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琴;叶宏强
目的 探讨鼻咽癌的放射治疗疗效.方法 将1996年至2000年常规放疗及后程X刀分次推量放疗的患者,按入组条件分为二组,分组进行肿瘤区有效生物剂量估计,低剂量区剂量估计,正常组织(口腔黏膜、唾液腺)剂量估计,近期疗效评价及1,3,5年生存率.结果 两组肿瘤区放射治疗有效生物剂量估计分别为83.23 Gy,99.09 Gy;两组咽旁间隙、茎突、颈动、静脉区低剂量区放射剂量估计分别为54.96 Gy,76.8 Gy;正常组织(口腔黏膜、唾液腺)剂量估计为66.24 Gy,53.76 Gy;两组完全缓解(CR)率、部分缓解(PR)率分别88.4%,100%及96.4%,100%;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8%,71.4%,53.5%;96.2%,84.6%,76.6%.结论 后程X刀分次推量放疗提高了鼻咽癌常规放疗肿瘤区及低剂量区的放疗剂量,降低了正常组织的损伤剂量,是提高近期疗效及1,3,5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临床放疗应严格筛选适应证,选择侵犯咽旁间隙、茎突、颈动、静脉区的病例为主.
作者:李玉民;陈亮;王焕坤;张苏国;刘士煜;张晶;董海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地氟醚吸入麻醉对胸部肿瘤患者术中心肌肌钙蛋白Ⅰ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选择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成3组,吸入1.0 MAC(肺泡小有效浓度)地氟醚、异氟醚和安氟醚.分别于麻醉前、吸入麻醉1 h、停止吸入麻醉时采集静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结果 术前三组患者cTnI,CK,CK-MB,AST,LDH均在正常范围.停止吸入麻醉时,三组患者CK均显著升高,异氟醚组和安氟醚组的CK-MB亦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三组间CK,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nI,AST,LDH在组内各时段及组间相应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部肿瘤患者术中吸入1.0MAC地氟醚和异氟醚、安氟醚一样不引起心肌损伤.
作者:顾连兵;马曙亮;黄凤伦;梁志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家族性肾透明细胞癌主要包括遗传性癌综合征伴发的肾透明细胞癌和单纯家族聚集性肾透明细胞癌两类,其中遗传性癌综合征伴发的肾透明细胞癌有希佩尔-林道病(VHL)、胚系3号染色体易位的家系、结节性硬化综合征和Birt-Hogg-Dube综合征中的伴发肾癌,文章就家族性肾透明细胞癌的遗传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作者:寿建忠;马建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癌、髓样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 与病理结果对照,回顾性分析了18例甲状腺滤泡癌和19例髓样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 甲状腺滤泡癌女性多见,其中16例癌结节呈不均匀回声,10例伴有液化或囊性成分,11例伴有钙化,部分占位可见包膜.甲状腺髓样癌男女无发病率明显差异,13例呈不规则实性低回声结节,并伴有散在砂粒状钙化点,12例边界欠清楚,髓样癌结节均无明显包膜及液化,结节内部血供丰富.结论 甲状腺滤泡癌、髓样癌各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对其特征的分析有助于甲状腺癌的分型诊断.
