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多药耐药与Her-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柴洁;马学真

关键词:乳腺肿瘤,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 基因, erbB-2, 原位杂交荧光,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糖蛋白( p170)、胚胎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乳腺癌标本48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 FISH)检测Her-2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p170、GST-π、TOPOⅡ的表达,分析p170、GST、TOPOⅡ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与Her-2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p170、GST-π、TOPO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8%(21/48)、39.6%( 19/48)、56.3%(27/48).p170、GST-π、TOPOⅡ表达在不同年龄、不同肿瘤大小、是否淋巴结转移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70、GST-π、TOPOⅡ表达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p170、GST-π、TOPOⅡ表达与Her-2相关,均可作为临床上检测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与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水平在乳腺癌骨转移与非骨转移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乳腺癌患者血清217例,通过影像学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组(109例)和非骨转移组(10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中的BAP及ICTP水平.结果 乳腺癌骨转移组血清BAP及ICTP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4.8 μg/L( 7.6~213.7 μg/L)和7.0 μg/L( 1.4~32.4 μg/L),高于非骨转移组的21.2 μg/L(7.3~ 68.8 μg/L)和4.1 μg/L(0.0~15.8 μg/L)(P=0.003和P=0.000),多发骨转移组的BAP及ICTP水平中位数分别为32.3 μg/L(9.4~213.7 μg/L)和7.6 μg/L( L4 ~ 32.4 μg/L),高于单发骨转移组的18.1 μg/L( 7.6~60.0μg/L)和4.9 μg/L( 1.8~10.5 μg/L)(P=0.001和P=0.010).血清BAP检测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为45.0%(49/109),特异度为83.3%(90/108);血清ICTP的灵敏度为46.8%(51/109),特异度为84.3 %(91/108);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61.5%(67/109),特异度为71.3 %(77/108).结论 检测血清BAP及ICTP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较低,不适合作为诊断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灵敏度,对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田吉征;曹阳;刘毅;张少华;王涛;吴世凯;宋三泰;江泽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Ⅱ型糖尿病合并消化系统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10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按在肿瘤确诊前是否合并Ⅱ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肿瘤部位、首诊症状、转移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糖尿病组多以非消化道症状就诊,一经确诊21.43%(12/56)患者有转移征象;糖尿病组合并消化系统肿瘤依次为结肠癌、肝癌、胃癌、胰腺癌、食管癌;非糖尿病组合并上消化道肿瘤198例(55.93%)较糖尿病组16例(28.57%)多见(x2=14.56 P< 0.0001);糖尿病组生存率较非糖尿病组低[x2=6.378,P<0.025,危险度(RR)=3.58],两组3、5年生存率(36.75%比51.62%;17.93%比32.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Ⅱ型糖尿病合并消化系统肿瘤首诊多为非消化系统症状,以结肠癌、肝癌、胃癌、胰腺癌多见,生存率低,预后差.

    作者:张宏伟;赵民;任太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新进展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高,其中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治疗棘手,预后欠佳,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近年已有新的治疗手段出现,为治疗CRPC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韩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乙酰胆碱联合长春新碱对人类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乙酰胆碱联合长春新碱( VCR)对肺腺癌细胞生长及化疗的影响,检测其是否通过影响bcl-2及p53发挥作用.方法 将乙酰胆碱单独或与VCR(浓度为IC50)联合作用于肺腺癌细胞株A549,测定其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测定乙酰胆碱联合VCR对bcl-2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0.1、1、10 μmol/L的乙酰胆碱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 0.050±0.032)%、(0.101±0.021)%、(0.169±0.015)%;0.1、1、10μmol/L的乙酰胆碱分别与0.2 μg/ml VCR联合,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0.529±0.023)%、(0.545 ±0.011)%、(0.589±0.015)%,与VC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9、1.37、1.83,均P<0.05),0.1~10 μmol/L的乙酰胆碱单独作用于A549细胞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与VCR联合后显著提高A549对VCR的敏感性(P<0.05);此外,联合用药后各组bcl-2及p5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乙酰胆碱单独及联合VCR均能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乙酰胆碱与VCR协同或相加作用影响了bcl-2及p53蛋白的表达.

