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梦飞;桂希恩;付学东;张卫
目的 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艾滋病(AIDS)病人,并为求询者提供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危险和预防艾滋病病毒(HIV)的传播.方法 在性病门诊设置艾滋病咨询室,提供规范的VCT服务.结果 一年来,共为1 921名求询者提供VCT服务,发现HIV/AIDS患者6例,阳性率为0.31%,与人群估计阳性率0.005%比较,经u检验,P<0.0005.结论 在性病门诊开展VCT服务,可以迅速吸引具有高危行为的人接受咨询检测,高效地发现阳性感染者.
作者:吴小刚;管文辉;朱银霞;魏庆;严小平;冯剑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湖北省自198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现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流行涉及面广,累及人群主要为青壮年,具有明显的地域聚集性,正在由重点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扩散,累积的大量感染者正在集中发病和死亡.
作者:姚中兆;许骏;孙必高;丁洁;周旺;周敦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强制戒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减少伤害技能的掌握情况,为对吸毒人群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宣传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3所强制戒毒所中432名强制戒毒学员作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减少伤害技能.结果 共调查432名戒毒学员.戒毒学员对于共用注射器吸毒、输血及血液制品、性接触、母婴传播等传播途径的正确应答率分别为:83.10%、87.04%、86.34%、75.00%,但对于共用水杯餐具、接触HIV/AIDS患者的眼泪汗液、礼节性的接吻、蚊虫叮咬等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应答率较低,分别为62.04%、53.94%、55.56%、30.09%.对于共用针具吸毒和高危性行为减少伤害技能的掌握程度较低.结论 目前吸毒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认识不足,减少伤害技能低下,应当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同时加大行为干预力度.
作者:张周斌;林爱华;赵宇腾;高凯;李泽荣;徐慧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全球艾滋病流行的严峻趋势迫切需要研制安全、有效、价廉的艾滋病疫苗.尽管国际上艾滋病疫苗研究已有20年的历史,但仍然未获成功.该文将就国际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历史、发展阶段、研发特点进行综述,并重点回顾国内外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的进展情况,并对艾滋病疫苗的研发策略进行探讨.
作者:张健慧;邵一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了解大连市城乡居民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对艾滋病及艾滋病病人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宣教工作提供依据,2005年5~8月对大连市公众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作者:赵志杰;佟伟;高学谦;阎立芹;崔淑明;王祯宏;高春宁;戴忠霞;任徽;王仁荣;孙秀敏;王述珉;寇红;李瑞;张群;熊帮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某产妇,25岁,孕36+6周,孕1产1,因阴道流液半小时于2006年5月30日13:13:00入住我院妇产科,早产一活女婴.次日采用中山生物试剂公司的HIV抗体1+2双抗原夹心法(批号:2006019,有效期:2007-1-18)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弱阳性.随即采用北京蓝十字生物公司的胶体金法(批号:20060102,有效期:2007-7-17)进行快速检测,结果为阴性.6月1日重新复查,结果虽为阴性,但属于灰带.故电话通知妇产科要求重新采血.6月2日把两次的标本重新测定,两次标本均无溶血及黄疸.根据检测结果后确诊为HIV抗体阴性.测定结果如下表.
作者:何宗忠;王大钊;沈雪曼;龚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四聚体(tetramer)、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CS)方法研究HIV-1感染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的数量和功能.方法 应用三种tetramer检测14例HLA-A2阳性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特异性CTLs的频率,同时采用SL9(SLYNTVATL)体外冲击HIV-1感染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通过ELISPOT和ICCS方法检测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CTLs,初步分析特异性CTLs在HIV-1感染中的作用.结果 Tetramer SL9、IV9和YI9检测出的特异性CTLs占CD8+T细胞的百分比范围分别为0.06%~3.27%,0.05%~0.57%和0.09%~0.66%;其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1/14、10/14和5/7.ELISPOT和ICCS检测的产生IFN-γ的细胞近似,但远低于tetramer检测出的病毒特异性CTLs的数量.结论 Tetramer可以敏感地检测出特异性CTLs.ELISPOT和ICCS则是研究CTLs功能的重要手段.联合使用三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价HIV-1感染者体内CTLs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褚福亮;徐东平;金磊;高福;王福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保存时间对血浆样本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病毒载量测定值的影响.方法 应用HIV-1核酸序列扩增系统技术(NASBA)对87份-20℃保存的HIV-1抗体阳性血浆样本分组,分别在第0、3、6、11、12、13、14个月进行HIV-1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20℃保存3个月的样本病毒载量无明显降低,平均下降0.210 Log值(P>0.05),6个月以后的样本病毒载量明显降低,平均下降0.256 Log值(P<0.05),11、12、13个月以后的样本病毒载量明显降低,平均下降大于0.428 Log值(P<0.05),但病毒载量下降幅度与原始病毒载量无关(P>0.05).结论 血浆样本在-20℃条件下保存6个月以上HIV-1 RNA病毒载量水平降低明显,已不能真实反映原始样本病毒载量水平,用于病毒载量检测的血浆样本在-20℃冰柜中不宜超过3个月.
