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白内障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

田杰;周健;董春薇

关键词:儿童,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佳时机.方法42例64眼全部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先天性白内38眼,外伤性白内障26眼.年龄小3岁,大14岁,平均8.2岁.随访2~24月.结果术后葡萄膜炎及后囊增生较成人严重.术后3月矫正视力,大于0.5者40眼(62.50%).结论儿童白内障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是防治弱视、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的佳方法.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白内障术后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治疗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先进行药物治疗,无效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包括人工晶状体取出术并前段玻璃休切除术、后囊切开术、后囊切开+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本组6例药物治疗1例,手术治疗5例.结果本组6例经治疗后眼压均降至正常,症状消失,视力恢复均尚满意.结论白内障术后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是由于睫状突与晶状体囊或玻璃体粘连引起房水逆向流动所致,具有典型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大多无效,药物治疗无效者上述手术方式可以解除睫状环阻滞而治愈.

    作者:穆红梅;张千帆;梁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儿童白内障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佳时机.方法42例64眼全部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先天性白内38眼,外伤性白内障26眼.年龄小3岁,大14岁,平均8.2岁.随访2~24月.结果术后葡萄膜炎及后囊增生较成人严重.术后3月矫正视力,大于0.5者40眼(62.50%).结论儿童白内障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是防治弱视、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的佳方法.

    作者:田杰;周健;董春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在眶骨折整复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应用于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术的效果.方法应用Medpor作为修补眶壁骨折缺损的充填材料行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术31例.结果术后2周内检查31例复视均好转,术后1.5~8月检查复视治愈27例.31例术后7~10天伤眼眼球突出度增至10.5~14.5 mm,平均13.3 mm;术后伤眼与健眼眼球突出度之差为+1.5~-2.0mm,平均为+0.9 mm.术后CT显示:植入的Medpor薄片位置良好,无移动或脱位.眶内容物复位良好.视神经无受压.结论Medpor是一种理想的修补眶壁骨折缺损的充填材料.

    作者:李明;任树北;田旭;田丽君;朱旭;刘宏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春节期间爆竹烟花所致眼爆炸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春节期间特有的烟花爆竹所致眼部爆炸伤的危害性和治疗结果.方法分析2004年春期间此类爆炸伤33例36眼的一般情况、眼别、爆炸物种类、受伤情况,对视功能的危害,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男性占96.97%,20岁以下者占60.61%,发生在农村者占72.73%.多为普通鞭炮炸伤,单眼伤占90.91%;以角膜损伤多,其次为葡萄膜和晶状体损伤.并发症及后遗症以角膜白斑、玻璃体浑浊、瞳孔变形和外伤性白内障较多;治疗后视力0.05以下占48.48%.结论春节期间发生的眼爆炸伤严重而复杂,所以应加强预防宣传.伤后及时正确处理,可能挽救眼球和视力.

    作者:薛秋萍;杨进献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右鼻腔铅笔异物致左眼失明一例

    1病例患儿,男,5岁.住院号8694.2001年10月2日入院.入院前1.5小时自己右手拿着铅笔自80cm高的炕上扑在地上,不慎将铅笔刺入右鼻腔.受伤后患儿哭闹疼痛并左眼睁开困难.来我院急诊立即收入院治疗.查体未见异常.

    作者:许先捷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视网膜切开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切开术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急性视网膜坏死伴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视网膜脱离,使用常规的玻璃体切除术不能使视网膜得以复位,对坏死的视网膜及呈网状裂孔的视网膜进行20°~360°切开并行全氟化碳液体填充、眼内激光光凝、硅油填充等治疗.结果术毕12例均取得视网膜解剖复位,其中1例因继发性青光眼中途取出硅油而放弃治疗,10例6~8月后取出硅油,随访6月8例视网膜完全复位,2例取硅油后视网膜脱离复发,1例因并发性白内障无法观察眼底情况.结论视网膜切开术对急性视网膜坏死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华振宇;赵宏;丁相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后巩膜加固术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对36例(60眼)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术随访2~5年,平均2.5年.结果33眼提高了裸眼视力,40眼提高了矫正视力,50眼屈光度未再发展.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可增强眼球后部球壁的抵抗力,防止眼轴向后延伸,有稳定屈光度远期效果.是目前阻止高度近视发展唯一有效方法.

    作者:黄琼球;甄玉贤;杨万初;朱君玲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隐匿性巩膜破裂伤的临床分析(附10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隐匿巩膜破裂伤的诊断要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了10例隐匿性巩膜破裂伤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视力提高3例,保持眼球形态6例.结论眼挫伤后低眼压或形态改变要排除巩膜破裂.影像检查有参考价值.疑有后部巩膜破裂时应及早进行手术探查,是避免漏诊或误诊的关键.

    作者:谭业双;许玲;王玲丽;芦晓磊;张郧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颌面外伤并发间接性视神经损伤治疗的探讨

    目的探讨颌面外伤并发间接性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46例颌面外伤并发间接性视神经损伤一经确诊,早期采用皮质类固醇冲击疗法、脱水剂、血管扩张剂、光量子血液疗法、维生素B族、神经营养剂等治疗.结果46例(54眼)中治疗前无光感的5眼经治疗后3眼视力改善;治疗前光感的22眼经治疗后19眼视力提高.治疗前视力0.05~0.1者4眼,治疗后增至5眼;治疗前视力0.4~0.6者4眼,治疗后增至8眼;治疗前视力0.6以上者1眼,治疗后增至15眼.结论间接性视神经损伤早期药物治疗是必要的,且有较好效果.

