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公立医院性病门诊医生对男性淋菌性和沙眼衣原体性尿道炎处方用药的调查

张岚;王千秋;钟铭英

关键词:淋球菌, 沙眼衣原体, 治疗
摘要:目的了解公立医院性病门诊医生对男性淋菌性和沙眼衣原体性尿道炎的处方用药情况,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抽查了2个试点省的608份具有尿道炎病征的男性病人病历,将其用药情况与卫生部规定方案进行对照,判断是否合理.结果 608份病历中,除了8例淋病外,其他病例在药物的选择上基本无原则性错误.但治疗方案符合卫生部规定者只占25.5%(155/608).存在的问题有剂量过大、疗程过长、不必要的联合用药等.结论公立医院性病门诊医生对男性淋菌性和沙眼衣原体性尿道炎的处方用药还存在较严重的不规范.有必要加强对卫生部推荐方案的宣传,强化对医生的培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公立医院性病门诊医生对男性淋菌性和沙眼衣原体性尿道炎处方用药的调查

    目的了解公立医院性病门诊医生对男性淋菌性和沙眼衣原体性尿道炎的处方用药情况,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抽查了2个试点省的608份具有尿道炎病征的男性病人病历,将其用药情况与卫生部规定方案进行对照,判断是否合理.结果 608份病历中,除了8例淋病外,其他病例在药物的选择上基本无原则性错误.但治疗方案符合卫生部规定者只占25.5%(155/608).存在的问题有剂量过大、疗程过长、不必要的联合用药等.结论公立医院性病门诊医生对男性淋菌性和沙眼衣原体性尿道炎的处方用药还存在较严重的不规范.有必要加强对卫生部推荐方案的宣传,强化对医生的培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

    作者:张岚;王千秋;钟铭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AIDS项目伦理审查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伦理学是研究社会道德现象的科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学问[1].伦理学有三条基本原则:尊重个人、受益、公平,是整个人类社会保证无论何时,在开展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作者:刘春雨;余冬保;张有春;王若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佛山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和掌握佛山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加强口岸控制疾病的监测,防止性传播疾病(STD)的蔓延.方法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反应(TRUST)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1993年8月~2002年8月出入佛山口岸的13 217人进行梅毒血清学监测.结果检出梅毒抗体阳性16人,感染率为0.12%.感染者年龄小22岁,大57岁;20~40岁感染者10例,占感染者的62.50%.在佛山口岸人群中,船员感染者10人,占62.50%;有3例外籍入境人员,占18.75%.结论 (1)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为了控制梅毒的传播,要加强对20~40岁人员的监测;(2)在口岸人群中,船员属于高危人群.应加强对梅毒等STD的监测工作.同时还应对他们进行有关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使其了解该病的传播途径、自我保护措施,以及感染梅毒对人体、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使他们能自觉地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梅毒等STD的感染;(3)加强对外籍入境人员的监测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梅毒经口岸传播到国内.

    作者:陈素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新乡市HIV流行特征及形势分析

    目的了解新乡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寻找控制措施.方法使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全市1992~2002年HIV感染情况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规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995年发现首例HIV抗体阳性者,至2002年5月底累计报告确证HIV感染者50例,死亡8例.经血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以1995年以前不规范供血人群为主;已出现经性途径和母婴途径传播的病例.结论尽快开展高危人群行为干预,阻断二、三代传播是预防和控制新乡市艾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董继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男性卖淫者与艾滋病

    艾滋病(AIDS)从一出现就与同性恋(homosexuality)紧密联系,尤其是男性同性恋(gay).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对同性恋现象进行科学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社会学、人类学、行为学、伦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诸多方面.大量的研究证明同性恋并不等于艾滋病,危险的是他们的某些性行为方式,而不是同性恋本身[1].

    作者:米国栋;吴尊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性病门诊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结合临床分析性病门诊具有泌尿生殖道刺激症状及异常分泌物患者的淋病(GU)及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的感染特点,同时检测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给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男性尿道、女性宫颈拭子,通过荧光探针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可疑患者进行NG、CT、UU的检测.结果 153例患者年龄集中在21~40岁,其中大多数有非婚性接触史,NGU和GU的检出率分别是48.34%和23.53%,女性患者中CT、UU的感染率分别为5.26%和34.21%.混合感染为19例.结论 NGU和GU的感染以性成熟期患者为主,感染与性活跃有关.应避免不洁性接触,尽可能的为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以及时发现合并感染,给予有效的治疗.FQ-PCR技术检测NG、CT、UU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结果客观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的优点,适宜门诊初查.

