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髓外浆细胞瘤四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卢红阳;马胜林;郭勇;王晓稼;蔡菊芬

关键词:髓外浆细胞瘤,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髓外浆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4例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髓外浆细胞瘤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手术加放疗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有不良预后因素者应予以辅助性化疗.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髓外浆细胞瘤四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髓外浆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4例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髓外浆细胞瘤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手术加放疗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有不良预后因素者应予以辅助性化疗.

    作者:卢红阳;马胜林;郭勇;王晓稼;蔡菊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镍钛记忆合金网状带膜内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

    目的 探讨应用带膜镍钛记忆合金网格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价值.方法 采用在X线电视监控下介入法、内窥镜直视下置入法或术中向食管内放置带膜记忆合金支架53例.其中41例采用介入法、内窥镜法放置;12例开胸探查肿瘤不能切除者术中放置.吞咽状况按Neuhaus分级标准评估,并随访观察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全组患者放置内支架均一次成功.内支架置入后吞咽功能明显改善,狭窄食管段直径由2~4 mm扩张至16~20 mm,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食管内放置带膜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及食管瘘,简单易行、损伤小,近期疗效明显,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非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强益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期间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间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功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选择自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59例需要手术和4例术后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和术后化疗期间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观察其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 本组63例中术前合并有心脏病25例,贫血18例,糖尿病14例,高血压6例,脑梗死、肺气肿各1例.术后96%患者的体虚、气短、心悸等症状得到改善,无1例发生心衰和肝肾功能异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9%(4/59),其中肺炎2例,吻合口瘘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无手术死亡.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3.17%,其中1例轻度发热,1例轻度皮疹.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蕙燕;王亚农;蔡宏;吴江宏;莫善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顺铂+5-氟尿嘧啶联合化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由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组成的PF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84例Ⅲ,Ⅳ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放化疗组在放疗前、放疗开始后3周及放疗结束后均用PF方案各化疗1疗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鼻咽部剂量为65~70 Gy/6.5~7周,颈淋巴结转移灶剂量为65~70Gy/6.5~7周.结果 放化疗组及单放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2.6%,85.7%(P>0.05),颈淋巴结转移灶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8.1%,64.3%(P<0.05).毒性分析表明,放化疗组毒性反应较单放组高.结论 PF方案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但加用化疗同时也增加了毒性.

    作者:朱其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眼睑恶性肿瘤手术整形修复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眼睑恶性肿瘤手术切除造成眼睑缺损的4种Ⅰ期整复及再造方法在功能修复与外观美容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该院1993年至2005年经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的眼睑恶性肿瘤80例进行分析讨论.根据肿瘤切除范围采用4种整形修复方法,观察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80例中78例皮瓣Ⅰ期成活,色泽红润,外形满意.2例延迟愈合.结论 依据缺损范围采取4种不同方法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蓓;范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方法 对10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91例患者术后无上肢感觉异常,9例出现上臂内侧感觉异常.结论 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秀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药煎剂2号联合N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煎剂2号辅助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口服中药煎剂2号加NP方案化疗;对照组(30例)单用NP方案化疗,3周重复.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近期有效率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08 8,P=0.647 7);治疗后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 1;P=0.018 8);生活质量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 9,P=1.000 0),提高+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965 4,P=0.025 9);两组患者NK细胞活性升高率、稳定率、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9 5,P=0.001 7),其中试验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升高患者占53.33%,对照组占31.03%.结论 对晚期NSCLC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骨髓抑制、提高免疫功能、增强疗效.

    作者:解英;贺文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Ⅵ区淋巴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在临床Ⅱ~Ⅴ区(颈侧区加颈侧后区)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行Ⅵ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临床cN0的PTC患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病理结果,并将Ⅵ区淋巴结与Ⅱ~Ⅴ区淋巴结进行区分分析.结果 98例患者中,Ⅵ区淋巴结转移20例(20.4%),Ⅱ~Ⅴ区转移13例(13.3%).在Ⅵ区淋巴结(+)患者中Ⅱ~Ⅴ区转移率为45.0%(9/20),明显高于Ⅵ区淋巴结(-)者的Ⅱ~Ⅴ区转移率5.1%(4/78)(P<0.01).结论 将Ⅵ区淋巴结与Ⅱ~Ⅴ区淋巴结明确区分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价值.对于cN0的PTC患者应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并行术中冷冻切片检查.

