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晨起空腹服用蜂蜜、肛周按揉对影响骨折患者排便的观察.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96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各32例,A组:常规护理组;B组:常规护理+晨起空腹服用蜂蜜组;C组:空腹服用蜂蜜+肛周按揉+常规护理组;比较3组的排便情况.结果 首次排便时间C组早于B、A组,首次排便情况C组优于B、A组.结论 晨起空腹服用蜂蜜+肛周按揉有助骨折患者的排便.
作者:唐晓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3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术前护理的要点是心理护理、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降低肺动脉压力;术后护理的要点是:呼吸管理、胸部体疗、肺动脉高压危象的观察、循环系统监测和防治感染.认为做好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是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血病人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童敏;文红英;陈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27例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术中护理配合.认为术前完善的准备,术中熟练默契的配合,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手术体位的正确放置,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预防并发症,保证术中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郑荣;郭爱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39例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与出血有关的因素为术后咳嗽、便秘,术后疼痛,血压升高,手术止血不彻底和尿路感染.认为全面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观察及护理是预防和治疗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出血的关键.
作者:邓小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32例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采用自身前后的对照方法,比较便秘症状与直肠肛门压力情况.结果 21例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示直肠感觉阈值,大耐受容量,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较治疗前降低,盆底肌的反常收缩消失,恢复正常排便,治愈率65.5(p<0.05);6例排便次数,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84.4%(P<0.05);3例无效,2例失访.结论 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行为和心理治疗.医护人员良好的态度,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导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作者:罗维珍;苏冀;刘瑞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对择期手术患者加强人文关怀后焦虑、抑郁程度改善的情况.方法 将112例首次外科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56例)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对照组(56例)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入院时用焦虑自评量置(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情绪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人文关怀后,术前1天及出院前1天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焦虑值和抑郁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加强人文关怀可有效减轻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并能提高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度.
作者:费华华;焦东晓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探索一种有效的护士管理办法,通过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由6个月或1年评定星级护士1次,实施星级护士管理,认为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满足对护理工作的需求.
作者:唐小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程序促进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效果.方法 2003年6月~2006年6月应用护理程序于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为观察组,2001年6月~2003年5月用传统方法于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护理质量检查评分结果和病人、医生对术前准备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病人满意度分别为68.33%、95.83%;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医生满意率分别为72.50%、94.16%,护理质量检查评分为(74.24±3.50),(83.64±2.6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绪论护理程序应用到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质量管理中,可促进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并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李捷玲;马雨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本县各乡镇中心卫生院护理工作质量安全状况,存在的问题包括非法执业现象普遍、制度不完善、法制观念淡薄,存在潜在感染等,认为乡镇中心卫生院护理工作质量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护理工作亟待上级护理专家进行指导、规范,乡镇卫生院护士的知识更新迫在眉睫.
作者:李烨;黄翠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45例病人对护理方面的投诉原因,主要包括医疗收费、服务态度、业务素质、法律意识、沟通障碍,认为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护士行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护患沟通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关键.
作者:罗辉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了425例上尿路结石开放性手术留置双J管的护理体会,包括密切观察血尿、尿路刺激症、尿液返流等情况,加强对患者的卫生,指导患者出院后生活起居、饮食及活动、预防术后并发症等,认为双J管支架内引流能有效地预防止逆行感染、输尿管术后尿漏和狭窄.
作者:高艳玲;周春凌;蒋凤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婴幼儿血液标本采集新途径.方法 600例婴幼儿注射器股静脉采血为常规组,600例婴幼儿采用一次性针真空管外周静脉采血为改进组,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有无凝血、溶血现象、有无局部出血、血肿及拔针后压迫止血时间长短.结果 改进法采血在成功率、血标本质量等方面优于常规法(均p<0.05).结论 对婴幼儿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外周静脉采血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和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晓艳;文安笑;周云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留观室中度脱水耍幼儿采用负压头皮静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方法 600例中度脱水婴幼儿随机分成两组,310例负压头皮静脉穿刺为观察组,290例常规头皮静脉穿刺为对照组,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5.16%,对照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为84.48%,二者有显著差异性(x2=18.98,p<0.01).结论 中重度脱水患儿及末梢循环不良患者采用负压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易于临床推广.
