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莉;隋广杰
目的构建鼻咽癌和结直肠癌树模型,探讨和比较两种癌癌变过程中多基因、多阶段、多途径的发生发展模式.方法根据118例结直肠癌和140例中国南方鼻咽癌比较基因组杂交的数据,利用Desper等建立的软件,分别构建结直肠癌和鼻咽癌的树模型.结果结直肠癌树模型提示,-18q和+20q可能是结直肠癌变中的重要早期事件,并且-18q先于-17p出现,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鼻咽癌树模型提示,-3p是重要的早期事件,-llq、-14q、-16q、-9p亦是鼻咽癌发生中的非随机事件,这些染色体臂上可能存在着与鼻咽癌密切相关的肿瘤相关基因;同时树模型还提示,12p上可能也有与鼻咽癌相关的瘤基因.结论根据比较基因组杂交资料构建的肿瘤发生发展的树模型,可以揭示肿瘤多基因、多阶段、多途径发生发展的模式.
作者:尹志华;黄仲曦;刘腾飞;李虹;姚开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卵巢癌细胞对拓扑替康(TPT)的耐药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卵巢癌TPT耐药细胞与亲本细胞的胞内罗丹明(Rh123)荧光强度,RT-PCR法检测各膜转运蛋白(P-gp、MRP、BCRP)的基因表达.将包含BCRP mRNA翻译起始位点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片段转染进耐药细胞,分别检测耐药细胞经体外转染后,BCRP的基因表达及胞内Rh123荧光强度的改变.结果耐药株的胞内Rh123荧光强度是亲本细胞的31.19%(P<0.01).耐药株中无P-糖蛋白(P-gp)的基因表达;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有极微弱表达,相对表达值为0.057;而BCRP基因在耐药株中高表达,相对表达值为0.66,亲本细胞不表达BCRP基因.将ASODN转染进耐药细胞后,BCRP的基因表达显著下降了59.42%(P<0.05),胞内Rh123荧光强度由5.42增加到16.63(P<0.05).结论BCRP的高表达致胞内化疗药物浓度减少,是卵巢癌细胞对TPT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贾平;吴少波;李芳;徐茜;吴明富;廖国宁;卢运萍;马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院耳鼻咽喉科自1980年6月~1996年6月,对20例咽后壁区癌患者单纯利用裂层皮片修复下咽后壁缺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新良;雷大鹏;许风雷;张立强;刘大昱;栾信庸;解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在分子水平上已逐渐阐明因癌细胞特性导致无序增殖、转移、浸润的分子异常机制.
作者:蔡莉;隋广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胰腺癌属难治性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隐匿,无特异症状,缺乏有效的诊断手段,确诊时多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时机,患病者多于确诊后3~6个月死亡.我们采用化放综合治疗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隋广杰;王春波;蔡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985~1999年,我院共收治经病理证实并获随诊的胃癌卵巢转移患者45例,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金昶;刘政;朱世杰;武晓勤;岳文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遗传性大肠癌家系是研究我国大肠癌病因、遗传特征和分子改变的重要资源.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我国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收集和保存这些家系资源显得越发重要.
作者:全国遗传性大肠癌协作组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管新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反应蛋白(TSP)-l表达的关系,了解NSCLC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
作者:杨华平;吴鄂生;陈清兰;胡成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多发生于成人四肢的深部软组织,原发于肺部罕见.我院1990~2000年收治MFH患者98例,其中原发于肺部10例,占10.2%,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雁;李晓梅;孙立春;刘威;毛银玲;陈雪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从细胞分子水平对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肿瘤生物治疗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单克隆抗体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热点.
