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春生;浦佩玉;张志勇;王广秀;刘晓智;贾志凡;黄强;裘明哲
目的 研究靶向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短发夹RNA(shRNA),对裸鼠皮下人脑胶质瘤中HIF-1α、hTERT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建立人脑胶质瘤裸鼠皮下接种模型;将HIF-1α shRNA、hTERT shRNA质粒转染入移植瘤中,观察肿瘤生长情况;HE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HIF-1α、hTERT蛋白表达;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稳定的裸鼠U251皮下移植瘤模型;治疗5周后HIF-1α shRNA、hTERT shRNA组双基因干扰组肿瘤体积较单基因干扰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小,抑瘤率为84.2%;病理结果显示双基因干扰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微血管散在稀疏,大量肿瘤细胞坏死及凋亡;Western blot显示治疗组相应蛋白表达受抑制,双基因干扰组影响二者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双基因干扰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 HIF-1α shRNA和hTERT shRNA均可在裸鼠移植瘤体内抑制相应蛋白表达及胶质瘤增殖生长,促进细胞凋亡,而双基因干扰作用更强.
作者:于如同;孙卫东;马衍刚;黄冠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医院与科室简介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1929年始建于南京,1941年迁至重庆,现为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一临床医学院.
作者:冯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三维造型软件建立脑动脉瘤虚拟三维模型,探讨其在神经介入术前模拟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正常脑血管和脑动脉瘤的DSA资料作为蓝本,利用三维造型软件3D Studio MAX R3分别创建虚拟的脑动脉系统、脑动脉瘤体以及导丝、导管和弹簧圈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神经介入手术前的模拟研究.结果 (1)能够提高医生对瘤体与脑动脉之问的三维空间关系及导管走行方向的认识;(2)术前可以建立个体化的虚拟模型,协助医生确定术中投照角度;(3)能够预先计划插管路径、弹簧圈放置的尺寸、位置和数量,并对导管、导丝头端合理塑型;(4)能够作为低年资医师的模拟培训平台.结论 脑动脉瘤虚拟三维模型为神经介入的术前模拟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对于医师培训和指导介入插管操作具有参考作用.
作者:魏欣;谢晓东;王朝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回顾自2003-2007年收治的35例脑积水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19~62岁.诊断为交通性脑积水或梗阻性脑积水,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作者:王磊;张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胶质瘤组织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LGI1)mRNA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30例脑胶质瘤组织、2例脑膜瘤、2例瘤旁及2例颅脑损伤内减压脑组织标本进行半定量检测,同时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标记指数.结果 脑胶质瘤组的LGI1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脑组织和脑膜瘤(P<0.05).脑胶质瘤中,WHO Ⅳ级的胶质瘤LGll mRNA表达低于WHOⅡ级和Ⅲ级胶质瘤(P<0.05),与Ki-67标记指数呈负相关关系(r=-0.621,P<0.01).结论 LGI1基因的表达与Ki-67标记指数呈负相关,提示LGI1与胶质瘤的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徐新女;王金环;王淑杰;郭承承;刘宏胜;卢轶;张益伟;白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反义hTERT在体内外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构建含有hTERT反义序列的腺病毒载体在体内外转染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251,检测肿瘤细胞生长情况、细胞周期变化、端粒酶活性、hTERT蛋白表达等.结果 腺病毒介导的hTERT反义治疗在体外明显抑制肫瘤细胞生长,增殖减慢,凋亡增多,细胞较多聚集在G1/G0期,转染后第6天细胞生存率为46.9%,端粒酶活性和hTERT蛋白表达都明显下降,在体内实验中肿瘤生长明显减慢.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反义hTERT在体内外能明显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的生长.
作者:尤永平;傅震;赵鹏;王存祖;陈云祥;陆小明;鲁艾林;刘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作者1999年1月至2007年5月对60例额叶挫裂伤病人的临床治疗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男42例,女18例,年龄18~62岁.致伤部位:枕部42例,额部11例,其他部位7例;左侧11例,右侧17例,双侧32例.
作者:张震军;张春阳;苏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增强对流输送(convection-enhanced delivery,CED)是一种治疗脑胶质瘤新的局部给药方法,由Bobo等[1]先提出,源于当时开发的许多抗瘤新药,由于分子量大,难于通过血脑屏障(BBB),严重限制药物在组织内的分布,此方法目的是增强药物在组织内的分布,提高疗效,减少系统不良反应.此后,国外许多学者应用此法治疗脑胶质瘤并做了大量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本文根据CED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梅国顺;杜建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寰椎横突(TPA)在高颈位手术入路中的临床解剖学意义.方法 成人尸头标本20例,在手术显微镜下以TPA为参照中心对高颈部进行显微解剖.结果 在确定TPA位置之后以之为中心,高颈部的所有重要结构均可有条理地识别.TPA浅面有二腹肌后腹.茎突位于其前方,颈内静脉和后组颅神经位于茎突和TPA之间.沿颈动脉鞘向上可至颈动脉管和颈静脉孔(JF).JF的前下方,舌下神经通过舌下神经管出颅.TPA后部为枕下三角,三角内可见椎动脉及静脉丛.结论 TPA在高颈位手术入路中是一个恒定而又可靠的解剖学标记,可通过其切除病变同时识别并保护相关的重要组织结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侯文仲;王向宇;姜晓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1].自1857年Virchow详细描述了硬脑膜炎引起颅内出血后,CSDH的病理生理、超微结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或争论.虽经人们上百年的不懈努力,但CSDH手术后残腔不闭合、积液、积气和手术后复发等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作者:马东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分流术)是每一名神经外科医师需要熟练掌握的基本的手术.在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中,V-P分流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高.
