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鲑鱼降钙素联合阿伦膦酸钠对老年骨质疏松的疗效分析

王鸿儒;杨晓梅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病症, 鲑鱼降钙素, 阿伦磷酸钠,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病症选择鲑鱼降钙素联合阿伦磷酸钠治疗后,探究其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60岁)60例,其中对照组选择钙尔奇D治疗30例;另30例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鲑鱼降钙素联合阿伦磷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指标均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选择鲑鱼降钙素联合阿伦磷酸钠治疗,能够提高患者骨密度,不良反应较低,患者疼痛得到一定的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钙离子和D-二聚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血清钙离子、D-二聚体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3月-2018年4月收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00例(疾病组)、正常妊娠女性100例(正常组),比较两组血清钙离子浓度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两种指标和疾病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钙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组,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组更高(P<0.05).结论:血清钙离子浓度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成负相关,D-二聚体为正相关关系.

    作者:鲍如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在社区康复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在社区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出院后在社区康复的脑瘫患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社区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46例则根据ADL分级提供针对性康复训练,比较分析不同康复训练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智力评分以及综合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儿童根据ADL分级,提供社区康复管理,可全面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作者:程丽苹;杨景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分析两种补液方法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两种补液方法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1年收治的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患者76例,随机分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传统补液法进行院前急救和亚休克疗法进行院前急救,治疗后分析临床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乙组的发生概率2.6%,未发生概率97.4%,乙组的效果明显.观察两组患者72h内病死率,结果显示乙组病死率明显低于甲组,同时乙组患者抢救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结论:亚休克疗法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明显,病死率比较低,能让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司俊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临床病理技术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临床病理技术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胸腔积液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细胞块联合免疫组化染色方式与常规细胞涂片方式检查.统计并对比上述两种方式的阳性率.结果:细胞块与免疫组化染色联合检查的阳性率98.00%,常规细胞涂片检查的阳性率60.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患者采取细胞块与免疫组化染色联合病理检查技术具备显著临床价值,有较为突出的诊断和鉴别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普及.

    作者:胡国梅;敬昱宸;张瑜;田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和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2018年4月收治ICU机械通气患者1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分析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结果:患者在呼吸机通气期间未发生肺炎,经治疗后,安全脱离重症监护室.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重症监护室的呼吸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影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电离子联合干扰素和转移因子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电离子手术联合干扰素和转移因子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收治尖锐湿疣患者96例,在电离子手术祛除疣体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8例.A组采用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B组采用干扰素局部注射联合口服转移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电离子手术联合干扰素和转移因子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显著.

    作者:韦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新生儿血液白细胞参考区间的建立与验证

    目的:建立和验证正常新生儿的血液白细胞参考值范围.方法:动员新生儿监护人同意参与调查活动,做必要的告知,采集血样并检测血液白细胞数据,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新生儿白细胞的参考区间并进行诊断效率验证.结果:新生儿白细胞数据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需用百分位数法评估其参考区间.0~28 d新生儿组白细胞数据需进一步分组为(0,3)d、(3,21)d和(21,28)d组,且(3,21)d新生儿血液白细胞存在性别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0,3)d新生儿白细胞参考区间(6.67~19.0)×109/L;(3,21)d女性新生儿白细胞参考区间(6.47~16.7)×109/L,(3,21)d男性新生儿白细胞参考区间(5.59~12.4)×109/L;(0,28)d新生儿白细胞参考区间(6.28~17.4)×109/L.各分组参考区间的临床诊断效率均>85%.

    作者:蒋炳林;施小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不同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10例,随机分3组:20赫兹组(20Hz)、θ波脉冲刺激组(TBS)和伪磁刺激组,各70例.治疗前后运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PSP)评估.结果:治疗前3组PANSS量表中,比较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后,TBS组阴性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均低于另外两组(P<0.05);治疗前3组PSP评分中活动、个人和社会关系、自我照料、干扰和攻击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3组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另外两组低于TBS组评分(P<0.05).结论: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辅助高频和TBS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

    作者:陈红源;李明超;丁迎;戢秋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联合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联合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复方米非司酮联合曲普瑞林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复方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瘤体积、子宫体积、血红蛋白、雌二醇及促卵泡激素水平的改变情况,并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的85.5%;观察组肌瘤体积、子宫体积、雌二醇、促卵细胞激素、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21.1±5.9)cm3、(150.4±7.9)cm3、(163.9±8.5)pmol/L、(15.4±3.6)μg/L、(126.7±7.6)g/L,明显优于对照组(31.2±4.5)cm3、(194.0±9.2)cm3、(209.7±11.6)pmol/L、(20.2±4.0)μg/L、(116.9±7.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伊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2017年4月-2018年2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比较两组好转率,症状改善时间、胃酸分泌正常时间、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阴性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胃部症状积分、炎症指标,0.5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胃酸分泌正常时间、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阴性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胃部症状积分、炎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部症状积分、炎症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0.5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改善胃酸分泌和促进炎症控制,缩短疗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敬;鲁惠;张卫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胎儿超声脐动脉S/D联合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对新生儿窒息的意义

