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杨武;陆网坤;蔡俊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治疗肺癌心包积液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对50例肺癌患者在影像学指导下行心包积液中心静脉置管引流及心包腔内化疗.结果CR30例,PR17例,PD3例,总有效率为94%,不良反应可耐受,未发生并发症.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引流及腔内化疗是肺癌心包积液的一种较好的姑息治疗方法.
作者:连润生;孙立功;李小云;王连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解决不接受Miles术式的直肠癌患者进一步有效的治疗问题.方法使用一池多路埋置式动脉导管对20例不接受Miles术式的直肠癌患者行剖腹置管,直肠上、中、下动脉灌注化疗.结果15例4周期化疗,3例6周期化疗,2例12周期化疗,有效率100%.肿瘤不同程度缩小,18例直肠癌肿下缘回缩至距肛门外缘6 cm以上,均二期保留肛门切除癌肿.2例癌肿虽有缩小其下缘距肛门仍仅4 cm,拒不接受Miles术式,3年后均死于肝转移.结论三动脉灌注化疗能有效延缓直肠癌发展,甚至缩小肿瘤,终保留肛门根治切除癌肿.一池多路导管使用效果理想.
作者:余远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F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用CF方案对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为67.9%,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CR)2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6例,进展(PD)3例.主要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腹泻、乏力及脱发,但均可耐受.结论CF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安全、有效,临床应用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牛建永;王晓红;王治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全组23例均采用以吡柔比星(THP)为主的CTF(CTX+THP+5-Fu)方案,每21 d为1周期,接受2~3周期化疗后进行评价.结果14例Ⅲ期乳腺癌有效率为92.86%,9例Ⅳ期乳腺癌有效率为66.67%,Ⅲ、Ⅳ期总有效率为82.61%.毒副反应相对较轻.结论以THP为主的CTF新辅助化疗方案效果肯定,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杨升平;姚武;李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 κ B)家族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癌中NFκB/p65的表达.结果NF κB/p65蛋白呈现棕黄色、细颗粒状物,在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癌中NF κ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37.5%和72.5%;在卵巢癌中,p65核染色阳性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肿瘤大小明显相关(P<0.05).结论NFκB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肿瘤大小关系密切,可望和其他指标一起作为判断卵巢癌预后的标志物.
作者:孔祥;陈刚;肖蔚;张磊;王志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泰素帝联合希罗达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泰素帝联合希罗达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12例,泰素帝75 mg/m2第1天,希罗达1 000 mg/m2第1天~第14天,每3周重复,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以上化疗.结果有效率75%,毒性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肌肉关节痛,多为Ⅱ,Ⅲ度,可耐受.结论泰素帝联合希罗达是治疗晚期乳腺癌有效安全的方案.
作者:梁翠微;杨兵;李小亮;孙达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提高对临床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憋、气促等临床表现,但胸部X线片、CT未发现明显占位肺癌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断.方法对17例无肿块表现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痰检癌细胞、淋巴结活检、胸腔积液找到癌细胞,确诊为肺癌.结论临床遇到反复咳嗽、咳痰、痰血,经消炎治疗无效,且症状加重者,胸部X线片、CT均未见到明显占位的肺癌患者,要提高认识,尽可能早期诊断.
作者:张丽皎;崔灵芝;王学英;平淑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康莱特治疗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国产紫杉醇2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同时康莱特注射液200 mL/d,静脉滴注,连用15 d,每21 d重复.分别在2周期和4周期后复查,评价疗效.结果30例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2周期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有效率43.7%;4周期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3例,有效率44.3%.结论紫杉醇联合康莱特治疗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期,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牛润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42例乳腺癌Ⅲ期妇女患者采用全身化疗,用AC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4周期.结果42例中30例肿块明显缩小(>50%),占71.43%;1例局部肿块消失,占2 38%;有效率73.81%.8例肿块无明显变化,病情稳定占19.05%.3例局部肿块增大(>25%)占7 14%.结论新辅助化疗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武刚;牛媛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15例乳腺癌误诊病例资料,探讨乳腺癌误诊的常见因素.结果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15例误诊为乳腺增生,3例误诊为良性肿瘤,1例误为乳腺炎,1例误诊为乳头状瘤.结论不对称导管扩张或血管扩张、乳腺局限性增厚伴微钙化、良性簇样钙化随访增多为乳腺癌的早期可能.
