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剑;袁亚维;孙爱民;陈俊
我院于2001年4月—2001年11月采用盖诺(国产去甲长春花碱)联合顺铂对23例常规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化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其中腺癌15例,鳞癌8例。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48岁~72岁,中位年龄56岁。临床分期(1997UICC标准)Ⅲa3例,Ⅲb14例,Ⅳ期6例。23例均为PVM(顺铂、西艾克、丝裂霉素)方案化疗复治患者,其……
作者:王俊峰;夏洪波;高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们在X线监视下经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骨管,对12例肺部转移癌病例行选择性肺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组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58岁~72岁,平均64岁。合并有肺外其他器官转移2例。本组原发肿瘤均经临床及病理确诊,其中肿瘤切除后9例,未手术3例。肺部转移病灶均经临床、胸……
作者:黄永祥;刘奋学;程述涛;王青彪;刘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97年9月—1999年9月,我们收治因恶性肿瘤大剂量联合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的患者64例,分别接受特尔津(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997.0615)和升白能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4例,男43例,女21例,平均年龄54.6岁。肺癌16例,乳腺癌9例,胃癌21例,结肠癌6例,恶性淋巴瘤4例,食管癌8例。术后辅助化……
作者:宋高武;张冬青;李发强;陶本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对恶性肿瘤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84例恶性肿瘤和40例正常人血浆血栓烷B2(TXB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环磷酸鸟苷(CGMP)和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结果:肠癌、肺癌、肝癌组TXB2、GMP-140、VWF和CGMP升高;肠癌、肺癌FN下降。肿瘤组CGMP与TXB2、GMP-140、VWF之间均呈正相关。肿瘤组合并感染FN下降;已转移FN下降,其余指标升高,手术后GMP-140、VWF和CGMP下降,FN升高。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二者影响恶性肿瘤的转移和预后。
作者:孙达春;吴红;李小亮;张爱华;何志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化疗时引起恶心呕吐被恶性肿瘤患者认为是生活中难以忍受的毒副作用。欧贝是一种高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甲泼尼龙减少5-HT3的分泌,两者联合用于抑制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引起的恶心、呕吐。我院自1998年5月一2001年1月选择66例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欧贝联合甲泼尼龙和进口枢复宁抑制恶心、呕吐的疗……
作者:张明娟;张秀凤;史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吗啡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以往由于恐惧成瘾及用药管制过严,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对其毒副作用认识亦不足。随着对控制癌痛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及三阶梯止痛方案的推广,吗啡特别是吗啡控释片因使用方便,止痛效果良好受到广大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充分了解并识别吗啡与镇痛目的无关的毒副作用,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现就吗啡常见的毒副作用及对策简述如下。……
作者:沈吉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吡柔比星(THP)是新一代半合成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我们自1999年3月—2001年3月使用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6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自我科1999年—2001年住院患者,均经细胞学和病理学证实,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27岁~69岁,近1月内均未用其他药物治疗,KPS评分≥60分。病理类型:单纯癌18例,导管浸润癌30例,黏液腺癌10例,髓样癌2例。按VICC的TNM分……
作者:李鸣;何嘉宾;焦勇;王履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对膀胱近颈部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颈部膀胱肿瘤74例79次,并与102例104次其它部位膀胱肿瘤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术后随访68例72次,半年内原处复发6例次,原处复发与肿瘤复发性、数目、大小、部位、病理分级无关。其它部位膀胱肿瘤半年内原处复发4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近颈部膀胱肿瘤仍适合TURBT。
作者:杨亦荣;谢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自2000年7月—2001年7月使用施他宁抢救37例肝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并与1999年6月—2000年6月使用大剂量垂体后叶索加硝酸甘油治疗31例患者比较,止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68例呕血患者均行胃镜、肝脏CT及肝脏病理活检证实为肝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以施他宁抢救治疗为观察组37例,男30例,女7例,……
作者:戴禄寿;郭世春;洪节约;吴晓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 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女性,25岁,……
作者:何银志;陈宝琦;邵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波固化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免疫效应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①皮下接种Hepa瘤细胞株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将7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微波固化(MTC)组和对照组。②单针微波固化12只活体兔肝,观察肝功能变化。③微波固化切除肝癌45例,与同期传统方法切除肝癌40例作对照;微波固化不能切除的肝癌20例与同期行肝动脉结扎合并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化疗不能切除的肝癌20例作对照。结果:①MTC组小鼠肿瘤固化灶内癌细胞呈凝固性坏死,对照组肿瘤内有大量癌细胞存在。②MTC组癌旁组织内CD8+和CD4+细胞的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③微波对肝脏功能有影响。④微波肝切除平均每例术中出血量比传统方法少,术后3年复发率31.1%,而传统方法为46.3%;微波固化不能切除肝癌组术后3年生存率为11.1%,对照组3年生存率为10.5%。结论:微波固化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可促进固化灶周围组织的免疫反应;微波固化切除肝癌,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可减少切缘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钦国;梁安民;袁卫平;陈汉华;唐朝晖;赵荫农;谢裕安;罗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位于叶支气管开口处肿瘤行肺叶切除时易造成残留肿瘤组织。以往行全肺切除术,但全肺切除与肺叶切除术相比有更多的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也差。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能完全切除肿瘤,保留正常组织。1985年3月—2001年10月,我科共实行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46例,总结其经验,并与同期全肺及肺叶切除患者比较。……
