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30例临床报告

徐千朗;吉学源;殷建林

关键词:榄香烯乳, 化疗治疗, 肺癌脑转移, 联合治疗, 鬼臼噻吩甙, 治疗失败, 应用, 对照分析, 常见原因, 亚硝脲, 发生率, 顺铂, 疗效, 患者
摘要: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较高,约20%~50%,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1].我们自1996年4月-1999年3月间,应用榄香烯乳、鬼臼噻吩甙(VM26)、环已亚硝脲(CCNU)、顺铂(PDD)联合治疗3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与同期应用VM26、CCNU、PDD联合治疗肺癌脑转移30例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肌瘤剜除术25例分析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而言,子宫肌瘤剜除术是目前公认的适宜术式.现对我院1996年-1997年2年间25例子宫肌瘤剜除术作一总结,以探讨该术式对妊娠的价值.

    作者:刁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反义核酸对癌基因C-myc和N-ras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为了研制新型的抗肝癌药物,观察了反义寡核苷酸对整合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肝癌细胞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设计合成针对HBV PreS2基因翻译起始位点的反义寡核苷酸(ASON),并设非互补序列作对照,选择2.2.15细胞为细胞模型,ASON以10μmol/L浓度用药,用ELISA法观察了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变化,MTT法检测ASON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清铁蛋白浓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ASON对癌基因C-myc和N-ra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ASON能有效地抑制HBV抗原表达,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66%和91%.而ASON以20μmol/L或40μmol/L浓度用药4天对宿主细胞无毒性作用,ASON以10μmol/L浓度用药后第二天用药组和对照组血清铁蛋白浓度分别为(28.26士0.02)μg/L和(28.14土0.02)μg/L,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后第3天C-myc和N-ras蛋白表达降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段反义寡核苷酸不仅抑制HBV抗原表达,而且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表型而对宿主细胞无毒性,有可能成为有前途的抗肝细胞肝癌新药.

    作者:丁培芳;孙汶生;马春红;张利宁;曹英林;王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胃癌术后继发淋巴肉瘤细胞性白血病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3岁.因上腹痛1月于1996年11月入我院.查体:心、肺、腹无异常.胃镜示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检示胃窦大弯侧低分化腺癌,侵及浆膜,伴胃大弯淋巴结转移.诊断为胃癌T4N1M0-Ⅲ期.术后3月行FAM方案(5-Fu 1.0 g,静滴,d1~d 5,ADM 50 mg,静滴,d1,MM 8 mg,静滴,d1~d8)化疗3周期,1997年9月~12月又行VP16100mg,d1~d3天静滴,5-Fu 1.0 g静滴,d1~d3,CF 200 mg,d1~d3静滴化疗3周期后停止化疗.1999年3月无诱因出现关昏、乏力,血象:白细胞2.6×109/L,N38.4%,诊断为白细胞减少,予以对症处理好转.1999年5月无诱因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之间,无规律,未在意.1999年9月21日无意中发现左颈部出现包块遂再次入院.查体:T38℃,贫血貌,消瘦体型,左颈部、锁骨上、右腋下、双腹股沟可触及多处淋巴结肿大,质中,大4 cm×4 cm,无压痛.胸骨有压痛,心、肺、腹无异常.ESR 120mm肺.右腋下淋巴结活检示,非霍奇金淋巴瘤,套细胞型,有母细胞转化.

