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新辉;毕振强;傅继华;钱跃升
目的 了解海南省妊娠妇女感染梅毒的情况,为对该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南省7个市县共6 235例孕妇血清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6 235名孕妇中,检出妊娠合并梅毒43例,检出率为0.69%.结论 对孕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及规范治疗是杜绝先天梅毒、切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作者:钟娜;郑文爱;朱海花;王芳乾;陆玉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福建省未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HIV的逆转录酶和蛋白酶耐药基因变异情况,为福建省开展HIV-1抗病毒治疗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采集福建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的抗凝全血,分离血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IV-1pol区序列并直接进行序列测定,提交Web站点http://hivdb.stanford.edu进行耐药突变分析.结果 选取74份流行病学资料及序列资料完整的样本进入耐药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蛋白酶基因的次要耐药突变广泛存在,以M36I、L63P、I93L等多态性突变类型为主,未发现与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相关的突变.逆转录酶区的耐药突变分布较为分散,发生率为20.27%(15.74).依据耐药性解释,发现3例样本(4.05%)表现为对部分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潜在或低度耐药.结论 福建省未用药的HIV感染者中,耐药相关突变尚处于低流行状态,在开展抗病毒治疗后应当定期进行耐药性检测以期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建芳;严延生;颜苹苹;吴守丽;黄海龙;林勋;陈舸;郑健;谢美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了控制艾滋病(AIDS)在泰安市的蔓延,了解各类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和传播方式,大可能地发现HIV感染者,为泰安市防治AIDS策略提供依据,现将2001~2005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资料来源于2001~2005年间到泰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市血站、市中心医院和泰山医学院附院就诊或咨询的性病门诊病人、有偿献血员、外来妇女、劳教羁押人员、自愿咨询检测者(VCT)等.各类人群中,性病门诊就诊者为自愿检测,其余均为抽查采集标本.
作者:牟福生;徐丽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湖北省自198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现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流行涉及面广,累及人群主要为青壮年,具有明显的地域聚集性,正在由重点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扩散,累积的大量感染者正在集中发病和死亡.
作者:姚中兆;许骏;孙必高;丁洁;周旺;周敦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东非卢旺达属艾滋病(AIDS)高发区,作者在1997年7月~2001年7月和2003年3月~2005年8月间,在卢旺达KIBUNGO省医院援外医疗期间曾确诊AIDS患儿47例,男30例,女17例,年龄2个月~14岁.年龄<3岁27例,~14岁20例.现报告如下,以对国内的AIDS治疗工作有所启迪.
作者:保明利;张林霞;马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摸清海南省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相关行为的信息,为针对这组人群开展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筛查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全省强制戒毒所的4 243名戒毒人员进行HIV检测和问卷调查.结果 在4 243名戒毒者中,检出35名HIV抗体阳性者,平均检出率为0.82%.35名阳性者分布在东方(6.45%)、乐东(4.29%)、儋州(3.03%)、三亚(2.30%)等6个市县;有注射毒品行为者占50.3%~82.9%,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通过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引起,共用针具率14.2%~24.9%.结论 海南省吸毒人员HIV总体上虽处于低流行水平,但是在东方、乐东、儋州、三亚等市县存在着局部流行现象,与艾滋病相关的危险行为依然存在,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作者:曾雪霞;何启亚;符鹏;邝继深;张帆;胡玉銮;王召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监测中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规划和进行干预活动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 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性病门诊就诊者、暗娼、吸毒者和男性同性恋等高危人群进行监测.结果 (1)24.2%(29/120)的性病门诊就诊者哨点检出HIV抗体阳性者,阳性率均低于5%.(2)27.3%(18/66)的暗娼哨点检出阳性者,多数处于较低水平(<5.0%),个别的暗娼哨点HIV抗体阳性率较高,如四川达州市大竹县和湖南省衡阳市分别为10.5%和5.2%.HIV阳性者中45.3%有注射毒品史,部分地区暗娼有注射吸毒史的比例高达50%;暗娼人群中报告每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的中位数为38.7%.(3)72.7%(56/77)的吸毒者哨点检出HIV抗体阳性者,各哨点阳性率差异较大,高是四川达州市大竹县,为69.7%;其次为新疆伊宁市,为68.0%.阳性率高于20%的哨点集中于四川、新疆、广西和湖南等省份;吸毒者中注射吸毒比例的中位数为64.1%,注射吸毒者中共用注射器比例的中位数为46.8%.(4)3个男性同性恋哨点中,安徽合肥市的HIV抗体阳性率为3.3%,其余两个哨点均低于1%;男性同性恋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仍很低.结论 中国HIV感染疫情仍呈蔓延扩散之势.吸毒人群中高比例注射吸毒及高比例共用注射器行为,暗娼及男性同性恋中的低安全性行为,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大有效干预措施的力度及覆盖面.