作者:潘品良;张麒;姚均;陶晓霞;裴丽健;蒋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儿童和儿童抚养人的视角,初步了解中国部分农村地区父母感染艾滋病对儿童社会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19名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20名儿童抚养人以及8名社区关键知情人进行调查.结果 大多数儿童存在害怕、焦虑、悲伤、自卑等心理问题.针对儿童的歧视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对儿童的孤立、漠视和拒绝.儿童依赖抚养人和同伴获得心理上的支持.结论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该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改善这些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
作者:徐韬;阎志华;王常合;段松;叶润华;濮永成;段启祥;吴尊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三种基数估计方法对广东省某地吸毒人群的规模进行估计,力图找到一种经济、方便、快捷和相对准确的基数估计方法.方法 采用简易乘数法、捕获-再捕获法、公安人员定性估计的方法对该地的吸毒人群规模进行估计.结果 公安人员定性估计该地吸毒人群数量为15 900人,简易乘数法估计该地吸毒人群数量为15 745~19 614人,捕获-再捕获法估计该地吸毒人群数量为36 210~41 902人.三种不同方法估计数的中位数为18 540人.结论 该地吸毒人群规模估计数为18 540人.简易乘数法是一种经济、简便、可行的基数估计方法,且能获得一个较为准确的估计数.
作者:李艳;李文杰;林鹏;麦荣建;刘勇鹰;杨流苗;罗元英;赵金扣;叶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监测中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规划和进行干预活动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 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性病门诊就诊者、暗娼、吸毒者和男性同性恋等高危人群进行监测.结果 (1)24.2%(29/120)的性病门诊就诊者哨点检出HIV抗体阳性者,阳性率均低于5%.(2)27.3%(18/66)的暗娼哨点检出阳性者,多数处于较低水平(<5.0%),个别的暗娼哨点HIV抗体阳性率较高,如四川达州市大竹县和湖南省衡阳市分别为10.5%和5.2%.HIV阳性者中45.3%有注射毒品史,部分地区暗娼有注射吸毒史的比例高达50%;暗娼人群中报告每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的中位数为38.7%.(3)72.7%(56/77)的吸毒者哨点检出HIV抗体阳性者,各哨点阳性率差异较大,高是四川达州市大竹县,为69.7%;其次为新疆伊宁市,为68.0%.阳性率高于20%的哨点集中于四川、新疆、广西和湖南等省份;吸毒者中注射吸毒比例的中位数为64.1%,注射吸毒者中共用注射器比例的中位数为46.8%.(4)3个男性同性恋哨点中,安徽合肥市的HIV抗体阳性率为3.3%,其余两个哨点均低于1%;男性同性恋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仍很低.结论 中国HIV感染疫情仍呈蔓延扩散之势.吸毒人群中高比例注射吸毒及高比例共用注射器行为,暗娼及男性同性恋中的低安全性行为,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大有效干预措施的力度及覆盖面.
作者:卫生部疾病控制局艾防处;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协作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和青海省传染病院各5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1岁.感染艾滋病病毒(HIV)途径主要是经输血和性传播.10例患者中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3例(好转2例,死亡1例),肺结核3例(好转2例,死亡1例),真菌性肺炎2例(好转1例,死亡1例),细菌性肺炎2例(好转).结论 肺部感染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其临床表现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均与一般肺部感染有所不同,因此了解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对艾滋病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久太;祖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6年2月中旬,永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发现某国产艾滋病病毒(HIV)金标检测试剂存在漏检现象.经重庆市CDC艾滋病确证实验室验证及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参比实验室专家现场调查检测证实,该产品的确存在严重漏检.