    作者:刘岐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药物预防肿瘤化疗呕吐副作用观察

    我们在预防肿瘤化疗所致的呕吐副作用中,采用胃复安加地塞米松静滴及恩丹西酮(江苏常州市第二制药厂生产)静注2种方法,并将两者加以比较,结果表明止吐作用相仿,总有效率比较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胃复安止吐完全控制率较恩丹西酮差,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慧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肺癌与凋亡

    肿瘤学家以往关注的首先是细胞的增殖(proliferation).自从1972年Kerr等[1]提出凋亡概念来,有关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逐渐吸引了他们的注意[2].这种特殊形式的细胞死亡,与细胞增殖互补共同维持机体的稳(homeostasis)[3].本文综述肺癌细胞凋亡的调控、诱导及细胞凋亡与肺癌的生、治疗、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百红;岳红云;姜宁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恶性肿瘤

    在肿瘤治疗学中,利用抗体进行肿瘤生物治疗是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Kohler和Milstein成功地建立单克隆抗体技术之后,这一疗法得到广泛的研究与探讨.用单抗治疗实体瘤的疗效不明显;治疗恶性血液病,可取得一定效果,但缓解时间相对较短.目前在肿瘤治疗方面,单抗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恶性淋巴瘤患自身骨髓移植的骨髓净化.由于单抗直接应用抗癌疗效较差,能导向药物和介导免疫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成为近年来抗癌治疗的热点之一.

    作者:钟立业;陈运贤;林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羟基喜树碱、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分析

    自1998年元月-1999年元月我们应用羟基喜树碱(HCPT)、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尿嘧啶(5-Fu)联合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3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网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醛氢叶酸钙联合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的临床观察

    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大约在15%左右.大约80%的胃癌患者在诊断时已有淋巴结受累,40%的患者已有腹腔内扩散,30%的患者已有肝脏或肺的转移[1],其死亡率居各种肿瘤之首.胃癌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但即使应用了扩大的外科手术,大部分胃癌患者预后仍较差,一是手术切除不完全,二是即使是早期胃癌,浸润局限于粘膜下层或浅肌层,仍有2%~5%的患者有淋巴结转移[2],至于局部有微小转移灶者为数更多,因此化学治疗仍是目前治疗胃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采用5-Fu和CF联合治疗60例胃癌患者,认为疗效优于单用5-Fu,且副作用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琼;周新民;郭学刚;孙安华;苗继延;丁杰;樊代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儿童节细胞神经瘤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岁,因右上腹胀痛1周,B超检查发现右肾上腺区5.5 cm×2.2 cm×4.0 cm不规则肿块,边界不清,CT示右肾上腺区不规则肿块,侵犯腔静脉入院.患儿血压正常,查尿VMA、17-OH、17-KS均正常.于2000年5月9日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于右肾上腺区,呈不规则分叶状,有包膜,包绕腔静脉,体积5cm×5 cm×2 cm,完整剥离.病理诊断肾上腺旁节细胞神经瘤,肾上腺萎缩伴包膜外皮质小结增生.术后随访半年,患儿情况良好,发育正常.CT复查示左肾上腺形态,大小正常,肿瘤无复发.

    作者:何银志;王禾;石峻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P53和mdm2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p53和mdm2在骨巨细胞瘤(GCT)的表达及与GCT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和mdm2在52例GCT(GCT按Jaffe分级:Ⅰ级15例、Ⅱ级25例、Ⅲ级12例)中的表达.结果:14例p53表达阳性,阳性率26.9%,18例mdm2表达呈阳性,阳性率34.6%.其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699;0.871).p53和mdm2在复发和无复发的病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2%、20.5%和61.5%、25.6%.两者同时阳性表达的有7例,p53和mdm2同时过表达与GCT复发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8).结论:p53和mdm2在GCT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而与其复发有关.

    作者:廖瑛;田英;贺丽萍;乔新惠;周秀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肿瘤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IL-2R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对患者血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41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5(IL-2R)细胞检出率,并对肿瘤已化疗和未化疗者的CD+25检出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肿瘤患者血细胞CD+25检出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P<0.01).其中肿瘤化疗者又显著高于未化疗者(P<0.01).在转移并化疗的患者中,先转移后化疗者又显著高于先化疗后转移者(P<0.01).在肿瘤化疗患者中,未转移患者CD+25率显著高于已转移患者(P<0.01).结论:肿瘤化疗能提高患者血细胞IL-2R表达率,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作者:周振英;吴晓柳;朱月清;沈宗丽;王亚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放疗前诱导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临床观察

