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糠酸莫米松乳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

关键词:糠酸莫米松, 糖皮质激素, 外用药
摘要:外用糖皮质激素依然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存在的“激素恐怖”问题严重限制了其使用,致使许多皮肤病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为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曾经组织国内多位知名专家一起制定了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专家共识[1].由于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较多,该共识并不能对每一个药物进行详细论述,有鉴于此,笔者又组织部分专家对常用的外用糖皮质激素-糠酸莫米松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顿挫型带状疱疹为首诊的艾滋病1例

    目的 报告1例以顿挫型带状疱疹为首诊症状的艾滋病(AIDS).方法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果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1∶8(±)阳性,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ELISA)阳性,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阳性,诊断为AIDS合并带状疱疹、梅毒.结论 临床上遇到带状疱疹年轻患者伴剧烈神经痛者,如排除糖尿病等系统疾病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应警惕HIV感染.

    作者:商婷;彭明霞;张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阴毛及双下肢毳毛阴虱病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阴部瘙痒1个月余、双下肢瘙痒近1个月,于2016年10月就诊.1个月前患者阴部出现瘙痒,自感瘙痒处有虫体蠕动,夜间较为明显,未诊治,瘙痒感渐加剧,约1周后,双小腿亦出现类似阴部的瘙痒感,3d前患者在双小腿毛发根部捉到几只“活动性小虫”,见图1,遂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发病前否认不洁性史,曾有在外住宿史.

    作者:周立奉;路荣;李曦春;郭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河南地区寻常型银屑病389例临床分析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研究立足河南,以中医证候为切入点,探讨银屑病发病与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证候分布规律,对更深入认识本病,指导银屑病临床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彩芳;屠远辉;刘爱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凉血消风汤联合阿维A治疗银屑病血热型34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凉血消风汤联合阿维A治疗银屑病血热型疗效观察.方法 将34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7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维A,1次、d;治疗组予以口服阿维A加凉血消风汤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2组治疗前银屑痛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A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血消风汤联合阿维A治疗银屑病血热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秀君;刘栋;聂振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原发皮肤的儿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外型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 报道1例原发皮肤的儿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外型,并回顾文献,学习该病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治疗预后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本例原发皮肤的儿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外型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组化及治疗预后,并复习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11岁男性患儿表现为皮肤结节、斑块伴乏力,肝脾淋巴结明显肿大.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肝酶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凝血时间延长,血液EBV-PCR高度复制.组织病理提示局部或弥漫大小不一淋巴细胞浸润,可见核碎裂,部分细胞核大深染.免疫组化:CD3(+)、CD20(-)、CD56(+++)、颗粒酶B(+)、T细胞胞浆内抗原-1(+)、Ki-67约30% ~40%(+);EB病毒编码RNA原位杂交(+++).诊断:原发皮肤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外型.告知病情后家属放弃治疗.结论 不同于鼻型,本病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高,易误诊为脂膜炎等,多合并系统受累,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免疫组化、EBV病原学检验及结合临床表现.尽管采用强势化疗,本病仍预后不良.

    作者:任发亮;陶玥;朱进;甘立强;黎璨;谭琦;王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乳腺癌合并泛发性扁平苔藓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额、躯干泛发红色丘疹斑片伴瘙痒半年于2015年5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乳房内出现肿块,同时躯干部出现散在针头至粟粒大紫红色丘疹,略痒.当时因左乳房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诊断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治疗,而皮疹无明显不适,故未诊治.后皮疹逐渐增多,融合成片,面积增大,瘙痒加重,遂就诊.

    作者:高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5例分析

    目的 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1年7月-2015年7月诊治的35例SSSS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皮肤疼痛明显、口周放射状皲裂及正常皮肤尼氏征(+)为患儿特异的症状及体征,有效抗生素静脉滴注联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的使用,能获得显著疗效.结论 SSSS临床较少见,容易误诊,及时予明确诊断及治疗,可使患儿病情迅速缓解,获得痊愈,预后大多良好.