    作者:王金燕;徐旌;刘东海;吴泽文;张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基层妇产科工作人员实施普遍性防护原则和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农村基层妇产科工作人员对普遍性防护原则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采用半结构式问卷对安徽省2个县的县级和乡级卫生机构妇产科所有在岗工作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在137名妇产科工作人员中,59(43%)人没听说过普遍性防护原则,17人(12%)知道污染针头刺伤后有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可能性,72人(53%)认为自己有可能遇到感染了HIV的病人,54(39%)人检查病人时每次都戴手套,82人(60%)检查病人前后每次洗手,59人(43%)曾被针头和其它锐利器具刺伤,43人(31%)曾被病人分泌物溅入眼鼻口中.结论基层妇产科工作人员对普遍性防护原则的了解程度有限,对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存在着明显的职业暴露现象,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控制血源性疾病的医源性传播途径.

    作者:计国平;何玲秀;刘永生;储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白细胞抗原多态性与HIV/AIDS的关联及其在疫苗设计中的意义

    人白细胞抗原(HLA)系统是目前所知为复杂的遗传多态性系统,它们负责免疫细胞与其它细胞间的相互识别,参与诱导和调控免疫应答反应.HLA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HLA的Ⅰ类和Ⅱ类抗原在某些传染病和自身免疫病的作用,已被人们广泛认识.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严重传染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性疫苗和治愈措施.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HLA与HIV感染及发病进程存在关联,有些HLA型别的个体表现出对该疾病的天然抗性,虽多次暴露而不被感染.相反,有些型别的个体则对HIV易感.寻找AIDS的易感和抗性基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工作,对AIDS与HLA相关性的探讨或许可以另辟蹊径,来阐明疾病的发生机制,为AIDS的基因治疗和免疫预防提供有效的切入途径.

    作者:鲁晓知;洪坤学;朱家鸿;邵一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涉外婚检中HIV的筛查与控制对策探讨

    随着对外开放,涉外婚姻逐年增加,1998年4月省妇幼保健院在婚检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此后从1998~2001年共涉外婚检19 732对,筛查出24例HIV感染者,现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肖子如;林秀凤;邹清安;杨式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HIV/AIDS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与耐药研究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状况、病原菌分类及耐药现状.方法总结近年来收治的131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HIV/AIDS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48例,感染率为36.6%,其中以念珠菌为主,占61%,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占62.7%.随着CD+4T淋巴细胞的减少,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感染率逐渐增加.念珠菌对益康唑(ECO)、酮康唑(KET)、咪康唑(MIC)、制霉菌素(NYS)、氟康唑(FLU)、伊曲康唑(ITR)、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耐药率分别为69.4%、66.7%、58.3%、44.4%、43.8%、36.4%、14.3%、13.9%.结论 HIV/AIDS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率高,且多有药耐药性,特别是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已呈明显耐药,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警惕.

    作者:陈谐捷;蔡卫平;陈劲峰;钟活麟;唐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计算机辅助调查问卷在STD/AIDS行为监测中的运用

    目的计算机辅助调查问卷(ACASI)方式是否能提高性病/艾滋病(STD/AIDS)行为监测资料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男性从业人员[ACASI参与者15人,面对面调查(FFI)参与者45人],进行两种问卷技术效果比较.结果所有参与者都完成了问卷内容,采用ACASI的人员认知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采用FFI的人员(P=0.001);在敏感问题回答方面:涉及安全性行为方面问题的无应答情况比较,采用FFI的较采用ACASI的无应答率高(χ2=9.000, P=0.003);对既往是否自觉有性病不适症状比较,采用ACASI的人员的肯定回答率是采用FFI人员的9.25倍,其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其它问题回答差异均未发现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调查中未发现运用ACASI较运用FFI能更有效的提高敏感问题回答的可靠性,但ACASI能有效减少无应答率,其本身具有的优越性值得进一步论证.

    作者:刘敬涛;张玉润;阎正民;欧阳宇;谢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AIDS宣传活动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2001年艾滋病(AIDS)宣传活动在提高一般人群AIDS基本知识和改变针对HIV/AIDS患者态度方面的效果.方法 2001年12月8~13日期间,在京、皖、闽、桂、鄂、湘、吉、川、晋、新、滇、粤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会(首府)和随机各抽取的1个地级市,采用在广场、商场或市区、火车站随机拦截行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 185份.电视、报纸是民众接触AIDS宣传的主要渠道,分别占66.34%、58.33%.农牧渔职业AIDS知识低.近半个月接触过AIDS知识宣传的人,在AIDS传播途径(46.80%、35.66%),非传播途径(14.45%、9.03%),预防方法(59.04%、37.49%),非预防方法(56.32%、42.77%)等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以及对HIV/AIDS患者持积极态度(31.28%、18.63%)等方面,均非常明显地高于未接触艾滋病宣传的人(P<0.01).控制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的影响后,接触AIDS宣传是提高AIDS知识和改善对HIV/AIDS患者态度的重要因素.结论电视、报纸是民众接触AIDS宣传的主要渠道.AIDS宣传提高了民众的AIDS知识和积极态度.民众的AIDS知识水平仍然很低,尤其是对AIDS非传播途径还存在错误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大针对性宣传的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作者:柔克明;吴尊友;张洪波;管纪慧;刘伟;陈仲丹;陈曦;杨放;孙乔;乔晓春;李凡;沈庆辉;林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河北省某县有偿献血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抗-HIV检测分析