作者:储大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肾细胞癌和膀胱癌患者外周血T和NK细胞ζ链水平与肿瘤发展进程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3种荧光标记的抗CD3、CD56和ζ链单抗及流式细胞仪测定58例肾细胞癌、22例膀胱癌患者及14名健康人外周血T和NK细胞ζ链蛋白的水平.结果肾细胞癌Ⅰ、Ⅱ、Ⅲ期患者的ζ链水平在T细胞中分别下降到健康对照组的59.5%、37.6%和21.3%;在NK细胞中分别下降到对照组水平的62.2%、27.1%和18.8%.膀胱癌患者ζ链的水平在T细胞中分别下降到对照组的37.6%、29.5%和18.9%;在NK细胞中分别下降到对照组的35.4%、20.8%和5.8%.检测的标本中还有17.5%(14/80)的患者T和NK细胞ζ链水平在正常范围内.Ⅲ期患者外周血中T和NK细胞的比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结论肾细胞癌和膀胱癌患者体内T和NK细胞的ζ链水平总体上与肿瘤的发展进程一致.T和NK细胞比值显著下降可能预示患者病情严重,T和NK细胞ζ链水平正常的肿瘤患者可能是免疫治疗的适应证.
作者:韩扬;李长岭;鲁力;周春霞;马文波;王冬梅;张叔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量化分析3 cm以下的肝脏常见良恶性病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影像特点,提高对肝脏有关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在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和肝囊肿4种常见病变病例中,选取97个病灶.其中肝细胞癌22个病灶,肝转移瘤21个病灶,肝血管瘤28个病灶,肝囊肿26个病灶,测量并计算各种病变DWI图像的表面扩散系数(ADC值)以及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瘤的瘤/肝ADC值比值.结果在扩散敏感系数(b值)差为500 mm2/s的DWI图像上,肝细胞癌的ADC值均值为(0.91±0.07)×10-3mm2/s,肝转移瘤为(1.13±0.27)×10-3mm2/s,肝血管瘤为(1.94±0.37)×10-3mm2/s,肝囊肿为(3.26±0.30)×10-3mm2/s;肝细胞癌的瘤/肝ADC值比值均值为0.91±0.07,肝转移瘤的瘤/肝ADC值比值均值为1.13±0.2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综合分析肝脏病变的ADC值及瘤/肝ADC值比值的变化规律,可准确判断肝脏有关病变的性质,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做出准确结论.
作者:孙希杰;全显跃;梁文;温志波;曾盛;黄凡恒;唐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对HSV-tk/GCV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及其与间隙连接蛋白Cx43转录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polybrene转染、荧光定量RT-PCR等技术,观察Tan对宫颈癌细胞ME180(ME)、ME/TK转化细胞旁观者效应及诱导Cx43 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在HSV-tk/GCV系统中,Tan显著地提高了ME/TK细胞对GCV的敏感性.在2μg/ml GCV作用下,以1.3 × 109 moL/L Tan与不加Tan的作用相比较,在ME与ME/TK不同比例混合细胞的各组中,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并观察到Tan对GCV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为1.3×10-8 moL/L和1.3×10-9mol/L.RT-PCR结果表明,经1.3×10-8 mol/L和1.3×10-9mol/L Tan处理的ME细胞,其Cx43 mRNA的相对拷贝数比值增高约8.83倍及8.47倍.结论在宫颈癌ME180细胞中,Tan在1.3×10-8mol/L和1.3×10-9mol/L范围内具有明显增强HSV-tk/GCV旁观者效应的作用.Tan在转录水平诱导Cx43 mRNA表达上调,与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密切相关.
