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青;朱颖佳
目的:探讨女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性生活变化情况,总结其影响因素,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0年2月到2013年5月21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评价术前术后在性生活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性生活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和女性性功能指数问卷上,治疗后在相关指标评分上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手术范围、宫颈去除、婚姻状况、经产次、配偶总体关系、性心理发育是影响因素(P均<0.05),而和职业无关(P>0.05).其中年龄、手术范围、宫颈去除、婚姻状况、经产次、配偶总体关系、性心理发育是女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性生活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女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性生活和术前比较有所下降,而尽可能保留宫颈和附件等对术后性生活影响性低.
作者:林青青;朱颖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128例子宫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盆底肌肉训练,实验组患者在盆底肌肉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及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盆底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84.6%)与对照组(68.3%)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采用盆底肌肉训练的治疗方法而言,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子宫脱垂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治疗过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霞;植枝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探讨易误诊梅毒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诊断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梅毒患者的临床皮疹特点和病理特征.以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指标RPR/TRUST阳性,TPPA阳性为确诊指标.结果:本研究共18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17例,女性1例;小年龄22岁,大80岁,中位年龄30.5岁.16例患者皮损对称分布(16/18),全部患者均有外阴受累(18/18);9例患者行皮肤病理检查.病理特点为间质性炎症浸润(3/9)、内皮细胞肿胀(8/9)、表皮突不规则增生(8/9),空泡化模式(4/9)、浆细胞浸润(9/9)、富含胞浆的淋巴细胞浸润(9/9)、棘层中性粒细胞浸润(2/9)、苔藓化浸润(3/9)、表皮银屑病样增生(6/9).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9/18).结论:梅毒皮损常对称,性交部位常受累.病理上以出现内皮细胞肿胀、表皮突不规则增生、浆细胞围管性浸润、富含胞浆的淋巴细胞浸润等特征为主.
作者:王涛;袁柳凤;梁思;徐晨琛;周细平;吴丹;张涛;郑和义;刘跃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现代性科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了,然而进入我国仅仅只有30余年.但是,我国的性学研究工作者在中国性学会的组织领导下,做了大量的性科学研究工作.正如阮芳赋教授所预测的那样,以中国为首的汉语系国家“正进入并引领世界第三次人类性学高潮”.笔者在30余年的行医和接触性学的工作经历中,深深感受到将性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对于提高诊疗水平很有帮助.但是,目前我国的临床医师及护理工作者重视学习和应用性学知识的状况还并不尽人意.仔细分析我们临床医护工作者已发表的性学研究论文,并不能真正将性科学观点或性学知识运用到所研究的课题当中,与性社会学、性人文学、性伦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相比,明显欠缺较多.为此,笔者从临床医学工作的角度向广大的临床医护工作者呼吁:要重视和系统学习性学知识,并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性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作者:徐计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人流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与继发性不孕的相关性,以便指导临床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入院诊治的600例人工流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将其分为三组,A组:<2周组(91例)、B组:2 ~4周组(108例)及C组:>4周组(401例),统计三组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继发性不孕的发生率,比较三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分析人流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与患者发生继发性不孕的相关性结果:600例患者术后发生继发性不孕为60例,其中A组患者不孕22例(24.18%),B组患者发生不孕12例(11.11%),C组患者发生不孕26例(6.48%),三组患者发生术后不孕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流术后发生继发性不孕的原因主要是输卵管阻塞(46.67%),其次是子宫内膜异位症(26.67%),再次是盆腔粘连(21.66%).人流术后继发性不孕患者性传播微生物中HPV约为51.67%,HSV-2约为43.33%,Ct则为31.67%,Uu则为36.67%、NG则为23.33%.对各变量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继发性不孕与人流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呈负相关(r=-0.622,P<0.01).继发性不孕与性传播微生物呈现正相关(r=0.531,P<0.01).人流术后恢复性生活事件与性传播微生物呈负相关(r=-0.576,P<0.01) 结论:人流术后过早恢复性生活可能会增加性传播微生物的滋生,进而引发输卵管阻塞,导致继发性不孕建议人流术后至少4周后恢复性生活.
