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性科学杂志

中国性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性学会
  • 国际刊号:1672-1993
  • 国内刊号:11-4982/R
  • 影响因子:1.39
  • 创刊:199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泌尿科学
中国性科学杂志   2016年11期文献
  • 复方玄驹胶囊合用伐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玄驹胶囊合用伐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与单用伐地那非的疗效区别.方法:84例肾阳虚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复方玄驹胶囊3粒/次,3次/d,性生活前30min服用伐地那非10mg,疗程8周.对照组性生活前30min服用伐地那非10mg,疗程8周.对用药前后患者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5)及TSS伴侣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对勃起功能改善的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88.10%,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IIEF-5评分试验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2.19±2.62)分和(21.67±2.83)分,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0.45±5.34)分和(15.05±4.69)分,每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IEF-5评分及TSS伴侣评分比较,试验组的效果均比对照组好,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玄驹胶囊合用伐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优于单用伐地那非,PDE-5抑制剂联合中药治疗ED值得推广.

    作者:汪洋;董治龙;夏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TURP和PVP术式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勃起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选择性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术式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共1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85例)和B组(85例),分别采用TURP和PVP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IPSS评分、QOL评分、IIEF-5评分及ED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及尿管留置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IPSS评分、QOL评分及IIEF-5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ED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TURP术式,PVP术式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具有微创、简便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有助于降低术后ED发生风险.

    作者:罗兵;李昕;龙家才;李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子宫全切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子宫全切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医院治疗子宫肌瘤并符合要求的71例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有患者35例,对照组有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被确诊患有子宫肌瘤.试验组患者采用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次切除治疗子宫肌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生活质量,其主要评估内容有性欲的异常症状、性唤起的异常症状、性高潮的异常症状、性行为的异常症状、性心理的异常症状的评分及综合评分,两组患者手术后对性生活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治疗前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性生活质量评估及综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对照组患者经手术后的恢复速度更快,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性生活满意度高于试验组患者(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会对患者的性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经子宫次切除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恢复所需要的时间更短,当患者的子宫完全愈合后,两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

    作者:魏海波;郭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阴茎负压吸引联合小剂量他达拉非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阴茎负压吸引(VED)联合小剂量他达拉非口服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DED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他达拉非片5mg口服,每晚1次,8周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真空阴茎负压吸引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时的IIEF-5评分、性生活日志(Sexual Encounter Profile,SEP)中的SEP-Q2 (successful penetration)、SEP-Q3(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intercourse)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EF-5评分、插入成功率及性交成功率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试验组IIEF-5评分治疗前、治疗结束分别为(11.61±2.89)、(20.85±2.18),对照组IIEF-5评分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分别为(11.38±3.15)、(17.40±2.64),治疗后插入成功率(SEP-Q2)两组分别为62.9%、91.4%,性交成功率(SEP-Q3)两组分别为60%、91.4%,联合治疗组相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真空负压吸引联合小剂量他达拉非口服治疗糖尿病性ED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韬;谢子平;谭艳;谢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成年人尿道下裂术后近远期性功能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成年人尿道下裂术后近远期性功能状况.方法:调查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尿道下裂手术的66例患者术前术后近远期性功能状况、对性生活的满意度、对阴茎外观的满意情况.结果:尿道下裂术患者对阴茎外观满意率较低,阴茎短小是主要因素,其次为勃起阴茎弯曲.患者术后近期和远期性活动及性满意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近期与远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近远期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术后近期和远期性活动及性满意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且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但阴茎外观不满意率较高.

    作者:杨二江;杨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卵巢移位联合腹膜阴道延长对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卵巢移位联合腹膜阴道延长对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卵巢移位及腹膜阴道延长.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术后6个月女性性功能质量,干预前后两组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时患者阴道长度、开始性生活时间及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性欲望、性兴奋、性高潮、疼痛、阴道潮湿和性满意度6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功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IgM、IgG和IgA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IgM、IgG和IgA水平低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阴道长度长于对照组(P<0.05),开始性生活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术后尿潴留、卵巢功能减退、术后阴道狭窄及骨质疏松整体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卵巢移位联合腹膜阴道延长能有效提高卵巢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因临床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的并发症.