    作者:刘文操;冯建宏;李彩霞;翟金俊;张沁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小干扰RNA沉默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因对卵巢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靶向基质全属蛋白酶-2( MMP-2)基因的RNA干扰(RNAi)技术对卵巢癌OVCAR-3细胞MMP-2的沉默作用,以及沉默MMP-2基因对OVCAR-3细胞生长、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合成特异性靶向MMP-2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并转染卵巢癌OVCAR-3细胞,以非特异性序列转染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以培养液代替siRNA转染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后24、48和72 h M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利用Transwell、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OVCAR-3细胞在转染siRNA-MMP-2后24、48和72 h MMP-2 mRNA表达量分别下降了73.8%、78.8%和78.4%(均P<0.05),蛋白表达量分别下降了72.6%、81.2%和76.4%(均P<0.05),以48h作用强;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细胞生长无明显变化(P>0.05);60 min和90 min时的黏附抑制率分别为55.0%和44.8%(均P<0.05);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分别下降29.7%和35.8%(均P< 0.05).结论 siRNA介导的MMP-2基因沉默能明显抑制OVCAR-3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而对其生长无明显影响,MMP-2基因有可能成为卵巢癌基因治疗的重要靶点.

    作者:宋清源;生秀杰;周映群;李祯;孙曼;汪志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E6蛋白及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 E6蛋白、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例慢性子宫颈炎、14例CIN Ⅰ、44例CINⅡ~Ⅲ及38例子宫颈癌组织中HPV E6蛋白、hTERT的表达.结果 HPV E6蛋白在慢性子宫颈炎、CINⅠ、CINⅡ~Ⅲ和子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2.50%(2/16)、42.86%(6/14)、70.45%(31/44)和86.84%(3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857,P=0.032);各组之间两两比较,除慢性子宫颈炎与CIN 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Z=-1.935,P=0.142),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Z=-3.929、-4.903、-1.968、-3.294、-2.336,均P<0.05).hTERT在慢性子宫颈炎、CIN Ⅰ、CINⅡ~Ⅲ和子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67%(1/16)、28.57%(4/14)、59.09%(26/44)和84.21%( 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500,P=0.024);各组之间两两比较,除慢性子宫颈炎与CIN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Z=-1.637、P=0.294),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Z=-3.559、-4.893、-2.134、-3.776、-2.707,均P<0.05).HPV E6蛋白表达与hTERT呈正相关(r=0.494,P=0.013).结论 HPV E6和hTERT的阳性表达率均随着子宫颈病变的加重而呈增高的趋势,二者之间呈正相关.HPV E6与hTERT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而导致子宫颈癌的发生,二者的研究可能对子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任秀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食管、贲门癌恶性梗阻支架置入术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恶性梗阻患者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78例食管、贲门癌恶性梗阻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DSA)监视下食管支架置入治疗,术后观察疗效并随访.结果 78例食管、贲门癌恶性梗阻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吞咽困难明显改善,呛咳症状消失.术后并发症:胸骨后及上腹部疼痛不适感47例(60.2%),呕吐29例(37.1%),食管再狭窄21例(26.9%),消化道出血13例(16.0%),支架移位12例(15.3%),食管炎6例(7.6%),咽部异物感、疼痛5例(6.4%).随访1~37个月,46例(58.0%)死亡,32例(42.0%)仍生存,平均生存期16个月.结论 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恶性梗阻成功率高,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评估、预防、支架选择和术后干预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永建;王辉;程小军;王玉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在三种乳腺癌细胞系中表达差异的研究

    目的 比较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MRP1)在人类乳腺癌敏感细胞(MCF-7/S)和耐药细胞( MCF-7/TAM、MCF-7/ADR)中的表达差异.初步探索乳腺癌细胞对三苯氧胺(TAM)和多柔比星(ADR)的耐药性的发生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RP1基因和MRP1蛋白在3种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MRP1 mRNA在MCF-7/TAM和MCF-7/ADR细胞中表达量分别是MCF-7/S细胞的(2.63 ±0.18)倍和(8.38±0.7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3).MRP1蛋白在MCF-7/TAM细胞和MCF-7/ADR细胞中表达均高于MCF-7/S细胞,与MRP1 mRNA的趋势相一致.结论 MRP1的高表达可能是乳腺癌细胞对TAM和ADR产生耐药的共同发生机制.

    作者:谌海燕;王荣华;陈信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介导多柔比星诱导的抗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作用

    目的 研究多柔比星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AMPK激活剂AICAR、siRNA敲低AMPK表达(AMPK siRNA)、AMPK抑制剂复合物C(AMPKi)联合多柔比星(DOX)对MCF-7细胞进行处理,在不同时间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p38的活化,MTT检测细胞存活率间接反应细胞增殖.结果 DOX可诱导MCF-7细胞AMPK的活化,AICAR单独或联合DOX可诱导AMPK的激活及增加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AICAR+ DOX组与DOX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7.7±1.6)%和(71.4±1.8)%(P<0.001);AMPKi或AMPK siRNA联合DOX后,p-AMPK及p-ACC表达明显下降,p38活化水平不受影响,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下降,AMPKi+DOX组与DOX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2.7±1.8)%和( 96.3±1.7)%(P<0.001),AMPK siRNA +DOX组与错义siRNA+DOX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6.9±2.2)%和( 95.9±1.8)%(P<0.001).结论 AMPK介导DOX诱导的抗乳腺癌细胞增殖.