作者:冯惠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两种止血带对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240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上午应用圆止血带,下午应用自制扁止血带,比较2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应用自制扁止血带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疼痛程度轻(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应用自制扁止血带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作者:谢文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药物外渗致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67例上肢浅静脉化疗发生渗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用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在距离肿胀1cm处局部环形封闭.然后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封闭方法同对照组,然后用南天仙子湿敷药物渗漏部位,对比2组疗效.结果 1d、3d、5d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南天仙子湿敷化疗药物渗漏疗效优于硫酸镁湿敷.
作者:胡凌;彭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219例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引流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做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穿刺点的保护,防止感染,认为细致周到的护理是保证置管引流成功,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肖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采用Y型与直型留置针留置效果.方法 98例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婴幼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患儿应用直型留置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观察组50例患儿应用Y型留置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对比留置天数.结果 现察组患儿留置导管部分滑出折叠、被患儿用手拔掉导管或被患儿头部摩擦滑脱导管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婴幼儿应用Y型留置针可减少患儿再穿刺次数,减少患儿及家属痛苦,提高医护质量,减少纠纷.
作者:杨育燕;陈自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Bayer348血气分析仪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使用体会.常见的故障分类包括堵塞、吸样后标本自动冲掉、不吸样本、注标失效等.认为采用合适的抗凝剂浓度,保持整个采样管路的通畅,可有效避免故障发生.
作者:贺芬萍;高喜容;周钝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急诊科进行抢救的150例急危重病人采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体会,包括穿刺前宣教、选择合适血管、严格无菌操作、可靠固定等,认为浅静脉留置针建立的静脉通道在稳妥固定后能保证及时给药,快速扩容,采集血标本,维持静脉通道,减少重复穿刺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病人良好心态.
作者:杨育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Orem自理模式运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护理问题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及伤后3个月自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出现的护理问题和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伤后3个月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自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可减少护理问题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聂定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47例老年期痴呆患者的护理难点,包括交流沟通障碍、行为异常、走失、易激惹、有暴力攻击和破坏性行为、受幻觉和妄想支配行为、生活自理有缺陷、进食服药依从性差.护理对策包括有效沟通,有准备控制异常行为,提供良好的生活照顾,协助指导康复训练,做好家属及陪护的健教指导.认为掌握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难点及其对策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腊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30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和效果.包括精心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认为加强对颅内血肿病人的观察和进行有效护理是减少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手术治疗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润兰;范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22例自身腹水超滤缩回输术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精心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认为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密切观察病情是护理的关键所在.
作者:杨慰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较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优越性.方法 将自发性气胸患者应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组)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的2组患者进行效果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置管时间、伤口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置管时间、伤口恢复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并发症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良后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创伤小、效果可靠且治疗护理简便.
作者:邓冬梅;张根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音乐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40例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给予音乐运动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估,心理评估.结果 治疗4周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估和心理评估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音乐运动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心理障碍治疗有明显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乔艳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缓解期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家庭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同步针对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结果 家庭护理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在躯体、心理、情绪及总体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
作者:李介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配合心理干预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血液透析的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配合心理干预,8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分别在治疗后4周和8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和测定血白蛋白水平来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时照组为2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白蛋白升高(p<0.05).结论 耳穴贴压配合心理干预时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抑郁症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潘晓东;聂小兰;杨栋;祁爱蓉;程静刁;韩小伟;金莉;黄少娟;吴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高压氧和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出血后脑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2004年1月~2006年12月的182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90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加随意自我锻炼;治疗组92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高压氧治疗及早期康复训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62.2%(p<0.05).结论 高压氧及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出血后脑功能障碍有显著效果.