    作者:吴发伟;王小特;冯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盐酸舍曲林联合脱敏治疗早泄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盐酸舍曲林联合脱敏治疗早泄的临床效果,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到医院检查的110例早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常规组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联合组给予盐酸舍曲林+脱敏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ELT、CIPE、患者及其配偶对性生活满意度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的提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早泄患者应用盐酸舍曲林联合脱敏治疗是可行的,能够改善早泄症状,并提高其性功能状况,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炜;沈利杨;高岑;俞世成;王尔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保留卵巢对宫颈鳞癌患者术后卵巢功能、骨质丢失以及性生活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保留卵巢与切除卵巢对宫颈鳞癌患者术后卵巢功能、骨质丢失以及性生活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宫颈鳞癌手术患者72例,根据术中卵巢的保留情况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保留单侧或双侧卵巢,对照组切除双侧卵巢.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激素水平(雌二醇、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等)、骨质丢失情况、性生活情况、精神心理状态等.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雌二醇、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为(97.0±16.1)pmol/L、(8.3±0.9)IU/L、(7.1±0.7)IU/L,对照组分别为(34.7±5.2)pmol/L、(86.3±7.2) IU/L、(51.1±3.0) IU/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雌二醇、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为(114.2±20.2) pmol/L、(9.3±0.6) IU/L、(8.5 ±0.2)IU/L,对照组分别为(41.3±3.9)pmol/L、(76.5±8.0) IWL、(46.7±2.5) IU/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骨质丢失率为0.46%、0.72%,对照组分别为4.08%、5.2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性生活恢复率分别为16.67%、38.89%,对照组分别为2.78%、16.6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抑郁量表总分分别为(49.5±13.9)、(39.2±15.5),对照组分别为(57.4±15.4)、(51.4±13.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中保留卵巢能够有效避免宫颈鳞癌患者术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从而防止骨质丢失以及性激素缺乏.此外,还能够改善患者的性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靳琦琛;宋志超;李燕;黎辉;毕学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宫腔镜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应用于妇女围绝经期出现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64例,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治疗有效患者61例,有效率为93.85%,两组对比,观察组有效率虽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发热患者,发生率为1.54%,对照组出现3例术后出血、6例发热患者,发生率为10.77%,两组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出血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江华;张丹丹;高琴;白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真空负压缩窄环装置疗法结合情志调理对心理性阳痿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和探讨真空负压缩窄环装置疗法结合情志调理对心理性阳痿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将101例心理性阳痿(ED)患者分为观察组(真空负压缩窄环装置疗法结合情志调理)56例、对照组(真空负压缩窄环装置疗法)45例,治疗3月后以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评价疗效.结果:两组卡方检验比较,x2=5.07,df=1,双侧P<0.05,按照α=0.05检验水准,可认为两组总体有效率差异显著,即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性取向正常的心理性ED患者治疗时结合情志调理将更有助于患者恢复勃起功能.

    作者:倪晨;刘鹏;孙建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达那唑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比较

    目的:结合临床经验,观察达那唑栓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妇科自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受手术治疗的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此68例患者按照不同的用药方式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采取达那唑栓阴道或肛门给药方式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口服达那唑胶囊方式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以后来医院进行妇科复诊,了解患者临床症状及妇科检查情况等,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79.4%,两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两组病患治疗后的VRS评分改善程度高于治疗前,研究组的VR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可观,以上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对照组为35.2%,两组之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x2=6.849,P=0.021).结论:在临床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运用达那唑栓阴道或肛门治疗措施,对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较口服治疗更为可观,有效提高患者妊娠概率,且不良反应小,适于临床广泛应用.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口服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晖;王仙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对其性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对其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的女性患者及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各76例进行问卷调查.以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设为对照组,患有生殖道感染疾病的患者设为观察组.调查内容包括76例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及构成比、性生活质量、性生活满意度以及性焦虑和性自信因子等6个方面,通过心理评估调查问卷,采用Zung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比较两组心理健康差异.对两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76例生殖道感染患者中,以宫颈炎为多见,占27.63%;其次以非特异性阴道炎多见,占22.37%;再次为滴虫和霉菌性阴道炎,分别占14.47%和9.21%.心理评价表结果显示,两组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这些SCL-90因子中有着显著差异(P<0.05),SDS和SAS总分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性生活质量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功能总分以及性欲、高潮频数、性满意度、性焦虑以及配偶高潮频数、性满意度和性焦虑均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配偶高潮频数及配偶性满意度方面,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对性生活有显著性的影响,患有生殖道感染的患者较健康女性可显著性降低性生活质量,同时表现为显著性不自信和性焦虑.临床上应注意此方面的影响,给予患者相应的指导或介入性心理治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英祝;王爱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吻合器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吻合器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就诊我院的包茎和包皮过长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与吻合器组,对比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吻合器治疗包茎与包皮过长的疗效,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均>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评分、手术并发症、伤口愈合时间、术后包皮外观满意度及治疗费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包皮环切缝合器治疗包茎与包皮过长手术在术后疼痛评分、手术并发症、伤口愈合、术后外观满意度方面优于吻合器,而包皮吻合器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手术费用方面优于缝合器(P均<0.05).结论:包皮环切缝合器治疗包茎与包皮过长手术在术后疼痛评分、手术并发症、伤口愈合、术后外观满意度方面优于吻合器,而包皮吻合器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手术费用方面优于缝合器.术前可依据患者的需要及经济条件等充分的解释并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式.

