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印洁;王学浩;孙倍成;俞悦
目的 观察舒林酸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舒林酸体外作用于人胃癌BGC-823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BGC-823细胞形态改变,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透射电镜观察凋亡,免疫组化检测ki-67、bcl-2及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 舒林酸作用后,细胞伪足回缩,变小、变圆,排列松散或聚集成团,出现悬浮现象,瘤巨细胞减少或不见瘤巨细胞.舒林酸可抑制BGC-823细胞增殖,使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1.2 mmol/L舒林酸作用48 h,G0/G1期细胞增至93.8%,S期细胞比例降至3.4%.舒林酸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1.2 mmol/L舒林酸作用48 h,细胞凋亡率升至54.9%,而ki-67、bcl-2及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透射电镜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及凋亡小体.上述作用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舒林酸可抑制胃癌BGC-823细胞体外生长,其机制涉及影响细胞周期分布、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ki-67、bcl-2及COX-2蛋白的表达.
作者:于东红;周蕾;王萍;王启之;承泽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开普拓是一种半合成、可溶性的喜树碱衍生物,是特异性拓扑酶Ⅰ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重联步骤,导致DNA单链断裂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开普拓和奥沙利铂同为新一代抗肿瘤药物,目前已成为治疗转移性大肠癌有效的药物之一[1].
作者:周政涛;王金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PLT)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第1个周期化疗(对照组)后PLT≤70×109/L的32例实体瘤患者,第2个周期(治疗组)采用相同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24h开始,皮下注射rhIL-11 25μ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7~14 d,或至PLT 100×109/L时停药.结果 治疗组化疗后各时点PLT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化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LT低值分别为(110.2±53.5)×109/L和(55.6±46.8)×109/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恢复正常时间,治疗组为2~18 d,对照组为5~27 d,中位数分别为5 d和12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PLT输注2例,次数为2次,对照组为7例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乏力、关节肌肉酸痛、注射部位疼痛、头痛、心悸、水肿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多为Ⅰ度和Ⅱ度,可自行缓解.Ⅲ度不良反应为乏力、关节肌肉酸痛、头痛,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 rhIL-11是治疗化疗后PLT减少的有效药物,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雷炜;梁军;陈维刚;马学真;徐梅;杜利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随着乳腺癌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在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正逐渐被广泛应用.我们通过分析22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探讨了保留ICBN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曹旭晨;赵凯;宁连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发生率、主要侵犯途径及MRI特点.方法 经病理证实并经MRI检查的鼻咽癌患者141例,使用1.5 T超导MR机进行检查,增强扫描前行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横断面T1WI、T2WI扫描,增强后采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脂肪抑制序列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读片.结果 141例患者中,有39例(49侧)海绵窦受侵犯,发生率为27.7%.卵圆孔为常见的单一侵犯途径,有18侧仅通过卵圆孔侵犯海绵窦,占36.7%;多途径侵犯海绵窦的患者中,有6侧(12.2%)经卵圆孔与破裂孔侵犯海绵窦,为常见共同途径.常见的MRI表现为海绵窦增大伴异常强化(22侧),其次为海绵窦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和(或)海绵窦内血管、神经结构紊乱或模糊不清(18侧),海绵窦局部形成肿块者9侧.结论 卵圆孔是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主要途径.MRI能有效、准确地判断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情况,对指导临床采取正确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丁建辉;胡超苏;彭卫军;周正荣;唐峰;毛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经支气管镜淋巴结针吸活检(TBNA)在纵隔肺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CT检查发现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但估计支气管镜检查不能发现气管或支气管内新生物的77例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完成TBNA操作,直接涂片送检.结果 38例诊断为肺癌,35例诊断为肺部良性疾病,4例终无明确诊断.77例患者共穿刺128个部位,225针,其中TBNA穿刺成功222针(98.7%).35例肺部良性疾病的TBNA总结果均为阴性.38例肺癌患者中,TBNA总结果阳性31例(81.6%),其中9例患者TBNA涂片为惟一病理学证据.38例肺癌患者共穿刺63个淋巴结,其中TBNA结果阳性41例(65.1%).TBNA结果的阳性率与病理类型和淋巴结大小有关.TBNA不良反应很少,52例(67.5%)患者穿刺部位少量出血.结论 TBNA安全性好,对肺癌的诊断和分期判定有很大帮助,但对肺部良性疾病的诊断帮助不大.