作者:廖莲凤;朱秀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纳络酮3种静脉给药方法与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的关系.方法 将156例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50例,先静脉注射纳络酮0.8mg,半小时后微量泵给药(纳络酮成人血浆半衰期30~81min);B组54例,微量泵给药;C组52例,先静脉注射0.8mg,半小时后静脉滴注给药.对3组进行比较,主要评价内容为平均清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A组平均清醒时间明显少于其他2组(P<0.01);B组平均清醒时间明显延长(p<0.01),平均住院时间延长(p<0.01);C组平均住院时间延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采用先静脉注射纳络酮再微量泵均速给药,既可促进清醒,缩短住院时间.又能保持血药浓度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有利于提高治疗与护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学英;张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硬膜外脓肿是神经外科急症,临床上较少见,在诊断上亦较困难.本科于2000年以来收治2例硬膜外脓肿的病人,病人病程较长,因而延误手术时机,脊髓发生不可逆功能损害,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炎性病变虽治愈,但病人的神经功能仍未恢复,造成病人完全性瘫痪.
作者:易晓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极度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30例2006年4月~2007年6月住院极度早产儿为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系统干预,30例2004年10月~2005年12月住院极度早产儿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统计,比较各项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实验组早产儿每日体重增长、睡眠时间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出院时奶量撮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住院天数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极度早产儿实施综合护理干扰后,患儿经口喂养更趋顺利,体重增长明显,提高了抗病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
作者:宁蝶辉;刘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74例7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包括呼吸机的选择及参敷设置,呼吸道的管理,脱机、拔管前后的护理,拔管后的护理以及营养支持,认为术后做好机械通气期间、撒机前后及拔除气管插管后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黄胜;李向阳;陈京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结合婴儿抚触对高危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高危儿随机分成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接受早期干预结合婴儿抚触,2组患儿于1岁时来院进行Gesell智能测定.结果 干预组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四部分内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发育商分级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结合婴儿抚触,能有效促进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
作者:欧利芳;曹印专;匡秋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头部持续冰敷促进脑损伤患儿脑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60例颅内感染并颅高压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头部持续冰敷,对照组按颅内感染常规方案治疗.结果 [1]观察组第39的意识、光反射、Glasgow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第7天、出院时2组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头部持续冰敷前与头部持续冰敷72h后经颅多普勒(TCD)监测的大脑中动脉脉动指数(PI)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3]观察组局部皮肤循环的前后改变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部持续冰敷可作为儿科危重症脑损伤患儿促进脑功能恢复的常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刘美华;李枝国;姚小玲;覃芳华;贺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博利康尼及普米克令舒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2006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雾化吸入博利康尼及普米克令舒,对比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化吸入博利康尼及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荣花;房夏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196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入院后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分别在入院时到出院后3个月进行调查,进行比较.结果 系统健康教育后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及健康行为与教育前比较均有改善(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加强了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许世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健康教育对中年教师高脂血症效果的现察.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2005年3所中学80名体检中发现高脂血症的中年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高脂血症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对患者健康教育前后掌握的相关知识、自我保健能力、疾病防治知识、不良生活方式及血脂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中年教师高脂血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不良生活方式较健康教育后改善,血脂水平低于健康教育前,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地控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中年教师高脂血症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彭玉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30例口服希罗达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护理、放、化疗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认为精心的观察与护理可保证治疗计划顺利完成.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胡淑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80例头颈肿瘤切除后即刻显微修复重建术后病人的护理,包括术后出现的心理问题、伤口观察、呼吸道管理、饮食营养等同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认为积极准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使显微外科手术顺利进行,提高皮瓣成活率,保证了患者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
作者:欧阳彩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局部麻醉下乳腺肿物切除手术患者的应用.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血压、心率、焦虑程度、手术配合程度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血压、心率、焦虑值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在手术配合程度,满意度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舒适护理在局部麻醉下乳腺肿物切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提高手术整体护理的质量,让患者在温馨、愉快、安全、和谐的环境中接受手术.
作者:阳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全程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及护理知识的宣教及遵医行为指导,采用问卷测评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卢芳;李小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27例接受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认为做好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护理,是确保患者安全、顺利接受治疗的重要措施.
作者:孟兆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126例住院癌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特征,包括家属在患者病初期及病情好转期间的心理特征,在患者病情恶化期间的心理特征,对医务人员的要求等,认为针对癌症患者家属出现的各种不良心理特征,对其进行同步心理护理十分必要.