作者:王平;李永武;黄丽杉;熊健;彭浩;李洪荣;陈兴隆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获得明确诊断之时,就已经出现了转移。转移性RCC的平均生存期为8月~10月。该肿瘤对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多种肿瘤治疗手段均有职显的抗性,有效率低于20%。以白细胞介素(IL-2)和干扰素α(IFN-α)为主的免疫治疗有一定客观疗效。近几年,采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如长春花碱(Vinblastine,VLB)联合IFN、IL-2以及维甲酸协同IFN治疗转移性RCC,疗效有所提高。树突细胞瘤苗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也有可喜进展。……
作者:刘宝瑞;薛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21WAF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PRb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例BTCC患者癌组织中p21WAF1、Cyclin D1和PRb的蛋白表达。结果:p21WAF1、Cyclin D1和PR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8%、49.1%和45.6%,p21WAF1随病理分级升高阳性率显著下降,Cylin D1和PRb的表达与BTC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有无转移均相关,p21WAF1与PRb的表达呈负相关,Cyclin D1和PRb的表达呈正相关,而p21WAF1与Cyclin D1的表达无关。结论:p21WAF1/Cyclin D1/PRb通路异常与BT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21WAF1的改变可能为癌变的早期事件,联合检测p21WAF1、Cyclin D1和PRb可较准确地评价BTCC的生物学特性,估计预后,指导治疗。
作者:米振国;马志方;王东文;刘红耀;杨晓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19岁,以间断性上腹痛4年,发现上腹包块1月入院。既往体健,无急慢性病史及家族病史。查体:剑下偏左可触及一包块,质硬、固定,上缘不清,下缘宽约4 cm,压痛(+),反跳痛(-)。B超显示:在胰尾部可探及-8.7 cm×6.3 cm的实性不均质包块,边界清晰,形态尚规则。CT增强扫描:腹腔内肝胃间可见一囊实性病变,有钙化、坏死。考虑:(1)胰腺癌;(2)胰腺异位假性囊肿可能。逐行剖腹探查,切除包块。术中见包块位于胃后,游离胃结肠韧带,显露胰腺,见胰尾部有一约10 cm×8 cm×6 cm……
作者:樊长青;尉广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8岁,因发现腹部进行性增大包块4年余,包块无明显疼痛,偶因进食不适可引起腹部疼痛、腹胀,无恶心呕吐及腹泻,不伴午后低热、盗汗和咳嗽、咳痰,伴双下肢轻度水肿;无月经史改变,曾间断自服雷米封,自觉腹部症状有所缓解;有较明显的体重减轻。体温……
作者:孙利忠;侯亚俊;杨建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肿瘤细胞诱发的毛细血管新生以及肿瘤中微循环网的形成,它为实体瘤的后续生长及转移提供了生物物质基础。因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生长和转移所依赖的“命脉”,已成为重要的抗癌战略;20多年来,随着对这一领域的不断深入,抗肿瘤血管生成已进入基因治疗阶段,从分子水平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各个环节发挥作用。……
作者:傅士龙;张国玲;李子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索食管癌细胞株EC/CUHK1、EC/CUHK1(As-)对三氧化二砷(As2O3)促凋亡作用敏感性与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关系。方法:以二甲蔡醌(DMNQ)孵育EC/CUHK1、EC/CUHK1(As-)细胞,双氢-乙酰乙酸二氯荧光黄(2,7-dichlorodm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及双氢罗丹明123(dihydrorhodamine123,DHR)捕获ROS,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细胞ROS水平的差异。As2O3单独或联用DMNQ孵育EC/CUHK1、EC/CUHK1(As-)细胞,流式细胞仪Tunel法分析两种细胞凋亡敏感性的差异及其在用药前后的变化。结果:EC/CUHK1的ROS水平明显高于EC/CUHK1(As-),DMNQ可提高EC/CUHK1、EC/CUHK1(As-)的ROS水平,诱发EC/CUHK1(As-)对As2O3的敏感性,增强As2O3促EC/CUHK1(As-)细胞凋亡的效应。过氧化氢酶(catalase)可逆转DMNQ的效应。结论:食管癌细胞株EC/CUHK1、EC/CUHK1(As-)对As2O3促凋亡的敏感性决定于细胞固有的ROS水平。
作者:黄心智;高飞;易静;史桂英;李慧;金慧芳;汤雪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检测Ki-67抗原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研究肿瘤增生活性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膀胱TCC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Ki-67抗原的表达。Ki-67标记指数(Ki-67LI)指染色阳性细胞占全部细胞的百分数。其分级标准为:元阳性细胞为一,阳性细胞<25%为+,≥25%、<50%为++,≥50%、<75%为+++,≥75%为++++。结果:Ki-67抗原阳性表达率膀胱TCC组为48.47%,对照组为8.33%(P=0.011);临床分期Ta~T1为35.71%,T2~T4为76.47%,病理分级G1为25%,G2为53.33%,G3为90%。随着肿瘤分期分级升高,Ki-67LI逐渐上升(P=0.004,P=0.001)。Ki-67LI肿瘤复发、多发者明显高于初发、单发者(P=0.014,P=0.034)。结论:细胞无限增生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原因,Ki-67LI能准确地评估膀胱TCC的生物学行为,可作为膀胱TCC有重要意义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宋旭;汤鹏;漆贯华;李业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是一种由前列腺导管及腺泡上皮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分子量为33000。这种糖蛋白于1971年首先由Hara从精液中获得,并称其为“γ-精液蛋白”(γ-seminoprotein)。1979年,Wang等从前列腺组织中提纯出一种特异性抗原,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这种抗原与Hara所获得的蛋白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遂将其命名为“前列腺特异抗原”。近年来,随着对泌尿系肿瘤特别是前列腺癌的深入研究,PSA得……
作者:周利群;赵旭旻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