作者:王孟昭;陈勇;钟巍;张力;徐凌;施举红;钟旭;肖毅;蔡柏蔷;李龙芸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y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目前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而且癌变往往为多发性、多中心性.我们收集了28例FAP患者的临床资料,就FAP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刘明;林罗强;赵鹏;王轶慧;董新舒;宋冰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HLA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35例CML患者,11例行HLA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24例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全身照射(TBI)+环磷酰胺(CY)方案预处理8例,白消安(BU)+CY方案预处理27例.结果 造血重建34例(97.1%),3年无病生存率(DFS)为60.0%,5年累积生存率为57.1%.复发2例,移植相关死亡12例.并发症包括出血性膀胱炎(HC)5例,肝静脉闭塞病(HVOD)1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8例,慢性GVHD 1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慢性期移植、Ⅰ和Ⅱ度急性GVHD患者3年DFS分别高于年龄>30岁、加速期移植及Ⅲ和Ⅳ度急性GVHD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疾病状态、急性GVHD的严重程度是allo-HSCT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30岁、慢性期、轻度GVHD的CML患者行allo-HSCT治疗,可获得较高的长期生存率.
作者:童秀珍;李娟;谭恩勋;张国材;吴祥元;彭爱华;郑冬;邹外一;洪文德;罗绍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61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其中30例可取得病理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CD44、nm23、p53、Ki-67、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CD95.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一般状况(PS)评分、乳酸脱氢酶(LDH)、Ann Arbor分期、首次治疗的疗效、CD56、Ki-67、CD95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疾病进展时间(TTP)有关,PS评分、B症状、LDH、首次治疗的疗效、Ki-67、CD95与患者的生存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Ann Arbor分期、疗效为TTP的独立影响因素,PS评分、疗效为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S评分、Ann Arbor分期、首次治疗的疗效为TTP的独立影响因素,PS评分、首次治疗的疗效为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Ki-67高表达可能对预后有不良影响,而CD95高表达则可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碧芸;洪小南;印季良;陆洪芬;李小秋;马学军;郭晔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对乳腺癌细胞SKBR-3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用卡马西平、赫赛汀、17烯丙胺-17脱甲氧格尔德霉素(17-AAG)处理乳腺癌细胞SKBR-3,通过Western blot检测HER-2蛋白的表达;通过RT-PCR检测HER-2 mRNA的表达;通过免疫沉淀检测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分子伴侣功能及乙酰化水平;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10μmol/L卡马西平处理即可降低乳腺癌细胞SKBR-3中HER-2蛋白水平,100μmol/L卡马西平则在蛋白和mRNA水平均抑制HER-2的表达.卡马西平处理可以使HSP90乙酰化水平升高,并且破坏HSP90的分子伴侣功能.卡马西平对赫赛汀的促HER-2降解作用有协同作用.100 μmol/L卡马西平+290μg/ml赫赛汀处理组、100μmol/L卡马西平+1μmol/L17-AAG处理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27.8%±3.0%和26.9%±2.8%,分别明显低于单独赫赛汀或17-AAG处理组(P均<0.01).结论 卡马西平可能通过破坏HSP90的分子伴侣功能、提高HSP90的乙酰化水平,降低了乳腺癌细胞SKBR-3中HER-2的表达水平,并且与赫赛汀和17-AAG有协同作用.卡马西平在肿瘤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孟庆威;赵长宏;席玉慧;蔡莉;孙立春;隋广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人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CLL)细胞的独特型抗原Id-ScFv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形成复合物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HSP70与Id-ScFv体外结合形成复合物HSP70-Id,修饰自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获取的DC.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DC的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修饰前后DC的表型变化,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检测DC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修饰的DC对自身淋巴细胞的激活和增殖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激活的自身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的变化,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其对Daudi、K562和HepG2等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DC体外诱导培养成功,HSP70-Id复合物可使DC成熟,镜下可见典型的DC形态,其CD1a表达率为20%~30%,CD83表达率>72%,CD86和HLA-DR表达显著增加(P<0.05),上清中IL-12、TNF-α亦显著高于DC对照组(P<0.01).HSP70-Id复合物修饰的DC激活自身淋巴细胞,对Daudi细胞的杀伤率为71.24%,而对K562细胞杀伤作用较弱,对HepG2细胞无明显作用.其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细胞、CD8+T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增加,分别为56.51%和70.21%,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由空白对照组的1.49倒置为0.81.结论 HSP70-Id复合物修饰的DC生物学活性增强,经其刺激后,传代培养的淋巴细胞可产生高效而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可能是CD4+T细胞、CD8+T细胞及DC协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王志华;叶庆;胡志全;叶章群;余虓;沈关心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第六届人类基因组太平洋会议与第七届亚太人类遗传学大会联合会议于2006年3月6-1O日在我国台湾省台北市召开,来自亚太地区1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科学家会聚一堂,讨论相关领域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总结现阶段的新进展,提出今后发展的走向,商讨合作事宜.我国约20位有关领域的科学家参加了此次会议.现以个人之管见,简要介绍此次大会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与癌基因组学与癌遗传学相关的内容,以供参考.
