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圳市性病门诊就诊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临床研究

李小华;曾细清;洪晓丹;李尚华;谢湘伟;冯建华

关键词:人型支原体, 解脲支原体, 生殖道感染, 性病
摘要:目的:探讨深圳市性病门诊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性病门诊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70例入选患者中解脲支原体及人型支原体感染情况分别为24例(34.29%)、6例(8.58%),解脲支原体的感染率明显高于人型支原体,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及女性患者人型支原体感染情况分别为2例(4.26%)、4例(17.3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男性患者中,解脲支原体≥104 ccu/mL者为11例(73.33%),9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女性患者中,解脲支原体≥104ccu/mL者为6例(66.6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性病门诊患者受到解脲支原体感染较严重,而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和性别无关;女性患者人型支原体感染率明显比男性高;支原体菌量和性别不相关,菌量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也有待于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中国性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镜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应用于妇女围绝经期出现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64例,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治疗有效患者61例,有效率为93.85%,两组对比,观察组有效率虽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发热患者,发生率为1.54%,对照组出现3例术后出血、6例发热患者,发生率为10.77%,两组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出血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江华;张丹丹;高琴;白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道教性观念的转变与天师道男女合气术

    早期天师道普遍存在着男女合气的仪式与修炼,六朝“清整道教”后逐渐消失.对于消失的原因,学界普遍认为是当时佛教对合气之术的抨击与封建社会的世俗压力,本文根据福柯“性—权力”理论对其重新分析,认为除去外部原因,合气之术存在着宗教的阴阳交合论与性快感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是推动其改革的重要内因.合气术的出现和消失,证明了作为中国传统宗教的道教,其性观念与佛教、基督教的独特之处,同时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宗教与性的关系.

    作者:李笑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分娩方式对阴道静息压和盆底强度及耐力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主要分析分娩方式对阴道静息压、盆底强度和耐力有何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之间初产妇27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队列调查研究.研究运用压力法在妊娠中期和产后6周两个阶段分别测定产妇阴道静息压、盆底强度和耐力,以探讨其影响.结果:不同分娩方式组内比较发现,剖宫产产妇阴道静息压显著降低7.73%(t=127.321,P=0.005),而盆底强度和耐力无显著变化(P>0.05);自然分娩和阴道助产分娩后,产妇阴道静息压、盆底强度和耐力均显著降低(P<0.001).剖宫产与阴道分娩(自然分娩和阴道助产分娩)产后6周的VRP与PFM强度及耐力差异显著(P<0.001),但自然分娩和阴道助产分娩之间无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剖宫产的分娩方式与△VRP(回归系数B:-8.3,95% CI:-11.8~-4.9,P<0.001)、△PMF耐力(回归系数B:-111.7,95% CI:-157.1~-66.1,P<0.001)、△PMF强度(回归系数B:-16.4,95% CI:-21.1 ~-10.5,P<0.001)显著负相关.结论:阴道分娩显著降低产妇阴道静息压、盆底强度和耐力,而剖宫产对其影响较小.

    作者:郑春艳;曹锦绣;罗树玲;白治英;晋雅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复方玄驹胶囊合用伐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玄驹胶囊合用伐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与单用伐地那非的疗效区别.方法:84例肾阳虚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复方玄驹胶囊3粒/次,3次/d,性生活前30min服用伐地那非10mg,疗程8周.对照组性生活前30min服用伐地那非10mg,疗程8周.对用药前后患者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5)及TSS伴侣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对勃起功能改善的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88.10%,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IIEF-5评分试验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2.19±2.62)分和(21.67±2.83)分,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0.45±5.34)分和(15.05±4.69)分,每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IEF-5评分及TSS伴侣评分比较,试验组的效果均比对照组好,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玄驹胶囊合用伐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优于单用伐地那非,PDE-5抑制剂联合中药治疗ED值得推广.

    作者:汪洋;董治龙;夏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女性不孕症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沙眼衣原体(CT)与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女性不孕症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不孕症患者235例,其中原发不孕组127例,继发不孕组108例.收集同期已生育的健康查体女性10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孕组CT、UU及其联合感染率分别为43.4%、49.8%和13.6%,对照组感染率为10.5%、12.4%和2.9%,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不孕组CT、UU及其联合感染率分别为45.7%、46.5%和13.4%;继发不孕组CT、UU及其联合感染率分别为40.7%、53.7%和13.9%,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年龄段不孕症患者感染CT、UU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女性不孕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检测应成为不孕症的临床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李素芳;徐宏仙;黎世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对此病认识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14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均MRI检查,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并和病理形态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睾丸精原细胞瘤均位于睾丸实质内,未突破白膜,其中8例结节形,4例为不规则和分叶状且边界清楚,11例表现为均匀一致低信号,2例不均匀混合信号.增强扫描中,9例病灶边缘可见有纤维分隔样早期明显强化,TIC为平台型;5例肿瘤伴出血坏死,为不均匀强化,TIC为速升缓降型.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形态一致圆形或三角形,有胞膜,浆核丰富,核分裂常见.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特征性表现为T2WI病灶均匀低信号影并纤维血管间隔早期强化.

