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刚;管文辉;朱银霞;魏庆;严小平;冯剑影
至今,对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对机体的作用尚无一致的结果,两种病毒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尚在研究中.我国为乙型肝炎(乙肝)高发区,HBV重叠感染HIV后其肝病的发展及两种病毒间的自然病程值得探讨.
作者:赵素元;杨晓筠;阿里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受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影响儿童分为四类:(1)感染了HIV的儿童;(2)AIDS致孤儿童;(3)与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共同生活的儿童;(4)AIDS高发区中的儿童.受AIDS影响儿童面临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家庭困难、社会歧视、教育问题、心理问题等.给予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理、心理上的关怀是十分重要的,对儿童的成长发育起着积极作用.
作者:玉洁;许文青;胡俊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有关艾滋病(AIDS)病人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传染源医学管理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十分不利于社区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为加强对HIV/AIDS患者管理,荔湾区一直在积极主动地探讨推广社区关怀支持服务的方向和定位.
作者:张瑞丹;张建华;唐晓;徐慧芳;张周斌;赵宇腾;温干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及其疾病进展与机体内一些细胞的免疫功能有关.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在机体感染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人类HIV-1感染中CD4+CD25+T细胞能控制机体CD4+和CD8+T细胞的特异性抗HIV-1免疫应答,并且与HIV-1感染状态有关.在多种疾病中都发现Th1/Th2的异常转化.目前多数研究结果表明:HIV-1感染也会造成Th2的极化,并终造成CD4+T细胞功能的缺失.在机体抗HIV-1感染中,树突状细胞(DC)具有双重作用,DC在HIV-1感染中的这种双重作用导致机体内DC数量减少及功能削弱.NK细胞是对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慢性HIV-1感染会引起NK细胞群的异常.有学者报道CD56+CD16+CD3-+CD4+CCR5+/CXCR4+的NK细胞可被HIV-1感染,使感染者天然免疫功能低下.虽然上述这些细胞在HIV-1感染中都有各自的功能,但是作为免疫系统网络整体而言,它们功能变化导致的HIV-1感染性疾病的进展是这些细胞相互作用、相互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李莉;曹韵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作为全世界艾滋病流行严重的地区,非洲集中了全世界80%的艾滋孤儿.非洲艾滋孤儿的生存现状比较凄惨,他们面临着生存、健康、教育、歧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艾滋孤儿存在的问题,许多非洲国家的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对艾滋孤儿救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中国的艾滋孤儿问题日益突出.如不引起足够重视,将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可以借鉴非洲政府成功的经验,找出适合中国艾滋孤儿的救助模式.
作者:吕新辉;毕振强;傅继华;钱跃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在暗娼中开展性病主动监测,一直是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难点,为了在该类人群中建立性病监测网络,探索暗娼性病感染的规律,并观察对暗娼实施性病、艾滋病干预的结果.2004年对重庆市主城区部分娱乐场所长期进行干预的157名暗娼进行了行为因素和性病患病情况调查,同时将未进行干预的169名暗娼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音;邝富国;张君;徐世明;潘传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及培养基pH值,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及交沙霉素在体外抗解脲脲原体(Uu)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方法 用微量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了35株临床Uu标本在pH值为6.0、6.5及7.0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24、36、48及60小时时的MIC,并计算MIC90.研究培养时间时以24小时为基础,而研究不同pH则以6.0为基础.结果 培养60小时的MIC与48小时相同.pH值由6.0升高到7.0,在不同的培养时间内,红霉素、阿奇霉素及交沙霉素的MIC可以分别降低1~16、2~32及2~32倍,其中MIC90降低的倍数分别为4~8、4~8、2~4倍,各组MIC的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当培养时间由24小时延长到48小时,在不同pH值的培养基中,三种抗生素的MIC分别可以增加1~32、1~8及1~16倍,其中MIC90分别升高4~8、2~4、2~4倍,各组MIC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体外实验中,当pH在6.0~7.0之间,培养时间在48小时内,红霉素、阿奇霉素及交沙霉素的MIC随培养基pH升高而显著降低,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培养时间超过48小时,MIC不再改变.