作者:方福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1(MTS1)和环氧合酶-2(COX-2)基因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定量分析66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中MTS1和COX-2的表达.结果 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MTS1和COX-2蛋白表达的相对荧光强度(RFI)中位数分别为0.84和10.54,而相应癌旁组织分别为1.61和4.00,癌组织MTS1和COX-2蛋白表达与相应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S1和COX-2在不同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MTS1和COX-2表达中位数分别为1.12和5.94,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为0.79和13.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S1和COX-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左文述;魏玲;王兴武;王永胜;于志勇;毕晔;刘岩松;周正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癌高发区居民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以及血清PG检测在胃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进行PG检测,与内镜活检、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相结合,对比分析胃癌高发区720例接受胃镜检查的当地居民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胃黏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胃黏膜正常组血清PG Ⅰ、PGⅡ和PG Ⅰ/PGⅡ比值的中位数分别为172.0μg/L、9.6μg/L和17.5.胃癌组血清PGⅠ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胃炎组、胃黏膜正常组和胃溃疡(GU)组(P均<0.05).GU组血清PGⅠ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CAG组、胃癌组和GU组血清P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和胃黏膜正常组(P均<0.05).CAG组和胃癌组血清PGⅠ/PGⅡ比值明显低于其他组(P均<0.05).PG Ⅰ≤60μg/L对CAG或胃癌检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9.7%和95.5%;而PG Ⅰ/PGⅡ比值≤6的检出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4.7%和89.3%;PG Ⅰ≤60μg/L且PG Ⅰ/PGⅡ比值≤6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4.1%和97.3%.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血清PGⅠ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明显低于正常组,而PGⅡ则明显增高(P<0.05).PG Ⅰ≤60μg/L、PG Ⅰ/PGⅡ比值≤6、PG Ⅰ≤60μg/L且PG Ⅰ/PGⅡ比值≤6对肠上皮化生检出的灵敏度分别为16.6%、25.6%和11.9%,特异度分别为92.9%、80.4%和93.9%.结论 胃癌高发区居民血清PG水平与胃黏膜病变密切相关.血清PG异常作为CAG、胃癌及肠上皮化生病变筛查指标的灵敏度不太高,但特异度高.血清PG Ⅰ≤60μg/L可作为鉴别诊断胃癌与GU的一个辅助指标.
作者:张祥宏;黄飚;王俊灵;李月红;米建民;申海涛;张志刚;严霞;邢凌霄;王士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并分析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基因表达谱.方法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组织和正常淋巴结组织各6例,分别进行总RNA的提取,通过逆转录过程获得标记有荧光的cDNA,分别与2张相同的包含有4096条基因的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根据杂交结果筛选出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相关的基因.结果 2张芯片中,差异表达趋势一致并且表达强度均相差1倍以上的基因共有365条(8.9%),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DNA合成、修复和重组相关基因,DNA结合、转录和转录因子基因,细胞信号传递相关基因,细胞代谢相关基因以及蛋白翻译、合成相关基因等,其中37条基因差异表达4倍以上.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有多条差异表达基因,初步建立了其基因表达谱.
作者:王维虎;李晔雄;林晨;刘新帆;余子豪;宋永文;张雪燕;付明;金晶;王淑莲;刘跃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CD80、CD86和CD137L基因联合表达对肿瘤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按接种变异瘤株不同,将BAL B/c小鼠随机分成A组(H22-Wt细胞)、B组(H22-neo细胞)、C组(H22-CD80/CD86+细胞)、D组(H22-CD137L+细胞)、E组(H22-CD80/CD86/CD137L+细胞)5组,建立H22-BAL B/c小鼠荷肝癌模型,A、B组为对照组.观察小鼠成瘤率、成瘤潜伏期、荷瘤鼠存活率及肿瘤增殖情况.通过复种试验观察转基因对H22变异株免疫原性和机体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 E组首次接种成瘤率仅有50.0%,显著低于其余4组(P<0.01).首次接种后,C组荷瘤鼠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有2只荷瘤鼠肿瘤完全消退.E组肿瘤生长所受抑制较C组更为明显,肿瘤峰值体积显著小于C组,且有3只荷瘤鼠肿瘤完全消退.其余3组荷瘤鼠未见肿瘤完全消退.与A、B、D组相比,C、E组荷瘤鼠生存率显著改善(P<0.01),而C、E两组荷瘤鼠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种试验表明,C、E组荷瘤鼠再次成瘤率低于对照组,E组与C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次接种后,E组成瘤率显著低于C组(P<0.01).E组中5只首次接种未成瘤的小鼠,于第21天重复接种H22-Wt细胞,小鼠100%排斥肿瘤,于第56天第3次接种H22/Wt细胞,小鼠仍然100%排斥肿瘤.结论 CD80+CD86和CD137L单独或者联合表达均可显著降低野生型H22细胞株致瘤性,CD80、CD86和CD137L基因联合表达显著改善了野生型H22细胞的免疫原性.
