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崇梅;刘志敏;林明辉;毛敏;王捷
目的 比较草酸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替加氟方案与L-OHP联合CF、5-氟尿嘧啶(5-Fu)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方法 选择已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共115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6例)L-OHP14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CF 150 mg/m2,静脉滴注后接替加氟1.0 g静脉滴注,第1~10天,为1周期,3周后重复.B组(59例):L-OHP及CF剂量及用法同A组,5-Fu 400 mg/m2接CF后静脉持续滴注24 h,第1~5天,为1周期,3周后复查.经4周期治疗后判定疗效.结果 A组中完全缓解(CR)3例(5.4%),部分缓解(PR)26例(46.4%),总有效率(RR)51.8%(29例);B组中CR 2例(3.4%),PR 26例(44.1%),RR 47.5%.A组疗效较B组好,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毒副反应Ⅲ~Ⅳ度11例(19.6%),均为白细胞减少.B组毒副反应Ⅲ~Ⅳ度的22例,其中白细胞减少10例(16.9%),口腔炎3例(5.1%),呕吐5例(8.5%),腹泻、便秘4例(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加氟代替5-Fu联合L-OHP及CF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案,毒副反应轻,安全,且给药简便,易行.
作者:李勇;陈思现;黄瑞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方法 对10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91例患者术后无上肢感觉异常,9例出现上臂内侧感觉异常.结论 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秀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伴与不伴淋巴结转移结肠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将含有16 084条人类全长基因的PCR产物点样于特殊处理后的玻片上制备基因芯片.用反转录的方法,分别将两种荧光Cy3-dUTP和Cy5-dUTP标记结肠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组织mRNA,以制备cDNA探针,并与芯片杂交.以Agilent荧光扫描仪扫描芯片上两种荧光信号,获得的荧光信号图像用计算机分析.结果 在16 084条基因中,结肠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共999条,有537条基因出现显著性表达上调,462条基因出现显著性表达下调.在4例患者中出现共同表达上调基因44条,共同表达下调基因30条.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黏附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信号转导因子、细胞代谢和免疫相关基因等.结论 结肠癌转移是多基因作用的综合结果,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分析为预防和控制结肠癌的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线索.
作者:李曼;赵作伟;张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眼睑恶性肿瘤手术切除造成眼睑缺损的4种Ⅰ期整复及再造方法在功能修复与外观美容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该院1993年至2005年经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的眼睑恶性肿瘤80例进行分析讨论.根据肿瘤切除范围采用4种整形修复方法,观察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80例中78例皮瓣Ⅰ期成活,色泽红润,外形满意.2例延迟愈合.结论 依据缺损范围采取4种不同方法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蓓;范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结合中西医治疗放射性脊髓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放射性脊髓炎应用高压氧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结果 3例患者放射性脊髓炎全部治愈.结论 采用高压氧结合中西医治疗放射性脊髓炎,效果满意.
作者:韩金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间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功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选择自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59例需要手术和4例术后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和术后化疗期间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观察其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 本组63例中术前合并有心脏病25例,贫血18例,糖尿病14例,高血压6例,脑梗死、肺气肿各1例.术后96%患者的体虚、气短、心悸等症状得到改善,无1例发生心衰和肝肾功能异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9%(4/59),其中肺炎2例,吻合口瘘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无手术死亡.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3.17%,其中1例轻度发热,1例轻度皮疹.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蕙燕;王亚农;蔡宏;吴江宏;莫善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乳糜胸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2年至2006年2月共920例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并发8例乳糜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经二次术后痊愈.1例经再次术后乳白色胸液仍存在,后全身衰竭死亡,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术后乳糜胸一经确诊应进行积极的术前准备和试验性治疗.对于每日血性淡黄或乳白色胸液在500~1 000 ml,连续2 d未见明显减少者即应立即手术治疗.