作者:李莉;蒋丽;吕榜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体(β-HCG)及孕酮浓度在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中的动态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期的60例正常宫内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孕妇血清β-HCG与孕酮,对比48h内β-HCG的增长率及孕酮水平,比较β-HCG、孕酮及二者联合检测异位妊娠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试验组β-HCG入院时浓度、入院后浓度、浓度增长率及孕酮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8.89,P<0.05;t =8.67,P<0.05;t =9.23,P<0.05;t =10.56,P<0.05).联合检测与β-HCG单独检测相比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5,P<0.05;x2=5.56,P<0.05;x2=4.98,P<0.05).联合检测与孕酮单独检测相比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4,P<0.05;x2 =5.21,P<0.05x2=5.09,P<0.05).结论:异位妊娠孕妇β-HCG、孕酮浓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宫内妊娠孕妇,且β-HCG与孕酮的联合检测未破裂异位妊娠具有早期、敏感、高效的特点,诊断未破裂异位妊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陆婕;周丽仙;朱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运用基于8位点的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人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情况,分析其结果的可靠性并探讨其对严重少精或无精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150例严重少精或无精子症患者的外周血,分别运用PCR-荧光探针法和多重PCR凝胶电泳法进行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AZFa、AZFb、AZFc和AZFd区共8个位点,统计其缺失情况,并分析两方法检验结果的一致性.结果:Y染色体微缺失总发生率为6.00%,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为9 26%;严重少精子症组为4.17%;PCR-荧光探针法和PCR-电泳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Y染色体AZF区与精子生成关系密切,严重少精子症或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男性行辅助生殖技术前应筛查其微缺失情况;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人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稳定快捷,结果可靠.
作者:杨洋;王树玉;周丽颖;白万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程序冷冻法冷冻精子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结局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在本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不孕夫妇的372个周期,分为4个组:用程序冷冻法冷冻精子行常规IVF共76个周期(A组),程序冷冻法冷冻精子行ICSI共92个周期(B组),同期新鲜精液行常规IVF周期97例(C组),新鲜精液行ICSI周期107例(D组),分别比较A组与C组、B组与D组的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多胎率和畸形率.结果:与新鲜精液IVF-ET组相比较,程序冷冻法冷冻精子常规IVF组及ICSI组的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多胎率和畸形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冷冻精子行ICSI组与新鲜精子行ICSI比较,优质胚胎率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程序冷冻法冷冻精子助孕可以获得与新鲜精子相似的结局,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精液保存方法,可用于IVF-ET术前精液冷冻保存.
作者:杨铭;王勇;段金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Ⅲ级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治疗的疗效差别.方法:选取从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和住院手术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Ⅲ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62例,根据患者意愿的分组方法分为药物对照组(非那雄胺片+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31例,手术治疗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组)31例,两组患者在初诊时对患者的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IPP)、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大尿流率、尿动力学检查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进行评估,以及对治疗组术后半年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大尿流率、药物对照组服药1年后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IPP)、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大尿流率、IP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药物对照组患者的大尿流率、IPSS评分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IPP长度和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列腺体积和残余尿量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相比,患者的前列腺突出度(IPP)、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大尿流率、IPSS评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Ⅲ级前列腺增生患者应该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从而患者可能更快的缓解症状,减缓疾病的进展.
作者:杨立杰;于文晓;杨顺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阴道镜诊断、阴道镜活检与阴道镜超声高频电波刀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活检与阴道镜LEEP,对比阴道镜拟诊分别与阴道镜下宫颈活检、阴道镜下LEEP活检结果及阴道镜图像特征对C1N的诊断价值.结果:阴道镜图像特征拟诊CIN Ⅰ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IN Ⅱ及CIN Ⅲ,具有显著差异(x2=22.87,P<0.05;x2=5.29,P<0.05;).阴道镜图像特征拟诊CIN Ⅰ的特异性与CIN Ⅱ及CIN Ⅲ相比有明显差异(x2=5.52,P<0.05;x2 =15.58,P<0.05).阴道镜拟诊与阴道镜下LEEP活检符合率分别为CIN Ⅰ(68.66%)、CIN Ⅱ(44%)、CIN Ⅲ(61.9%)及浸润癌(100.00%).阴道镜拟诊与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符合率分别为CIN Ⅰ (71.64%)、CIN Ⅱ(52%)、CIN Ⅲ(28.57%)及浸润癌(28.57%)阴道镜下LEEP活检与阴道镜下活检的CIN Ⅰ及CIN Ⅱ诊断符合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x2=0.15,P>0.05x2=0.32,P>0.05).阴道镜拟诊同阴道镜下LEEP活检的CINⅢ及浸润癌诊断符合率较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符合率相比均明显偏高,具有显著差异(x2=4.71,P<0.05;x2=7.78,P<0.05).结论:阴道镜在诊断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具有重要的应用,阴道镜LEEP活检较单独阴道镜活检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季菲;傅君;庄文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效益与风险.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16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LRH),对照组80例采用经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ARH),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切缘残留、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盆腔引流量、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RH组在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盆腔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方面优于ARH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残留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H手术治疗宫颈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失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并且可达到与ARH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具有较好的效益和风险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敏;李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切除和开窗两种术式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的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切除组和开窗组,每组各45例,在腹腔镜下分别行输卵管切除术和输卵管开窗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T-HCG情况和术后再次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T-HCG和术后3d血T-HCG的下降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l周血T-HCG下降比率和术后1个月血T-HCG下降至正常例数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宫内妊娠、异位妊娠和继发不孕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与开窗术具有相同的治疗价值,而输卵管开窗术不能提高宫内妊娠率.
