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阳;李斌;罗爱珍
目的 探讨晶状体囊夹持固定人工晶状体(IOL)光学部矫正IOL植人术后偏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13眼)IOL植入术后明显偏位者接受了IOL光学部晶状体囊夹持固定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IOL位置、眼底,同时进行裂隙灯显微镜眼前段摄像系统拍照确定IOL的偏心值,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51.15±8.90) μm.结果 13例术前平均偏心值为(2.55 ±0.25) mm,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51.15±8.90) μm.随访观察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自觉症状均明显减轻,视力明显提高,平均提高3行.术后3例眼压升高,经前房放液,局部滴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72 h内恢复正常.未出现视网膜脱离等其他并发症.术后1个月、6个月IOL平均偏心值分别为(0.47 ±0.08) mm、(0.50±0.05)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分别为( 153.92 ±9.17)μm、(154.85 ±8.76)μ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晶状体囊夹持固定光学部可有效地矫正IOL植入术后偏心,且对眼后段不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段智博;罗知卫;陈庆义;叶联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 774例(883眼),年龄18 ~40岁的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观察两组视力、眼压、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位置、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结果 术后2个月裸眼视力>0.5者占74.6%;术后30 ~36个月时占83.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屈光度改变均在±1.00D之内,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术后24h内高眼压16眼,3月后发生眼底黄斑出血4眼.主诉夜间眩光症状者5例.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
作者:于爱萍;肖云;高晓唯;杨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单用氟米龙滴眼液或氟米龙滴眼液加普拉洛芬滴眼液(普南扑灵)对术后角膜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0例(200眼)LASEK患者均分为两组,试验组予氟米龙滴眼液与普南扑灵滴眼液,对照组则单用氟米龙滴眼液,用药4个月,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观察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 haze)、眼压、裸眼视力情况.结果 试验组LASEK术后角膜组织的炎性反应较轻.结论 联合用药可以减轻LASEK术后角膜组织的炎性反应.
作者:孙平;马晓蓉;俞洪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泪囊囊肿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简易鼻泪管钻切刀,在切开泪囊后,顺行钻切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处并留置脑室引流管.术后随访观察2~24月.结果 7例9眼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6眼痊愈(66.7%);2眼好转(22.2%);1眼无效(11.1%).总有效率88.89%.结论 泪囊切开顺行鼻泪管钻切置管术治疗泪囊囊肿有较好疗效.
作者:赵朋生;张宏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男性眼睑皮肤缺损,采用阴茎皮肤游离皮片移植术修复整形,恢复眼睑功能和容貌的效果.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11年8月,男性眼睑皮肤缺损32例,切取自体阴茎皮肤,制成相应植床大小的游离皮片,如不足植床面积再辅以睑周围皮瓣修复整形.结果 32例术后观察6 ~ 24个月,眼睑功能和容貌基本恢复.结论 采用阴茎皮肤游离皮片移植术,可有效治疗眼睑皮肤缺损,效果良好.
作者:杨小慧;田秀红;张宏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A型超声测量下6种现代人工晶状体公式(SKT、HAIGIS、HOFFER-Q、SRK-Ⅱ、HOLLADAY、BKINK-Ⅱ)在短眼轴眼(<22 mm)的准确性应用.方法 前瞻性研究短眼轴白内障眼超声生物参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使用A型超声仪、角膜曲率计测量术眼的眼轴长及角膜屈光度,术后1个月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相结合的方法测量术眼获得佳矫正远视力时的实际屈光度数,回输超声测量的眼轴、角膜屈光度及实际使用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并分别计算术眼用这6种公式的预期屈光度数,预期屈光度与实际屈光度之差绝对值,即绝对屈光误差值.结果 HAIGIS绝对屈光误差大( 0.9181 ±0.10691)D(P <0.01);其他5种公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SRK-Ⅱ的绝对屈光误差值小(0.5088±0.07012)D,但在绝对屈光误差值0~0.5 D范围内,SKT公式所占比例高(34.37%).结论 在目前短眼轴样本量,除HAIGIS外,其他5种公式比较,SRK-Ⅱ的绝对屈光误差值小,SKT其次;但在绝对屈光误差0~0.5D范围内,SKT公式所占比例高(34.37%),可见,SKT公式在短眼轴眼提供准确的预测屈光度;HAIGIS对术后屈光度影响较大,不适合国人短眼轴眼.
作者:王红星;李筱荣;张琰;刘巨平;刘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术前未发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治疗的术前未发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36例(36眼),在显微镜下行巩膜扣带术.其中30例术中找到裂孔,其中10例行巩膜表面节段性外加压联合环扎术;20例单纯行环扎术.其余6例术中仍未找到明显裂孔,单纯行环扎术.32例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4例在手术结束时行玻璃体腔气体充填.结果 36例术前未发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中有2例视网膜未能复位,余均复位良好.术后随访短3个月,长12个月,终复位率94.4%.结论 巩膜扣带术治疗术前未发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作者:钟红;刘肖艺;陈春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度近患者白内障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59例(71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进行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疼痛感、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61眼(85.92%)无疼痛、6眼(8.45%)有轻微胀痛、4眼(5.63%)感胀痛,1眼发生后囊破裂,无视网膜脱离发生.术后3个月视力0.3以上者占67.6%,0.5及以上者占36.6%.结论 表面麻醉下高度近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郭维;姜波;范光杰;李国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实验兔眼眼球爆裂伤后暴露于海水所引起的角膜超微结构改变,探讨爆裂伤合并海水浸泡眼球的抢救佳时间.方法 24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用鞭炮爆炸方法造成眼球爆裂伤,各兔右眼浸泡于无菌海水中,左眼暴露空气中作对照,经10 min、0.5h、1h、2h、4h、8h后取出裂伤伤口处角膜,每时间组4只眼球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形态学变化,以判断角膜各层组织的活性.结果 海水浸泡0.5h,角膜上皮细胞发生脱水、坏死、脱落,角膜内皮细胞脱落;海水浸泡1h,角膜基质细胞出现胞质内空泡、细胞脱水、皱缩,角膜后弹力层脱失;而空气对照组在伤后2~4h、甚至更长时间发生上述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兔眼眼球爆裂伤后暴露于海水中的角膜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较单纯暴露于空气中者发生早且组织损伤亦重,海水浸泡1h后角膜的病理改变即为不可逆转.发生海战时,对海水浸泡眼球裂伤,好在0.5h之内进行角膜裂伤的清创缝合,超过1h,则意义不大.
