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第X颅神经损伤临床分析

杨云利;陆海杰;刘颖新;吴春华;梁霞;朱小东

关键词:鼻咽癌, 放射治疗, 第X颅神经损伤
摘要: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第X颅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预后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该院1990年4月至2004年7月诊治的3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第X颅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在早期用激素、抗生素、大量维生素等药物治疗,7例症状轻微改善,10例无明显变化,5例病情进展.随访34例,死亡14例,现生存20例,出现神经损伤后生存1~14年.结论 放射性第X颅神经损伤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其发生与照射剂量、照射体积、照射技术及分次剂量等因素有关.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贲门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治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乳糜胸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2年至2006年2月共920例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并发8例乳糜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经二次术后痊愈.1例经再次术后乳白色胸液仍存在,后全身衰竭死亡,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术后乳糜胸一经确诊应进行积极的术前准备和试验性治疗.对于每日血性淡黄或乳白色胸液在500~1 000 ml,连续2 d未见明显减少者即应立即手术治疗.

    作者:贺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现象在癌症中的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之一.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染色体DNA序列的某个位点上存在的单个碱基变化.MMP-1启动子基因在1 607 bp位点额外插入鸟嘌呤G,在肿瘤人群中,2 G纯合子的比例高.MMP-3启动子区处有一SNP位点,MMP-3 5A基因型可能增加癌症淋巴转移的风险并与易感性相关.

    作者:韩海琼;邵淑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肺母细胞瘤一例

    患者 男性,54岁.因咳嗽、咳黄脓痰伴发热1个月于2003年6月入本院.入院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

    作者:寿伟臻;李炯;俞启泉;包祺;沈德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原癌基因c-met mR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鼻咽癌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原癌基因c-met mRNA的表达及其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检测慢性鼻咽黏膜炎症标本15例、鼻咽癌55例c-metmRNA的表达.结果 c-met mRNA在慢性鼻咽黏膜炎症、鼻咽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3.3%(2/15),61.8%(34/55).c-met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局部浸润破坏(颅底破坏)、临床分期(UICC)呈正相关(P<0.05),而与颅神经损伤、年龄、性别、组织分型(WHO)无相关.结论 鼻咽癌中c-met mRNA的表达与其侵袭和转移有密切的关系,c-met mRNA的表达变化有助于判断鼻咽癌的预后,c-met可能为临床建立新的鼻咽癌预后因子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刘崇梅;刘志敏;林明辉;毛敏;王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28例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热放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28例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热放疗与单纯性放疗的疗效对比.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热疗加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14例.热疗加放疗组采用微波加温合并加速器放疗,热疗结束后30~40 min进行放疗.放射治疗每周外照射5次,每次1.8~2 Gy;肿瘤照射剂量鳞癌60~65 Gy,腺癌60~70 Gy,其他55~60 Gy;单纯放疗组只进行相应剂量的放射治疗.结果 热疗加放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单纯性放疗组总有效率为:6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热疗加放疗可以通过影响多个肿瘤发生的相关因素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具有明显的互补和增效作用热疗.

    作者:梁月琴;叶宏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草酸铂及亚叶酸钙分别联合替加氟或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草酸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替加氟方案与L-OHP联合CF、5-氟尿嘧啶(5-Fu)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方法 选择已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共115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6例)L-OHP14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CF 150 mg/m2,静脉滴注后接替加氟1.0 g静脉滴注,第1~10天,为1周期,3周后重复.B组(59例):L-OHP及CF剂量及用法同A组,5-Fu 400 mg/m2接CF后静脉持续滴注24 h,第1~5天,为1周期,3周后复查.经4周期治疗后判定疗效.结果 A组中完全缓解(CR)3例(5.4%),部分缓解(PR)26例(46.4%),总有效率(RR)51.8%(29例);B组中CR 2例(3.4%),PR 26例(44.1%),RR 47.5%.A组疗效较B组好,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毒副反应Ⅲ~Ⅳ度11例(19.6%),均为白细胞减少.B组毒副反应Ⅲ~Ⅳ度的22例,其中白细胞减少10例(16.9%),口腔炎3例(5.1%),呕吐5例(8.5%),腹泻、便秘4例(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加氟代替5-Fu联合L-OHP及CF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案,毒副反应轻,安全,且给药简便,易行.