作者:黄光琦;宋毅;张洁;陆燕蓉;肖林;杨元;郭元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98年Sato等[1]报道,在人肺癌细胞染色体16q24.1~q24.2处出现等位基因频繁缺失,H-cadherin就位于此区域内.而Toyooka等[2]的研究显示,H-cadherin在肺癌组织中明显地表达缺失或下调.为了探究H-cadherin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我们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H-cadher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
作者:罗明玉;黄乃祥;秦海峰;刘杰;王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pEgr-TNFα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联合放射治疗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的效果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TNFα cDNA插入pcDNA3.1质粒的多克隆位点,用Egr-1的启动子替代pcDNA3.1质粒的CMV启动子,构建成pEgr-TNFα重组质粒;建立小鼠B16黑色素瘤动物模型,肿瘤局部注射脂质体包裹的质粒,在不同时间测量肿瘤体积,并检测照后15 d部分免疫学指标.结果pEgr-TNFα基因-放射联合治疗后第3~15天,肿瘤生长速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单纯基因治疗组和空质粒对照组.小鼠脾脏NK细胞毒活性、IL-2分泌活性、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活性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pEgr-TNFα基因-放射联合治疗抗肿瘤作用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组和单纯基因治疗组,同时可以减轻放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
作者:吴丛梅;李修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扩大根治术对胰头癌的治疗意义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了1995~1998年期间我科收治的56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接受扩大根治术,同期35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利用1,2,3年累积生存率和死亡率评估两种术式的疗效.借助于CT回顾性评估临床分期以探讨扩大根治术的适应证.结果扩大根治术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8%、62.8%和39.9%;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8%、47.8%和17.2%,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3年累积死亡率分别为51.4%和42.9%,差异有显著性,局部复发累积死亡率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7.4%下降到扩大根治术的23.8%.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只有临床1期才能生存3年以上,而扩大根治术组临床1,2期和部分3期患者可存活3年以上.结论扩大根治术能够通过降低局部复发率而提高胰头癌患者的生存率,扩大根治术的适应证是临床1,2期和部分无严重胰外侵犯的3期患者,而不适于严重胰外侵犯的4期患者.
作者:母德清;彭淑牖;王国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CD40配体(CD40L,CD154)对CD40阴性肺癌细胞系转染CD40 cDNA后(即CD40高表达细胞系)的调节作用,评价CD40作为治疗靶抗原的潜能.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筛选CD40阴性细胞系,即GLC-82细胞.以3D5细胞为模板,以pCDNA3为载体,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制备CD40 cDNA并转染到GLG-82细胞中,建立CD40高表达细胞系,即GLC-82/CD40.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0.1μg/mlCD40L,通过流式细胞术和MTT试验检测CD40L对细胞表型、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限制性酶切电泳、DNA测序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均证明了CD40cDNA转染成功,转染后细胞的CD40表达率高达95.9%.CD40L与CD40作用后,使GLC-82/CD40细胞系上MHC-I、ICAM-1和Fas分子的表达增强,EGFR表达减弱.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第5天受抑明显,受抑率为30%,但无周期特异性变化.CD40L停用48 h后,各种指标的变化有所恢复.CD40L对原有高表达CD40的Calu-3肺癌细胞上述指标的影响较GLC-82/CD40更明显,而对不表达CD40的GLC-82细胞无明显影响.所有肺癌细胞系均未出现细胞凋亡.结论CD40L对转染CD40 cDNA后CD40高表达肺癌细胞系具有免疫导向治疗的潜能.
作者:崔巍;李龙芸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保留喉功能的非开胸食管拔脱切除颈段食管癌及胃上提、结肠上徙代食管的治疗方法.方法非开胸食管拔脱切除颁段食管癌24例,17例保留喉功能.重建食管用胃上提(19例)或结肠上徙(5例).术前或术后给了放疗.结果T2期生存3年者3例,生存5年者1例;T3和T4期生存3年者8例,生存5年者3例.17例保留喉功能,喉功能保留率77 3%(17/22),术后拔管率75.0%(12/16).并发症发生率为29.2%.结论颈段食管癌可以行非开胸食管拔脱-期切除肿瘤及周围受侵组织,并尽可能保留喉功能.利用胃上提、结肠上徙重建食管,联合放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杜晓东;栾信庸;雷大鹏;潘新良;解光;刘大昱;许风雷;张立强;舒畅;游庆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原发于鞍上的生殖细胞瘤较少见,我科从1987~2001年治疗7例经组织学证实的原发鞍上生殖细胞瘤,报告如下.
作者:张福泉;胡克;邱杰;周觉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侵袭和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乳腺癌,特别是早期淋巴结无转移患者的侵袭转移机制,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回顾性研究uPA在早期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评价uPA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肖继平;於席芳;徐翠琼;张莉;何赋容;王梅林;张广德;夏文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