    作者:林剑峰;粱福律;涂建平;郭昭建;范先明;张遵俊;叶振扬;方荣金;郑健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临床诊断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用于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到医院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5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经病理学检测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观察组)和宫颈正常或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各2600例,全部患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和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探讨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临床诊断价值.结果:FH检测方法和TCT检测方法检测两组患者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检测方法同TCT检测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检测特异性显著低于TCT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用于临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检测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的优势,临床检测敏感性较高,广泛适用于经济落后地区女性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临床诊断.

    作者:员周慧;余晓;徐舜;徐晓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及对患者CA125水平的影响,旨在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选择巩固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腹腔镜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给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避孕药达英-35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测定患者外周血CA125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停药后6个月,实验组无复发,对照组出现4例复发,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A125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125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可降低血清CA125水平以阻滞疾病进展,虽有部分不良反应,但多为低雌激素症状,且程度较轻,可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李妮;李花繁;李维玲;李雪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对此病认识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14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均MRI检查,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并和病理形态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睾丸精原细胞瘤均位于睾丸实质内,未突破白膜,其中8例结节形,4例为不规则和分叶状且边界清楚,11例表现为均匀一致低信号,2例不均匀混合信号.增强扫描中,9例病灶边缘可见有纤维分隔样早期明显强化,TIC为平台型;5例肿瘤伴出血坏死,为不均匀强化,TIC为速升缓降型.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形态一致圆形或三角形,有胞膜,浆核丰富,核分裂常见.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特征性表现为T2WI病灶均匀低信号影并纤维血管间隔早期强化.

    作者:莫本成;张自力;刘振华;李华菊;杨凡;杨丽;黄铁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三阶梯技术在宫颈癌患者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三阶梯技术在宫颈癌患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830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行三阶梯检查,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8300例受检者阳性检出率为5.84% (485/8300),ASCUS 196例,ASCH 139例,LSIL 89例,HSIL 38例,SCC 12例,AGC 11例,TCT诊断为ASCUS、ASCH、LSIL、HSIL、SCC、AGC者阴道镜检查诊断为LSIL及以上病变比例分别为53.1% (104/196)、54.0%(75/139)、66.3%(59/89)、84.2% (32/38)、100.0% (12/12)、100.0%(11/11);相比于组织病理学,TCT检查中ASCUS、ASCH、LSIL、HSIL、SCC、AGC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2%、64.0%、92.1%、94.7%、100.0%、100.0%,LSIL、HSIL、SCC、AGC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ASCUS和AS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检查中CIN Ⅰ、CINⅡ、CINⅢ、浸润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3%、93.6%、96.5%、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阶梯技术筛查宫颈癌可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有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董伟妍;王爱芹;王江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风险及再次行剖宫产术的相关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风险与相关并发症,研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疤痕子宫妊娠分娩患者(观察组)与115例非疤痕子宫妊娠分娩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仍是疤痕子宫妊娠的主要分娩方式,社会因素仍是主要原因,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胎儿窘迫、产程进展异常、脐带绕颈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剖宫产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显著低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粘连情况显著较对照组严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疤痕子宫妊娠分娩相比,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后分娩存在较大风险,应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

    作者:马爱青;李明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产后应用乳杆菌活菌对阴道微环境改善及减少产后性生活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产后应用乳杆菌活菌对阴道微环境改善及减少产后性生活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分娩的顺产产后妇女120例,根据产后有无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乳杆菌活菌胶囊纳阴,对照组未使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阴道pH值、阴道炎患病率以及性生活疼痛情况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H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pH值为(4.40±0.66),对照组pH值为(5.69±0.7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外阴假丝酵母菌病患病率分别为3.33%、0.00%、3.33%,对照组分别为5.00%、16.67%、6.67%.两组细菌性阴道炎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Ⅰ度、Ⅱ度、Ⅲ度、Ⅳ度性生活疼痛发生率分别为63.33%、18.33%、16.67%、6.67%,对照组分别为36.67%、31.67%、20.00%、11.67%.两组Ⅰ度性生活疼痛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纳阴能够显著降低阴道内pH值,改善阴道微环境降低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生.另外,其还能够有效减少产后性生活的疼痛.