作者:孙琰;景明;翟新玲;高玉;周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并不少见.随着白内障复明手术技术日臻完善,手术流程逐渐简化,使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在基层医院得到了广泛开展.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我们对53例(53眼)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贵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轻重硅油注入术后1个月高眼压的发生及其治疗策略.方法 玻切+轻/重硅油注入术后1个月发生高眼压共46例(46眼).对两种硅油注入术后1个月高眼压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且对高眼压的处理方式进行对比.结果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轻硅油注入术后取油的时机一般在3个月(68.8%)左右,取出后高眼压可以降至正常范围;重硅油在2个月左右取油(64.3%),取出后高眼压可以降至正常范围.二者没有统计学差异.但重硅油注入术后因高眼压行抗青光眼手术的比例较轻硅油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轻重硅油注入术后1个月高眼压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重硅油引起的高眼压终行抗青光眼手术的比例较轻硅油者高.
作者:张歆;梁四妥;杨艳;赵华;徐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BacT/ALERT 3 D)在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应用.方法 外伤性眼内炎113例(113眼)的玻璃体液进行病原菌培养,用中和抗生素儿童培养瓶( BacT/A-LERT PF)采集标本,全自动血培养系统进行病原菌培养,Vitek-2 compact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检出阳性者,分析阳性率和病原菌种类.结果 113份玻璃体液标本检出病原微生物81例,阳性率为71.7%,其中革兰阳性细菌占62.9%,革兰阴性细菌占34.6%,真菌占2.5%.快检出时间为4h.结论 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应用于外伤性眼内炎提高了玻璃体液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缩短阳性检出时间,检出病原菌种类多,结果准确.
作者:任玉玲;薛黎萍;刘春林;肖丽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组织病理变化主要是长期慢性增生性炎症导致泪道各层组织增生、肥厚,表现为溢泪、溢脓、泪道冲洗不畅,因此理想的治疗途径是解除鼻泪管的狭窄或阻塞,重新恢复生理通道.采用球头硅胶管以起到支架作用,维持鼻泪管的通畅,并保持正常泪道生理解剖结构.
作者:陈江华;王新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15例(15眼),观察临床效果及术中、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5者6眼,0.2 ~0.4者8眼,0.1者1眼.结论 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为特殊情况下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固定方法.
作者:郑丁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Von Hippel-Lindau病是临床上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基因缺损部位在第3号染色体上,子代发病可能性为50%.可在不同器官出现肿瘤,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肿瘤危害大[1-3].1904年德国眼科专家Von Hippel首先描述了视网膜血管瘤病,1926年瑞典病理学家Lindau又描述了小脑血管瘤伴发视网膜血管瘤的病例.该病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男多于女,脑部症状多在视网膜病10年之后发生[4].
作者:何小阳;李斌;罗爱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早期,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 随机收集66例(66眼)高度近视,观察其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的变化.结果 术后1个月,暗环境下低频段(3 c/d)、中频段(6、12 c/d)和高频段(18 c/d)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下降.术后6个月,低频段对比敏感度恢复至术前水平,但中和高频段对比敏感度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前和术后1、3与6个月有眩光时对比敏感度均较无眩光时对比敏感度低.结论 高度近视LASIK术后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下降,术后6个月仅低频段对比敏感度恢复至术前水平.眩光对对比敏感有影响.
作者:李方园;王卫群;蔡慧敏;赵晓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一次性遮眼盾防止手术后眼球外伤的保护效果.方法 设计了医用一次性遮眼盾应用于临床,用用眼球手术后保护202例.结果 医用一次性遮眼盾应用眼球手术后保护,达到了保护眼球的效果.结论 医用一次性遮眼盾的设计合理,应用方便.
作者:刘享亨;张国文;贾玉叶;闫晓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白内障是主要致盲的眼病之一,随着白内障复明手术技术的日臻完善,手术流程逐渐简化,使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基层医院得到了广泛开展.相对而言传统的球后麻醉并发症较多.
作者:张占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伴有先天性眼球震颤的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14例(28眼)伴有眼球震颤的近视施行LASIK治疗,等效球镜度数在-5.00~-12.00 D之间,排除角膜炎症,圆锥角膜等眼科疾病.眼球震颤类型:14例均为水平冲动型眼球震颤,眼震值4~~8 mm,震颤频率2~3次/s,其中轻度代偿头位10例,明显代偿头位4例.结果 术后眼球震颤幅度较术前变小,眼震值3~6 mm,震动频率1~2次/s;术后的裸眼视力与术前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的平均屈光度为(-5.21±0.48)D,术后1年为(-0.32±0.25)D.结论 LASIK治疗伴有眼球震颤的近视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杜敏;陈庆民;王彬;季元元;周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1985年,Perry首先将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作为眶内植入物应用于临床,以其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非致敏性,已被广大眼科医生所接受.本文回顾了我院眼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开展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矫正眼内容摘除术后眼窝凹陷16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效果良好.
作者:张东风;张炜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