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疗前诱导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临床观察

陈万泉;王纪煌

关键词:放疗前, 化疗治疗, 晚期鼻咽癌, 诱导化疗, 临床观察, 单纯放疗, 对照组, 癌患者, 配对, 报告
摘要:我们从1993年2月-1996年2月对84例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放疗前诱导化疗(综合组)及单纯放疗(对照组)随机配对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60 Co高剂量率后装与体外照射治疗宫颈癌116例远期疗效分析

    1990年12月-1993年4月,我们采用国产60Co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配合60Co体外照射治疗宫颈癌116例,随访已满5年,现总结如下.

    作者:郑德一;陈建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醛氢叶酸钙联合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的临床观察

    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大约在15%左右.大约80%的胃癌患者在诊断时已有淋巴结受累,40%的患者已有腹腔内扩散,30%的患者已有肝脏或肺的转移[1],其死亡率居各种肿瘤之首.胃癌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但即使应用了扩大的外科手术,大部分胃癌患者预后仍较差,一是手术切除不完全,二是即使是早期胃癌,浸润局限于粘膜下层或浅肌层,仍有2%~5%的患者有淋巴结转移[2],至于局部有微小转移灶者为数更多,因此化学治疗仍是目前治疗胃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采用5-Fu和CF联合治疗60例胃癌患者,认为疗效优于单用5-Fu,且副作用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琼;周新民;郭学刚;孙安华;苗继延;丁杰;樊代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第二次原发性肿瘤的发生与预防

    近年来,随着化学疗法与放射疗法的进步,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与治愈率大大提高,抗癌药与放射线的远期不良反应受到普遍重视.第二次原发性肿瘤(second primary cancer),亦称治疗相关性肿瘤(therapy related cancer)是化/放疗主要,也是引人关注的远期并发症,是一种医源性肿瘤.了解第二次原发性肿瘤的发生与预防,对于制定肿瘤治疗方案和随访追踪至为重要.

    作者:陈运贤;钟雪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胆囊腺癌细菌L型感染与p 5 3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胆囊腺癌的发生与细菌L型感染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42例胆囊腺癌和30例慢性胆囊炎进行细胞L型及p53蛋白检测,同时对细菌L型阳性和阴性组织的p53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腺癌组的细菌L型检出率为78.6%,慢性炎症组的L型检出率为76.7%,且两组的L型抗原检出率亦无显著性差异,但腺癌组的p53表达率高于慢性炎症组(P<0.05),腺癌组织细菌L型阳性组的p53表达率也高于其L型阴性组(P<0.05),表明细菌L型感染与胆囊腺癌、慢性胆囊炎及p53过表达均有关.结论:细菌L型感染可能引起p53基因突变,并可能通过导致基因突变而成为胆囊腺癌的发生因素之一.

    作者:许涛;王元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30例临床报告

    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较高,约20%~50%,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1].我们自1996年4月-1999年3月间,应用榄香烯乳、鬼臼噻吩甙(VM26)、环已亚硝脲(CCNU)、顺铂(PDD)联合治疗3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与同期应用VM26、CCNU、PDD联合治疗肺癌脑转移30例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徐千朗;吉学源;殷建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24例诊疗分析

    我们自1990年1月-1998年12月手术治疗结肠癌急性梗阻45例,其中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24例,占53.3%.现将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王进胜;张海云;林炳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放疗前诱导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临床观察

    我们从1993年2月-1996年2月对84例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放疗前诱导化疗(综合组)及单纯放疗(对照组)随机配对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万泉;王纪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MVP与 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我们观察了自1997年5月-1999年12月以含PDD的2种方案(MVP和NP)治疗78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宝轩;孙雅红;李长征;韩明勇;李文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鼻咽癌26例误诊原因分析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被患者和临床医生忽视而导致误诊.我们报告1998年1月-2000年4月我科收治的26例误诊患者,总结分析其误诊原因.

    作者:胡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 (附12例病例分析)

    胃排空障碍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一种少见的并发症,误诊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1],甚至死亡,近年来国内外均有这方面的报道.从1992年1月-1999年12月,我科共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693例,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军;程惠民;唐振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DNA图像分析技术在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良恶性病变中DNA倍体及DNA指数(DI)情况,评估其在支气管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图像分析系统(MPIAS-500)对39例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45例鳞状上皮化生、45例异型增生、63例癌进行DNA倍体分布及DNA指数的检测.结果: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组、鳞状上皮化生组非整倍体均<1.3%,DI均值分别为0.92和1.03;异型增生组非整倍体为2.8%,DI均值为1.34;而癌症组非整倍体为18.93%,DI均值为1.72,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01).结论:支气管肺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倍体及非整倍体所占的百分比不同.定量分析检测细胞核DNA倍体及DI均值有助于支气管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有效的客观指标.

    作者:杨国仪;虞敏红;华惠琦;王学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顺铂与放疗联合治疗晚期鼻咽癌37例疗效分析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生部位隐蔽,具有易于在粘膜下向临近器官直接浸润或淋巴结转移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晚期病例多见.顺铂是近年来治疗晚期鼻咽癌的有效药物之一,除本身的细胞毒作用外,与放疗配合还具有放射增敏效应[1].