    作者:乌云;田霄峰;苏俊玲;李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囊胚和卵裂期胚胎玻璃化冷冻解冻移植周期的妊娠结果分析

    目的:比较囊胚和卵裂期胚胎玻璃化冷冻解冻后移植周期的妊娠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玻璃化冷冻解冻移植周期388个患者的妊娠情况,其中囊胚冷冻解冻165个移植周期(A组),卵裂期胚胎冷冻解冻223个移植周期(B组).结果:A组和B组解冻存活率分别98.76%和96.7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单胎率A组(68.48%、57.38%和76.10%)显著高于B组(68.48%、57.38%和59.37%);多胎率、双胎率和三胎率A组(23.01%、22.12%和0.88%)显著低于B组(40.62%、31.25%和9.37%,P<0.05);A组和B组的流产率分别为5.31%和6.2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囊胚和卵裂期胚胎玻璃化冷冻解冻均能获得较高的存活率、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且囊胚玻璃化冷冻移植周期提高了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同时降低了多胎率的发生.

    作者:罗清炳;徐鸿毅;张鑫;李欣;张昌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采用B-Lych缝合术与常规止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B-Lych缝合术与常规止血方案对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差异,并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优化治疗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于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6例剖宫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其中20例患者采取B-Lych缝合术治疗,设为研究组;36例患者采取常规止血方法,包括药物和物理止血,设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并做好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D-D和FDP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Lych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相较于传统止血方案疗效更佳,且能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建群;韩正勤;徐惠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宫腔镜下刮宫术与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究与分析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两组均给予宫腔镜下手术治疗,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刮宫术组与电切术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随访1年妊娠结局、复发率及性生活质量.结果:刮宫术组与电切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电切术组较刮宫术组相比临床妊娠率升高,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复发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术组较刮宫术组相比每周性生活频率增加,性唤起时间缩短,获得高潮时间延长,性生活满意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降低复发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性生活质量.

    作者:谢吉蓉;潘一红;陶俊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经阴道和经腹腔镜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外生型剖宫产瘢痕部妊娠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经阴道和经腹腔镜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外生型剖宫产瘢痕部妊娠(CS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CS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经阴道手术对患者瘢痕妊娠病灶进行切除,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腔手术对患者瘢痕妊娠病灶实施去除,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治疗总用费、住院天数、并发症、血液β-HCG恢复用时、再次月经时间及术后疼痛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总费用及住院天数比较,研究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总费用方面都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并发症、血液β-HCG恢复用时、再次月经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种手术方法都能有效去除患者瘢痕妊娠病灶,在恢复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控制都比较好,但经阴道手术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及手术费用,临床上更适合患者使用.

    作者:王雪莲;张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女性不孕症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沙眼衣原体(CT)与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女性不孕症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不孕症患者235例,其中原发不孕组127例,继发不孕组108例.收集同期已生育的健康查体女性10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孕组CT、UU及其联合感染率分别为43.4%、49.8%和13.6%,对照组感染率为10.5%、12.4%和2.9%,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不孕组CT、UU及其联合感染率分别为45.7%、46.5%和13.4%;继发不孕组CT、UU及其联合感染率分别为40.7%、53.7%和13.9%,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年龄段不孕症患者感染CT、UU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女性不孕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检测应成为不孕症的临床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李素芳;徐宏仙;黎世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胚胎发育潜能低下患者的冻融策略选择

    目的:比较胚胎发育潜能低下的患者在冻融周期中移植不同时期胚胎的妊娠结局,以优化其冻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0月于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治疗的57例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胚胎发育潜能低下患者的冻融周期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胚胎的时期分为分裂胚移植组(n=35)及囊胚移植组(n=22),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冻融周期中,Day3分裂胚移植组与Day5囊胚移植组相比,临床妊娠率(65.71% vs.63.63%)和种植率(50.00% vs..52.27%)相近;早期流产率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分裂胚移植组的早期流产率有明显高于囊胚移植组的趋势(8.7% vs.0).结论:冻融周期中,对胚胎发育潜能低下的患者建议优选囊胚移植,以降低早期流产风险.本研究结果需扩大样本后进一步探讨,为优化冻融周期的妊娠结局提供新思路.