作者:郭荣荣;杨立;薛改琴;原韶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酪氨酸磷酸酶(PTP)特异性抑制剂过钒酸钠(Per)对电离辐射诱导造血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BET-2细胞经1,3,5,7,10 Gy 60Coγ射线照射,用流式细胞仪观察Per对电离辐射后细胞周期改变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电离辐射后,BET-2细胞出现G2/M期阻滞以及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而加入Per可进一步增加G2/M期阻滞,显著减少细胞凋亡.结论 过钒酸钠可进一步增加辐射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减少细胞凋亡,为寻找治疗辐射损伤药物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杨龙;许祥裕;从玉文;陈家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p53腺病毒注射液与胸腺肽α1(Tα1)联合腹腔给药对腹膜转移癌模型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H22腹水瘤的昆明小鼠模型,48 h后以p53腺病毒注射液、Tα1等腹腔注射,治疗周期为1周,治疗后测量腹围、体重,计量腹水,计数瘤细胞数,以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瘤细胞凋亡、死亡比例及细胞周期.结果 p53腺病毒注射液腹腔局部给药1周,出现瘤细胞G0/G1期阻滞;其和Tα1联用后,未生成腹水的小鼠增多,生成腹水的小鼠的腹水量和瘤细胞数均较单用时明显减少,死亡细胞数明显增高.结论 p53腺病毒注射液可阻滞腹水瘤细胞增生,联合Tα1腹腔给药,对瘤细胞具有协同杀伤作用,抑制腹膜转移癌的发生.
作者:黄灵;戚晓东;张开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为99Tcm-HL91乏氧显像评价肿瘤放疗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将10只小鼠H22肝癌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分成两组,每组5只,A组不进行放疗;B组单次放疗25 Gy后48 h进行99Tcm-HL91显像,计算B组放疗前后同一感兴趣区内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T/N);测定A、B两组G1期和S期细胞所占比例及观察肿瘤组织放疗前后病理变化.结果 B组T/N值较放疗前显著降低(P<0.01).B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A组,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B组肿瘤组织光镜下可见凋亡细胞和大量细胞碎片.结论 99Tcm-HL91核素显像是一种有价值的评价放疗疗效的影像手段.
作者:赵铭;张永学;张承刚;兰胜民;张秀甫;任连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患者 女,45岁,因右乳腺包块1个多月于2005年1月11日住我院普外科,体格检查:体温36.7℃,P 75次/min,R18次/min,BP14/11 kPa,Kamofsky评分90分.
作者:江英强;陈艳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冷冻切片在制作中的体会.方法 采用德国产Leica-CM1900型恒冷切片机:普通胶水、苏木精染色液、质量浓度为1%醇溶性伊红、冰醋酸5 ml+质量浓度为10%的中性甲醛10 ml+质量浓度为95%的酒精85 ml混合固定液各100 ml盛于染色缸中备用.经常规冰冻切片取材、包埋、切片、染色后封片.结果 2003年至2005年共制作切片1 000例,诊断符合率达96.0%以上.应用德国产Leica-CM1900型恒冷切片机制作冰冻切片,使用一次性日本羽毛切片刀,切片效果良好,切片完整,厚薄均匀无皱折,结构清晰,无空泡及空网状形成,亦无冰晶等现象.结论 冷冻切片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病理诊断,做好每一张切片都是一项关键性的技术操作.
作者:仇玲玲;翟梅娟;黄斌;黄雅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由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组成的PF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84例Ⅲ,Ⅳ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放化疗组在放疗前、放疗开始后3周及放疗结束后均用PF方案各化疗1疗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鼻咽部剂量为65~70 Gy/6.5~7周,颈淋巴结转移灶剂量为65~70Gy/6.5~7周.结果 放化疗组及单放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2.6%,85.7%(P>0.05),颈淋巴结转移灶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8.1%,64.3%(P<0.05).毒性分析表明,放化疗组毒性反应较单放组高.结论 PF方案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但加用化疗同时也增加了毒性.
作者:朱其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在防治肺癌放疗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2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行放疗,A组为预防组,于放疗开始第1天加生脉注射液;B组为治疗组,于放疗第15天加生脉注射液.观察两组急性放射性肺炎、白细胞减少、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皮炎、失眠、体重减轻等临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发生等级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例各项观察指标发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放射性肺炎和白细胞降低等级评分各时点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放疗中加用生脉注射液较放疗前预防性使用可明显降低急性放射性肺炎、白细胞减少的分级.
