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纯鼾症的射频治疗

刘双秀;陈亮;钱宇红;刘伟

关键词:单纯鼾症, 治疗方法, 周围组织, 腭成形术, 热损伤, 射频信号, 社会生活, 软腭, 呼吸暂停, 方法评估, 病人, 阻塞性, 习惯性, 声强度, 热凝固, 轻中度, 前瞻性, 开放性, 副作用, 低强度
摘要:鼾症是一种普遍的疾病,常常影响病人的社会生活.目前的治疗方法尚不能令人满意,用射频减少软腭组织RFTVR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用开放性、前瞻性的实验方法评估RFTVR软腭成形术的结果和副作用.病人大声习惯性打鼾的20例成人,年龄在18岁以上,大鼾声强度在50dB以上,有的仅有轻中度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RFTVR成形术是通过低强度的射频信号引起组织的热凝固.这种低温(60~90C)导致局部的热损伤,而周围组织的损伤则降到低限.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切开术后常规进行胸部X线检查是否合理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保持气道长期通畅的常见手术,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6%,常见的包括出血、感染、脱管和气胸(PTX),其中PTX的发生率为0%~5%.美国马利兰大学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为排除PTX,常规对气管切开术后的成年患者立即进行床边胸部X线检查(CXR),为评估这种方法的合理性,本文复习1992年1月~1996年12月5年间在该单位接受这种手术的所有病例的资料,资料完整者共402例,其中排除小于16岁、术前已存在PTX或胸腔置管,或同时接受了胸腔手术的患者后,共对379例进行分析.

    作者:江刚;黄以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扁桃体切除术在诊断原发部位不明的头颈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大部分头颈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可以通过各种物理检查明确,但临床上仍有大约2%~3%的病例原发部位难以确定,仅表现为转移至颈部的结节性肿块.寻找原发部位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回顾分析了1956年至1996年共829例头颈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原发部位不明者38例(4.6%),经临床和内窥镜检查明确为扁桃体癌者56例(6.7%).在原发部位不明者38例中,34例随访资料完整,其中6例(18%)施行了肿瘤同侧的扁桃体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6例均为T1期扁桃体鳞状上皮细胞癌.

    作者:李永奇;李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儿童气管插管合并喉部损伤在拔管时的预测因素

    儿童和婴幼儿气管内插管后发生喉气管狭窄的发病率为0%~25%,为了能够对儿童气管插管后出现喉部损伤并发症在拔管时就作出早期估测,探讨其相关预测因素,该作者对1986年1月到1991年6月间资料完整的96例气管插管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62例,女性34例,年龄1天到1 5岁,根据拔管后对喉部损伤采取的相应治疗措施分为三组:药物治疗组,再置管组,手术治疗组.

    作者:郭光良;叶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使用CO2激光和注射胶原蛋白治疗声带沟的喉显微手术

    1989年1月至1998年6月共手术治疗声带沟45例,其中女38例,男7例,平均年龄36岁,双侧病变33例,单侧12例.所有病例均行动态喉镜检查及音质分析,包括基本频率、频谱、长发音时间、发音系数和声音强度.在全麻下经悬吊喉镜行喉显微手术,显微镜与CO2激光相连,光斑直径为250μm,焦距350mm,工作参数为0.1秒,单脉冲2至3W.

    作者:刘季萍;韩仕龙;喻勋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耳蜗支持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有关耳蜗支持细胞(主要是Hensen细胞,Deiters'细胞)的研究文献的复习,对Hensen细胞,Deiters'细胞多方面的生物学特性作一综述.

    作者:赵立东;李兴启;姜泗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OSAS病人上下颌骨前移术后气道的表现

    上下颌骨前移术早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畸形病人,近年来此术式用于治疗OSAS病人,由于扩大了咽腔和下咽腔的骨骼支架范围,增加了气道直径,有效扩大了气道容积,作为OSAS二期手术的治疗方案,有很高的成功率.然而,对这一手术术后气道的早期表现尚无研究,该作者为评估OSAS上下颌骨前移术后早期术后气道的特点,对70例上下颌骨前移术病人术后48小时行纤维鼻咽喉镜检查,为使结果一致,术前术后检查均由同一人进行.