    作者:王珊珊;招霞;蒋益群;孙海翔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理契约式产前教育在促进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心理契约式产前教育在促进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产科2015年2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前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产妇实施心理契约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焦虑及抑郁评分、自然分娩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分娩知识、自我保健知识、分娩技能等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纳入研究时的焦虑、抑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前入院时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愿意阴道分娩的比例和实际阴道分娩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契约式产前教育能够显著增加产妇的分娩健康知识,减少分娩带来的心理压力,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李云云;徐惠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分娩方式对阴道静息压和盆底强度及耐力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主要分析分娩方式对阴道静息压、盆底强度和耐力有何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之间初产妇27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队列调查研究.研究运用压力法在妊娠中期和产后6周两个阶段分别测定产妇阴道静息压、盆底强度和耐力,以探讨其影响.结果:不同分娩方式组内比较发现,剖宫产产妇阴道静息压显著降低7.73%(t=127.321,P=0.005),而盆底强度和耐力无显著变化(P>0.05);自然分娩和阴道助产分娩后,产妇阴道静息压、盆底强度和耐力均显著降低(P<0.001).剖宫产与阴道分娩(自然分娩和阴道助产分娩)产后6周的VRP与PFM强度及耐力差异显著(P<0.001),但自然分娩和阴道助产分娩之间无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剖宫产的分娩方式与△VRP(回归系数B:-8.3,95% CI:-11.8~-4.9,P<0.001)、△PMF耐力(回归系数B:-111.7,95% CI:-157.1~-66.1,P<0.001)、△PMF强度(回归系数B:-16.4,95% CI:-21.1 ~-10.5,P<0.001)显著负相关.结论:阴道分娩显著降低产妇阴道静息压、盆底强度和耐力,而剖宫产对其影响较小.

    作者:郑春艳;曹锦绣;罗树玲;白治英;晋雅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明原因不孕患者黄体期补充雌激素的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黄体期添加雌激素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影响,为改进临床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41例与正常生育妇女6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各组雌、孕激素水平及比例分布差异.将不孕组雌激素低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给予孕激素(P)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黄体期加用雌激素(E2),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的改善情况.结果:不孕组患者排卵后第7d的P、E2及P/E2比值明显低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排卵后第3d各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孕患者中,加用E2、P治疗的实验组,排卵后第7d治疗组患者的P及P/E2比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用P的对照组(P<0.05),排卵后第3d各组指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妊娠成功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体期添加雌激素可提高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妊娠成功率,为临床上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具有进一步扩大研究的价值.

    作者:权效珍;覃小敏;刘韵;朱艳;杨学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导可视人流与普通人流对患者术后性生活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导可视人流与普通人流对患者术后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我院实施全麻下无痛人工流产治疗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超导可视人工流产,对照组实施传统盲探人工流产技术,对所有患者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干预后FSFI评分情况及存在性功能相关障碍情况,并统计术后开始性生活时间及恢复规律性生活时间.结果:观察组不全流产、宫腔粘连、生殖道感染、闭经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FSFI评分中性欲、性唤起、性高潮及性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半年时随访,观察组存在阴道干涩、性交痛、性欲低下及性高潮缺失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开始性生活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恢复规律性生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导可视人流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手术对患者性功能影响,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性生活.

    作者:孙利;赵晓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

    目的:分析并探讨欣母沛联合宫腔填塞纱布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宫腔填塞纱布进行止血,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在子宫壁周围注射欣母沛20U,并静脉滴注欣母沛20U.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26例,有效29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疗显效20例,有效27例,无效13例,治疗有效率为78.3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3例,胸闷2例,寒战2例,一过性高血压2例,感染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恶心呕吐3例,胸闷1例,寒战1例,一过性高血压0例,感染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结论:欣母沛联合宫腔填塞纱布法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大出血有显著效果,临床上推荐合理使用.

    作者:王晓娟;魏雪洋;谢玲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梅毒新生儿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K-MB、LDH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考察梅毒新生儿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TC)、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亚型(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先天性梅毒新生儿66例,依据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分为症状组(32例)和无症状组(34例),并选取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健康对照.比较分析两组患儿血清hs-CRP、PTC、CK-MB、LDH阳性率和表达水平.结果:梅毒新生儿血清hs-CRP、PTC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患儿,且症状组患儿两指标阳性率高于无症状组患儿(P<0.05),三组问血清CK-MB、LDH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新生儿血清hs-CRP、PTC、CK-MB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且症状组患儿三指标阳性率高于无症状组患儿(P<0.05),三组间血清LDH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梅毒患儿存在心肌损害,早期联合检测hs-CRP、PTC、CK-MB对了解梅毒新生儿患儿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屈晓威;史龙泉;冯莉莉;马利军;屈义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贵阳市2010~2014年MSM人群HIV感染者性行为情况

