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变视野扫描技术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吕庆文;周凌宏;徐子海;冯锡钢;王志远;苏志宏

关键词:视野, 扫描技术,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图像分辨率, 精确放射治疗, 空间分辨率, 关键器官, 勾画, 定位标记, 患者, 放射治疗前, 误差, 图像放大, 技术采用, 方法, 定位精度, 定位标志, 边缘模糊, 真空负, 压成型
摘要:在进行精确放射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薄层的CT或MR扫描.以CT扫描为例,患者一般躺在真空负压成型垫上,或用面膜等方式固定,并在患者周围(一般为左、右两侧及底侧)放置定位标记柱.为了使四周的定位标志在图像上清晰可见,CT扫描一般需使用350~450mm以上的扫描野(FOV),并保持FOV不变,直到扫描完毕.在这样大野的扫描设置下,有效的影像所占整幅图像的面积比率是比较小的,相当大的范围是为了兼顾定位标记柱,而造成空白和浪费.在这样的视野里,由于图像分辨率不高而容易造成肿瘤或关键器官在图像上不清晰、边缘模糊,从而使医生勾画病灶或关键器官轮廓时,带来更大的勾画误差.目前减小此类误差的常用方法是放大勾画,即把原有的图像放大2倍、4倍甚至更大.但是这种放大不能增加图像的清晰度和空间分辨率,而只是使勾画操作相对容易和精确一些.笔者提出的变FOV技术对此却有显著的改观.该技术采用改变CT扫描视野的方法,从而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对提高精确放射治疗的定位精度是很有效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复发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癌

    1998年11月至2000年10月,笔者对42例复发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癌进行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锡元;汤华;王峰;周健;王建华;陆忠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鼠DNA双链断裂修复缺陷细胞的γ射线剂量率效应

    目的探讨γ射线照射后小鼠DNA双链断裂修复缺陷细胞(SCID)的剂量率效应和潜在致死性损伤的修复.方法采用低剂量率和高剂量率以及间隔24h的2次γ射线照射正常细胞(CB.17+/+)和SCID细胞,通过成克隆分析法观察被照射细胞的存活分数.结果应用间隔24h的2次γ射线照射CB.17+/+细胞时,其存活分数明显高于相同剂量的单次照射,而SCID细胞二者无明显差异.在高剂量率单次和2次γ射线照射时,SCID细胞均比CB.17+/+细胞更敏感.在低剂量率γ射线照射时,SCID细胞亦显示比CB.17+/+细胞更敏感.低剂量率γ射线照射CB.17+/+细胞和SCID细胞后,二者的存活分数均明显高于高剂量率照射.结论 SCID细胞不具有DNA双链断裂的修复能力.SCID细胞和CB.17+/+细胞均具有剂量率效应.

    作者:李利亚;唐劲天;野村大成;中岛裕夫;李佩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Lewis肺癌小鼠高压氧后不同时间照射的效应初探

    应用乏氧组织显像剂99mTc-HL91作为肿瘤乏氧细胞的标记物,通过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显像,观察高压氧后肿瘤乏氧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高压氧的放射增敏作用以及高压氧与放射结合的佳时间.

    作者:尹立杰;任延刚;李彦敏;张银娟;赵国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CT模拟定位减少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视神经剂量

    目的比较CT模拟定位治疗计划和常规普通模拟定位治疗计划治疗鼻咽癌时视神经的放射剂量. 方法对33例T1~T4期的鼻咽癌用Picker PQ5000 螺旋CT及AcQPlan 4.1.1软件系统进行模拟定位.首先利用治疗计划系统上的数字重建的射线影像(DRR),根据患者的CT(或MRI)和临床检查结果,按照常规使用普通X射线模拟机拍摄定位片的定位方法设计出照射野.然后在所有CT层面逐层勾画出鼻咽肿瘤的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和计划靶体积(PTV).同时逐个勾画出周围重要器官轮廓,特别小心勾画出眼球后视神经至视交叉的行程.根据肿瘤和周围重要器官之间在三维空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合理的照射野.分别对两种治疗计划进行剂量计算,将靶中心剂量归一为100%,主要比较2种计划的肿瘤靶区、眼球和视神经大放射剂量、平均剂量和中位剂量.同时比较2种计划放射野内视神经的长度. 结果不论是CT模拟计划还是常规模拟计划,鼻咽GTV和CTV均可有满意的剂量分布.但眼球、视神经和视交叉所接受的大剂量、平均剂量和中位剂量都有显著差别.CT模拟计划中上述器官的受量明显低于常规计划.CT模拟计划可将更多的视神经保护在照射野外,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结论 CT模拟定位治疗计划减少了鼻咽癌放射治疗中视神经的放射剂量.