    作者:余桂国;谭代荣;向其元;宋家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介绍角膜502胶异物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502胶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强力胶水,在使用过程中如不慎溅入眼内,可附着于角膜表面,成为一种特殊性质的角膜异物.作者遇到16例角膜502胶异物,经治疗后角膜均未留下薄翳.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改玲;张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远期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透明角膜切口植入不同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4月后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A、B、C 3组共96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并植入不同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A组32眼采用STAAR/Chiron硅胶折叠人工晶状体;B组43眼采用法马西亚920硅胶折叠人工晶状体;C组21眼采用法马西亚或Upiohn 809C PMMA单片晶状体.3组手术切口分别为3.2mm,3.7mm,5.0mm.结果术后非矫正视力:A组为0.7±0.2,B组为0.65±0.2,C组为0.6+±0.2;术后矫正视力:A组为0.8±0.2,B组为0.8±0.25,C组为0.8±0.3.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3组之间仅有轻度屈光和角膜地形图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意义.

    作者:刘太平;杨雪宏;刘志英;梁卫丰;高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外伤性人工晶状体移位的处理

    目的探讨眼外伤致人工晶状体移位的临床处理及疗效.方法对12例(12眼)外伤致人工晶状体移位者,根据各自的情况分别实行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术后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实行手术的10眼视力均得到了提高,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矫正视力:0.2者1眼,0.3~0.6者7眼,0.8~1.0者2跟.结论外伤性人工晶状体移位只要及时恰当的治疗,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爱芝;李梅;孙金阁;李建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对光定位准确,色觉正常,角膜无明显浑浊,眼压正常,无视网膜脱离的并发性白内障27例(27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术中以不同方法,对炎性机化膜进行清除处理.结果27例通过手术治疗,视力均得到提高,达到复明效果.结论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在选好适应证的情况下以适当的方法进行手术,效果是可靠的,对此类患者不应放弃治疗.

    作者:裴世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虹膜铁质异物存留14年一例

    1病例患者,男,19岁.工人.因左眼间歇性发红,疼痛14年,加重1周于2001年9月10日入院.患者于1987年初因拆卸机器,左眼不慎溅入异物,当即感左眼发红,疼痛,未做任何处理.

    作者:张倩;黄丹琳;夏江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混合型内斜视手术疗效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混合型内斜视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混合型内斜视分为两组,以戴全矫正镜后残余的斜视角计算手术量进行手术者为对照组;以戴镜后残余斜视角和裸眼斜视角的平均数(平均斜视角)计算手术量者为治疗组,对此两组手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53.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有较好的疗效,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马文贵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丝裂霉素C与青光眼滤过手术后低眼压的关系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引起低眼压的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的106例(118眼)进行1~6月(平均3.5月)随访观察.结果94例(106眼)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11例(11眼)术后眼压低于5mmHg(1mmHg=0.133kPa),1例(1眼)术后发生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结论MMC的广泛应用,是目前造成青光眼术后低眼压的主要原因,严格掌握MMC的应用指征,选择用量及作用时间,巩膜瓣的相对密缝和可调缝线等可以减少术后低眼压的发生.

    作者:熊凤枝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颈动脉-海绵窦血管瘘致突眼二例

    颈动脉-海绵窦血管瘘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神经眼科综合征,80%以上的患者首发眼部症状和体征[1],而就诊于眼科,易误诊误治.我科在2003年9月~2003年10月间先后收治2例因颈动脉-海绵窦血管瘘而致突眼的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竹;王寒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133眼)翼状胬肉患者接受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并随访观察3月至3年1月.结果128眼治愈,5眼复发(3.76%).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惠;张曼萍;王玲;郑云燕;邓洪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泪囊鼻腔吻合术不同骨窗位置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泪囊鼻腔吻合术中不同骨窗位置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在198例手术中采用不同的骨窗位置,术后随诊,观察泪道阻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诊1年,第1组(高位组)术后再堵塞34例(31.78%,34/107),第2组(低位组)术后再堵塞7例(7.69%,7/91);两种不同方法术后泪道再阻塞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位置较低的骨窗术后发生再阻塞的可能性较小.

    作者:陈震;李林;杨安怀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儿童白内障术后的眼轴变化和近视漂移

    目的观察和分析儿童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眼轴变化及近视漂移.方法23例2~15岁单眼白内障患儿进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检查手术前后两眼的屈光状态、眼轴长度及近视漂移情况.随访时间3~5年.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2例,占52.17%.比较术后两眼眼轴长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眼近视漂移平均(2.85±1.11)D,对照眼近视漂移平均(1.25±1.05)D,两者比较,P<0.05.结论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儿童眼轴发育未造成影响.白内障患儿术后近视漂移大于正常眼,且年龄越小近视漂移度越大.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选择应使术后保留一定程度的远视.

    作者:吕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