    目的:了解2010 ~2014年贵阳市MSM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 HIV感染者性行为特征,为预防控制MSM人群HIV感染者二代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2010 ~ 2014年的4~7月份在贵阳市MSM人群监测哨点检测出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和梅毒检测.结果:2010 ~2014年贵阳市MSM人群监测哨点共检测出的333名HIV感染者,年龄在18 ~24岁,所占的比例由2010年的55.4%下降到2014年的26.7%,在婚或同居所占的比例在5.0% ~ 15.8%之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者由2010年的45.7%上升到2014年的70.0%.2010 ~ 2014年MSM人群感染者的梅毒感染检出率在6.7% ~23.9%之间;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9.7% ~98.9%,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所占的比例在7.8% ~ 11.7%之间.73.6% ~ 91.4%的MSM近6个月同性肛交未坚持使用安全套;异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所占的比例仅为33.3%.结论:MSM人群HIV感染者年龄较小,主要处于性活跃阶段,梅毒的感染检出率较高,同性性行为及异性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较低,将加速HIV和梅毒在MSM人群间及向异性人群传播.

    作者:佘敏;李劲;周健;袁飞;黄斌;马黎婷;马璐;李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在常见性病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在常见性病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性病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对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同时采用LAMP法、涂片检测和细菌培养方法,分析阳性检测结果和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取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片段检测,酶切片段与理论预计相符合,AluI酶切片段包括139bp、70bp,TaiI主要片段包括196bp、160bp、144bp,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和PCR检测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环介导等温扩增法、PCR检测HPV敏感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CT、淋球菌和TP敏感性均高于PCR检测.结论:常见性病病原体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快速、置管、便捷,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无需特殊仪器,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黄国珍;陈伟布;邱桂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朗格汉斯细胞与尖锐湿疣的发病与复发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组织中朗格汉斯细胞(LC)的变化.方法:选取尖锐湿疣组30例,正常对照组1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尖锐湿疣组织和正常组织进行CD1a、S-100蛋白、HLA-DR检测,统计表达阳性的LC数量并观察其形态.结果:尖锐湿疣组织中的CD1a、S-100蛋白、HLA-DR阳性的LC表达均比正常组织降低.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的表达也有差异.结论:尖锐湿疣组织中存在着LC的缺失和抗原提呈功能异常,这可能与尖锐湿疣的发病与复发有关.

    作者:卢淑娇;吴勤丽;宁海明;韩丽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苄星青霉素与头孢曲松钠对早期梅毒患者皮损症状和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苄星青霉素与头孢曲松钠对早期梅毒患者皮损症状和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早期梅毒患者64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苄星青霉素与头孢曲松钠,对照组则采用苄星青霉素.观察两组患者的皮损症状和血液免疫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为治愈占比78.13%(25/32),总有效为100%(32/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3%(17/32)、87.50%(28/32);观察组各项红细胞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T细胞亚群CD3+以及CD4+和CD4/CD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8+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红细胞的CD3+以及CD4+和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苄星青霉素与头孢曲松钠对早期梅毒患者皮损症状有缓解作用,对早期梅毒患者血液免疫指标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金;张炼;江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深圳市性病门诊就诊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深圳市性病门诊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性病门诊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70例入选患者中解脲支原体及人型支原体感染情况分别为24例(34.29%)、6例(8.58%),解脲支原体的感染率明显高于人型支原体,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及女性患者人型支原体感染情况分别为2例(4.26%)、4例(17.3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男性患者中,解脲支原体≥104 ccu/mL者为11例(73.33%),9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女性患者中,解脲支原体≥104ccu/mL者为6例(66.6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性病门诊患者受到解脲支原体感染较严重,而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和性别无关;女性患者人型支原体感染率明显比男性高;支原体菌量和性别不相关,菌量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也有待于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小华;曾细清;洪晓丹;李尚华;谢湘伟;冯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多系统损害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目的:分析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诊断和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以期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接受的TPPA试验且结果显阳性的110例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母亲接受治疗的情况分成两组,即治疗组65例和非治疗组45例,分析各组中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确诊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多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中确诊为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9.23%,非治疗组中发生率为35.56%;治疗组中疑诊为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4.56%,非治疗组中疑诊发生率为11.11%;治疗组中单纯TPPA阳性发生率为86.15%,非治疗组发生率为53.33%.非治疗组的确诊比例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中单纯TPPA阳性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治疗组,且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者中,脏器损害比例排在前三位的是皮肤、血液系统和肝脏;24例确诊和疑诊患儿中22例患者经治疗后2年无复发.结论:母亲在孕期积极治疗对新生儿出生后的先天性梅毒的症状影响较大,先天性梅毒易导致多脏器损害,儿科医生应加强对该类疾病的了解,提高治愈率.