    作者:李德锐;林志雄;洪红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瓦里安2100C加速器GFIL联锁检修方法

    1.电子枪控制电路的组成本院Varian 2100C加速器的电子枪采用三极栅控数字化电子枪,它可以快速控制电子枪的开关和枪电流的大小.当电子枪的参数不正常时,便会发出GFIL联锁.

    作者:杨绍洲;王胜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配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配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耐受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a或Ⅲb期)患者进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加化疗组,全部患者均行NP方案(N:去甲长春花碱25mg/m2第1、8天给予;P:顺铂60~80mg/m2第1天或分2~3d给予;21d为1个周期)化疗加3DCRT同步治疗.结果 24例全部完成治疗计划,肺原发灶完全缓解(CR)占16.7%,部分缓解(PR)占75.0%,无变化和进展(NR+PD)占8.3%,总有效(CR+PR)率为91.7%;纵隔转移淋巴结完全缓解(CR)占36.4%,部分缓解(PR)占63.6%,无变化和进展(NR+PD)占0%,总有效(CR+PR)率为100%.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95.8%,其中3、4级白细胞下降为54.2%;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4.2%和12.5%,均为1、2级.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配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为绝大多数患者耐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宋启斌;胡德胜;徐利明;李长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浙江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试点研究报告

    目的探讨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方法.方法自1995起,首先成立浙江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由全省放射治疗专家担任质量控制中心的指导组成员),再由专家组成员分期分批到各基层放射治疗单位进行摸底检查,然后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规程(包括行政管理、设备配套、人员要求和临床治疗规范)和评分标准.自1999~2000年,再次由专家组成员到各个放射治疗单位进行逐项检查、评分,评估每个放射治疗单位的情况.结果 28个受检单位,行政管理方面均基本合格,个别单位未独立建科;设备配套情况存在部分单位或缺少模拟机,或缺少剂量仪,或仅有单光子加速器;人员方面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合格的放射物理师;临床治疗方面大部分科室治疗方案基本合理,但有的单位适应证选择不够严格,放射治疗技术落后,放射治疗记录不规范.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各放射治疗单位后,每个单位对其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改正,进一步规范全省的放射治疗工作.结论由省质量控制中心对全省范围内放射治疗科进行检查,开展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可行的,对规范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保证放射治疗质量,进一步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将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远;狄小云;马胜林;郑中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逆向计划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

    目的通过一系列调强验证方法的研究,探讨逆向计划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的质量保证方法是否可行.方法用Varian Cadplan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 Helios逆向计划系统对前列腺癌、鼻咽癌、脑瘤、胰腺癌、椎骨转移癌等设计并进行IMRT.为验证计划系统生成的各个照射野注量图与实际注量图的一致性,将剂量胶片放在平板有机玻璃体模下,使计划中的各个照射野始终垂直于体模表面;调用患者治疗数据分别单独照射,冲洗胶片后与计划得出的注量图进行比较.将剂量胶片夹在仿真体模适当的部位,调用患者治疗数据对体模进行模拟照射,由此得出轴向截面上的等剂量分布,与计划的等剂量曲线拟合比对.用电离室和水箱验证等中心和偏离点的绝对剂量.在模拟机或加速器上拍正侧位照射野验证片,与CT模拟数字重建的射线影像片比较,验证等中心位置. 结果各射线束轴垂直方向测得的注量图与计划系统计算的一致;等中心点绝对剂量测量的结果与计划计算的误差在3%以内,偏离点绝对剂量误差较大;轴向截面等剂量曲线分布的胶片测量结果与计划计算的很接近;等中心位置误差在3mm以内. 结论近一年的实践证明在IMRT中所采用的上述质量保证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李高峰;朱庙生;吴钦宏;高鸿;何京学;修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脑原发淋巴瘤19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脑原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情况,结合文献复习探讨疗效的改进.方法 1990年4月至2000年8月收治19例患者,中位年龄51岁,均无免疫抑制的证据.初发病灶单发者11例,多发者8例.68.4%的病变为B细胞来源,中高度恶性多见.17例手术后放射治疗,其中10例还接受化疗;2例未手术直接放射治疗,其中1例还接受化疗.结果近期疗效良好,全组生存时间9~65个月(中位2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0%、30.4%和8.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病灶个数、放射治疗剂量、加用化疗对生存均无显著影响.4例疗后有无复发不详,13例患者疗后出现病变复发,复发灶均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其中7例初发病灶未控或复发,6例诊为癌性室管膜炎.神经毒性为主要的治疗并发症.结论脑原发淋巴瘤发病率近年明显上升,疗效不理想,60岁以上的患者预后不良.增加放射治疗剂量并不能改善肿瘤控制,综合治疗的进展有望改进疗效.