作者:张玉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顽固性癫痫一直是癫痫外科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顽固性癫痫的病因和预防,并提出了治疗策略,认为早期手术对于阻止癫痫的顽固性发展很有必要,提高了癫痫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胜;雷霆;李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不同胶质瘤细胞系的作用以及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观察As2O3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并用透射电镜、Hoechst 33342/PI双染荧光和TUNEL观察C6胶质瘤细胞与9L胶质肉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Annexin-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MTF法发现As2O3在0.5-8.0μmol/L的浓度均可显著抑制C6与9L胶质瘤细胞株的生长;透射电镜、Hoechst 33342/PI双染荧光和TUNEL观察均显示两种胶质瘤细胞发生了显著的凋亡形态改变;Annexin-v-FITC/PI法检测显示随As2O3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C6与9L胶质瘤细胞株的凋亡率明显上升,而在相同时间及浓度下9L胶质瘤细胞株凋亡率要小于C6胶质瘤细胞株.结论 As3O3可诱导C6和9L胶质瘤细胞株产生凋亡,并且其作用具有选择性.
作者:杨孔宾;杨宝峰;赵世光;唐海涛;滕雷;张豫滨;胡恩喜;戴钦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笔者从1982年至今共做脑积水脑脊液分流手术135例,其中脑室-腹腔分流120例.现根据自己的经验,着重对脑室-腹腔(V-P)分流的技术要点谈一点体会.
作者:史益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侧裂显微手术切除岛叶区胶质瘤的方法,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岛叶区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情况,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19例胶质瘤患者中,镜下近全切并经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17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2例轻偏瘫,1例短暂性失语.随访3-19个月,除1例肿瘤复发外,余未见复发及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追求显微手术全切肿瘤是岛叶区胶质瘤治疗的首选方法.恰当的手术入路,对周围重要结构的精确辨认和保护以及术后放、化疗的合理应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张显峰;赵刚;邵珠光;于洪泉;郭云宝;许海洋;朱战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一种经济实用、稳定、可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分为3组,每组20只.采用球囊损伤法造成颈动脉内膜损伤后,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饲料灌胃,同时给予腹腔注射维生素D,于第1,2,3,4周取出损伤侧血管,行HE染色,计算各组大鼠颈动脉狭窄率和内、中膜面积.结果 注射维生素D组大鼠颈动脉损伤处,第1周时内皮下即有泡沫细胞出现,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出现内皮细胞脱落,内膜下泡沫细胞逐渐增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紊乱,至第4周时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斑块,管腔狭窄,较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大鼠经球囊损伤颈动脉内膜后,结合高脂饲料及维生素D腹腔注射,可形成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该方法时间短、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作为脑缺血性疾病研究的动物模型.
作者:罗俊生;王忠诚;吴中学;刘兴波;霍晓川;关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中的应用,许多学者对脑膜瘤进行了大量的免疫组化研究,但目前尚未发现特异的免疫组化标记蛋白.本文对41例脑膜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和Ki-67的表达情况及分析他们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作者:杨子健;李玉山;刘平;肖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虽然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使胶质瘤的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低级别的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已达到6-10年,但高级别的胶质瘤特别是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Ⅲ级)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只有30-36个月和12-15个月.
作者:陈忠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RNAi技术靶向磷酸肌醇酯-3-激酶β催化亚单位(PIK3CB)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PIK3CB表达后在体内外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将短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psiRNA-PIK3CB进行脂质体介导的U251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表达,检测细胞转染前后的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的变化.应用裸鼠皮下荷瘤模型观察脂质体介导shRNA基因治疗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对肿瘤组织应用免疫荧光双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结果.结果 靶向PIK3CB的shRNA转染后U251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周期出现G2/M阻滞,细胞明显凋亡.裸鼠皮下荷瘤模型实验显示psiRNA-PIK3CB显著抑制皮下肿瘤生长(P<0.01).结论 靶向PIK3CB的shRNA基因治疗可以成为胶质瘤治疗的新策略.
作者:康春生;浦佩玉;张志勇;王广秀;刘晓智;贾志凡;黄强;裘明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构型Caspase-3对裸鼠皮下人脑胶质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包裹法将重构型Caspase-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Rev-Caspase-3注入裸鼠皮下SHG 44人脑胶质瘤内,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计算抑瘤率,结合病理组织学、电镜确定重构型Caspase-3对人脑胶质瘤的作用.结果 重构型Caspase-3在荷瘤裸鼠瘤体内获得表达,裸鼠肿瘤生长受到抑制,抑瘤率达到46.1%.结论 重构型Caspase-3能够促进肿瘤凋亡,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抑制人脑胶质瘤生长.为进一步研究胶质瘤的基因治疗打下了基础.
作者:王学荣;孙涛;马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