作者:贺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由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组成的PF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84例Ⅲ,Ⅳ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放化疗组在放疗前、放疗开始后3周及放疗结束后均用PF方案各化疗1疗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鼻咽部剂量为65~70 Gy/6.5~7周,颈淋巴结转移灶剂量为65~70Gy/6.5~7周.结果 放化疗组及单放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2.6%,85.7%(P>0.05),颈淋巴结转移灶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8.1%,64.3%(P<0.05).毒性分析表明,放化疗组毒性反应较单放组高.结论 PF方案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但加用化疗同时也增加了毒性.
作者:朱其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全身热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实验组24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初治18例,复治6例;Ⅲb期15例,Ⅳ期9例;初治患者采用全身热疗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复治患者采用全身热疗联合单药多西他赛(商品名:泰索帝)方案,治疗1周期后,再采用同一方案化疗1周期.对照组2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初治20例,复治6例;Ⅲb期16例,Ⅳ期10例;初治患者采用紫杉醇+卡铂方案,复治患者采用单药泰索帝方案,化疗2周期.3周为一个周期,完成2周期化疗后4周作疗效评价.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58.3%,对照组有效率为30.8%;常见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及骨髓抑制,但均可以耐受.结论 全身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徐岗;王远东;周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酪氨酸磷酸酶(PTP)特异性抑制剂过钒酸钠(Per)对电离辐射诱导造血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BET-2细胞经1,3,5,7,10 Gy 60Coγ射线照射,用流式细胞仪观察Per对电离辐射后细胞周期改变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电离辐射后,BET-2细胞出现G2/M期阻滞以及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而加入Per可进一步增加G2/M期阻滞,显著减少细胞凋亡.结论 过钒酸钠可进一步增加辐射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减少细胞凋亡,为寻找治疗辐射损伤药物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杨龙;许祥裕;从玉文;陈家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为99Tcm-HL91乏氧显像评价肿瘤放疗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将10只小鼠H22肝癌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分成两组,每组5只,A组不进行放疗;B组单次放疗25 Gy后48 h进行99Tcm-HL91显像,计算B组放疗前后同一感兴趣区内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T/N);测定A、B两组G1期和S期细胞所占比例及观察肿瘤组织放疗前后病理变化.结果 B组T/N值较放疗前显著降低(P<0.01).B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A组,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B组肿瘤组织光镜下可见凋亡细胞和大量细胞碎片.结论 99Tcm-HL91核素显像是一种有价值的评价放疗疗效的影像手段.
作者:赵铭;张永学;张承刚;兰胜民;张秀甫;任连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带膜镍钛记忆合金网格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价值.方法 采用在X线电视监控下介入法、内窥镜直视下置入法或术中向食管内放置带膜记忆合金支架53例.其中41例采用介入法、内窥镜法放置;12例开胸探查肿瘤不能切除者术中放置.吞咽状况按Neuhaus分级标准评估,并随访观察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全组患者放置内支架均一次成功.内支架置入后吞咽功能明显改善,狭窄食管段直径由2~4 mm扩张至16~20 mm,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食管内放置带膜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及食管瘘,简单易行、损伤小,近期疗效明显,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非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强益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在防治肺癌放疗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2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行放疗,A组为预防组,于放疗开始第1天加生脉注射液;B组为治疗组,于放疗第15天加生脉注射液.观察两组急性放射性肺炎、白细胞减少、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皮炎、失眠、体重减轻等临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发生等级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例各项观察指标发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放射性肺炎和白细胞降低等级评分各时点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放疗中加用生脉注射液较放疗前预防性使用可明显降低急性放射性肺炎、白细胞减少的分级.
作者:宋欣;宋晖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28例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热放疗与单纯性放疗的疗效对比.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热疗加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14例.热疗加放疗组采用微波加温合并加速器放疗,热疗结束后30~40 min进行放疗.放射治疗每周外照射5次,每次1.8~2 Gy;肿瘤照射剂量鳞癌60~65 Gy,腺癌60~70 Gy,其他55~60 Gy;单纯放疗组只进行相应剂量的放射治疗.结果 热疗加放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单纯性放疗组总有效率为:6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热疗加放疗可以通过影响多个肿瘤发生的相关因素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具有明显的互补和增效作用热疗.