    作者:莫本成;张自力;刘振华;李华菊;杨凡;杨丽;黄铁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盐酸舍曲林联合脱敏治疗早泄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盐酸舍曲林联合脱敏治疗早泄的临床效果,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到医院检查的110例早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常规组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联合组给予盐酸舍曲林+脱敏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ELT、CIPE、患者及其配偶对性生活满意度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的提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早泄患者应用盐酸舍曲林联合脱敏治疗是可行的,能够改善早泄症状,并提高其性功能状况,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炜;沈利杨;高岑;俞世成;王尔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理契约式产前教育在促进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心理契约式产前教育在促进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产科2015年2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前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产妇实施心理契约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焦虑及抑郁评分、自然分娩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分娩知识、自我保健知识、分娩技能等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纳入研究时的焦虑、抑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前入院时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愿意阴道分娩的比例和实际阴道分娩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契约式产前教育能够显著增加产妇的分娩健康知识,减少分娩带来的心理压力,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李云云;徐惠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三阶梯技术在宫颈癌患者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三阶梯技术在宫颈癌患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830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行三阶梯检查,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8300例受检者阳性检出率为5.84% (485/8300),ASCUS 196例,ASCH 139例,LSIL 89例,HSIL 38例,SCC 12例,AGC 11例,TCT诊断为ASCUS、ASCH、LSIL、HSIL、SCC、AGC者阴道镜检查诊断为LSIL及以上病变比例分别为53.1% (104/196)、54.0%(75/139)、66.3%(59/89)、84.2% (32/38)、100.0% (12/12)、100.0%(11/11);相比于组织病理学,TCT检查中ASCUS、ASCH、LSIL、HSIL、SCC、AGC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2%、64.0%、92.1%、94.7%、100.0%、100.0%,LSIL、HSIL、SCC、AGC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ASCUS和AS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检查中CIN Ⅰ、CINⅡ、CINⅢ、浸润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3%、93.6%、96.5%、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阶梯技术筛查宫颈癌可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有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董伟妍;王爱芹;王江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贵阳市2010~2014年MSM人群HIV感染者性行为情况

    目的:了解2010 ~2014年贵阳市MSM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 HIV感染者性行为特征,为预防控制MSM人群HIV感染者二代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2010 ~ 2014年的4~7月份在贵阳市MSM人群监测哨点检测出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和梅毒检测.结果:2010 ~2014年贵阳市MSM人群监测哨点共检测出的333名HIV感染者,年龄在18 ~24岁,所占的比例由2010年的55.4%下降到2014年的26.7%,在婚或同居所占的比例在5.0% ~ 15.8%之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者由2010年的45.7%上升到2014年的70.0%.2010 ~ 2014年MSM人群感染者的梅毒感染检出率在6.7% ~23.9%之间;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9.7% ~98.9%,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所占的比例在7.8% ~ 11.7%之间.73.6% ~ 91.4%的MSM近6个月同性肛交未坚持使用安全套;异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所占的比例仅为33.3%.结论:MSM人群HIV感染者年龄较小,主要处于性活跃阶段,梅毒的感染检出率较高,同性性行为及异性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较低,将加速HIV和梅毒在MSM人群间及向异性人群传播.

    作者:佘敏;李劲;周健;袁飞;黄斌;马黎婷;马璐;李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性成瘾研究的再考察

    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不同学科从各自学科立场出发,对“性成瘾”给出自己的判断.我们试图从多学科的视角,对性成瘾问题进行多维度的透视,以期大限度科学认识“性成瘾”问题.

    作者:刘中一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女性性病患者微小和解脲脲原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女性性病后微小和解脲脲原体检测后菌落情况及与临床相关性.方法:取临床女性性病后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58例,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选取培养为阳性的临床株在各传一代后进行液体继续培养.注意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并取10μL液体培养基滴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培养.注意观察固体培养基中微小脲原体、解脲尿原体的菌落大小.选取临床女性性病后女性58例为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58例比较微小脲原体和解脲尿原体的感染率及在其他疾病的发生率,判断其与临床相关性.结果:固体培养基上观察到脲原体菌落36例,阳性率为62.1%,液体培养基阳性42例,阳性率72.4%.液体培养基的阳性率高于固体培养基;观察组微小脲原体和解脲尿阳性率为68.9%,体检组20.6%,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2例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尿阳性的患者中,其中真菌性阴道炎的感染率为23.8%,滴虫性阴道炎为11.9%,细菌性阴道炎为64.3%,其中细菌性阴道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条件较好,容易生产,在固体培养基中容易形成菌落;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炎有一定联系,在临床上对相应病人应该加以重视.

