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永祥;严卫星
探讨和完善食品安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运用查阅资料和调研的方法 ,分析了食品安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对策.食品安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存在行政处理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少,移送案件该立案的不立案,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缺乏明确的法律标准.开展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界限研究,完善食品安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等措施,加强食品安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
作者:张永伟;刘志芳;马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示踪剂动态观察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变化过程中在同位素丰度达到稳定的平台期时,不同的时间点血液中标记氨基酸的丰度与浓度的变化,以此反映不同时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氧化分解状况.方法 选取20名健康成年男性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以7 d为一个实验周期,给予受试者日常膳食5 d后,第6天经静脉滴注给予稳定同位素13C标记的亮氨酸,持续3 h.在输液结束前的30 min内每隔15 min取一次血液样品,测定血样中亮氨酸的浓度与13C的丰度值,并比较各时点丰度及浓度的差异性.结果 二组受试者3个时间点亮氨酸的浓度与13C丰度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进食状态下持续给予受试者稳定同位素的过程中,不同时间点机体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氧化分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可以在此时期内确定一个同一的时间点来研究机体处于不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状态下的各项代谢动力学参数.
作者:姬一兵;朴建华;张宇辉;勾凌燕;徐忠华;李卫东;田园;杨晓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保健食品中阿魏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ichrom Bond-1 C18 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乙睛∶0.085%磷酸水溶液=20∶80检测波长320 nm,流速1.0ml/min.柱箱温度30 ℃.结果 阿魏酸在1.0~10.0 μg/ml范围内呈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0.3%~94.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00%~7.51%.结论 该方法 简便,准确,能够满足保健食品中阿魏酸含量的检测要求.
作者:李青;方赤光;白梅;张冠英;张丽薇;张博;姜楠;蒋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2月28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将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全面了解丽水市城区居民膳食摄入状况及人们的膳食结构与饮食习惯,以此来评定本市居民的营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方法 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城区3个街道165户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入户调查3d个人食物摄入量.结果 被调查居民膳食结构中主食、蔬菜类、水产、蛋类平均摄入量与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1]相符,畜禽肉类摄入量是<指南建议量的2倍,乳类及水果分别是<指南建议量的20%~25%.油、盐分别超出<指南建议量的1.48倍和1.34倍.结论 该市被调查居民膳食结构明显不合理.
作者:丁云龙;杜世平;金丽萍;应国祥;丁建华;叶根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在神经管畸形高发地区,观察营养强化面粉干预后育龄妇女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及VB12变化.方法 在山西省吕梁地区强化面粉覆盖的10个乡镇和未覆盖的3个乡镇中,选择18~39岁育龄妇女218人,进行营养强化面粉干预研究,干预组155人,食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铁、锌、叶酸5种营养素强化面粉,对照组63人,未食用强化面粉.干预组在食用营养强化面粉20个月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结果 两组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干预组血清叶酸水平11.1ng/ml高于对照组的8.1 ng/ml,干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2.91 μmol/L低于时照组的21.77 μmol/L,两组维生素B12都在较低水平.但干预组220.5 pg/ml高于对照组173.5 pg/ml.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叶酸缺乏率分别为11.9%和6.0%,高同型半胱氨酸率分别为69.5%和24.3%,维生素B12缺乏率分别为61.4%和43.9%.结论 两组受试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B12营养缺乏状况;项目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状况;采用强化面粉进行20个月干预后,干预组的叶酸营养状况明显优于时照组.
作者:黄建;孙静;李文仙;王冰洁;霍军生;常素英;陈春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对三聚氰胺污染奶粉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针对性建议,包括构建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信息监测与快速预警机制、强化对非法添加物质的监控、提高未知物的检测鉴定能力、加强食品企业自身管理和原料供应体制建设、做好事件发生后的应对和处理等.
作者:樊永祥;严卫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大豆异黄酮(SIF)经口摄入后,在体内的抗雄激素作用机制和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选用4~5周雄性SD大鼠做HERSHBERGER试验,分别经灌胃给与0.2、0.5、1.5和4.5 g/kg BW的SIF,以3.0 mg/kg Bw的氟他胺为阳性对照,0.4 mg/kg睾酮对照(TP组)和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其余各组均给予睾酮,所有剂量组连续灌胃10天.试验结束称量腹侧前列腺、精囊和凝结腺、肛提肌加球海绵体肌、阴茎头和尿道球腺重量,并测定促黄体激素和睾酮.结果 和TP组比较,大豆异黄酮0.50,1.50和4.5 g/kg BW剂量组的体重和增重明显降低(P<0.05),1.50和4.5 g/kg BW剂量组的阴茎头/肾脏和尿道球腺,肾脏的比值降低(P<0.05),4.5 g/kg BW剂量组的肛提肌/肾脏比值降低(P<0.05),1.5 g/kg BW组的LH/T比值升高(P<0.05).结论 大剂量(1.5 g/kg BW和更高)的大豆异黄酮经口摄入产生抗雄激素作用,这种抗雄激素作用可能是一种间接效应.