    我们从1993年2月-1996年2月对84例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放疗前诱导化疗(综合组)及单纯放疗(对照组)随机配对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万泉;王纪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胎盘血管瘤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王某,26岁,住院号378799.因停经34周,阵发性腹痛5小时入院.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1998年10月1日,预产期1999年7月8日.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停经5个月时自感胎动.妊娠期无放射线及毒物接触史,无阴道流血流水史.入院前5小时出现阵发性腹痛,口服硫酸舒喘灵2.4 mg未缓解,腹痛渐加重,间隔5 min~6 min,每次持续3 s,以临产收住院.体格检查:T 36.2℃,P 82次/min,R 20次/min,Bp15/8 kPa.心肺未见异常.产科检查:宫高30 cm,腹围100 cm,胎方位RSA,先露浮,胎心138次/min.骨盆女性型,外测量各径线均正常.胎儿大小估计3 200g.B超检查:胎头位于子宫底部,双顶径8.8 cm,股骨长6.7 cm,胎心搏动正常,胎儿未见畸形.

    作者:范引侠;李昭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MVP与 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我们观察了自1997年5月-1999年12月以含PDD的2种方案(MVP和NP)治疗78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宝轩;孙雅红;李长征;韩明勇;李文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异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6例

    我们自1997年1月-1999年1月,用含有国产异环磷酰胺(IFO)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梅艳;孙建国;高峰;王俊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YFRA21-1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

    目前肺癌肿瘤标记物在临床应用中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其主要不足之处是敏感性低.我们自1997年3月-1999年3月对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检测血清CYFRA21-1浓度,探讨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德义;沈敏祺;李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30例临床报告

    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较高,约20%~50%,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1].我们自1996年4月-1999年3月间,应用榄香烯乳、鬼臼噻吩甙(VM26)、环已亚硝脲(CCNU)、顺铂(PDD)联合治疗3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与同期应用VM26、CCNU、PDD联合治疗肺癌脑转移30例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徐千朗;吉学源;殷建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CD15抗原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意义

    目的:探讨CD15和组织蛋白酶D(Cath-D)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对40例原发性子宫内膜腺癌组织进行了CD15和Cath-D检测.结果:CD15和Cath-D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72.5%和6 7.5%.子宫内膜腺癌的分级、分期与CD15表达有关(P<0.05),与Cath-D表达无关(P>0.05).CD15和Cath-D表达与肿瘤转移有关(P<0.05);CD15表达与Cath-D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D15和Cath-D表达对判断子宫内膜腺癌的恶性程度、预测肿瘤侵袭转移和评估预后是一种良好指标.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苏红;王琴;李春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顺铂与放疗联合治疗晚期鼻咽癌37例疗效分析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生部位隐蔽,具有易于在粘膜下向临近器官直接浸润或淋巴结转移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晚期病例多见.顺铂是近年来治疗晚期鼻咽癌的有效药物之一,除本身的细胞毒作用外,与放疗配合还具有放射增敏效应[1].

    作者:周广信;张继宝;赵洪发;纪洪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DNA图像分析技术在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良恶性病变中DNA倍体及DNA指数(DI)情况,评估其在支气管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图像分析系统(MPIAS-500)对39例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45例鳞状上皮化生、45例异型增生、63例癌进行DNA倍体分布及DNA指数的检测.结果: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组、鳞状上皮化生组非整倍体均<1.3%,DI均值分别为0.92和1.03;异型增生组非整倍体为2.8%,DI均值为1.34;而癌症组非整倍体为18.93%,DI均值为1.72,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01).结论:支气管肺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倍体及非整倍体所占的百分比不同.定量分析检测细胞核DNA倍体及DI均值有助于支气管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有效的客观指标.

    作者:杨国仪;虞敏红;华惠琦;王学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