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润桂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治疗肺癌心包积液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对50例肺癌患者在影像学指导下行心包积液中心静脉置管引流及心包腔内化疗.结果CR30例,PR17例,PD3例,总有效率为94%,不良反应可耐受,未发生并发症.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引流及腔内化疗是肺癌心包积液的一种较好的姑息治疗方法.
作者:连润生;孙立功;李小云;王连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胸腔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采用经皮胸腔内埋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积液并注入顺铂(DDP)、依托泊苷(VP16)治疗34例恶性胸腔积液.结果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为85%,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结论经皮胸腔内埋置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马德;杨武;陆网坤;蔡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与C-erbB-2癌基因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2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了ER,PR和C-erbB-2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R,pR和C-erbB-2的表达率分别为54.9%,40.2%,47.6%.ER的表达与C-erbB-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C-erbB-2的表达与肿瘤体积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年龄、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ER,PR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预后良好的指标,C-erbB-2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ER,PR和C-erbB-2的测定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朱李华;党小雨;刘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宫颈癌(cancer ofcervix,CaCx)是国内外危及女性生命的高发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就HPV与多个癌基因、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和HPV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方面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以及对HPV的检测方法等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李素红;王全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 κ B)家族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癌中NFκB/p65的表达.结果NF κB/p65蛋白呈现棕黄色、细颗粒状物,在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癌中NF κ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37.5%和72.5%;在卵巢癌中,p65核染色阳性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肿瘤大小明显相关(P<0.05).结论NFκB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肿瘤大小关系密切,可望和其他指标一起作为判断卵巢癌预后的标志物.
作者:孔祥;陈刚;肖蔚;张磊;王志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58例高位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82年至1998年针对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别采用肝门部切除(A)、联合左肝叶切除(B)、联合右肝叶切除(C)、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D)和胆肠内引流(E)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58例高位胆管癌的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总体手术切除率为79.3%,其中根治切除率Ⅰ,Ⅱ期为100%,Ⅲ期为65.63%,Ⅳa期则为0(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切除率:乳头型和结节型100%,硬化型81.63%,弥漫型为0.BismuthⅢa,Ⅲb型95.24%显著高于Ⅱ,Ⅱ,Ⅳ型(P<0.05).手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18.97%,其中Ⅰ期100%,Ⅱ期80%,Ⅲ期15.63%,Ⅳ期则为0.不同病例分型乳头型50%,结节型75%,硬化型14.29%,弥漫型为0,Bismu山分型Ⅰ型0,Ⅱ型0,Ⅲa型46.15%,Ⅲb型62.5%,Ⅳ型为0.A,D,E与B,C术式间手术切除率、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胆管癌手术治疗的结果主要与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关,联合切除能增加Ⅱ,Ⅲ期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根治切除率,并不能提高生存率.
作者:袁爱华;石治安;石景森;马文泽;曹秀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解决不接受Miles术式的直肠癌患者进一步有效的治疗问题.方法使用一池多路埋置式动脉导管对20例不接受Miles术式的直肠癌患者行剖腹置管,直肠上、中、下动脉灌注化疗.结果15例4周期化疗,3例6周期化疗,2例12周期化疗,有效率100%.肿瘤不同程度缩小,18例直肠癌肿下缘回缩至距肛门外缘6 cm以上,均二期保留肛门切除癌肿.2例癌肿虽有缩小其下缘距肛门仍仅4 cm,拒不接受Miles术式,3年后均死于肝转移.结论三动脉灌注化疗能有效延缓直肠癌发展,甚至缩小肿瘤,终保留肛门根治切除癌肿.一池多路导管使用效果理想.
作者:余远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三苯氧胺应用于乳腺癌已有30余年的历史,其丰富的meta分析资料和多途径的抗肿瘤作用使其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成为所有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首选药物,并一度成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金标准.尽管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的应用,使口服三苯氧胺5年作为金标准被逐渐动摇,但其作为标准治疗的地位仍无法被完全取代,三苯氧胺的特性和雌激素受体一起仍然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作者:叶魏武;王晓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贲门癌经腹手术治疗的佳操作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腹手术的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8.33%),无吻合口瘘,术后5年生存率为21.05%.结论贲门癌术前检查食管受侵在2 cm之内,可行经腹手术,操作充分显露上腹部,使用自动大拉钩,充分游离食道下段,提倡使用吻合器操作,手术安全、术后并发症低、恢复快,疗效满意.
作者:刘军;宋海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大肠癌初治时已转移率高,根治术后复发或转移率高,其中以肝转移多见,同时近年大肠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通过复习近年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报告,阐述了大肠癌化疗药物研究进展、化疗方案演化、给药途径及方式更新以及化疗联合单克隆抗体等新疗法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概况,展望进一步提高大肠癌内科治疗(尤其是化疗)水平的新药物及新方法.