作者:梁月琴;叶宏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鼻咽癌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原癌基因c-met mRNA的表达及其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检测慢性鼻咽黏膜炎症标本15例、鼻咽癌55例c-metmRNA的表达.结果 c-met mRNA在慢性鼻咽黏膜炎症、鼻咽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3.3%(2/15),61.8%(34/55).c-met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局部浸润破坏(颅底破坏)、临床分期(UICC)呈正相关(P<0.05),而与颅神经损伤、年龄、性别、组织分型(WHO)无相关.结论 鼻咽癌中c-met mRNA的表达与其侵袭和转移有密切的关系,c-met mRNA的表达变化有助于判断鼻咽癌的预后,c-met可能为临床建立新的鼻咽癌预后因子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刘崇梅;刘志敏;林明辉;毛敏;王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患者 男性,54岁.因咳嗽、咳黄脓痰伴发热1个月于2003年6月入本院.入院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
作者:寿伟臻;李炯;俞启泉;包祺;沈德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的放射治疗疗效.方法 将1996年至2000年常规放疗及后程X刀分次推量放疗的患者,按入组条件分为二组,分组进行肿瘤区有效生物剂量估计,低剂量区剂量估计,正常组织(口腔黏膜、唾液腺)剂量估计,近期疗效评价及1,3,5年生存率.结果 两组肿瘤区放射治疗有效生物剂量估计分别为83.23 Gy,99.09 Gy;两组咽旁间隙、茎突、颈动、静脉区低剂量区放射剂量估计分别为54.96 Gy,76.8 Gy;正常组织(口腔黏膜、唾液腺)剂量估计为66.24 Gy,53.76 Gy;两组完全缓解(CR)率、部分缓解(PR)率分别88.4%,100%及96.4%,100%;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8%,71.4%,53.5%;96.2%,84.6%,76.6%.结论 后程X刀分次推量放疗提高了鼻咽癌常规放疗肿瘤区及低剂量区的放疗剂量,降低了正常组织的损伤剂量,是提高近期疗效及1,3,5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临床放疗应严格筛选适应证,选择侵犯咽旁间隙、茎突、颈动、静脉区的病例为主.
作者:李玉民;陈亮;王焕坤;张苏国;刘士煜;张晶;董海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药煎剂2号辅助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口服中药煎剂2号加NP方案化疗;对照组(30例)单用NP方案化疗,3周重复.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近期有效率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08 8,P=0.647 7);治疗后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 1;P=0.018 8);生活质量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 9,P=1.000 0),提高+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965 4,P=0.025 9);两组患者NK细胞活性升高率、稳定率、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9 5,P=0.001 7),其中试验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升高患者占53.33%,对照组占31.03%.结论 对晚期NSCLC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骨髓抑制、提高免疫功能、增强疗效.
作者:解英;贺文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p53腺病毒注射液与胸腺肽α1(Tα1)联合腹腔给药对腹膜转移癌模型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H22腹水瘤的昆明小鼠模型,48 h后以p53腺病毒注射液、Tα1等腹腔注射,治疗周期为1周,治疗后测量腹围、体重,计量腹水,计数瘤细胞数,以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瘤细胞凋亡、死亡比例及细胞周期.结果 p53腺病毒注射液腹腔局部给药1周,出现瘤细胞G0/G1期阻滞;其和Tα1联用后,未生成腹水的小鼠增多,生成腹水的小鼠的腹水量和瘤细胞数均较单用时明显减少,死亡细胞数明显增高.结论 p53腺病毒注射液可阻滞腹水瘤细胞增生,联合Tα1腹腔给药,对瘤细胞具有协同杀伤作用,抑制腹膜转移癌的发生.
作者:黄灵;戚晓东;张开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髓外浆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4例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髓外浆细胞瘤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手术加放疗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有不良预后因素者应予以辅助性化疗.
作者:卢红阳;马胜林;郭勇;王晓稼;蔡菊芬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