    作者:李勇;陈思现;黄瑞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鼻咽癌后程X刀分次推量放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鼻咽癌的放射治疗疗效.方法 将1996年至2000年常规放疗及后程X刀分次推量放疗的患者,按入组条件分为二组,分组进行肿瘤区有效生物剂量估计,低剂量区剂量估计,正常组织(口腔黏膜、唾液腺)剂量估计,近期疗效评价及1,3,5年生存率.结果 两组肿瘤区放射治疗有效生物剂量估计分别为83.23 Gy,99.09 Gy;两组咽旁间隙、茎突、颈动、静脉区低剂量区放射剂量估计分别为54.96 Gy,76.8 Gy;正常组织(口腔黏膜、唾液腺)剂量估计为66.24 Gy,53.76 Gy;两组完全缓解(CR)率、部分缓解(PR)率分别88.4%,100%及96.4%,100%;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8%,71.4%,53.5%;96.2%,84.6%,76.6%.结论 后程X刀分次推量放疗提高了鼻咽癌常规放疗肿瘤区及低剂量区的放疗剂量,降低了正常组织的损伤剂量,是提高近期疗效及1,3,5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临床放疗应严格筛选适应证,选择侵犯咽旁间隙、茎突、颈动、静脉区的病例为主.

    作者:李玉民;陈亮;王焕坤;张苏国;刘士煜;张晶;董海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方法 对10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91例患者术后无上肢感觉异常,9例出现上臂内侧感觉异常.结论 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秀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三氧化二砷抗肝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临床已证实三氧化二砷(As2O3)能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在此基础上,有关 As2O3抗肝癌作用的研究报告也越来越多,该文就As2O3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贺;熊茂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过钒酸钠对电离辐射后BET-2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酪氨酸磷酸酶(PTP)特异性抑制剂过钒酸钠(Per)对电离辐射诱导造血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BET-2细胞经1,3,5,7,10 Gy 60Coγ射线照射,用流式细胞仪观察Per对电离辐射后细胞周期改变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电离辐射后,BET-2细胞出现G2/M期阻滞以及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而加入Per可进一步增加G2/M期阻滞,显著减少细胞凋亡.结论 过钒酸钠可进一步增加辐射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减少细胞凋亡,为寻找治疗辐射损伤药物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杨龙;许祥裕;从玉文;陈家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眼睑恶性肿瘤手术整形修复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眼睑恶性肿瘤手术切除造成眼睑缺损的4种Ⅰ期整复及再造方法在功能修复与外观美容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该院1993年至2005年经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的眼睑恶性肿瘤80例进行分析讨论.根据肿瘤切除范围采用4种整形修复方法,观察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80例中78例皮瓣Ⅰ期成活,色泽红润,外形满意.2例延迟愈合.结论 依据缺损范围采取4种不同方法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蓓;范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小鼠移植瘤放疗前后99Tcm-HL91乏氧显像改变的研究

    目的 为99Tcm-HL91乏氧显像评价肿瘤放疗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将10只小鼠H22肝癌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分成两组,每组5只,A组不进行放疗;B组单次放疗25 Gy后48 h进行99Tcm-HL91显像,计算B组放疗前后同一感兴趣区内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T/N);测定A、B两组G1期和S期细胞所占比例及观察肿瘤组织放疗前后病理变化.结果 B组T/N值较放疗前显著降低(P<0.01).B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A组,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B组肿瘤组织光镜下可见凋亡细胞和大量细胞碎片.结论 99Tcm-HL91核素显像是一种有价值的评价放疗疗效的影像手段.

    作者:赵铭;张永学;张承刚;兰胜民;张秀甫;任连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地氟醚对胸部肿瘤患者心肌酶和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地氟醚吸入麻醉对胸部肿瘤患者术中心肌肌钙蛋白Ⅰ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选择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成3组,吸入1.0 MAC(肺泡小有效浓度)地氟醚、异氟醚和安氟醚.分别于麻醉前、吸入麻醉1 h、停止吸入麻醉时采集静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结果 术前三组患者cTnI,CK,CK-MB,AST,LDH均在正常范围.停止吸入麻醉时,三组患者CK均显著升高,异氟醚组和安氟醚组的CK-MB亦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三组间CK,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nI,AST,LDH在组内各时段及组间相应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部肿瘤患者术中吸入1.0MAC地氟醚和异氟醚、安氟醚一样不引起心肌损伤.

