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灵;戚晓东;张开通
目的 探讨冷冻切片在制作中的体会.方法 采用德国产Leica-CM1900型恒冷切片机:普通胶水、苏木精染色液、质量浓度为1%醇溶性伊红、冰醋酸5 ml+质量浓度为10%的中性甲醛10 ml+质量浓度为95%的酒精85 ml混合固定液各100 ml盛于染色缸中备用.经常规冰冻切片取材、包埋、切片、染色后封片.结果 2003年至2005年共制作切片1 000例,诊断符合率达96.0%以上.应用德国产Leica-CM1900型恒冷切片机制作冰冻切片,使用一次性日本羽毛切片刀,切片效果良好,切片完整,厚薄均匀无皱折,结构清晰,无空泡及空网状形成,亦无冰晶等现象.结论 冷冻切片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病理诊断,做好每一张切片都是一项关键性的技术操作.
作者:仇玲玲;翟梅娟;黄斌;黄雅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伴与不伴淋巴结转移结肠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将含有16 084条人类全长基因的PCR产物点样于特殊处理后的玻片上制备基因芯片.用反转录的方法,分别将两种荧光Cy3-dUTP和Cy5-dUTP标记结肠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组织mRNA,以制备cDNA探针,并与芯片杂交.以Agilent荧光扫描仪扫描芯片上两种荧光信号,获得的荧光信号图像用计算机分析.结果 在16 084条基因中,结肠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共999条,有537条基因出现显著性表达上调,462条基因出现显著性表达下调.在4例患者中出现共同表达上调基因44条,共同表达下调基因30条.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黏附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信号转导因子、细胞代谢和免疫相关基因等.结论 结肠癌转移是多基因作用的综合结果,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分析为预防和控制结肠癌的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线索.
作者:李曼;赵作伟;张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第X颅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预后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该院1990年4月至2004年7月诊治的3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第X颅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在早期用激素、抗生素、大量维生素等药物治疗,7例症状轻微改善,10例无明显变化,5例病情进展.随访34例,死亡14例,现生存20例,出现神经损伤后生存1~14年.结论 放射性第X颅神经损伤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其发生与照射剂量、照射体积、照射技术及分次剂量等因素有关.
作者:杨云利;陆海杰;刘颖新;吴春华;梁霞;朱小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方法 对10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91例患者术后无上肢感觉异常,9例出现上臂内侧感觉异常.结论 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秀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患者 男性,54岁.因咳嗽、咳黄脓痰伴发热1个月于2003年6月入本院.入院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
作者:寿伟臻;李炯;俞启泉;包祺;沈德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癌、髓样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 与病理结果对照,回顾性分析了18例甲状腺滤泡癌和19例髓样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 甲状腺滤泡癌女性多见,其中16例癌结节呈不均匀回声,10例伴有液化或囊性成分,11例伴有钙化,部分占位可见包膜.甲状腺髓样癌男女无发病率明显差异,13例呈不规则实性低回声结节,并伴有散在砂粒状钙化点,12例边界欠清楚,髓样癌结节均无明显包膜及液化,结节内部血供丰富.结论 甲状腺滤泡癌、髓样癌各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对其特征的分析有助于甲状腺癌的分型诊断.
作者:郭荣荣;杨立;薛改琴;原韶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由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组成的PF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84例Ⅲ,Ⅳ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放化疗组在放疗前、放疗开始后3周及放疗结束后均用PF方案各化疗1疗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鼻咽部剂量为65~70 Gy/6.5~7周,颈淋巴结转移灶剂量为65~70Gy/6.5~7周.结果 放化疗组及单放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2.6%,85.7%(P>0.05),颈淋巴结转移灶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8.1%,64.3%(P<0.05).毒性分析表明,放化疗组毒性反应较单放组高.结论 PF方案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但加用化疗同时也增加了毒性.
作者:朱其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28例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热放疗与单纯性放疗的疗效对比.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热疗加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14例.热疗加放疗组采用微波加温合并加速器放疗,热疗结束后30~40 min进行放疗.放射治疗每周外照射5次,每次1.8~2 Gy;肿瘤照射剂量鳞癌60~65 Gy,腺癌60~70 Gy,其他55~60 Gy;单纯放疗组只进行相应剂量的放射治疗.结果 热疗加放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单纯性放疗组总有效率为:6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热疗加放疗可以通过影响多个肿瘤发生的相关因素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具有明显的互补和增效作用热疗.
作者:梁月琴;叶宏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之一.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染色体DNA序列的某个位点上存在的单个碱基变化.MMP-1启动子基因在1 607 bp位点额外插入鸟嘌呤G,在肿瘤人群中,2 G纯合子的比例高.MMP-3启动子区处有一SNP位点,MMP-3 5A基因型可能增加癌症淋巴转移的风险并与易感性相关.
作者:韩海琼;邵淑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草酸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替加氟方案与L-OHP联合CF、5-氟尿嘧啶(5-Fu)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方法 选择已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共115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6例)L-OHP14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CF 150 mg/m2,静脉滴注后接替加氟1.0 g静脉滴注,第1~10天,为1周期,3周后重复.B组(59例):L-OHP及CF剂量及用法同A组,5-Fu 400 mg/m2接CF后静脉持续滴注24 h,第1~5天,为1周期,3周后复查.经4周期治疗后判定疗效.结果 A组中完全缓解(CR)3例(5.4%),部分缓解(PR)26例(46.4%),总有效率(RR)51.8%(29例);B组中CR 2例(3.4%),PR 26例(44.1%),RR 47.5%.A组疗效较B组好,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毒副反应Ⅲ~Ⅳ度11例(19.6%),均为白细胞减少.B组毒副反应Ⅲ~Ⅳ度的22例,其中白细胞减少10例(16.9%),口腔炎3例(5.1%),呕吐5例(8.5%),腹泻、便秘4例(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加氟代替5-Fu联合L-OHP及CF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案,毒副反应轻,安全,且给药简便,易行.