    作者:余文杰;徐东;徐云峰;曹飞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过钒酸钠对电离辐射后BET-2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酪氨酸磷酸酶(PTP)特异性抑制剂过钒酸钠(Per)对电离辐射诱导造血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BET-2细胞经1,3,5,7,10 Gy 60Coγ射线照射,用流式细胞仪观察Per对电离辐射后细胞周期改变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电离辐射后,BET-2细胞出现G2/M期阻滞以及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而加入Per可进一步增加G2/M期阻滞,显著减少细胞凋亡.结论 过钒酸钠可进一步增加辐射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减少细胞凋亡,为寻找治疗辐射损伤药物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杨龙;许祥裕;从玉文;陈家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腺病毒介导p53基因联合胸腺肽治疗腹腔转移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p53腺病毒注射液与胸腺肽α1(Tα1)联合腹腔给药对腹膜转移癌模型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H22腹水瘤的昆明小鼠模型,48 h后以p53腺病毒注射液、Tα1等腹腔注射,治疗周期为1周,治疗后测量腹围、体重,计量腹水,计数瘤细胞数,以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瘤细胞凋亡、死亡比例及细胞周期.结果 p53腺病毒注射液腹腔局部给药1周,出现瘤细胞G0/G1期阻滞;其和Tα1联用后,未生成腹水的小鼠增多,生成腹水的小鼠的腹水量和瘤细胞数均较单用时明显减少,死亡细胞数明显增高.结论 p53腺病毒注射液可阻滞腹水瘤细胞增生,联合Tα1腹腔给药,对瘤细胞具有协同杀伤作用,抑制腹膜转移癌的发生.

    作者:黄灵;戚晓东;张开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地氟醚对胸部肿瘤患者心肌酶和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地氟醚吸入麻醉对胸部肿瘤患者术中心肌肌钙蛋白Ⅰ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选择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成3组,吸入1.0 MAC(肺泡小有效浓度)地氟醚、异氟醚和安氟醚.分别于麻醉前、吸入麻醉1 h、停止吸入麻醉时采集静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结果 术前三组患者cTnI,CK,CK-MB,AST,LDH均在正常范围.停止吸入麻醉时,三组患者CK均显著升高,异氟醚组和安氟醚组的CK-MB亦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三组间CK,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nI,AST,LDH在组内各时段及组间相应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部肿瘤患者术中吸入1.0MAC地氟醚和异氟醚、安氟醚一样不引起心肌损伤.

    作者:顾连兵;马曙亮;黄凤伦;梁志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冷冻切片1 000例制作的体会

    目的 探讨冷冻切片在制作中的体会.方法 采用德国产Leica-CM1900型恒冷切片机:普通胶水、苏木精染色液、质量浓度为1%醇溶性伊红、冰醋酸5 ml+质量浓度为10%的中性甲醛10 ml+质量浓度为95%的酒精85 ml混合固定液各100 ml盛于染色缸中备用.经常规冰冻切片取材、包埋、切片、染色后封片.结果 2003年至2005年共制作切片1 000例,诊断符合率达96.0%以上.应用德国产Leica-CM1900型恒冷切片机制作冰冻切片,使用一次性日本羽毛切片刀,切片效果良好,切片完整,厚薄均匀无皱折,结构清晰,无空泡及空网状形成,亦无冰晶等现象.结论 冷冻切片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病理诊断,做好每一张切片都是一项关键性的技术操作.