    目的:分析探讨胎儿超声脐动脉S/D联合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对新生儿窒息的意义.方法:收治脐动脉血流S/D<3的胎儿214例设对照组,另选择214例S/D≥3的胎儿设研究组,均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娩出后观察1 min Apgar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D及RI降低,且Vs、Vd血流速度缓慢(P<0.05).数据显示,对照组1 min Apgar评分高于研究组,4~7分及<4分所占比例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胎儿超声脐动脉S/D、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联合分析,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发生后遗症.

    作者:陈祯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胆囊并胆总管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针对患有胆结石的患者采用微创联合治疗的方式(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以后,对其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胆结石患者132例.把其中的6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双镜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剩下的66例选为对比组,采用普通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远高于对比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比对比组低(P<0.05).结论:对患有胆结石的患者采用微创联合治疗的方式(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以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胆结石疾病的复发率,有效避免手术后的各种不良反应,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因此,该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刘韬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相关机制研究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繁多且均有一定疗效,但怎样使效果优化,是否可大规模用于临床尚待进一步探讨.随着人们对周围神经解剖和再生微环境的进一步认识,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等方面均有长足发展,为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思路.本文就周围神经缺损后周围神经修复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安璐;潘贵超;庞喜山;赵长伟;赵文海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MRI与螺旋CT对原发性胃癌病灶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原发性胃癌病灶诊断中应用MRI、螺旋CT诊断的价值.方法:收治原发性胃癌患者50例,均接受MRI以及螺旋CT诊断.结果:MRI对胃外病灶、胃内病灶检出率以及胃外病灶、胃内病灶、总病灶的检出个数均高于螺旋CT(P<0.05).结论:与螺旋CT相比,MRI在原发性胃癌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杨强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心肺复苏治疗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治疗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心脏骤停患者72例,实施抽签法将72例患者平均分成实施球囊人工辅助通气的试验组与实施气管插管人工辅助通气的参照组,每组36例,将两组复苏成功率及成功建立通气所用时间指标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与参照组在复苏成功率指标数据对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成功建立通气所用时间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骤停患者采用球囊人工辅助通气开展心肺复苏治疗,可有效缩短建立通气用时,进而提高患者复苏成功概率.

    作者:庄学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学术信息

    作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探究多西他赛单药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以供参考.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给予患者多西他赛进行单药治疗,以21 d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后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的性别、病理类型、疾病分期等与疾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关系,采用多西他赛单药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小.结论:对于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采用多西他赛单药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付晶晶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评价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颅内肿瘤患者72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本次研究所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进行颅内肿瘤手术的过程中,超声引导下病灶位置显示率达到100%.其中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术后影像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9例,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利用超声扫描实施重新定位.术前MRI和CT检查之后,患者未发现颅内肿瘤周围伴有大血管13例,经过手术证实之后,该检测结果准确.72例患者中,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后,患者肿瘤全部切除70例,切除率97.22%;患者近全切除2例,切除率2.78%,术后无肿瘤残留患者;72例患者中,胶质瘤患者38例,脑膜瘤患者18例以及转移瘤患者16例.经过6个月的随访之后,均无复发症状,并且无术后并发症和颅内感染.结论:在治疗颅内肿瘤的过程中,应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不仅能够将病灶位置清楚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促进安全系数和成功率的提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作者:廖国祥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给予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静脉动脉化游离皮瓣修复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给予静脉动脉化游离皮瓣修复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进行手术治疗,详细记录临床效果,并在患者出院后持续随访,研究静脉动脉化游离皮瓣修复的疗效.结果:60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感染,60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其中出现静脉回流的血管危象1例,经医生再次修复顺利成活,皮瓣出现轻度肿胀,间断拆线后好转12例;随访1年后,52例患者皮瓣血运良好,外形美观;患者皮瓣出现静脉回流现象1例,再次进行动脉皮瓣修复后痊愈;患者皮瓣外形不美观7例,接受了进一步的外科整形.结论:静脉动脉化游离皮瓣修复,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的良好方式,给予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静脉动脉化游离皮瓣修复疗效良好,推荐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胡志立;胡杨志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服务在肝硬化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对肝硬化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肝硬化患者82例,在参考抛硬币分组原则背景下,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患者46例,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46例,采用循证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参照组护理满意度(76.09%)与研究组(93.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34%)与参照组(23.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配合循证护理服务,护理效果十分优异,临床推广意义较高.

    作者:郭成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