    作者:叶星;纪维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谷氨酸的释放与其兴奋性毒性对耳蜗的作用

    谷氨酸是内耳毛细胞与传入神经树突之间主要的神经递质,在介导突触兴奋性活动和突触可塑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谷氨酸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神经毒性物质,可对耳蜗产生毒害作用.本文就谷氨酸在耳蜗的来源、影响耳蜗内谷氨酸浓度的因素、作用机制及对抗谷氨酸毒性的药物作一综述.

    作者:王彦君;章巍;孔维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反应性声带肿胀与声带囊肿

    一位16岁女高音职业演员,高中学生,令人羡慕的演唱者有声嘶2个月,音调不稳,漏气过多,音量减低的病史.从9岁授课.约在过度用嗓一个月后逐渐出现发音障碍.她发现很难控制过门(音区间的间歇)且嗓音疲劳有返流性喉炎症状.

    作者:崔珑;郭玉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叠盖法防止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并发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系累及神经肌肉、心肺及耳鼻喉系统的复杂疾病,可引发潜在的严重的生理影响与明显的社会后果.功能性阻塞的确切部位及机制仍有争议.虽然研究表明阻塞部位是复合性存在,主要部位是腭.自1981年Fujita介绍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以来已广泛用于治疗OSA,其效果与并发症及失败仍成问题.本文作者介绍新的本单位的标准术式叠盖法,具有疼痛轻、出血少、重排肌肉张力,达到腭雍肿的减轻.

    作者:何建国;王辉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扁桃体摘除术及腺样体摘除术对小儿行为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行为障碍如学业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好斗及反逆行为已有报道,但借用规范化的行为评估法的报道却非常少,本文就是利用标准表格-儿童行为参数表(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以检测扁桃体摘除及腺样体刮除(tonsillectomyand adnoidectomy,T & A)对OSAS或上呼吸道阻塞患儿行为及情绪的影响.

    作者:杨柳;郭玉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新型钾通道KCNQ4在内耳的分布及功能

    KCNQ4能够编码一种新型的钾通道,分布于内耳和听觉的中枢传导通道,突变可致DFNA2型耳聋.KCNQ4通道电流是一种慢性激活的延迟钾电流,KCNQ4的分子结构已经很清楚.本文重点从KCNQ4的分子结构、钾通道的性质介绍其在内耳的功能.

    作者:常青;龚树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球状喉囊肿

    声门上球状喉囊肿属良性病变,一般易于认识和处理.该病不常见,通常大而喉畸形,并能引起严重气道阻塞,甚至死亡.自1881年Abercrombie首先报告先天性喉囊肿以来,有关分类、病因学、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案等已有许多报告.De Santo等按病变大小、部位、内容及与喉粘膜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喉囊肿的分类法,并得到广泛认同,分为:腺管性囊肿、球状囊肿和甲状软骨孔性囊肿.球状喉囊肿位于喉室小囊平面,喉室小囊是真假声带之间粘膜的外袋.球状喉囊肿是喉部囊肿中的大者,直径很少<1cm,由扩大的小囊充满粘液而成,与喉腔不互通.而喉膨出则为喉腔互通的感染性气囊肿.

    作者:马超武;张速勤;李兆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闭合性喉外伤

    报告了两例因领带绞颈引起的闭合性喉外伤.两例均为青年男性,与他人打架所致.伤后以咽痛,声嘶及呼吸困难为主.例1曾有一过性意识障碍,例2初诊时体温38℃,曾出现呕吐.主要体征为鼻面部肿张,颈部皮肤擦伤,可见勒痕.头面部CT、X线检查仅例1右眼眶内下壁可见小骨折线,余无异常.纤维喉镜检查两例双声带均充血水肿,例1声门下部分粘膜裂伤,表面附有伪膜.给予抗生素及激素治疗,约一周左右痊愈.