作者:纪路平;马玉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发凋亡率、p27kip1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UNEL法检测自发凋亡细胞,用S-P法检测p27kip1基因在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分析各检测指标在上述标本中的表达及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临床分期间的关系.结果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自发凋亡率AI均数为(3.0±1.5)%,p27kip1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58.0%(29/50).其二者的阳性表达均随膀胱癌分级、分期的升高而降低.p27kip1蛋白阳性组中AI均数显著高于p27kip1蛋白阴性组(P<0.05).结论p27kip1蛋白和自发凋亡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进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p27kip1和自发凋亡率有助于更准确地解释和描述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郭晓华;米振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提高局部晚期鼻癌的局部控制率及总生存率.方法7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联合化疗增敏组(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两组放疗方法相同,放化组放疗同时给予顺铂(DDP).结果随访3年肿瘤残存情况,放化组鼻咽部残存3例(7.9%),颈部残存3例(7.9%);单放组鼻咽部残存11例(27.5%),颈部残存2例(5.0%).其中鼻咽部残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颈部残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2).放化组局部复发4例(10.5%),单放组12例(3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远处转移放化组11例(28.9%),单放组18例(4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生存情况,放化组1、3年生存率为95.0%和74.8%,单放组为90.0%和5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结论放疗合并使用DDP可减少肿瘤残存率,提高局部控制率.
作者:杨志诚;何永萍;杨志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内肿块穿刺活检来明确肿块性质,观察其可行性与不良反应.方法对纤维支气管镜不能活检的26例肺内肿块,经过CT扫描确定其病灶的大层面,避开大血管、叶间裂、肺大泡.并确定进针深度,消毒后进针活检,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周围型病灶:右肺16例,左肺10例;病理类型:腺癌9例,鳞癌7例,低分化癌2例,结核3例,炎性假瘤2例,肺炎2例,良性腺瘤1例,并发气胸2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项简便易行准确率高和安全性高的有效诊断方法.
作者:刘跃华;林俊;朱俊;谢伟洪;黄世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A酸诱导缓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引起的高白细胞淤滞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时,采用全反式维A酸并用小剂量吡柔比星(THP)+阿糖胞苷(Ara-C)方案.结果2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联合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达85.7%,无一例出现维A酸相关综合征,与单用全反式维A酸疗效相似,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有所缩短.结论全反式维A酸并用小剂量THP+Ara-C方案诱导缓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能更安全,获得完全缓解更快.
作者:江晓工;王伯余;黄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冻干粉针(HCPT,拓僖)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前24 h内行HCPT 20 mg+注射用水50mL膀胱内灌注,术后1周内行HCPT 20m一注射用水50mL膀胱内灌注,药物于膀胱内保留1 h,每周2次,共15次.定期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膀胱镜检查,记录每次膀胱灌注后的全身及局部反应.结果34例均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复发5例,复发率14.7%.结论HCPT双期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作者:宫香宇;王春仙;杨永安;高丽;张敏;彭震;林向阳;李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贲门癌经腹手术治疗的佳操作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腹手术的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8.33%),无吻合口瘘,术后5年生存率为21.05%.结论贲门癌术前检查食管受侵在2 cm之内,可行经腹手术,操作充分显露上腹部,使用自动大拉钩,充分游离食道下段,提倡使用吻合器操作,手术安全、术后并发症低、恢复快,疗效满意.
作者:刘军;宋海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食管、贲门癌术后酷似吻合口瘘的正常吻合口影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方法常规行术后12~16 d正常进食后吻合口造影检查.观察有无吻合口瘘.结果发现27例轻型吻合口瘘,并与吻合口瘘相鉴别.结论术后吻合口造影若发现造影剂溢出,要观察其走行,有无盲端,局部是否形成包裹,与胸腔包裹积液是否相连通、有无广泛性胸膜反应等征象,结合临床症状,以此与吻合口瘘相鉴别.
作者:赵晚苗;范秀丽;杜世强;李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宫颈癌(cancer ofcervix,CaCx)是国内外危及女性生命的高发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就HPV与多个癌基因、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和HPV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方面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以及对HPV的检测方法等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李素红;王全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缺陷的散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错配修复缺陷检测手段的应用.方法对71例散发性大肠癌行hMLH1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检测以及hMLH1和hMSH2的免疫组化检测,分析错配修复缺陷的散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三种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微卫星不稳定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9%,9.9%和71.0%,三者密切相关.hMLH1启动子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的散发性大肠癌均具有结肠癌多发和低分化腺癌相对多见的特征.错配修复蛋白表达阴性的散发性大肠癌仅具有低分化腺癌相对多见的特征.结论错配修复缺陷的散发性大肠癌具有结肠癌和低分化腺癌多发的倾向,hMLH1启动子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以及错配修复蛋白的失表达三者密切相关.
作者:蔡国响;蔡三军;陆洪芬;徐烨;师英强;孙孟红;管祖庆;廉朋;彭俊杰;周晓燕;杜祥;施达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希罗达单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希罗达单药1.25 g/m2,早晚各1次口服,连续服用3周,休息1周为1周期.至少给予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在33例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9例,总有效率(CR+PR)66.7%,病情稳定(SD)6例,病情进展(PD)5例.常见毒副反应:手足综合征,皮肤色素沉着,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和贫血,但均能耐受.结论希罗达是治疗晚期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的二线药物,尤其适合于体弱患者门诊治疗.
作者:唐昃;段秀泉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