作者:陈云芳;刘高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18例嗅沟脑膜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血糖监测、健康指导,术后严密现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发症的护理等,认为全面的术前、术后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艾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选用截石位和改良平卧位2种不同的手术体位护士的体力强度和繁琐度,以及两种不同手术体位的患者术后肌肉酸痛情况及患者满意度,了解手术医生对2种手术体位的满意度.方法 对200例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摆放截石位和改良平卧位2种不同的手术体位,采取术前访视、术中登记、术后回访进行分析.结果 选用改良平卧位的患者,护士省时节力,患者术后舒适度好,患者满意度高,手术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结论 腹腔镜手术采用改良平卧位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廖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64例胎盘早剥的早期观察与护理,以期改善母婴结局.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产前观察与护理、产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以及心理护理.认为重视胎盘早剥的危害性,分析是否有诱因存在,注意孕妇生命体征、阴道流血、胎心胎动情况,及早发现胎盘早剥征象,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协助医生作好急救处理,对改善母婴结局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小清;廖念权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98例患者产后出血及急救的护理对策.包括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妊娠各期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对策以及抗休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等急救护理,认为预防性做好妊娠各期及急救护理,可以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张云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程序进行健康宣教以及人流术护理.干预组予以结构式心理干预护理,通过评定孕妇接诊时和手术前的焦虑状态、测量手术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及统计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的人数,比较2组间的差别.结果 干预组孕妇血压、心率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平稳(p<0.05);出现人流术综合征的人教也明显减少(P<0.05),在焦虑状态方面,虽2组患者在手术前均有改善,但干预组焦虑状态的下降更为明显,2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应用结构式心理干预模式,较常规护理能更有效地缓解孕妇的焦虑情绪,减轻术中疼痛体验,有助于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马淙;曾暮霞;李惠英;朱易凡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了158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相关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心理疏导和交流、环境和体位的管理、药物不良反应的安全防范、并发症的观察和对策等.认为护士的认真配合、密切观察、有效的心理疏通,对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检查的成功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蔡素琴;廖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娩后产妇患产褥期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6年1月-2006年10月住院分娩的400例产妇采用抑郁症自评量表.专人测评并随访,了解分析产妇的心理状况.结果 400例产妇在分娩后4周内出现抑郁症的有128例.其中27例为生理因素.48例为心理因素,53例为社会因素,分娩导致产妇出现情绪抑郁,睡眠紊乱等抑郁症的症状,症状与分娩呈正相关.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分娩后产妇患抑郁症的现象普遍存在,迫切需要专业人员提供咨询和健康知识宣教,需要家庭的关心和支持.
作者:刘薇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一次性注射器用于临床已多年,1ml注射器及针头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伟丽;潘志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不同届护生对照试验,对照组87人按传统方法带教,实验组94人按教学路径带教,将2组带教质量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理论、操作、综合素质、带教满意度、带教管理质量诸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在提高带教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印爱珍;石绍南;李昃;尹娟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临床路径教学方法效果.方法 80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比较2组护生带教效果.结果 实验组理论成功、操作成绩、能力各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临床路径教学有助于提高手术室带教质量,护生对教学方法满意.
作者:周叔霖;陶琼;刘荷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综述了干热灭菌法在医疗无菌物品处理的应用进展情况.从常用干热灭菌方法与设备,干热灭菌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应用,以及效果监测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作者:刘筱英;谷利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综述了心理社会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从生活事件、人格特征、情绪反应、心理应激、神经免疫、饮食、经济等方面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阐述.
作者:张慧琳;李乐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X线检查时患儿的心理行为反应和探讨实施心理护理的措施.方法 300名2~7岁进行X线检查前接受心理护理的患儿,护理前后采用交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按Frankly心理学分类法进行分类,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患儿的反抗、紧张恐惧、怯医不安等不良心理有改善(X2=65.416,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X线检查前的患儿进行心理护理,能减轻或避免不良的心理行为反应.
作者:刘慧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54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评定2组患者肌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肌力恢复明显,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心理干预对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建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2组药物治疗相同,实验组同时采用心理治疗与护理,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病认知疗法、心理疗法、行为疗法等,疗程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12周对2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并观察2组的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87.88%,对照组为66.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以及焦虑、抑郁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苏春花;鲁萍;王焕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在小针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效果.方法 120例采用针刀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门诊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术中的恐惧程度、术后生命体征及施术时间.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血压、心率、呼吸、顺从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施术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针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对手术的适应性,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解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扩大性自杀行为或企图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55例抑郁症有扩大性自杀行为或企图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28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针对个体具体情况予心理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HAMD7项因子分值低于对照组(均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控制和消除患者扩大性自杀行为或企图,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王红;曾海波;冯妙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针对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患者术后减轻眼痛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60例义眼座植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镇痛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疼痛综合护理措施,采用NRS疼痛评价量表评估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疼痛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义眼座植入患者术后眼痛.