作者:卫生部疾病控制局艾防处;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协作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树突状细胞表面的蛋白质DC-SIGNR基因绞链区重复序列多态性的检测方法,了解宿主因素在抗艾滋病病毒1型(HIV-1)所起的作用.方法 设计特定引物,用PCR方法对DC-SIGNR基因绞链区重复序列进行扩增,用凝胶电泳法对其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DC-SIGNR绞链区重复序列的数量,DC-SIGNR绞链区重复序列具有高度基因多态性,而DC-SIGN则罕见基因多态性.结论 所建立的检测DC-SIGNR绞链区重复序列的方法简单,易于掌握.由于DC-SIGNR重复序列数量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其正常功能,从而影响宿主与HIV-1的结合能力,因此该法为研究宿主因素在抗HIV-1感染中所起作用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王辉;LIU Huan-liang;王春慧;李丽雄;胡亚冬;童新灯;晏路标;周平;施玲玲;肖昕;周伯平;朱托夫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梅毒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性疾病,传染性强,治疗时间长,疗后须随访.对上海市徐汇区医疗机构近年的梅毒病史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发现本区梅毒病例存在实验室诊断不及时及复查率很低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区成立了梅毒诊疗中心,实施了一系列干预措施,为评价其效果,特对本区梅毒诊疗中心干预前后梅毒病例诊疗及复查情况作对比分析,为今后梅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宋小莺;杨美霞;华荣秋;张红叶;庄鸣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就诊的拟诊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的常见病原体的感染特征,探讨影响非淋菌性尿道炎流行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拟诊NGU患者的尿道/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淋病奈瑟菌(Ng)、念珠菌(Cd)、滴虫(T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等常见病原体的检测与培养.同时对患者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 977例被检者中,Ct阳性329例(33.67%),Uu156例(15.97%),Mh72例(7.37%),Ng25例(2.56%),Cd46例(4.71%),Tv28例(2.87%),HSV-2 7例(0.72%).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的98例(10.03%),其中有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为88例,主要为Ct、Uu、Mh、Ng间的混合感染.在Ct、Uu阳性检出者中25.85%为无症状感染.有90%NGU患者感染于18~49岁性活跃期年龄组,其中以30~39岁感染居多;Ct、Uu、Cd的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非婚性接触感染占NGU的65.30%.结论 (1)拟诊NGU患者其病原体感染检出率较高的有衣原体、支原体、淋病奈瑟菌、念珠菌(x2=68.39,P<0.005);(2)在NGU患者中存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的混合感染;(3)无症状的NGU感染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4)NGU的流行和传播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丽;王金桃;杨慧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艾滋病(AIDS)病人,并为求询者提供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危险和预防艾滋病病毒(HIV)的传播.方法 在性病门诊设置艾滋病咨询室,提供规范的VCT服务.结果 一年来,共为1 921名求询者提供VCT服务,发现HIV/AIDS患者6例,阳性率为0.31%,与人群估计阳性率0.005%比较,经u检验,P<0.0005.结论 在性病门诊开展VCT服务,可以迅速吸引具有高危行为的人接受咨询检测,高效地发现阳性感染者.
作者:吴小刚;管文辉;朱银霞;魏庆;严小平;冯剑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在暗娼中开展性病主动监测,一直是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难点,为了在该类人群中建立性病监测网络,探索暗娼性病感染的规律,并观察对暗娼实施性病、艾滋病干预的结果.2004年对重庆市主城区部分娱乐场所长期进行干预的157名暗娼进行了行为因素和性病患病情况调查,同时将未进行干预的169名暗娼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音;邝富国;张君;徐世明;潘传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分析性病门诊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发病情况,探讨淋病合并NGU感染、沙眼衣原体(Ct)合并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的意义.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同时检测淋球菌(Gc)、Ct、Uu、Mh.结果 2004年到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共4 224例,检出淋球菌感染459例,感染率10.87%.其中129例为Gc、Ct和Uu合并感染,感染率3.05%;检出NGU感染1 370例(32.43%),其中363例为单纯Ct感染,感染率为8.51%;552例为单纯Uu感染,感染率为13.07%;110例为Mh感染,感染率为2.60%.Ct、Uu合并感染216例,感染率为5.11%.结论 NGU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淋球菌感染,在对性传播疾病(STD)怀疑NGU感染的高危人群检查或复查时,应同时检测Ct和Uu,尤其不能忽视高度怀疑Gc感染,同时合并Ct、Uu感染或淋球菌感染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生.
