并与麻醉下手法整复治疗的56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江波;廖怀章;潘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术复位+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采用手术复位+DHS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复位+鹅头钉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12个月,治疗组63例骨折均全部愈合,其优良率为95.2%;而对照组63例中有4例内固定松动,3例骨折畸形愈合及髋内翻畸形,其优良率仅为84.1%,两组比较,P<0.05.结论:手术复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确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杨林;江建明;胡德志;肖文;罗霄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胫骨平台骨折是因高能暴力所致的关节内严重创伤,骨折类型复杂,治疗困难,并发症多.如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中的核心问题.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骨牵引并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98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谦;曹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改变,探讨葛丹稳心汤从痰瘀同治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应用葛丹稳心汤和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常规治疗,且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测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LPA.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LPA的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PA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浆中可显著升高,并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治疗和预后有重要影响;葛丹稳心汤确能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冠脉流量,抑制血小板集聚和清除冠状动脉内的血栓.
作者:王瑞科;杨继平;李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本病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各44例,治疗组用舒肝解郁汤治疗,对照组用怡乐思治疗,1个月为1疗程,1疗程后统计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减轻副作用等方面均较对照组为优(P<0.05).结论:舒肝解郁汤确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方剂之一.
作者:赵福气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红藤清前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7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采用红藤清前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环丙沙星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1%,而对照组仅为52.17%,两组比较,P<0.05.结论:红藤清前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明显.
作者:刘步平;谢建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心宁片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心宁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主要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用量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对心绞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气短、倦怠乏力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宁片对冠心痛心绞痛有较理想的疗效.
作者:刘正刚;蔡光先;刘柏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的炎症抑制和斑块稳定作用.方法:随机将36例UA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主要观察其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hs-CRP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治疗组治疗后比治疗前hs-CRP浓度明显减低(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有炎症抑制和易损斑块稳定作用.
作者:金凌皎;周生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而对照组仅为70.73%,两组比较,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满意.
作者:张安来;袁晓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个月为1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在消除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血脂(特别是甘油三酯)和B超检查结果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疏肝健脾活血法有明显的保肝和降血脂的作用.
作者:朱初良;殷小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消银丸与复方青黛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病72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口服消银丸,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胶囊,两组均根据病情治疗1~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效率为91.7%.而对照组仅为72.2%,两组比较,P<0.05.结论:消银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郭正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汤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用常规输液合针灸治疗,治疗组用化瘀通络汤合针灸治疗,一般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16%,而对照组仅为63.64%,两组比较,P<0.01.结论:化瘀通络汤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满意.
作者:刘红;袁晓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祛风通络解郁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祛风通络解郁汤治疗,对照组内服西比灵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而对照组仅为70.0%,两组比较,P<0.05.结论:祛风通络解郁汤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
作者:黄新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格雷夫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格雷夫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格雷夫氏病疗效满意.
作者:刘策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将7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痛风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其血尿酸水平也显著下降(P<0.001).结论: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时慧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以15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显效率为8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显效率为60%,两组比较,P<0.05;且两组治疗后肌力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满意.
作者:罗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P<0.05;且治疗组紫癜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SPN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作者:范维维;姜雪冰;施志雄;覃世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146例本病患者分为治疗组77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1组28例,单用中药治疗,对照2组41例,单用西药治疗;3组均以15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血清尿酸浓度方面分别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均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确有明显疗效.
作者:黄德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防治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将2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8例用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118例用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分别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半年、1年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半年、1年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降低复发率.
作者:文志;徐绍勤;彭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法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4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经神经科基础治疗后,治疗组运用针刺法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使用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各行1次吞咽功能评估,每周治疗5天,以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6.27%,而对照组仅为81.48%,两组比较,P<0.01.结论;综合康复训练法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鹰;温屯清;刘亦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运动耐量、中医证候疗效及60天返院率的影响.方法: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抗心衰Ⅰ号方.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60天返院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
作者:刘春华;解发良;李志;陈琪;谭宇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佳时机,提高痊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将100例患者按单双日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急性期用针刺和超短波治疗,恢复期第2~6周用电针治疗,恢复期第6周至半年用患侧面部留针治疗;对照组在急性期行超短波治疗,恢复期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8%,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痊愈率为48%,总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P<0.05.结论:分期针刺冶疗本病确能明显提高痊愈率.
作者:李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可分为风寒湿痹,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肩周炎及增生性关节炎等均属此范畴.
作者:董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痔疮是指齿线两侧直肠上、下静脉丛的曲张静脉引起的直肠末端或并有肛管、肛缘的血管瘤样病变.按痔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1].笔者于2001年6月~2006年6月采用内扎外切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72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内扎外切术治疗的72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阳辉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扩肛、复方亚甲蓝局部封闭并配合中药坐浴和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肛裂4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并与用切扩术、复方亚甲蓝局部封闭并配合中药坐浴和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的39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泽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笔者自1997年1月~2006年10月采用主管切挂支管对口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9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并与单纯采用切扩挂线法治疗的61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皮茂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