    目的调查并分析河北省某县有偿献血员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艾滋病病毒I型(HIV-1)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等检测了抗-HCV、HCV核糖核酸(RNA)和抗-HIV.结果共检测109例受HCV感染的献血员,其中ALT异常者为38.53%(42/109),抗-HCV阳性率为95.41%(104/109),HCV RNA阳性率为70.64%(77/109),抗-HIV阳性率为0(0/109).结论在该县有偿献血HCV感染者中HIV-1感染率为0,HCV感染者中HIV-1感染存在地区差异,并非所有地区HCV感染者HIV感染率均高.

    作者:于敏;田秀兰;韩忠厚;万华;李文刚;公维波;魏来;徐小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澳大利亚AIDS预防控制工作的启示

    贵州省自1993年发现艾滋病(AIDS)以来,感染人数逐年增加,近年已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为了协助贵州省在流行早期采取有效措施遏制AIDS的流行,卫生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将贵州省列为2001~2005年合作项目省之一,并将开发领导、借鉴经验、制定策略列为第1年合作项目的重点.2001年12月4~12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卫生厅、计委、财政厅、外事办公室、皮肤病性病防治所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团,赴澳大利亚进行有关艾滋病预防和关爱的考察.考察内容为澳大利亚政府机构、卫生部门、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各方面参与预防控制AIDS的具体做法.考察方法主要是在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的医疗卫生机构、参与AIDS防制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社区组织,举行小型座谈会和实地参观.

    作者:柏珩;高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6例Kaposi肉瘤病例调查分析

    Kaposi肉瘤(KS)是分化较好的血管增生导致的多发性恶性肿瘤.经典KS常发生于50~80岁老人,男女发生比例为10~15∶1,多见于东欧和地中海地区[1].美国KS发病率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男性中约占20%,接受输血的血友病病人和妇女中将近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经典KS多发地区,自1995年发现HIV感染者以来,临床上艾滋病(AIDS)相关KS(AIDS-KS)却少有发现和报告.随着HIV感染者的增加,KS受到新的关注,现将自1998年以来在临床上收集的本地经典KS病例及发现的首例AIDS-KS病例调查分析如下.

    作者:孙峰;孙淑才;阿孜林·努;魏清琴;王冬莉;顾丽怡;常学智;阿斯亚·吐;赛力克·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防止HIV-1的性传播

    据估计,截至2001年底全世界有4 000万艾滋病病毒HIV/AIDS患者,每年有近500万HIV新感染者[1].新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异性之间的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尽管通过教育,改变性行为,提倡安全套的使用是防止HIV传播的有效措施,但仍需要探讨各种可能有效的手段以对付这种瘟疫的流行.

    作者:卢洪洲;潘孝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0例AIDS诊治情况分析

    中国艾滋病(AIDS)流行已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发病人数明显增加.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自2000年7月发现第1例AIDS患者以来,至今共发现10例AIDS患者,分析此10例AIDS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发现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现提出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陈素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AIDS合并肺部感染90例分析

    目的提高对艾滋病(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认识.方法对1995~2001年在佑安医院就诊的90例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1)结核病(TB)38例(42.2%),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35例(38.9%),肺隐球菌病2例(2.2%),军团菌肺炎2例(2.2%),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1.1%),其它不明原因肺部感染12例(13.3%).(2)90例肺部感染的患者中,CD+4 2~340/μl,平均CD+4 125±86/μl,CD+4/CD+8 0.01~0.51.其中CD+4>200/μl 7例(7.8%),CD+4 100~200/μl 19例(21.1%),CD+4<100/μl 64例(71.1%).结论中国成人AIDS合并肺部感染以TB和PCP为主.AIDS患者在CD+4<200/μl时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其中以CD+4<100/μl时较为常见;CD+4越低,肺部感染越严重.

    作者:张可;董培玲;徐斌;赵大伟;吴昊;徐莲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白细胞酯酶实验与病征法诊断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比较

    为了比较白细胞酯酶实验(LET)与病征法诊断淋球菌(NG)和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对167例就诊者分别进行尿道/宫颈拭子NG培养,采集长时间不排尿后的首段尿(FVU)进行LET和CT的连接酶反应(LCR)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萍;连石;朱威;赵威;赵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西藏自治区部分看守所犯罪人员中STD/AIDS感染情况调查

    为了解西藏自治区性传播疾病(STD)/艾滋病(AIDS)在犯罪人群中感染情况,于2002年5月对部分看守所373名在押犯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玉珍拉措;张宏中;多吉江村;普次典;米玛;嘎日卡嘎;索朗次仁;曲尼;陈光珍;达珍;贡嘎;布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