作者:魏虹娟;王春;刘意;叶江竹;黄晓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至今,对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对机体的作用尚无一致的结果,两种病毒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尚在研究中.我国为乙型肝炎(乙肝)高发区,HBV重叠感染HIV后其肝病的发展及两种病毒间的自然病程值得探讨.
作者:赵素元;杨晓筠;阿里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了解高危人群的性行为情况,在江西省A、B两市开展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姜红英;卢兆芸;文海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及其疾病进展与机体内一些细胞的免疫功能有关.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在机体感染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人类HIV-1感染中CD4+CD25+T细胞能控制机体CD4+和CD8+T细胞的特异性抗HIV-1免疫应答,并且与HIV-1感染状态有关.在多种疾病中都发现Th1/Th2的异常转化.目前多数研究结果表明:HIV-1感染也会造成Th2的极化,并终造成CD4+T细胞功能的缺失.在机体抗HIV-1感染中,树突状细胞(DC)具有双重作用,DC在HIV-1感染中的这种双重作用导致机体内DC数量减少及功能削弱.NK细胞是对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慢性HIV-1感染会引起NK细胞群的异常.有学者报道CD56+CD16+CD3-+CD4+CCR5+/CXCR4+的NK细胞可被HIV-1感染,使感染者天然免疫功能低下.虽然上述这些细胞在HIV-1感染中都有各自的功能,但是作为免疫系统网络整体而言,它们功能变化导致的HIV-1感染性疾病的进展是这些细胞相互作用、相互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李莉;曹韵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全球艾滋病流行的严峻趋势迫切需要研制安全、有效、价廉的艾滋病疫苗.尽管国际上艾滋病疫苗研究已有20年的历史,但仍然未获成功.该文将就国际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历史、发展阶段、研发特点进行综述,并重点回顾国内外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的进展情况,并对艾滋病疫苗的研发策略进行探讨.
作者:张健慧;邵一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受血及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患者的潜伏期及生存时间.方法 回顾性词查171例受血感染HIV者和44例经母要传播感染HIV儿童.调查内容: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时间、发病时间、生存时间等.结果 受血感染HIV者平均潜伏期为7.87年(95%可信区间为7.58~8.15年).潜伏期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随着供血者感染HIV时间的延长,受血感染HIV者潜伏期缩短.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儿童平均潜伏期为5.00年(95%可信区间为3.50~6.50年),母婴传播感染HIV潜伏期短于受血感染者,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受血感染HIV者在艾滋病(AIDS)发病时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116/mm3.171例HIV/AIDS患者中29人死亡,从感染HIV到其死亡时间为6.97±1.52年.结论 该地区受血感染HIV者的平均潜伏期为7.87年,母要传播感染HIV的儿童平均潜伏期为5年,短于受血感染HIV者.
作者:朱梦飞;桂希恩;付学东;张卫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同性恋人群中HIV感染情况,为目标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来自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自愿咨询检测同性恋者检测HIV抗体,经初筛试剂检测为阳性的同性恋者,进一步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确认.结果 2005年云南省78名同性恋检测者中,检出HIV抗体阳性8例,感染率为10.3%.结论 随着艾滋病宣传干预工作的加强,应对目标人群提供综合的干预服务,探索有效和可行的干预模式.
作者:马爱兵;安晓静;余慧芬;张勇;杨志敏;张睿达;崔文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的性伴侣及共用注射器具同伴中,开展伙伴通知的必要性及相关法律问题.方法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伙伴通知以预防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专家会议决议案》规定的标准,对荆州市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调查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符合伙伴通知条件的HIV/AIDS患者共43人,其中不愿提供伙伴信息的10人,占23.3%.符合伙伴通知条件的伙伴共89人,已接受伙伴通知的伙伴51人,占57.3%;未接受伙伴通知的伙伴38人,占42.7%.在未接受伙伴通知的38人中,失访34人,占89.5%;卫生人员未承办的4人,占10.5%.已接受伙伴通知的51名伙伴中,由HIV/AIDS患者承办的42人,占82.4%;由卫生专业人员承办的9人,占17.6%.已接受伙伴通知的51名伙伴中,接受HIV检测的46人,占90.2%;拒绝检测者5人,占9.8%.在接受HIV检测的46个伙伴中,发现HIV/AIDS患者9人,占已检测伙伴的19.6%,其中5人为婚内感染(占55.6%).结论 应该通过法律形式在我国建立伙伴通知制度,有计划地组织伙伴通知工作.伙伴通知制度及相关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只能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来规定.
作者:李海闽;李毅然;孙春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