    作者:郑巍;曾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盐酸多西环素与阿奇霉素在围手术期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围手术期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盐酸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的效果,给临床指导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88例妇产科围手术期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44例患者单纯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抗支原体感染治疗,观察组的44例患者联合应用盐酸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进行抗支原体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糜烂创面恢复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宫颈管外口黏膜充血消失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腹泻、恶心、头昏等不良反应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联合应用盐酸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明显,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波;陈晓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女性性病患者微小和解脲脲原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女性性病后微小和解脲脲原体检测后菌落情况及与临床相关性.方法:取临床女性性病后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58例,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选取培养为阳性的临床株在各传一代后进行液体继续培养.注意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并取10μL液体培养基滴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培养.注意观察固体培养基中微小脲原体、解脲尿原体的菌落大小.选取临床女性性病后女性58例为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58例比较微小脲原体和解脲尿原体的感染率及在其他疾病的发生率,判断其与临床相关性.结果:固体培养基上观察到脲原体菌落36例,阳性率为62.1%,液体培养基阳性42例,阳性率72.4%.液体培养基的阳性率高于固体培养基;观察组微小脲原体和解脲尿阳性率为68.9%,体检组20.6%,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2例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尿阳性的患者中,其中真菌性阴道炎的感染率为23.8%,滴虫性阴道炎为11.9%,细菌性阴道炎为64.3%,其中细菌性阴道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条件较好,容易生产,在固体培养基中容易形成菌落;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炎有一定联系,在临床上对相应病人应该加以重视.

    作者:周小强;赵小玲;黄联继;郭树清;陈岗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两种TP重组抗原血清学试验检测梅毒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

    目的:考察免疫层析技术(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TP-ELIS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采用TP-PA法作为金标准检测1200例住院患者血清标准,评价GICA与TP-ELISA在梅毒检测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金标准中1200例血清标本梅毒检出147例检出率为12.3%,GICA阳性检出率为12.7%,TP-IgM为11.5%.GICA法灵敏度为98.6%(145/147),特异性为99.3%(1046/1053),阳性预测值为阳性预测值为95.4% (145/152),阴性预测值为99.8% (1046/1048).TP-ELISA法灵敏度为91.8% (135/147),特异性为99.7%(1050/1053),阳性预测值为97.8%(135/138),阴性预测值为98.9% (1050/1062).两组问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GICA的灵敏性和阴性预测值优于TP-ELISA法,可以替代TP-PA成为梅毒检测的血清学检测首选方法.

    作者:孙凯;马开富;江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苦参凝胶对阴道院内感染常见微生物增殖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苦参凝胶对阴道院内感染常见微生物增殖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住院的阴道院内感染患者320例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160例(传统阴道抗菌药物联合苦参凝胶治疗),对照组160例(传统阴道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不同药物治疗阴道院内感染在停药后第15d和第30d时临床治疗的效果情况.结果:苦参凝胶与传统阴道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混合性阴道院内感染后第15d和第30d复诊总有效率分别为92.5% (148/160)和95.6% (153/16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124/160)和80.63% (12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凝胶是一种纯天然植物药,能安全、可靠、有效的抑制阴道院内感染常见微生物增殖,且方便使用、耐受率低,适合应用于治疗阴道院内感染.

    作者:朱晓莺;邓晓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阳痿中医诊治述评

    目的:研究目前阳痿的中医诊断及治疗近况.方法:调查近年研究阳痿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诊断与治疗的文献,通过文献检索采集证据,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结果:现代阳痿的病因病机与古代文献记载发生了变化,肾虚证的比例减少,肝郁证增多,虽然临床中中医辨证、治疗欠规范.结论:当代阳痿的病理变化以肝郁肾虚血瘀为主,肝郁、肾虚都是重要的病机,而血瘀则是诸多病因继发的病理因素.