    作者:王红兰;黄艳丽;庄永灿;游晓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活血消银片对银屑病患者VEGF水平和PASI指数的影响以及其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活血消银片对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影响以及其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5年6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78例,使用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活血消银片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口服阿维A胶囊,观察组口服阿维A胶囊和活血消银片.比较2组治疗前后VEGF水平和PASI指数,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2组VEGF水平和PAS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EGF水平和PASI指数显著减低(P<0.05和P<0.01),但观察组对VEGF水平和PASI指数的减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3%(36/3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5%(31/3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5/3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39),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消银片可以显著减低银屑病患者VEGF水平和PASI指数,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付曼妮;石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治疗阴虚湿滞型湿疹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阴虚湿滞型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结局评价者盲、阳性药物对照试验设计.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中医综合治疗组:中药口服,1剂、d,肤光洗剂外用,2次/d.西医治疗组: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1次/d,复方氟米松外用,1~2次、d.疗程20 d,每10d观察1次.结果 治疗20 d后,2组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10.50±3.81、8.28±2.94降到4.53±2.37、3.93±2.28,瘙瘁程度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2.38±0.52、2.14±0.77降到1.50±0.54、0.93±0.92.2组都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中医综合治疗阴虚湿滞型湿疹安全有效,20 d疗效和西医常规治疗相当.

    作者:王禹毅;刘毅;卢芳;宁春竹;陈征;郝进;刁庆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紫色毛癣菌致小儿头癣1例

    患儿男,1岁,额顶部大片鳞屑性斑片伴脱发1个月余.皮屑镜检可见发内成串孢子.28℃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SDA)培养出圆形,光滑发亮,有典型紫色色素绒毛状菌落.镜下可见菌丝较粗有多数分隔,有大量关节孢子和后壁孢子不规则畸形分支,无大小分生孢子.诊断:紫色毛癣菌所致头癣(黑癣).

    作者:刘亚红;王聪聪;张宇;聂振华;李桂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青黛胶囊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青黛胶囊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等分为联合用药组和阿维A组,2组患者均口服阿维A胶囊20 mg/d,午饭间口服,外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d.联合组同时口服复方青黛胶囊4粒、次,3次/d.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并评价疗效.记录并分析起效时间,并在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1次,分析复发情况.并定期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疗程结束后2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的平均起效时间为(11.52±1.21)d,阿维A组的平均起效时间(17.24±3.58)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有效率87.32%,阿维A胶囊组有效率6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联合治疗组复发5例,复发率10.42%;阿维A组复发率29.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P<0.05).结论 联合用药在起效时间、治疗效果、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作者:韩雪松;尹东;田坤;郭星;岳致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刘巧教授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的临床经验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临床上将25岁仍然有或以后才开始发生的疾患称为迟发性痤疮,以女性患者居多[1].本文旨在介绍刘巧教授在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的经验,主要包括从皮损、部位、经期、体质、邪毒进行辨病辨证,以及疏风清热法、补益肝肾法、疏肝解郁化火法的临床应用,并结合随症加减用药,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莹莹;刘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A型肉毒素治疗瘢痕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武汉市第九医院探讨A型肉毒素治疗机体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共收治8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病理表现,并观察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5次后,瘢痕长轴逐渐缩短,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瘢痕长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每个时间点观察组瘢痕长轴长度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素治疗机体瘢痕增生临床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刘斌;李静;胡惠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银屑平丸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银屑平丸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屑平丸治疗,持续8周,对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指数(PASI)测评,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8周后,2组PAS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PASI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银屑平丸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瑞瑶;席建元;李小鹏;祁林;谢汶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银屑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和相关临床指标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银屑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生率.方法 纳入120例银屑病患者和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98例对照病例,应用腹部超声检测2组中NAFLD的发生率.同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y-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L)、低密度脂蛋白(LDL-L)、甘油三酯(rG)及空腹血糖(FBS)水平.结果 银屑病组中NAFLD发病率升高(46.7%vs.30.6%,P=0.016).银屑病并发与无并发NAFLD者比较,2组血清AST、TC、HDL-L及LD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银屑病并发NAFLD者血清ALT、GGT、TG和FBS明显高于无并发者(均P<0.01).结论 银屑病易并发NAFLD,合并NAFLD银屑病患者常伴随肝酶、血脂及血糖代谢异常.