作者:李勇;陈思现;黄瑞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冻干粉针(HCPT,商品名:拓僖)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25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应用HCPT 4.85~6.94 mg·m-2·d-1(中位剂量为5.56 mg·m-2·d-1),静脉滴注,连续3 d,DDP 57.14~99.33 mg/m2(中位剂量为72.7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1 d为1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 21例可评价患者中有效率为47.6%(10/21),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9例,进展(PD)2例.中位生存期12.0个月,1年生存率42.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为主.Ⅲ~Ⅳ度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9.0%,13.0%,21.7%.结论 HCPT联合DDP治疗鼻咽癌疗效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林英城;王鸿彪;林雯;林懿;林穗龄;林文照;曾德;郑毓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药煎剂2号辅助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口服中药煎剂2号加NP方案化疗;对照组(30例)单用NP方案化疗,3周重复.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近期有效率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08 8,P=0.647 7);治疗后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 1;P=0.018 8);生活质量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 9,P=1.000 0),提高+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965 4,P=0.025 9);两组患者NK细胞活性升高率、稳定率、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9 5,P=0.001 7),其中试验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升高患者占53.33%,对照组占31.03%.结论 对晚期NSCLC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骨髓抑制、提高免疫功能、增强疗效.
作者:解英;贺文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与p53,p16,Cyclin D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9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45例鼻咽癌组织、24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EGR-1与p53,p16,Cyclin D1表达.结果 鼻咽癌原发灶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EGR-1表达较鼻咽黏膜慢性炎降低,p53,Cyclin D1表达则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三种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R-1的表达降低与p53,Cyclin D1的高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16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不起作用.
作者:钟守军;姚运红;李飞虹;蔡琼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在临床Ⅱ~Ⅴ区(颈侧区加颈侧后区)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行Ⅵ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临床cN0的PTC患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病理结果,并将Ⅵ区淋巴结与Ⅱ~Ⅴ区淋巴结进行区分分析.结果 98例患者中,Ⅵ区淋巴结转移20例(20.4%),Ⅱ~Ⅴ区转移13例(13.3%).在Ⅵ区淋巴结(+)患者中Ⅱ~Ⅴ区转移率为45.0%(9/20),明显高于Ⅵ区淋巴结(-)者的Ⅱ~Ⅴ区转移率5.1%(4/78)(P<0.01).结论 将Ⅵ区淋巴结与Ⅱ~Ⅴ区淋巴结明确区分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价值.对于cN0的PTC患者应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并行术中冷冻切片检查.
作者:余文杰;徐东;徐云峰;曹飞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在防治肺癌放疗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2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行放疗,A组为预防组,于放疗开始第1天加生脉注射液;B组为治疗组,于放疗第15天加生脉注射液.观察两组急性放射性肺炎、白细胞减少、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皮炎、失眠、体重减轻等临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发生等级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例各项观察指标发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放射性肺炎和白细胞降低等级评分各时点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放疗中加用生脉注射液较放疗前预防性使用可明显降低急性放射性肺炎、白细胞减少的分级.
作者:宋欣;宋晖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结合中西医治疗放射性脊髓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放射性脊髓炎应用高压氧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结果 3例患者放射性脊髓炎全部治愈.结论 采用高压氧结合中西医治疗放射性脊髓炎,效果满意.
作者:韩金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全身热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实验组24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初治18例,复治6例;Ⅲb期15例,Ⅳ期9例;初治患者采用全身热疗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复治患者采用全身热疗联合单药多西他赛(商品名:泰索帝)方案,治疗1周期后,再采用同一方案化疗1周期.对照组2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初治20例,复治6例;Ⅲb期16例,Ⅳ期10例;初治患者采用紫杉醇+卡铂方案,复治患者采用单药泰索帝方案,化疗2周期.3周为一个周期,完成2周期化疗后4周作疗效评价.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58.3%,对照组有效率为30.8%;常见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及骨髓抑制,但均可以耐受.结论 全身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徐岗;王远东;周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临床已证实三氧化二砷(As2O3)能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在此基础上,有关 As2O3抗肝癌作用的研究报告也越来越多,该文就As2O3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贺;熊茂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课题.其概念、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诊断与治疗方面均有很大进展,尤其是免疫组织学的发现和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的靶向治疗,使GIST的诊断与治疗出现了新的飞跃,给这类患者带来福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作者:吕云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异环磷酰胺(IFO)分别与依托泊苷(VP16)、卡铂(CBP)联合应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方法 将6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编入两组(单数为IEC组,双数为NEC组).NEC组给予NVB 2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CBp 3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VP16 13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8 d为1周期.IEC组给予IFO 1.5 g/m2静脉滴注,第1~3天[同时用美司纳(Mesna)],CBP和VP16给药剂量与NEC方案相同.结果 NEC组总有效率47%,IEC组总有效率33%.两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两组间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C方案治疗晚期NSCLC有效率略高于IEC方案.两组方案之间的主要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张钧;金普乐;王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