    作者:周小强;赵小玲;黄联继;郭树清;陈岗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导可视人流与普通人流对患者术后性生活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导可视人流与普通人流对患者术后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我院实施全麻下无痛人工流产治疗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超导可视人工流产,对照组实施传统盲探人工流产技术,对所有患者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干预后FSFI评分情况及存在性功能相关障碍情况,并统计术后开始性生活时间及恢复规律性生活时间.结果:观察组不全流产、宫腔粘连、生殖道感染、闭经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FSFI评分中性欲、性唤起、性高潮及性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半年时随访,观察组存在阴道干涩、性交痛、性欲低下及性高潮缺失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开始性生活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恢复规律性生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导可视人流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手术对患者性功能影响,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性生活.

    作者:孙利;赵晓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两种TP重组抗原血清学试验检测梅毒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

    目的:考察免疫层析技术(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TP-ELIS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采用TP-PA法作为金标准检测1200例住院患者血清标准,评价GICA与TP-ELISA在梅毒检测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金标准中1200例血清标本梅毒检出147例检出率为12.3%,GICA阳性检出率为12.7%,TP-IgM为11.5%.GICA法灵敏度为98.6%(145/147),特异性为99.3%(1046/1053),阳性预测值为阳性预测值为95.4% (145/152),阴性预测值为99.8% (1046/1048).TP-ELISA法灵敏度为91.8% (135/147),特异性为99.7%(1050/1053),阳性预测值为97.8%(135/138),阴性预测值为98.9% (1050/1062).两组问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GICA的灵敏性和阴性预测值优于TP-ELISA法,可以替代TP-PA成为梅毒检测的血清学检测首选方法.

    作者:孙凯;马开富;江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盐酸多西环素与阿奇霉素在围手术期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围手术期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盐酸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的效果,给临床指导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88例妇产科围手术期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44例患者单纯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抗支原体感染治疗,观察组的44例患者联合应用盐酸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进行抗支原体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糜烂创面恢复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宫颈管外口黏膜充血消失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腹泻、恶心、头昏等不良反应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联合应用盐酸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明显,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波;陈晓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真空负压缩窄环装置疗法结合情志调理对心理性阳痿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和探讨真空负压缩窄环装置疗法结合情志调理对心理性阳痿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将101例心理性阳痿(ED)患者分为观察组(真空负压缩窄环装置疗法结合情志调理)56例、对照组(真空负压缩窄环装置疗法)45例,治疗3月后以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评价疗效.结果:两组卡方检验比较,x2=5.07,df=1,双侧P<0.05,按照α=0.05检验水准,可认为两组总体有效率差异显著,即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性取向正常的心理性ED患者治疗时结合情志调理将更有助于患者恢复勃起功能.

    作者:倪晨;刘鹏;孙建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宫腔镜下刮宫术与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究与分析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两组均给予宫腔镜下手术治疗,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刮宫术组与电切术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随访1年妊娠结局、复发率及性生活质量.结果:刮宫术组与电切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电切术组较刮宫术组相比临床妊娠率升高,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复发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术组较刮宫术组相比每周性生活频率增加,性唤起时间缩短,获得高潮时间延长,性生活满意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降低复发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性生活质量.

    作者:谢吉蓉;潘一红;陶俊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风险及再次行剖宫产术的相关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风险与相关并发症,研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疤痕子宫妊娠分娩患者(观察组)与115例非疤痕子宫妊娠分娩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仍是疤痕子宫妊娠的主要分娩方式,社会因素仍是主要原因,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胎儿窘迫、产程进展异常、脐带绕颈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剖宫产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显著低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粘连情况显著较对照组严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疤痕子宫妊娠分娩相比,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后分娩存在较大风险,应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

    作者:马爱青;李明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多系统损害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目的:分析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诊断和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以期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接受的TPPA试验且结果显阳性的110例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母亲接受治疗的情况分成两组,即治疗组65例和非治疗组45例,分析各组中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确诊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多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中确诊为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9.23%,非治疗组中发生率为35.56%;治疗组中疑诊为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4.56%,非治疗组中疑诊发生率为11.11%;治疗组中单纯TPPA阳性发生率为86.15%,非治疗组发生率为53.33%.非治疗组的确诊比例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中单纯TPPA阳性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治疗组,且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者中,脏器损害比例排在前三位的是皮肤、血液系统和肝脏;24例确诊和疑诊患儿中22例患者经治疗后2年无复发.结论:母亲在孕期积极治疗对新生儿出生后的先天性梅毒的症状影响较大,先天性梅毒易导致多脏器损害,儿科医生应加强对该类疾病的了解,提高治愈率.

    作者:郑巍;曾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子宫全切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子宫全切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医院治疗子宫肌瘤并符合要求的71例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有患者35例,对照组有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被确诊患有子宫肌瘤.试验组患者采用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次切除治疗子宫肌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生活质量,其主要评估内容有性欲的异常症状、性唤起的异常症状、性高潮的异常症状、性行为的异常症状、性心理的异常症状的评分及综合评分,两组患者手术后对性生活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治疗前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性生活质量评估及综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对照组患者经手术后的恢复速度更快,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性生活满意度高于试验组患者(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会对患者的性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经子宫次切除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恢复所需要的时间更短,当患者的子宫完全愈合后,两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

    作者:魏海波;郭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性科学杂志

中国性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性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