    作者:李影;于宁;陆家睛;易雪梅;丁杨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幼年局限型毛发红糠疹1例

    患儿女,9岁,四肢关节鳞屑性红斑伴掌跖角化痒1个月.组织病理示:表皮部分区域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大致交替出现,部分区域水平与柱状角化不全交替出现,毛囊角栓,其周围灶性角化不全.棘层增厚,轻度棘细胞间水肿,部分表皮突和真皮乳头相应增宽.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管周轻度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诊断为毛发红糠疹.

    作者:姜群群;柳君如;陈洪晓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运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对慢性湿疹皮损EASI评分及瘙痒症状影响的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 观察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病例以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为贺氏针灸三通法组,对照组为糠酸莫米松软膏外用组,共观察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70%,其中治疗组在改善表皮剥蚀、苔藓样变及缓解瘙痒频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复发率方面,治疗组14.71%,对照组71.42%,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组在改善慢性湿疹的表皮剥蚀、苔藓样变及缓解瘙瘁方面优于对照组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组,且复发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借鉴及推广.

    作者:蓝海冰;徐萍萍;孙晨;徐跃容;王乐;李元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纳米微针对人皮肤屏障功能及红斑的影响

    目的 研究纳米微针处理对面部皮肤屏障功能及红斑的影响.方法 募集16例临床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例.1组受试者随机一侧面颊部使用针长为0.25 mm的纳米微针处理6遍,另一侧使用针长为0.25 mm的传统微针处理6遍;另1组受试者随机一侧面颊部使用针长为0.5 mm的纳米微针处理6遍,另一侧使用针长为0.5mm的传统微针处理6遍.在处理前、处理后即刻、处理后4、8、24、48、72 h分别检测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角质层含水量及红斑量.结果 经针长为0.25 mm的纳米微针和传统微针处理后,两侧面颊部TEWL、角质层含水量和红斑量数值均无显著性差异.针长为0.5 mm的纳米微针和传统微针处理后,在处理后即刻、4、8、24 h时点上,纳米微针侧TEWL数值显著低于传统微针侧;在处理后8h时点上,纳米微针侧红斑量数值显著低于普通微针侧.不同针长的纳米微针在处理后4~8 h内TEWL、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均能恢复至基线水平.而传统微针侧,皮肤处理后48~72h内TEWL、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才能恢复至基线水平.结论 与相同针长的传统微针治疗相比,纳米微针处理后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较小,并且恢复更快.

    作者:陶艳玲;苗颖颖;吴婷妍;刘娟;许阳;徐百;骆丹;周炳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抗氧化能力和亚型分布及对氧磷酶1活性分析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抗氧化能力和亚型分布及对氧磷酶1(PON1)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检测50例SLE和50例健康对照组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介素(IL)-6、MCP-1、SAA等多种SLE相关标志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总HDL抗氧化能力;用lipoprint system分析HDL亚型;以酶水解底物对氧磷法和乙酸乙酯法检测PON1对氧磷酶活性及其芳香酯酶活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SLE组HDL-C(P=0.012)和ApoA1(P=0.003)浓度显著下降;SLE组总HDL抗氧化能力(P=0.002)、HDL亚型(P<0.05)浓度、PON1芳香酯酶活性(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SLE组hsCRP、ESR、IL-6、MCP-1、SAA显著增加(P<0.05).SLE组HDL-C和总HDL抗氧化能力与PON1芳香酯酶活性及PON1对氧磷酶活性成正相关(P<0.05),与ESR、hsCRP、IL-6、MCP-1、SAA呈负相关(P<0.05),其中PON1芳香酯酶活性和ESR与总HDL抗氧化能力具相关性.结论 HDL抗氧化能力及PON1活性降低、HDL亚型改变、系统性炎症增加等多因素可能导致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增加.

    作者:高田原;田琼;刘文丽;穆欣;张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多汗症及腋臭的肉毒素注射治疗专家共识

    排汗(出汗)为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多汗症指的是汗液分泌量超过自身体温调节及体内平衡所需而发生的过量出汗,常发生于手掌、足跖、腋窝等外泌汗腺密集的部位.腋臭俗称“狐臭”,表现为双侧腋下散发出难闻气味,被认为与顶泌汗腺(大汗腺)的分泌物经由表面细菌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有关.多汗症和腋臭为皮肤科常见疾病,两者可独立发病或同时发生,给患者的生活及人际交往造成了极大困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青少年及青春期的中、大学生等集体生活环境下的群体.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医美微创注射治疗学组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