    作者:张玉晶;刘新帆;房辉;艾斌;李晔雄;苗延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射频加温的临床热物理观察

    目的对NRL-001型深部热疗机物理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NRL-001型深部热疗机对151例患者进行2对极板相互垂直交叉加热.热电偶测温点分别放置于直肠、耳膜、食管、瘤内或腹腔进行测温.结果对测温系统准确性的研究结果显示,用水银温度计在停止治疗后测量与机测温度对比误差为0.1~0.7℃.肺肿瘤内测温结果显示瘤内温度比全身温度高约2℃.腹腔热盐水灌注后加温,腹腔内温度比直肠约高0.5℃.腹腔热盐水灌注后热疗,观察其温度的均匀性,发现随加温时间的延长腹腔温度渐趋向均匀,在约50min后基本均匀;另外腹部按摩会缩短时间.结论 该机测温系统与标准水银温度计误差较小可以接受.在食管癌及腹腔热灌注加温时测耳温、食管、直肠温度可基本表达实际温度.肺部肿瘤局部热疗时食管腔内温度比肺肿瘤温度可能低2.0℃.局部加温时,治疗区可能比全身温度高2.0℃左右.腹腔热盐水灌注后加温方法可行,各处温度随时间延长趋于均匀.加温时间应该适当延长,推荐在120min以上.在有条件时尽可能行瘤内测温,1次测温不代表该患者今后的情况.

    作者:祁超;李鼎九;郭保中;石永刚;杨道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深部热疗质量保证建议书

    国产大功率热疗机已在国内广泛应用, 在区域性热疗方面取得良好成绩. 为了能正确使用这些热疗机, 取得好的临床疗效, 有利于总结经验, 需要有一个规范.笔者根据一些热疗单位的经验总结,提出质量保证建议.其核心问题在于必须做什么而不是应该怎么做,内容有:治疗计划、治疗情况、治疗文献的编辑、设备的要求和特性、安全问题、对热疗工作人员的要求及质量保证的检测手段.

    作者:李鼎九;祁超;胡自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西门子K型和M型加速器真空过流连锁维修一例

    由于采用不同的微波发生器(速调管或磁控管),西门子加速器可分为K型和M型,但用于监测波导管系统真空度的连锁电路大致相同.通过对此例故障的分析与维修,以期对从事放射治疗设备技术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作者:余光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超分割放射治疗辅以肝动脉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比较Ⅱ期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施行超分割放射治疗辅以肝动脉插管化疗、肝动脉结扎(A组65例)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辅以肝动脉插管化疗、肝动脉结扎(B组65例)的疗效.方法全组130例均经剖腹探查判定不能手术.分期为Ⅱ期,且经病理学诊断.分组系根据探查时间顺序采用单、双号的原则.2个组均先化疗后放射,且6d/周化疗,3d/周超分割或5d/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交替夹心.肝动脉化疗采用顺铂10mg滴注.放射治疗采用6~8MV X射线或60Coγ射线,超分割采用250cGy/次,2次/d.结果 A组的甲胎蛋白定量下降一半者占89.7%(35/39),B组占67.6%(25/37).A组1、3、5生存率为90.8%、63.1%、23.1%,B组分别为73.9%、41.5%、9.2%,A组高于B组(P<0.05).A组的PR率、Ⅱ步手术切除占总例数的比例分别为90.8%、35.4%,B组分别为70.8%、12.3%,A组高于B组(P<0.01).两组主要不良反应相近(P>0.05).结论超分割放射治疗辅以肝动脉插管化疗、肝动脉结扎,系治疗不能手术肝癌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该方案能有效地减轻症状、缩小瘤体、提高手术切除率、延长生存期,且操作较为简单易行.

    作者:张新华;罗定泰;尹涛;包乐群;杨自万;李长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食管癌术前放射治疗后的癌组织及淋巴结反应的比较

    目的比较食管癌术前放射治疗后的原发灶癌组织及转移性淋巴结的反应. 方法 筛选出30例已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病理切片,观察它们的原发病灶、转移淋巴结及未转移淋巴结放射治疗后的形态学变化和差别.结果 30例切除的食管癌标本,原发肿瘤放射治疗反应Ⅰ度14例,Ⅱ度12例, Ⅲ度4例;转移的淋巴结放射治疗反应Ⅰ度19例,Ⅱ度9例, Ⅲ度2例. 结论淋巴结转移癌放射治疗后形态学改变似略小于原发灶癌组织.