作者:冉彩红;贺娟;佘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传统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PR、P53、ER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子宫内膜样癌患者45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75例.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分析所选的患者病理标本中PR、P53、ER的表达情况.对比在不同病理分型、组织分级、临床分期中PR、P53、ER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样癌PR、P53、ER的表达率与浆液性癌PR、P53、ER的表达率比较,组间差异显著(x2=5.49,P<0.05;∥=4.76,P<0.05;x2=4.23,P<0.05).中、高分化癌PR、P53、ER的表达率与低分化癌PR、P53、ER的表达率相比,组间差异显著(x2=5.33,P<0.05;x2=4.23,P<0.05;x2=4.57,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PR、P53、ER的表达率分别与低分化癌PR、P53、ER的表达率相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x2=5.33,P<0.05x2=4.23,P<0.05;x2=4.57,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PR、P53、ER的表达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于卵巢癌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PR、P53、ER的监测.
作者:彭微波;李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并且探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HPV感染的临床价值,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在2013年1月23日至2014年1月23日期间对我院收治的84例宫颈HPV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患者(42例)以及对照组患者(42例),分别给予保妇康栓治疗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比较后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转阴率,比较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小(P>0.05).实验组患者3个月后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数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HPV感染的临床效果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类似,效果显著,但是保妇康栓的起效速度更快.
作者:施赛欧;陈倩;宋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小剂量西地那非治疗再婚中年男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症状的的疗效.方法:将132例在再婚后出现ED的40岁以上中年男性患者随机分为:(1)A组(66例):患者接受小剂量西地那非(25 mg/d)治疗12周;(2)B组(66例):患者仅接受补肾虚类中成药调理治疗,未服西地那非.通过治疗前后国际勃起功能问卷勃起功能评分(IIEF-5)和性生活成功率以及配偶满意度等指标变化,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A组和B组的IIEF-5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A组的IIEF-5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相比,A组均优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西地那非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再婚中年男性ED患者的勃起功能,提升性生活质量.
作者:张晨光;钟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锌(Zn)、铜(Cu)、铁(Fe)、镉(Cd)、铅(Pb)的含量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产妇产后的生殖健康问题.方法:分别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之间于我院产科接受产检、初次妊娠,在妊娠期间发生死胎、由于不明原因出现先兆流产与正常孕妇各50例,分别设置观察Ⅰ组、观察Ⅱ组与对照组,检测其血清微量元素Zn、Cu、Fe、Cd、Pb的含量.结果:观察Ⅰ组与观察Ⅱ组孕妇血微量元素Cd的浓度均和对照组孕妇间的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血Pb浓度高于对照组,血Cu、Fe、Zn的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妊娠期间Cu、Fe、Zn、Pb是非常关键的微量元素,其含量异常可能引起先兆流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所以应建议孕妇及时检测血微量元素水平,并摄入Cu、Fe、Zn、Pb含量丰富的食物,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聂敦利;张雷;齐小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SATB1与前列腺癌增殖及侵袭发生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DU145),MM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T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其侵袭能力;RT-PCR检测其SATB1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其SATB1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细胞PC3和DU145的增值能力及侵袭能力比LNCaP强(P<0.01),PC3和DU145细胞中SATB1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LNCaP细胞(P<0.01).结论:SATB1在前列腺癌表达水平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增殖和侵袭正相关.
作者:韩阳军;王冰;蒙学冰;刘红雷;谷亚明;张明华;刁英智;黄伟超;佟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舍尼通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 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78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实验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单抗生素(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组使用舍尼通联合抗生素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白细胞数、排尿疼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89例患者有42例患者治愈,24例患者显效,20例患者有效,3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89例患者有21例患者治愈,22例患者显效,21例患者有效,25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71.9%,两组间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舍尼通联合抗生素对于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金轶刚;陈善闻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唐代白行简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是我国历史上一篇珍贵的性学文献,它以大胆的笔触描绘了唐代社会形形色色的性现象,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古代传统思想尤其是阴阳哲学思想,以及丰富性理论著作是该赋作产生的历史渊源,而唐代社会开放的风气则是此类作品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可以说该赋实际上是对古代历史与社会性文化的文学表现与解读.
作者:徐胜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自身抗体(TA)与复发性自然流产(RSA)之间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医院诊治的100例有RSA史的非孕期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入院100例有正常分娩史的非孕期健康妇女设为对照,两组入院后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分析甲状腺自身抗体(TA)与复发性自然流产(RSA)之间关系.结果:实验组TA总阳性率、TgAb阳性率、TPOAb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TPOAb阳性比例为对照组的3.439倍.实验组和对照组lg(TgAb)均数分别为(1.346±0.440)、(1.291±0.257)(t=1.077,P=0.283);实验组和对照组lg(TPOAb)均数分别为(0.928±0.649)、(0.731±0.274)(t =2.817,P=0.006).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是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该采取有效降低复发性自然流产发生率.
作者:陈怡;李丹军;杨幼林;狄军平;吴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