作者:雷静;青晓;杨顺蓉;谭榜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误诊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对1985年5月至2004年12月误诊的28例青年人大肠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15例(53.57%),始息性切除6例(21.42%),肿块不能切除行单纯结肠造瘘5例(10.7%),因远处转移或全身衰竭无法手术2例.随访根治切除的15例中,3年生存率38.9%,5年生存率13.33%.结论青年人大肠癌临床容易被误诊、误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综合防治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吴昌立;张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内肿块穿刺活检来明确肿块性质,观察其可行性与不良反应.方法对纤维支气管镜不能活检的26例肺内肿块,经过CT扫描确定其病灶的大层面,避开大血管、叶间裂、肺大泡.并确定进针深度,消毒后进针活检,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周围型病灶:右肺16例,左肺10例;病理类型:腺癌9例,鳞癌7例,低分化癌2例,结核3例,炎性假瘤2例,肺炎2例,良性腺瘤1例,并发气胸2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项简便易行准确率高和安全性高的有效诊断方法.
作者:刘跃华;林俊;朱俊;谢伟洪;黄世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组(A组)和单纯的全身化疗组(B组),A组治疗方法:顺铂(DDP)100mg腹腔内注射第1天,依托泊苷(VP16)100mg,静脉滴注第1~3天,CF 100 mg静脉滴注第1~5天,5-Fu 500 mg,持续静脉滴注12 h以上,第1~5天;B组:VP16,CF,5-Fu用法同A组,DDP 40 mg静脉滴注第1~3天,两组3周为1周期,连用2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合并有腹腔积液的胃癌患者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比单纯全身化疗效果好(P<0.01),毒副作用可耐受.结论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作者:陈国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全组23例均采用以吡柔比星(THP)为主的CTF(CTX+THP+5-Fu)方案,每21 d为1周期,接受2~3周期化疗后进行评价.结果14例Ⅲ期乳腺癌有效率为92.86%,9例Ⅳ期乳腺癌有效率为66.67%,Ⅲ、Ⅳ期总有效率为82.61%.毒副反应相对较轻.结论以THP为主的CTF新辅助化疗方案效果肯定,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杨升平;姚武;李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估双吻合器吻合法在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总结5年中采用该技术行直肠癌手术83例.结果所有患者吻合器切除圈完整.吻合口瘘3例,肿瘤距肛缘小于6.5 cm时,吻合口瘘发生率增高.结论双吻合器吻合法可作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选择.
作者:智永宏;李文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15例乳腺癌误诊病例资料,探讨乳腺癌误诊的常见因素.结果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15例误诊为乳腺增生,3例误诊为良性肿瘤,1例误为乳腺炎,1例误诊为乳头状瘤.结论不对称导管扩张或血管扩张、乳腺局限性增厚伴微钙化、良性簇样钙化随访增多为乳腺癌的早期可能.
作者:纪路平;马玉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提高局部晚期鼻癌的局部控制率及总生存率.方法7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联合化疗增敏组(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两组放疗方法相同,放化组放疗同时给予顺铂(DDP).结果随访3年肿瘤残存情况,放化组鼻咽部残存3例(7.9%),颈部残存3例(7.9%);单放组鼻咽部残存11例(27.5%),颈部残存2例(5.0%).其中鼻咽部残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颈部残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2).放化组局部复发4例(10.5%),单放组12例(3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远处转移放化组11例(28.9%),单放组18例(4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生存情况,放化组1、3年生存率为95.0%和74.8%,单放组为90.0%和5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结论放疗合并使用DDP可减少肿瘤残存率,提高局部控制率.
作者:杨志诚;何永萍;杨志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食管、贲门癌术后酷似吻合口瘘的正常吻合口影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方法常规行术后12~16 d正常进食后吻合口造影检查.观察有无吻合口瘘.结果发现27例轻型吻合口瘘,并与吻合口瘘相鉴别.结论术后吻合口造影若发现造影剂溢出,要观察其走行,有无盲端,局部是否形成包裹,与胸腔包裹积液是否相连通、有无广泛性胸膜反应等征象,结合临床症状,以此与吻合口瘘相鉴别.
作者:赵晚苗;范秀丽;杜世强;李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缺陷的散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错配修复缺陷检测手段的应用.方法对71例散发性大肠癌行hMLH1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检测以及hMLH1和hMSH2的免疫组化检测,分析错配修复缺陷的散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三种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微卫星不稳定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9%,9.9%和71.0%,三者密切相关.hMLH1启动子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的散发性大肠癌均具有结肠癌多发和低分化腺癌相对多见的特征.错配修复蛋白表达阴性的散发性大肠癌仅具有低分化腺癌相对多见的特征.结论错配修复缺陷的散发性大肠癌具有结肠癌和低分化腺癌多发的倾向,hMLH1启动子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以及错配修复蛋白的失表达三者密切相关.
作者:蔡国响;蔡三军;陆洪芬;徐烨;师英强;孙孟红;管祖庆;廉朋;彭俊杰;周晓燕;杜祥;施达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康莱特治疗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国产紫杉醇2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同时康莱特注射液200 mL/d,静脉滴注,连用15 d,每21 d重复.分别在2周期和4周期后复查,评价疗效.结果30例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2周期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有效率43.7%;4周期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3例,有效率44.3%.结论紫杉醇联合康莱特治疗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期,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牛润桂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