    作者:杨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单纯鼾症的射频治疗

    鼾症是一种普遍的疾病,常常影响病人的社会生活.目前的治疗方法尚不能令人满意,用射频减少软腭组织RFTVR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用开放性、前瞻性的实验方法评估RFTVR软腭成形术的结果和副作用.病人大声习惯性打鼾的20例成人,年龄在18岁以上,大鼾声强度在50dB以上,有的仅有轻中度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RFTVR成形术是通过低强度的射频信号引起组织的热凝固.这种低温(60~90C)导致局部的热损伤,而周围组织的损伤则降到低限.

    作者:刘双秀;陈亮;钱宇红;刘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慢性电刺激对喉肌生理及组织化学的影响

    功能性神经肌肉的刺激已被提出作为一种能恢复去神经肌肉活性的潜在治疗方法,其在耳鼻咽喉科领域已被广泛讨论作为治疗面瘫及喉麻痹采用的新疗法.许多急性动物模型研究已表明喉起搏器(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器)是一有效治疗手段,然而没有详细的报告描述喉肌慢性刺激的结果.

    作者:温武;李兆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线侧移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痉挛性发音困难

    痉挛性发音困难尽管有多种治疗方法,仍然是一种顽固性发音困难,该作者给一例痉挛性发音困难的患者成功地进行了中线侧移甲状软骨成形术,患者女性,40岁,诉紧张性发音困难,偶尔几乎失音,持续1.5年,不能唱歌,打电话困难,多种治疗无效,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发音时前声门关闭过紧,假声带在中线上相互接触,完全遮盖声带,后声门遗留裂隙.

    作者:喻斌;喻勋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经延长的鼻侧切开切口行上颌骨全切术

    伴或不伴眶内容剜出的上颌骨全切是上颌窦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标准术式之一,其经皮肤切口是We-ber-Fergusson切口,虽暴露良好,但易发生下睑术后睑外翻和长期水肿等并发症.该作者介绍用延长的鼻侧切开切口行保留眶内容的上颌骨全切术,既能充分暴露术野完成手术,又能避免术后眼睑并发症.皮肤切口上端起自术侧眉毛下缘距眉内端外方1~1.5cm处,呈弧形向下通过内眦与鼻中线间的中点,继续延长达术侧鼻翼皱折处后绕鼻翼向内方至鼻中隔小柱基部,再转直角向下切开上唇(即改良的Weber-Fergusson切口).

    作者:陈飞;林尚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悬雍垂腭成形术(UPP)后鼻咽狭窄(NPS)的处理

    NPS是UPP(uvulopalato-plasty)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随UPP手术的开展增多,使成人NPS的发病率也增高,但文献上讨论其处理方法的文章不多.NPS的病因过去多与颌面创伤、结核、狼疮、梅毒、硬结、白喉-猩红热、酸烧伤等有关,近年常由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或成人因鼾症或OSAS术中、术后出血的电灼、压迫填压、切除过度、创面感染等引起,好发生于瘢痕体质、使用YAG或KTP激光行腺样体手术者.NPS的处理很困难.

    作者:林尚泽;沈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幼儿咽部异物2个月以上2例

    例1女,1岁4个月,主诉喘鸣.患儿于1993年11月18日刷牙中摔倒,因未发现牙刷头部而急诊,未见异物.19日发热39℃,就诊于某儿科,诊断脱水和上气道炎,住院治疗1周,行胃造影检查未见异常.出院后吞咽固体食物困难.持续喘鸣、口臭、微热.1994年1月10日喘鸣加重.1月17日就诊耳鼻咽喉科,内视镜检查发现咽部异物.x线上咽部高压摄影所见,中咽部至下咽部后壁异常阴影.内视镜所见,咽后壁露出牙刷毛端,未见创窝.于1月18日全麻下,行咽部异物摘除术.摘出异物为长约20mm牙刷头部,与柄断端吻合.术后经鼻插入胃管,行营养管理,22日开始经口摄食,24日出院.

    作者:张来虎;汪月月;凌贤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睡眠障碍性呼吸的研究进展

    睡眠障碍性呼吸为一重要的医学课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参与评价与处理日渐受到重视.ENT J 78卷9、10、11期连续发表有关睡眠障碍性呼吸研究成果.现就其历史回顾、上气道解剖性结构变异的作用、上气道的评估方法及处理等问题编译如下.

    作者:李福军;王辉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