作者:刘新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回顾总结653例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包括术前评估、心理护理、造影时的特殊注意事项、用药护理等,认为全面的观察护理,医护患密切配合能大限度降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李懿;向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1626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体会,包括环境、物品准备、检查前保暖、心理护理、合理哺喂、检查中护理,检查后监测生命体征,随诊指导等,认为对早产低体重儿进行及时积极的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控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进展,降低儿童盲症.
作者:唐晓荣;王平;陶利娟;田密;张金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组循环健康教育在缓解乳腺癌患者焦虑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06年9月~2007年10月经针吸活检或脱落细胞学检查后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70例,均采取分组循环健康教育,通过评估将处于相同治疗阶段的患者分在同一组别,分别进行术前、术后、化疗、放疗及出院指导,循环进行,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焦虑程度与入院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对比,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满意度和知晓率的评估.结果 通过分组循环健康教育处于高度焦虑的患者明显减少(p<0.05),且满意度与知晓率均>97%.结论 分组循环健康教育使支持--教育模式在临床中得以有效实施,使处于高度焦虑的患者明显减少,且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知晓率,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治疗,提高了自我护理的能力,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严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30老年急性胆囊炎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原因主要为高龄、吸烟、伤口疼痛、麻醉方式、交叉感染等,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禁烟、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插管护理等,认为掌握老年人胆囊切除术后引起肺部感染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
作者:蔡华;刘怡素;王金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阐述循证护理的定义、发展状况、产生的内在科学根据及其所包含的哲学原理,并对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我国要坚持循证护理的发展方向,旨在帮助护理人员加强对循证护理的认识、形成正确的循证护理观念、认识到循证护理取代经验护理的必然性.
作者:殷婷婷;严谨;孙水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7例医务人员(含清洁工)HIV职业暴露及暴露后追踪情况,探讨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及暴露后的预防措施,包括暴露发生的经过、人员分布、年龄层次、暴露方式、暴露级别及处理措施、追踪结果等,认为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都能按正确的程序进行局部处理,并及时报告,定期随访,但全面防护意识不强,应重视医疗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医院防护基础建设.
作者:李尚兰;李琼一;艾湘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科护士化疗药物配置过程中采取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 比较20例肿瘤科护士采用正规防护措施前后的白细胞下降、脱发、月经紊乱的发生率.结果 采用正规防护措施前后肿瘤科护士的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45%(9/20)与10%(2/20),脱发的发生率分别为75%(15/20)与15%(3/20),月经紊乱的发生率分别为60%(12/20)与10%(2/20),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采用正规防护措施,可以减少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引起的白细胞下降、脱发、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
作者:黎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利百素凝胶治疗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输液外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局部涂擦利百素凝胶.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比较2组患者24h肿胀消退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x<'2>=8.80,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利百素凝胶涂擦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确切,且患者感觉舒适.
作者:谢凤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利福平治疗鼻咽癌Ⅱ、Ⅲ度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82例Ⅱ、Ⅲ度放射性皮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应用利福平外敷,对照组用金因肽喷雾,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应用利福平治疗Ⅱ、Ⅲ度放射性皮炎可防止感染,加快创面愈合.
作者:易谢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不孕症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探索提高不孕症患者自我效能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35例不孕症患者进行测定.结果:135例不孕症患者自我效能感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和3个维度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孕症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密切相关,增加社会支持能够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的增强也能够提高患者对社会支持的利用.
作者:闵丽华;漆平;晋云花;杨红;白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皮肤深度创伤皮肤移植的疗效与护理.方法 将40例皮肤深度创伤进行皮肤移植患者随机抽取2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压氧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皮肤移植封闭创面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皮肤深度创伤皮肤移植的成活率.
作者:刘道东;刘道林;李严真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