作者:宋欣;宋晖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草酸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替加氟方案与L-OHP联合CF、5-氟尿嘧啶(5-Fu)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方法 选择已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共115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6例)L-OHP14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CF 150 mg/m2,静脉滴注后接替加氟1.0 g静脉滴注,第1~10天,为1周期,3周后重复.B组(59例):L-OHP及CF剂量及用法同A组,5-Fu 400 mg/m2接CF后静脉持续滴注24 h,第1~5天,为1周期,3周后复查.经4周期治疗后判定疗效.结果 A组中完全缓解(CR)3例(5.4%),部分缓解(PR)26例(46.4%),总有效率(RR)51.8%(29例);B组中CR 2例(3.4%),PR 26例(44.1%),RR 47.5%.A组疗效较B组好,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毒副反应Ⅲ~Ⅳ度11例(19.6%),均为白细胞减少.B组毒副反应Ⅲ~Ⅳ度的22例,其中白细胞减少10例(16.9%),口腔炎3例(5.1%),呕吐5例(8.5%),腹泻、便秘4例(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加氟代替5-Fu联合L-OHP及CF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案,毒副反应轻,安全,且给药简便,易行.
作者:李勇;陈思现;黄瑞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髓外浆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4例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髓外浆细胞瘤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手术加放疗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有不良预后因素者应予以辅助性化疗.
作者:卢红阳;马胜林;郭勇;王晓稼;蔡菊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结合中西医治疗放射性脊髓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放射性脊髓炎应用高压氧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结果 3例患者放射性脊髓炎全部治愈.结论 采用高压氧结合中西医治疗放射性脊髓炎,效果满意.
作者:韩金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临床已证实三氧化二砷(As2O3)能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在此基础上,有关 As2O3抗肝癌作用的研究报告也越来越多,该文就As2O3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贺;熊茂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全身热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实验组24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初治18例,复治6例;Ⅲb期15例,Ⅳ期9例;初治患者采用全身热疗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复治患者采用全身热疗联合单药多西他赛(商品名:泰索帝)方案,治疗1周期后,再采用同一方案化疗1周期.对照组2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初治20例,复治6例;Ⅲb期16例,Ⅳ期10例;初治患者采用紫杉醇+卡铂方案,复治患者采用单药泰索帝方案,化疗2周期.3周为一个周期,完成2周期化疗后4周作疗效评价.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58.3%,对照组有效率为30.8%;常见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及骨髓抑制,但均可以耐受.结论 全身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徐岗;王远东;周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与p53,p16,Cyclin D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9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45例鼻咽癌组织、24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EGR-1与p53,p16,Cyclin D1表达.结果 鼻咽癌原发灶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EGR-1表达较鼻咽黏膜慢性炎降低,p53,Cyclin D1表达则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三种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R-1的表达降低与p53,Cyclin D1的高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16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不起作用.
作者:钟守军;姚运红;李飞虹;蔡琼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冻干粉针(HCPT,商品名:拓僖)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25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应用HCPT 4.85~6.94 mg·m-2·d-1(中位剂量为5.56 mg·m-2·d-1),静脉滴注,连续3 d,DDP 57.14~99.33 mg/m2(中位剂量为72.7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1 d为1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 21例可评价患者中有效率为47.6%(10/21),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9例,进展(PD)2例.中位生存期12.0个月,1年生存率42.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为主.Ⅲ~Ⅳ度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9.0%,13.0%,21.7%.结论 HCPT联合DDP治疗鼻咽癌疗效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林英城;王鸿彪;林雯;林懿;林穗龄;林文照;曾德;郑毓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乳糜胸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2年至2006年2月共920例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并发8例乳糜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经二次术后痊愈.1例经再次术后乳白色胸液仍存在,后全身衰竭死亡,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术后乳糜胸一经确诊应进行积极的术前准备和试验性治疗.对于每日血性淡黄或乳白色胸液在500~1 000 ml,连续2 d未见明显减少者即应立即手术治疗.
作者:贺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方法 对10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91例患者术后无上肢感觉异常,9例出现上臂内侧感觉异常.结论 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秀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