作者:李国强;印洁;王学浩;孙倍成;俞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ThinPrep)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复阅应用ThinPrep技术制片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学诊断患者的涂片,并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就其中有明确临床或病理诊断的463例患者的资料,评价ThinPrep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临床或病理诊断为肺、支气管癌的389例患者中,细胞学检出癌273例.病理诊断为肺、支气管良性病变的74例患者中,3例细胞学诊断为可疑癌,其中2例手术病理诊断为结核,1例为错构瘤.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为70.2%,特异性为95.9%.同时有细胞学和病理学分类诊断结果的179例患者中,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细胞学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4%、87.0%和95.7%.结论 ThinPrep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学诊断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尚不理想,取材因素是导致假阴性诊断的主要原因.分化差的癌为细胞学分类诊断的难点.
作者:曹箭;潘秦镜;李中林;刘树范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缺氧条件下3-(5'-hydroxymethyl-2'-furyl)-1-benzylindazole(YC-1)对人胰腺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PI)基因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胰腺癌PC-3细胞株,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常氧和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YC-1对PC-3细胞VEGF、GPI、HIF-1α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Western blot检测YC-1对PC-3细胞HIF-1α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MTT法检测YC-1对缺氧PC-3细胞恶性增殖的影响.结果 缺氧条件下,HIF-1α主要表达于PC-3细胞胞核内.随着YC-1浓度升高,VEGF和GPI mRNA表达、HIF-1α蛋白表达逐渐受抑,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实验组HIF-1αmRNA均呈强表达,其表达水平不随YC-1作用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缺氧条件下,实验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增高,100 μmol/L YC-1组细胞增殖抑制率达73.28%±2.01%.结论 缺氧状态下,YC-1抑制人胰腺癌PC-3细胞VEGF和GPI基因转录与其抑制HIF-1α蛋白的表达有关,YC-1能够抑制PC-3细胞生长和增殖.
作者:杜静;赵秋;谷华;滕晓丽;覃华;刘南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50例晚期NSCLC患者给予吉非替尼250 mg/d口服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活质量调查核心问卷QLQ-C30和简明乏力量表(BFI)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评价,观察疾病进展时间(TFP)和中位生存时间(MST).结果 50例晚期NSCLC患者中,无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PR)8例(16.0%),临床获益率为60.0%,临床获益率与性别、病理类型及吸烟史有关.到随访截止日期,50例患者中,20例(40.0%)存活,其MST为13个月;30例死亡患者TTP为5个月,MST为6个月.PR患者MST为9个月.综合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8.0%,乏力症状缓解率为52.6%,出现症状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5 d.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皮疹和腹泻,对症处理后可缓解.3例既往因放疗而引起放射性肺炎的患者中,2例放射性肺炎加重.结论 吉非替尼有明显抗肿瘤作用,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张莉;于世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内源性雌、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41例宫颈癌患者、137例子宫肌瘤患者和129名健康妇女,用酶链免疫吸咐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与孕酮(P)的含量,按照sABC免疫组化操作步骤进行宫颈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检测.结果 宫颈癌组E2和P含量中位数分别为41.90 ng/ml和0.80 ng/ml,均明显高于两对照组,无论绝经与否,E2与宫颈癌的关联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并呈剂量反应关系,其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达89%以上.而以卵泡期正常参考值的下限浓度(2 pg/ml)为界进行定性分析,P与宫颈癌之间在绝经前后均无相关关系.宫颈癌组ER和PR的阳性率均低于子宫肌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源性雌、孕激素的升高与宫颈癌的发生均有明显相关关系,特别是E2升高宫颈癌患病的风险更大,且不受绝经因素的影响,ER、PR对宫颈癌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
作者:王金桃;高尔生;丁玲;程玉英;闫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