    作者:杨红鹰;刘复生;殷蔚伯;张汝刚;汪楣;果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单中心上下半野照射鼻咽癌颈部剂量分布的研究

    目的对单个等中心上下半野照射鼻咽癌颈部剂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在加速器上用6MV X射线分别按常规技术和单个等中心上下半野技术方法对剂量体模进行模拟照射,用热释光和胶片剂量仪测出面颈野和颈锁野衔接层面相关剂量及剂量重叠情况.对用2种照射技术治疗的2组患者定时拍摄验证片比较摆位重复性.结果热释光测量结果显示单中心技术在照射野衔接层面平均剂量(1.01Gy)接近剂量DT1Gy,而常规分野技术在照射野衔接层面平均剂量(1.09~1.13Gy)有10%左右的超出, 胶片显示单中心技术照射在颈部的等剂量分布较均匀合理,无明显高剂量区出现.验证片证实单中心技术的照射野重叠(1mm)和摆位偏移(0.5mm)很小,分别优于常规分野技术(6~14mm和3mm).结论单中心上下半野照射技术在照射野衔接处可以得到比较准确和均匀的剂量分布,减少了摆位误差并有较好的摆位重复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照射技术.

    作者:狄小云;陈维军;徐敏;王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加速调强放射治疗治疗鼻咽癌的初步临床分析

    放射治疗过程中肿瘤的加速再增殖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放射治疗总剂量不变的情况下,缩短总的治疗时间有望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我院自2001年4月应用加速调强放射治疗(SIMART)策略治疗了8例鼻咽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宝生;于金明;卢洁;王立英;孔莉;王亚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2001年全国放射治疗人员及设备调查报告

    为了解我国放射治疗的发展情况,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在2001年对我国放射治疗人员及设备进行了第四次调查.本次方法与第三次调查基本相同,并对第三次调查表格进行增补.通过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各位委员发至各放射治疗单位,各单位填写后寄回,也有的省市由委员汇总后寄回.同时根据上次调查名单、历次放射肿瘤会议及学习班参加者的单位,经反复寄出表格及电话联系加以核对.本次调查自2001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本次调查尚未收集到我国西藏、香港、澳门及台湾的有关资料.

    作者:殷蔚伯;田凤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变视野扫描技术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在进行精确放射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薄层的CT或MR扫描.以CT扫描为例,患者一般躺在真空负压成型垫上,或用面膜等方式固定,并在患者周围(一般为左、右两侧及底侧)放置定位标记柱.为了使四周的定位标志在图像上清晰可见,CT扫描一般需使用350~450mm以上的扫描野(FOV),并保持FOV不变,直到扫描完毕.在这样大野的扫描设置下,有效的影像所占整幅图像的面积比率是比较小的,相当大的范围是为了兼顾定位标记柱,而造成空白和浪费.在这样的视野里,由于图像分辨率不高而容易造成肿瘤或关键器官在图像上不清晰、边缘模糊,从而使医生勾画病灶或关键器官轮廓时,带来更大的勾画误差.目前减小此类误差的常用方法是放大勾画,即把原有的图像放大2倍、4倍甚至更大.但是这种放大不能增加图像的清晰度和空间分辨率,而只是使勾画操作相对容易和精确一些.笔者提出的变FOV技术对此却有显著的改观.该技术采用改变CT扫描视野的方法,从而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对提高精确放射治疗的定位精度是很有效的.

    作者:吕庆文;周凌宏;徐子海;冯锡钢;王志远;苏志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加顺铂治疗对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同期给予单药顺铂化疗对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04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A、B 2个组.A组53例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组(简称后超组);B组51例为后超加顺铂组.放射治疗方法2个组相同,顺铂于放射治疗第1、5周分别给予20mg/d,连续5d.治疗前和结束时分别采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淋巴细胞CD4、CD8、CD56抗原的阳性率.结果 治疗后CD4与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组P<0.01,B组P<0.01),CD56阳性率则升高(A组P<0.01,B组P<0.01),但上述2项指标的变化在2个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加顺铂治疗后可使食管癌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CD4/CD8)降低,而NK细胞(CD56)免疫监视活性部分恢复或增强.

    作者:周道安;王军;乔学英;王隆;麻国新;肖爱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食管癌术前同步化疗加放射治疗的研究现状

    一、术前同步化放疗的理论基础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食管癌公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尽管近10年来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是术后5年生存率无明显提高,仍维持在20%左右[1].为了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率,改善远期生存率,近年来进行了食管癌局部及区域淋巴结扩大切除的研究.目前尚无可靠的资料证实扩大根治术可以提高远期生存率,相反,这种复杂的外科手术的并发症高达58%[2];即便是接受了扩大根治术的患者,其局部复发率仍然高达21%[3].可见,单纯手术无法更为有效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惠周光;王绿化;殷蔚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主管:中国放射肿瘤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