作者:罗迪青;周晓琳;余敏君;尹卫国;吴移谋;何定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和青海省传染病院各5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1岁.感染艾滋病病毒(HIV)途径主要是经输血和性传播.10例患者中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3例(好转2例,死亡1例),肺结核3例(好转2例,死亡1例),真菌性肺炎2例(好转1例,死亡1例),细菌性肺炎2例(好转).结论 肺部感染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其临床表现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均与一般肺部感染有所不同,因此了解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对艾滋病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久太;祖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绝大多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被告知其血清学检测阳性结果后,表现出情绪低落、紧张、恐惧和孤独,他们心里极其脆弱,对生活缺乏信心.开展检测后咨询服务可为HIV感染者提供紧迫的心理治疗,帮助他们在初阶段减轻巨大心理压力,增强生活信心.对2004年8月~2005年12月参加艾滋病自愿咨询检验(VCT)服务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杜大卫;高雪莲;马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梅毒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性疾病,传染性强,治疗时间长,疗后须随访.对上海市徐汇区医疗机构近年的梅毒病史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发现本区梅毒病例存在实验室诊断不及时及复查率很低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区成立了梅毒诊疗中心,实施了一系列干预措施,为评价其效果,特对本区梅毒诊疗中心干预前后梅毒病例诊疗及复查情况作对比分析,为今后梅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宋小莺;杨美霞;华荣秋;张红叶;庄鸣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在目前进口试剂较昂贵的情况下,探讨国产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检测试剂用于检测艾滋病病毒(HIV)病毒载量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从全国4个省的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采集110份样本,每份样本均同时使用生物梅里埃公司NASBA与深圳匹基生物公司实时荧光定量PCR两种方法测定血浆中HIV RNA含量,比较两种方法所得数据间的关系.结果 HIV样本病毒载量处于3.5 × 103~1.0×105拷贝/ml范围时,一致性较好,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在小于103拷贝/ml范围内时,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当病毒载量处于1.0×103~3.5×103拷贝/ml范围时,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偏差较大;病毒载量处于大于105拷贝/ml的范围时,虽然两种检测方法数值之间无相关性,但均显示处于105以上的较高数值范围.结论 NASBA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两种检测方法在3.5×103~1.0×105拷贝/ml范围内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国产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检测试剂检测结果与国际上较常用的病毒载量检测方法的结果之间的差异已经缩小,在低载量的检测敏感性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总体来说,使用国产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检测试剂可以初略定量血浆中HIV RNA含量.
作者:马鹏飞;邢辉;魏民;全宇;姜树林;邵一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受血及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患者的潜伏期及生存时间.方法 回顾性词查171例受血感染HIV者和44例经母要传播感染HIV儿童.调查内容: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时间、发病时间、生存时间等.结果 受血感染HIV者平均潜伏期为7.87年(95%可信区间为7.58~8.15年).潜伏期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随着供血者感染HIV时间的延长,受血感染HIV者潜伏期缩短.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儿童平均潜伏期为5.00年(95%可信区间为3.50~6.50年),母婴传播感染HIV潜伏期短于受血感染者,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受血感染HIV者在艾滋病(AIDS)发病时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116/mm3.171例HIV/AIDS患者中29人死亡,从感染HIV到其死亡时间为6.97±1.52年.结论 该地区受血感染HIV者的平均潜伏期为7.87年,母要传播感染HIV的儿童平均潜伏期为5年,短于受血感染HIV者.
作者:朱梦飞;桂希恩;付学东;张卫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艾滋病(AIDS)病人,并为求询者提供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危险和预防艾滋病病毒(HIV)的传播.方法 在性病门诊设置艾滋病咨询室,提供规范的VCT服务.结果 一年来,共为1 921名求询者提供VCT服务,发现HIV/AIDS患者6例,阳性率为0.31%,与人群估计阳性率0.005%比较,经u检验,P<0.0005.结论 在性病门诊开展VCT服务,可以迅速吸引具有高危行为的人接受咨询检测,高效地发现阳性感染者.