    作者:周广信;张继宝;赵洪发;纪洪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异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6例

    我们自1997年1月-1999年1月,用含有国产异环磷酰胺(IFO)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梅艳;孙建国;高峰;王俊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

    目的:探讨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分别用ELISA法检测糖抗原-199(CA-199)、胰腺癌胚抗原(PEA),用比色法检测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结果:48例胰腺癌患者CA-199、PEA、TSGF含量均明显升高,阳性率分别为:85.4%、87.5%和83.3%,三者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的阳性率为100%.胰腺癌患者根治手术后三指标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CA-199、PEA、TSGF动态检测是诊断胰腺癌、观察胰腺癌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三者联合可明显提高胰腺癌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李琳;季海生;李建华;任兴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P53和mdm2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p53和mdm2在骨巨细胞瘤(GCT)的表达及与GCT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和mdm2在52例GCT(GCT按Jaffe分级:Ⅰ级15例、Ⅱ级25例、Ⅲ级12例)中的表达.结果:14例p53表达阳性,阳性率26.9%,18例mdm2表达呈阳性,阳性率34.6%.其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699;0.871).p53和mdm2在复发和无复发的病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2%、20.5%和61.5%、25.6%.两者同时阳性表达的有7例,p53和mdm2同时过表达与GCT复发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8).结论:p53和mdm2在GCT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而与其复发有关.

    作者:廖瑛;田英;贺丽萍;乔新惠;周秀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反义核酸对癌基因C-myc和N-ras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为了研制新型的抗肝癌药物,观察了反义寡核苷酸对整合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肝癌细胞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设计合成针对HBV PreS2基因翻译起始位点的反义寡核苷酸(ASON),并设非互补序列作对照,选择2.2.15细胞为细胞模型,ASON以10μmol/L浓度用药,用ELISA法观察了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变化,MTT法检测ASON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清铁蛋白浓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ASON对癌基因C-myc和N-ra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ASON能有效地抑制HBV抗原表达,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66%和91%.而ASON以20μmol/L或40μmol/L浓度用药4天对宿主细胞无毒性作用,ASON以10μmol/L浓度用药后第二天用药组和对照组血清铁蛋白浓度分别为(28.26士0.02)μg/L和(28.14土0.02)μg/L,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后第3天C-myc和N-ras蛋白表达降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段反义寡核苷酸不仅抑制HBV抗原表达,而且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表型而对宿主细胞无毒性,有可能成为有前途的抗肝细胞肝癌新药.

    作者:丁培芳;孙汶生;马春红;张利宁;曹英林;王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nm23基因家族及其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进展

    肿瘤转移是肿瘤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难题.被称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nm23自1988年Steeg首次发现以来,国内外均对此进行了广泛的临床研究.目前已知该基因家族有5个成员,即nm23H1(1988-1990)、nm23H2(1991)、nm23H3(DR-nm23)(1995)、nm23H4(1997)、nm23H5(1998)[1-5].其中nm23H3~nm23H5被称为nm23基因家族新成员,但临床研究多的是nm23H1,研究对象已涉及人体各个系统肿瘤,研究方式主要是检测肿瘤标本中nm23基因表达产物水平或基因异常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尤其是转移中的作用.现就nm23基因家族新成员及近年来nmH1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邹德宏;杨瑞森;吕桂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口腔颌面部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上皮源性多见,非上皮源性临床少见,而且临床表现往往缺乏典型特征,极易误诊.我们于1993年5月-1999年12月间共收治口腔颌面部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8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庞芳河;邝海;周诺;蒙宁;林毅;巫家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胃癌术后继发淋巴肉瘤细胞性白血病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3岁.因上腹痛1月于1996年11月入我院.查体:心、肺、腹无异常.胃镜示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检示胃窦大弯侧低分化腺癌,侵及浆膜,伴胃大弯淋巴结转移.诊断为胃癌T4N1M0-Ⅲ期.术后3月行FAM方案(5-Fu 1.0 g,静滴,d1~d 5,ADM 50 mg,静滴,d1,MM 8 mg,静滴,d1~d8)化疗3周期,1997年9月~12月又行VP16100mg,d1~d3天静滴,5-Fu 1.0 g静滴,d1~d3,CF 200 mg,d1~d3静滴化疗3周期后停止化疗.1999年3月无诱因出现关昏、乏力,血象:白细胞2.6×109/L,N38.4%,诊断为白细胞减少,予以对症处理好转.1999年5月无诱因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之间,无规律,未在意.1999年9月21日无意中发现左颈部出现包块遂再次入院.查体:T38℃,贫血貌,消瘦体型,左颈部、锁骨上、右腋下、双腹股沟可触及多处淋巴结肿大,质中,大4 cm×4 cm,无压痛.胸骨有压痛,心、肺、腹无异常.ESR 120mm肺.右腋下淋巴结活检示,非霍奇金淋巴瘤,套细胞型,有母细胞转化.

    作者:刘岐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肿瘤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IL-2R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对患者血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41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5(IL-2R)细胞检出率,并对肿瘤已化疗和未化疗者的CD+25检出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肿瘤患者血细胞CD+25检出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P<0.01).其中肿瘤化疗者又显著高于未化疗者(P<0.01).在转移并化疗的患者中,先转移后化疗者又显著高于先化疗后转移者(P<0.01).在肿瘤化疗患者中,未转移患者CD+25率显著高于已转移患者(P<0.01).结论:肿瘤化疗能提高患者血细胞IL-2R表达率,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作者:周振英;吴晓柳;朱月清;沈宗丽;王亚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