    作者:仇玲玲;翟梅娟;黄斌;黄雅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小鼠移植瘤放疗前后99Tcm-HL91乏氧显像改变的研究

    目的 为99Tcm-HL91乏氧显像评价肿瘤放疗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将10只小鼠H22肝癌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分成两组,每组5只,A组不进行放疗;B组单次放疗25 Gy后48 h进行99Tcm-HL91显像,计算B组放疗前后同一感兴趣区内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T/N);测定A、B两组G1期和S期细胞所占比例及观察肿瘤组织放疗前后病理变化.结果 B组T/N值较放疗前显著降低(P<0.01).B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A组,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B组肿瘤组织光镜下可见凋亡细胞和大量细胞碎片.结论 99Tcm-HL91核素显像是一种有价值的评价放疗疗效的影像手段.

    作者:赵铭;张永学;张承刚;兰胜民;张秀甫;任连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谱研究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伴与不伴淋巴结转移结肠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将含有16 084条人类全长基因的PCR产物点样于特殊处理后的玻片上制备基因芯片.用反转录的方法,分别将两种荧光Cy3-dUTP和Cy5-dUTP标记结肠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组织mRNA,以制备cDNA探针,并与芯片杂交.以Agilent荧光扫描仪扫描芯片上两种荧光信号,获得的荧光信号图像用计算机分析.结果 在16 084条基因中,结肠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共999条,有537条基因出现显著性表达上调,462条基因出现显著性表达下调.在4例患者中出现共同表达上调基因44条,共同表达下调基因30条.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黏附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信号转导因子、细胞代谢和免疫相关基因等.结论 结肠癌转移是多基因作用的综合结果,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分析为预防和控制结肠癌的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线索.

    作者:李曼;赵作伟;张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甲状腺滤泡癌、髓样癌超声表现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癌、髓样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 与病理结果对照,回顾性分析了18例甲状腺滤泡癌和19例髓样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 甲状腺滤泡癌女性多见,其中16例癌结节呈不均匀回声,10例伴有液化或囊性成分,11例伴有钙化,部分占位可见包膜.甲状腺髓样癌男女无发病率明显差异,13例呈不规则实性低回声结节,并伴有散在砂粒状钙化点,12例边界欠清楚,髓样癌结节均无明显包膜及液化,结节内部血供丰富.结论 甲状腺滤泡癌、髓样癌各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对其特征的分析有助于甲状腺癌的分型诊断.

    作者:郭荣荣;杨立;薛改琴;原韶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乳腺鳞癌并肉瘤样癌一例

    患者 女,45岁,因右乳腺包块1个多月于2005年1月11日住我院普外科,体格检查:体温36.7℃,P 75次/min,R18次/min,BP14/11 kPa,Kamofsky评分90分.

    作者:江英强;陈艳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肺母细胞瘤一例

    患者 男性,54岁.因咳嗽、咳黄脓痰伴发热1个月于2003年6月入本院.入院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

    作者:寿伟臻;李炯;俞启泉;包祺;沈德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现象在癌症中的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之一.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染色体DNA序列的某个位点上存在的单个碱基变化.MMP-1启动子基因在1 607 bp位点额外插入鸟嘌呤G,在肿瘤人群中,2 G纯合子的比例高.MMP-3启动子区处有一SNP位点,MMP-3 5A基因型可能增加癌症淋巴转移的风险并与易感性相关.

    作者:韩海琼;邵淑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治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乳糜胸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2年至2006年2月共920例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并发8例乳糜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经二次术后痊愈.1例经再次术后乳白色胸液仍存在,后全身衰竭死亡,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术后乳糜胸一经确诊应进行积极的术前准备和试验性治疗.对于每日血性淡黄或乳白色胸液在500~1 000 ml,连续2 d未见明显减少者即应立即手术治疗.

    作者:贺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28例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热放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28例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热放疗与单纯性放疗的疗效对比.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热疗加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14例.热疗加放疗组采用微波加温合并加速器放疗,热疗结束后30~40 min进行放疗.放射治疗每周外照射5次,每次1.8~2 Gy;肿瘤照射剂量鳞癌60~65 Gy,腺癌60~70 Gy,其他55~60 Gy;单纯放疗组只进行相应剂量的放射治疗.结果 热疗加放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单纯性放疗组总有效率为:6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热疗加放疗可以通过影响多个肿瘤发生的相关因素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具有明显的互补和增效作用热疗.

    作者:梁月琴;叶宏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