    作者:顾连兵;马曙亮;黄凤伦;梁志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期间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间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功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选择自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59例需要手术和4例术后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和术后化疗期间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观察其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 本组63例中术前合并有心脏病25例,贫血18例,糖尿病14例,高血压6例,脑梗死、肺气肿各1例.术后96%患者的体虚、气短、心悸等症状得到改善,无1例发生心衰和肝肾功能异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9%(4/59),其中肺炎2例,吻合口瘘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无手术死亡.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3.17%,其中1例轻度发热,1例轻度皮疹.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蕙燕;王亚农;蔡宏;吴江宏;莫善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课题.其概念、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诊断与治疗方面均有很大进展,尤其是免疫组织学的发现和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的靶向治疗,使GIST的诊断与治疗出现了新的飞跃,给这类患者带来福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作者:吕云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高压氧结合中西医治疗放射性脊髓炎三例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结合中西医治疗放射性脊髓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放射性脊髓炎应用高压氧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结果 3例患者放射性脊髓炎全部治愈.结论 采用高压氧结合中西医治疗放射性脊髓炎,效果满意.

    作者:韩金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甲状腺滤泡癌、髓样癌超声表现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癌、髓样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 与病理结果对照,回顾性分析了18例甲状腺滤泡癌和19例髓样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 甲状腺滤泡癌女性多见,其中16例癌结节呈不均匀回声,10例伴有液化或囊性成分,11例伴有钙化,部分占位可见包膜.甲状腺髓样癌男女无发病率明显差异,13例呈不规则实性低回声结节,并伴有散在砂粒状钙化点,12例边界欠清楚,髓样癌结节均无明显包膜及液化,结节内部血供丰富.结论 甲状腺滤泡癌、髓样癌各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对其特征的分析有助于甲状腺癌的分型诊断.

    作者:郭荣荣;杨立;薛改琴;原韶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Ⅵ区淋巴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在临床Ⅱ~Ⅴ区(颈侧区加颈侧后区)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行Ⅵ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临床cN0的PTC患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病理结果,并将Ⅵ区淋巴结与Ⅱ~Ⅴ区淋巴结进行区分分析.结果 98例患者中,Ⅵ区淋巴结转移20例(20.4%),Ⅱ~Ⅴ区转移13例(13.3%).在Ⅵ区淋巴结(+)患者中Ⅱ~Ⅴ区转移率为45.0%(9/20),明显高于Ⅵ区淋巴结(-)者的Ⅱ~Ⅴ区转移率5.1%(4/78)(P<0.01).结论 将Ⅵ区淋巴结与Ⅱ~Ⅴ区淋巴结明确区分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价值.对于cN0的PTC患者应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并行术中冷冻切片检查.

    作者:余文杰;徐东;徐云峰;曹飞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冷冻切片1 000例制作的体会

    目的 探讨冷冻切片在制作中的体会.方法 采用德国产Leica-CM1900型恒冷切片机:普通胶水、苏木精染色液、质量浓度为1%醇溶性伊红、冰醋酸5 ml+质量浓度为10%的中性甲醛10 ml+质量浓度为95%的酒精85 ml混合固定液各100 ml盛于染色缸中备用.经常规冰冻切片取材、包埋、切片、染色后封片.结果 2003年至2005年共制作切片1 000例,诊断符合率达96.0%以上.应用德国产Leica-CM1900型恒冷切片机制作冰冻切片,使用一次性日本羽毛切片刀,切片效果良好,切片完整,厚薄均匀无皱折,结构清晰,无空泡及空网状形成,亦无冰晶等现象.结论 冷冻切片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病理诊断,做好每一张切片都是一项关键性的技术操作.

    作者:仇玲玲;翟梅娟;黄斌;黄雅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EGR-1与p53,p16,Cyclin D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与p53,p16,Cyclin D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9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45例鼻咽癌组织、24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EGR-1与p53,p16,Cyclin D1表达.结果 鼻咽癌原发灶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EGR-1表达较鼻咽黏膜慢性炎降低,p53,Cyclin D1表达则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三种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R-1的表达降低与p53,Cyclin D1的高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16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不起作用.

    作者:钟守军;姚运红;李飞虹;蔡琼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