    作者:贺宏波;成海生;张韬;赵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国人的性技巧之变——21世纪全国18~61岁总人口四次随机抽样调查的实证分析

    目的:探讨21世纪中国人的性技巧的发展变化、与社会阶层的关系及其对于性关系/性生活的作用.方法:对2000年到2015年四次全国18 ~61岁总人口随机抽样调查数据中的性技巧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1)中国人的性技巧在前10年中剧增,但在近5年中基本持平.(2)在10种性技巧之中,存在的5个不同等级的禁忌:从接吻到肛交,禁忌的程度逐级加强.(3)性技巧的丰富程度与社会阶层的高低呈现为正向相关的趋势.(4)性技巧的丰富推动性关系/性生活的美好.结论:性技巧及其禁忌等级的变化来自于21世纪新兴的“性的快乐主义”对于传统的“身体管理”中的“性的行为训练”的严重冲击.

    作者:黄盈盈;潘绥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在昆明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中开展参与式性健康教育的研究

    目的: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在昆明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中进行青春前期性健康教育,以提高青春前期性健康知识知晓率.方法:在昆明市某小学五年级264名9~12岁学生中进行参与式性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性别意识、性别多元、性侵害,并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五个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性健康教育后学生对性基本知识判断、青春期相关知识、性骚扰的识别与应对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对“月经/遗精会影响健康”正确判断率从45.5%提高到75.7%,对性骚扰采取“不出声,忍受”从33.0%降低到1.2%.结论:小学生性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小学生性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提高,有助于其健康成长.

    作者:刘燕;罗金梅;武笑楚;陈茜;李颖;罗赛美;唐松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绍兴市某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调查及分析

    目的:了解绍兴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行为状况,为高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绍兴市某高校在校1873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学生对自身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评估有偏差,对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获得性健康知识的途径多样化和性别差异,现代网络传播对男生的冲击更大;男女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有明显差异,男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明显高于女生;参加过性健康知识方面讲座的学生对性传播疾病了解的程度较高.结论: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急需加强,有必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生殖健康教育.

    作者:张建华;杨洁;林飞飞;雷银蕉;张莹斌;高力;巨豪;张金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如何定义“爱情”?——基于词典释义的批判话语分析与多元性别教育

    本文应用批判话语分析方法实践多元性别平等教育,可以分为四部分.首先,作者引导学生为“爱情”一词撰写词典释义,进而分析形形色色的释义所展现的性别意识形态,通过一定的言语反馈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关于爱情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次,文章比较了《现代汉语词典》与《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爱情/love”的释义区别与优劣,并进一步考察《现代汉语词典》以“爱、恋、情、性”打头的词条中关涉性别的释义,揭示出释义渗透异性恋正统性(heteronormativity)的三种方式:(1)直接以“夫妻、男女、异性、两性”等用语展现异性恋关系;(2)不明示异性恋关系,但释义采用上述被限定在异性恋关系中的词语,因而语义被间接地限定在异性恋关系内;(3)释义没有完全限定在异性恋关系内,但以“多指、一般”等用语,或直接或间接地凸显异性恋关系.第三,文章回应了学生提出的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质疑,呈现了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的师生互动中破解性别迷思,通过阐述语言、身份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展示了这一基于词典释史话语分析的多元性别教育的实践策略与方法.后,文章介绍了除词典之外,对教材领域中“爱情”定义与同性恋呈现方式的批判实践.

    作者:崔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层部队官兵生殖健康知识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基层部队官兵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度,针对相关问题探讨具体生殖服务措施.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4867名基层部队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对婚前性行为、未婚先孕态度、婚前检查、避孕、性教育、性病及生殖知识等方面的年龄差异存在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层部队官兵获得生殖健康知识渠道多元化,但其生殖健康知识知晓度较低.

    作者:胡海翔;张启龙;孙梯业;徐少强;高雅静;沈传运;谢亚兰;孙哲;韦仕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学校性教育是提升社会性文明的根本保证

    性教育应从广义上来理解,即性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还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的教育,四者应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四位一体”性教育体系,促进性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作者:江剑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道教性观念的转变与天师道男女合气术

    早期天师道普遍存在着男女合气的仪式与修炼,六朝“清整道教”后逐渐消失.对于消失的原因,学界普遍认为是当时佛教对合气之术的抨击与封建社会的世俗压力,本文根据福柯“性—权力”理论对其重新分析,认为除去外部原因,合气之术存在着宗教的阴阳交合论与性快感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是推动其改革的重要内因.合气术的出现和消失,证明了作为中国传统宗教的道教,其性观念与佛教、基督教的独特之处,同时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宗教与性的关系.

    作者:李笑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性成瘾研究的再考察

    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不同学科从各自学科立场出发,对“性成瘾”给出自己的判断.我们试图从多学科的视角,对性成瘾问题进行多维度的透视,以期大限度科学认识“性成瘾”问题.

    作者:刘中一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