作者:张文众;王伟;张晓鹏;宋雁;刘兆平;李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膝沟藻毒素中毒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和救治麻痹性贝毒中毒的措施;方法 对中毒者进行调查,采集样品、观察藻种并计数密度,检测菲律宾蛤仔毒力,测定麻痹性贝毒毒素成分;结果 养殖菲律宾蛤仔的海水中亚历山大藻密度为5×105细胞/L,病人食剩的生、熟菲律宾蛤仔毒力分别为16603 MU/100 g和4035 MU/100 g,样品中均检出GTX1,GTX2,GTX3,GTX4.结论 菲律宾蛤仔引起的中毒事件是一起贝类膝沟藻毒素中毒.
作者:林祥田;庞中全;张雨;李继波;张进;柳运涛;王大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C-MS/MS)测定方法 .方法 样品用三氯乙酸溶液和乙腈提取,经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SPE)净化后,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和确证,外标法定量.结果 在0.01~0.50 μg/m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9 2,方法 测定低限(LOQ)为0.01 mg/kg.在0.01~0.10 μg/ml添加浓度范围内,方法 回收率为80.4%~107.4%,相对标准偏差(RSD)≤9.4%.结论 本方法 操作简便,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可满足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要求.
作者:陈冬东;彭涛;李晓娟;李淑娟;邵兵;徐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肇庆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水平,初步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按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工作手册,2004-2007年采集4个监测点的5大类食品(生内、熟肉、水产品、生吃水产品和生吃蔬菜)共计325份,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4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325份食品样品中,检出致病菌27株(8.31%).其中沙门菌16株(4.9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0株(3.08%),大肠杆菌O157:H7未检出,80份水产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株(1.25%).生肉的污染情况为严重,检出率为11.35%,其次是熟肉,检出率为9.68%;水产品的检出率为5.45%,生食水产品的检出率为4.00%,生食蔬菜的检出率为2.56%.结论 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肇庆市食品的污染普遍存在.生肉、熟肉的污染尤为严重,是重要的高危食品.
作者:谭海芳;丁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本文比较了近年来国内外鱼及加工产品中铅、砷、镉、汞等的限量标准,并通过对污染状况的地区差异与时间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针对鱼种、鱼的不同部位和加工因素开展重金属限量修订的必要性.
作者:叶海湄;吴永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测定转基因食品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为建立转基因食品营养评价标准提供数据.方法 首先通过探讨胰蛋白酶-底物-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剂量反应关系,建立转基因食品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测定的佳反应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部分转基因玉米、大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及与亲本食品的差别.结果 所检转基因食品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大多与亲本食品差别不大,尽管个别产品出现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增高或降低现象,但都在可接受范围.结论 在规范检测技术前提下加强对非转基因食品基础数据建设对制定转基因食品营养评价标准十分必要.
作者:王国栋;王竹;杨晶明;韩军花;杨月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食品包装三聚氰胺成型品中甲醛迁移规律.方法 采用盐酸苯肼分光光度法测定60、75和90℃三个模拟温度下甲醛从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中迁移至3%乙酸、15%乙醇两种模拟溶剂中的量.根据所得的实验数据,讨论了不同温度和不同食品模拟物的选择对甲醛迁移行为的影响,以及样本重复10次进行迁移实验时甲醛迁移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3%醋酸作为模拟溶剂的甲醛迁移量较15%乙醇作为模拟溶剂的高,且其迁移量随着模拟温度的升高而增多;3个温度下,2种模拟溶剂中单次迁移实验的甲醛迁移量均未超过我国国家标准的限量值和欧盟规定对其规定的特定迁移量(SML)2.5 mg·dm-2.而以3%醋酸作为模拟溶剂的甲醛的10次迁移实验的总量均超过欧盟对甲醛的特定迁移量.结论 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不宜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使用.
作者:鲁杰;杨大进;王竹天;方从容;张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通过三鹿奶粉引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分析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是食品监管分段管理模式仍不成熟、重审批轻监管现象普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仍不完善、国家标准严重滞后、信用体系缺失,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李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乳酸菌ATCC367在不同pH环境下的生长曲线和pH值曲线的差异,探讨乳酸菌的生长规律.方法 配制不同成分、不同pH值的培养基,分别进行菌株培养并测定A600和pH值,获得生长曲线和pH变化曲线.结果 乳酸菌ATCC367菌株在pH 3.5和添加壳寡糖的培养基上生长受到抑制,适宜生长的pH值环境为3.5~6.5,添加葡萄糖能促进其指数生长,添加30 g/L的氨基酸可能不利于生长.结论 ATCC367菌株可能根据生长环境和能量来源的不同,动态调节不同代谢途径,以获得佳生长状态.
作者:钟凯;何庆华;吴永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从食品的相关法律、监管体系、食品标准和管理四个方面对三鹿奶粉事件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行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作者:李泽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