作者:邹静波;凌华;强来英;张桂云;韩梅;周全华;钱天学;王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作为全世界艾滋病流行严重的地区,非洲集中了全世界80%的艾滋孤儿.非洲艾滋孤儿的生存现状比较凄惨,他们面临着生存、健康、教育、歧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艾滋孤儿存在的问题,许多非洲国家的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对艾滋孤儿救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中国的艾滋孤儿问题日益突出.如不引起足够重视,将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可以借鉴非洲政府成功的经验,找出适合中国艾滋孤儿的救助模式.
作者:吕新辉;毕振强;傅继华;钱跃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福建省未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HIV的逆转录酶和蛋白酶耐药基因变异情况,为福建省开展HIV-1抗病毒治疗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采集福建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的抗凝全血,分离血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IV-1pol区序列并直接进行序列测定,提交Web站点http://hivdb.stanford.edu进行耐药突变分析.结果 选取74份流行病学资料及序列资料完整的样本进入耐药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蛋白酶基因的次要耐药突变广泛存在,以M36I、L63P、I93L等多态性突变类型为主,未发现与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相关的突变.逆转录酶区的耐药突变分布较为分散,发生率为20.27%(15.74).依据耐药性解释,发现3例样本(4.05%)表现为对部分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潜在或低度耐药.结论 福建省未用药的HIV感染者中,耐药相关突变尚处于低流行状态,在开展抗病毒治疗后应当定期进行耐药性检测以期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建芳;严延生;颜苹苹;吴守丽;黄海龙;林勋;陈舸;郑健;谢美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绝大多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被告知其血清学检测阳性结果后,表现出情绪低落、紧张、恐惧和孤独,他们心里极其脆弱,对生活缺乏信心.开展检测后咨询服务可为HIV感染者提供紧迫的心理治疗,帮助他们在初阶段减轻巨大心理压力,增强生活信心.对2004年8月~2005年12月参加艾滋病自愿咨询检验(VCT)服务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杜大卫;高雪莲;马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在目前进口试剂较昂贵的情况下,探讨国产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检测试剂用于检测艾滋病病毒(HIV)病毒载量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从全国4个省的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采集110份样本,每份样本均同时使用生物梅里埃公司NASBA与深圳匹基生物公司实时荧光定量PCR两种方法测定血浆中HIV RNA含量,比较两种方法所得数据间的关系.结果 HIV样本病毒载量处于3.5 × 103~1.0×105拷贝/ml范围时,一致性较好,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在小于103拷贝/ml范围内时,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当病毒载量处于1.0×103~3.5×103拷贝/ml范围时,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偏差较大;病毒载量处于大于105拷贝/ml的范围时,虽然两种检测方法数值之间无相关性,但均显示处于105以上的较高数值范围.结论 NASBA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两种检测方法在3.5×103~1.0×105拷贝/ml范围内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国产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检测试剂检测结果与国际上较常用的病毒载量检测方法的结果之间的差异已经缩小,在低载量的检测敏感性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总体来说,使用国产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检测试剂可以初略定量血浆中HIV RNA含量.
作者:马鹏飞;邢辉;魏民;全宇;姜树林;邵一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至今,对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对机体的作用尚无一致的结果,两种病毒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尚在研究中.我国为乙型肝炎(乙肝)高发区,HBV重叠感染HIV后其肝病的发展及两种病毒间的自然病程值得探讨.
作者:赵素元;杨晓筠;阿里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至2005年12月31日止,咸宁市共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30人,其中艾滋病(AIDS)病人14例(已死亡6人).通过孕妇筛查共发现HⅣ阳性孕妇3例.外来人口、本地外出打工返乡人员、本市机关专业技术人员各1例.现将3例孕妇HIV感染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魏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梅毒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性疾病,传染性强,治疗时间长,疗后须随访.对上海市徐汇区医疗机构近年的梅毒病史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发现本区梅毒病例存在实验室诊断不及时及复查率很低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区成立了梅毒诊疗中心,实施了一系列干预措施,为评价其效果,特对本区梅毒诊疗中心干预前后梅毒病例诊疗及复查情况作对比分析,为今后梅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宋小莺;杨美霞;华荣秋;张红叶;庄鸣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