    作者:顾金花;陈玲;陆培华;陈敏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食管癌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中晚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靶区剂量、正常组织受量、适形指数的差异.方法 25例中晚期食管癌病例,应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分别设计2种照射技术,即三维适形放疗(A)和模拟常规放疗(B),比较同一处方剂量( 66 Gy)靶区计划靶区体积(PTV)大值(Dmax)、小值(Dmin)、平均值(D(mean))、适形指数(CI);双肺V20、V30、D(mean)、心脏V40、D(mean).结果 PTV参数:A、B两组Dmax分别为62.90 Gy和68.49 Gy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P> 0.05);A与B的Dmin、D(mean)、CI分别是56.70和27.36 Gy、63.65和60.88Gy,0.63和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危及器官:双肺V20、V30、D(mean)A均高于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脏V40、D(mean)A低于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相对常规放疗技术的靶区剂量分布更理想,对降低心脏受照射量有一定优势.肺的受照射量可能增加.

    作者:黄建丽;吴继平;林凤村;谢源福;陈贵平;陈伟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巢蛋白和Ki-67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中巢蛋白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MPNST中巢蛋白和Ki-67的蛋白表达.24例外周神经良性肿瘤作为对照.结果 MPNST中巢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5.2%(40/42),其中巢蛋白强阳性表达率为40.5%(17/42),明显高于外周神经良性肿瘤的4.2%(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03,P=0.004);MPNST中Ki-67标记指数介于1%~70%之间,其中>3%的占64.3%(27/42),24例外周神经良性肿瘤中Ki-67标记指数均<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18,P=0.000).结论 联合检测巢蛋白和Ki-67免疫标志物有助于MPNST的诊断.

    作者:陆珊;王华;王玉萍;杨郁;钟延丰;郑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增强胶质瘤干细胞对替莫唑胺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CD133免疫原型的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TMZ)耐药性的差异以及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改变胶质瘤细胞对TMZ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筛选出CD133+和CD133-的胶质瘤细胞U87MG,分别传代培养,转染Ad-PUMA,并用TMZ干预.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及对TMZ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观察外源性PUMA、TMZ干预前后CD133+和CD133-,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CD133+免疫磁珠分选出胶质瘤干细胞,CD133+胶质瘤细胞IC50较CD133-胶质瘤细胞高[(200±10) μmol/L比(80±11)μmol/L],转染Ad-PUMA后,两组细胞IC50均降低[( 100±8) μmol/L比(20±7)μmol/L],两组转染前后IC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联合PUMA组CD133+细胞凋亡率为68.05%,对照组、TMZ组及PUMA组分别为6.05%、32.91%和40.61%,联合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UMA联合TMZ可以促进耐药的胶质瘤干细胞凋亡,从而增强胶质瘤对化疗的敏感性.

    作者:王宏勤;刘晓东;苗旺;王剑芳;范益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隆突下淋巴结清扫在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贲门癌外科切除术中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贲门癌手术切除并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患者76例.术后隆突下淋巴结标本HE染色阴性者进行连续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选取性别、周围脏器受侵与否、肿瘤分化程度、是否侵及食管、T分期、N分期、M分期、是否有其他胸腔淋巴结转移(主要部位指食管旁、下肺韧带旁)、Borrmann分型9个临床特征因素,用Spearman法分析其与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全组近端胃+食管下段切除70例,全胃+食管下段切除4例.联合脏器切除2例(其中脾及胰尾切除1例,单纯脾切除1例).根治性手术67例( 88.2%),姑息性手术9例(11.8%).全组淋巴结转移者49例(64.5%),其中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者13例(17.1%).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者中,HE染色阳性11例,连续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阳性各1例.Spearman分析显示,M分期(r=0.533,P=0.000)、其他脏器转移(r=0.713,P=0.000)、胸内其他淋巴结转移(r=0.906,P=0.000)与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均呈显著相关.结论 贲门癌患者术中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有利于准确的临床病理分期和提高手术的根治性.