作者:吴小刚;管文辉;朱银霞;魏庆;严小平;冯剑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就诊的拟诊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的常见病原体的感染特征,探讨影响非淋菌性尿道炎流行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拟诊NGU患者的尿道/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淋病奈瑟菌(Ng)、念珠菌(Cd)、滴虫(T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等常见病原体的检测与培养.同时对患者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 977例被检者中,Ct阳性329例(33.67%),Uu156例(15.97%),Mh72例(7.37%),Ng25例(2.56%),Cd46例(4.71%),Tv28例(2.87%),HSV-2 7例(0.72%).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的98例(10.03%),其中有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为88例,主要为Ct、Uu、Mh、Ng间的混合感染.在Ct、Uu阳性检出者中25.85%为无症状感染.有90%NGU患者感染于18~49岁性活跃期年龄组,其中以30~39岁感染居多;Ct、Uu、Cd的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非婚性接触感染占NGU的65.30%.结论 (1)拟诊NGU患者其病原体感染检出率较高的有衣原体、支原体、淋病奈瑟菌、念珠菌(x2=68.39,P<0.005);(2)在NGU患者中存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的混合感染;(3)无症状的NGU感染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4)NGU的流行和传播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丽;王金桃;杨慧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了解高危人群的性行为情况,在江西省A、B两市开展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姜红英;卢兆芸;文海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儿男性,7月龄,因发现口腔白斑半年、反复发热、咳嗽5个月,于2005年10月24日入院.其母在患儿入院时承认在生产时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确认试验为阳性.患儿为足月剖宫产,无产伤史.母乳喂养6天后改为人工喂养.
作者:卢洪洲;张云智;潘启超;孙洪清;王江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6年2月中旬,永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发现某国产艾滋病病毒(HIV)金标检测试剂存在漏检现象.经重庆市CDC艾滋病确证实验室验证及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参比实验室专家现场调查检测证实,该产品的确存在严重漏检.
作者:邹静波;凌华;强来英;张桂云;韩梅;周全华;钱天学;王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某产妇,25岁,孕36+6周,孕1产1,因阴道流液半小时于2006年5月30日13:13:00入住我院妇产科,早产一活女婴.次日采用中山生物试剂公司的HIV抗体1+2双抗原夹心法(批号:2006019,有效期:2007-1-18)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弱阳性.随即采用北京蓝十字生物公司的胶体金法(批号:20060102,有效期:2007-7-17)进行快速检测,结果为阴性.6月1日重新复查,结果虽为阴性,但属于灰带.故电话通知妇产科要求重新采血.6月2日把两次的标本重新测定,两次标本均无溶血及黄疸.根据检测结果后确诊为HIV抗体阴性.测定结果如下表.
作者:何宗忠;王大钊;沈雪曼;龚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男性流动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危险行为水平.方法 采用双阶段概率抽样,对昆明等4个市(州)的建筑工人等4类男性流动人群进行抽样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 4类男性流动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平均为15.5%,对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错误认识较多;9.7%和10.7%的人在过去1年中有商业性性行为和临时性行为,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50%和44%,被调查对象与不同类型性伴的安全套使用率存在较大差异;0.4%的人报告在过去1年中曾经注射过毒品;正确求医行为比例为35.7%;34%的被调查对象从未获得艾滋病知识,2.2%的人自愿做过艾滋病检测并知道结果.4个市4类男性流动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和危险行为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男性流动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商业性行为和临时性行为比例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获得宣教和干预服务的比例较低,各地流动人群知识和行为存在明显差异,急需提高该人群干预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作者:贾曼红;陆林;张强;陆继云;梅静远;卢冉;罗红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分析性病门诊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发病情况,探讨淋病合并NGU感染、沙眼衣原体(Ct)合并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的意义.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同时检测淋球菌(Gc)、Ct、Uu、Mh.结果 2004年到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共4 224例,检出淋球菌感染459例,感染率10.87%.其中129例为Gc、Ct和Uu合并感染,感染率3.05%;检出NGU感染1 370例(32.43%),其中363例为单纯Ct感染,感染率为8.51%;552例为单纯Uu感染,感染率为13.07%;110例为Mh感染,感染率为2.60%.Ct、Uu合并感染216例,感染率为5.11%.结论 NGU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淋球菌感染,在对性传播疾病(STD)怀疑NGU感染的高危人群检查或复查时,应同时检测Ct和Uu,尤其不能忽视高度怀疑Gc感染,同时合并Ct、Uu感染或淋球菌感染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生.
作者:魏虹娟;王春;刘意;叶江竹;黄晓婕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