    作者:徐启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膜后纤维化的CT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评价CT在腹膜后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0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由2名高年资医师采用盲法对腹膜后纤维化病变位置、边界、密度以及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和强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CT平扫表现为腹膜后近似于肌肉密度的不规则形软组织病变,6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2例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液.增强扫描示9例病变不同程度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10例患者中有6例分别被误诊为腹膜后神经鞘瘤或淋巴瘤等.结论 CT可显示腹膜后纤维化的特征,综合分析各种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误诊原因主要是由于腹膜后纤维化为少见疾病,日常工作中对该病的影像学表现认识不足.

    作者:任建英;李健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

    老年乳腺癌患者在乳腺癌发病人群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且具有不同于年轻人的病理和生理特点.到目前为止,关于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的临床数据甚少,尚无标准指南可循.搜集近年来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的研究证据,对该领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肿瘤患者手术后急性肺栓塞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手术后急性肺栓塞发病情况,以引起对其预防及诊治的重视.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肿瘤手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恶性肿瘤的种类、麻醉方式、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等.结果 接受先溶栓后抗凝治疗的4例患者全部生存,24例接受单纯抗凝治疗的患者中20例生存.抗凝治疗生存者无一例发生出血现象.结论 肿瘤及手术治疗均为急性肺栓塞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高度重视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肺栓塞的预防和诊治.

    作者:洛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薏苡仁提取物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薏苡仁提取物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对转移性肝癌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变化.方法 转移性肝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研究组:采用薏苡仁提取物+TACE术.对照组:单纯TACE术.薏苡仁提取物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200 ml,1次/d,连用21 d,1个月为1个周期,至少连用2个周期.每位患者至少行TACE术2次,并检测TACE术前1周及术后3周血清VEGF水平.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61.3%(19/31),对照组为45.2%(14/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控制率(DCR)为80.6%(25/31),对照组为54.8%(17/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为67.7%(21/31),对照组为38.7%(12/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0个月,对照组为5.1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研究组下降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水平明显低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Ⅰ~Ⅲ级,研究组乏力、食欲下降及右上腹疼痛症状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薏苡仁提取物联合TACE术治疗转移性肝癌能提高疾病控制率,并降低血清VEGF水平,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姜海英;张燕妮;许娟;韩枫;顾峰;郭爱军;谢晓东;李艳芳;李文广;厉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76例经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根据ER和PR表达情况分为观察组(ER、PR均阴性,32例)和对照组(除外ER、PR阴性者,44例),行TEC方案化疗4个周期后,评价两组化疗疗效,并比较两组3年总生存率及3年无病生存率.结果 给予NAC后,观察组完全缓解(CR)率(65.6%,21/32)及总有效率(87.5%,28/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9.5%,13/44;72.7%,32/44)(x2=4.670,P=0.034;x2=6.400,P=0.011),其中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患者(31.3%,10/32)亦显著多于对照组(9.1%,4/44)(x2=4.862,P=0.031).观察组与对照组获得pCR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75.6%、76.0%)及3年无病生存率(64.3%、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4,P=0.271;x2=1.86,P=0.190);而观察组未获得pCR者3年总生存率(42.9%)及3年无病生存率(47.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3.4%、68.0%)(x2=4.20,P=0.037;x2=5.33,P=0.021).结论 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ER及PR阴性表达是独立的预后不良的分子生物学指标.ER及PR阴性乳腺癌患者NAG的临床缓解率高,其中获得pCR者预后较好.

    作者:李朝辉;张文;周立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意外胆囊癌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单纯胆囊切除术和胆囊癌根治术治疗意外胆囊癌( UGC)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10例在开腹胆囊切除术(0C)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后发现的28例UG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发现UGC 20例,术后发现8例.根据病理结果分期,P(tia)1例,PT15例,PT210例,PT38例,PT44例.获得随访的26例中,单纯胆囊切除10例,5年生存1例,其中PT1b、PT2、PT3共9例(均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在5年内死亡;胆囊癌根治术13例,5年生存5例;未切除3例均在2年内死亡,5年生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3,P<0.05).结论 对于UGC病例要根据分期采取适宜的手术方式,尽可能早期行胆囊癌根治术会使患者获益.

    作者:姚贵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乳腺癌多药耐药与Her-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糖蛋白( p170)、胚胎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乳腺癌标本48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 FISH)检测Her-2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p170、GST-π、TOPOⅡ的表达,分析p170、GST、TOPOⅡ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与Her-2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p170、GST-π、TOPO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8%(21/48)、39.6%( 19/48)、56.3%(27/48).p170、GST-π、TOPOⅡ表达在不同年龄、不同肿瘤大小、是否淋巴结转移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70、GST-π、TOPOⅡ表达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p170、GST-π、TOPOⅡ表达与Her-2相关,均可作为临床上检测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作者:柴洁;马学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