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燕;贾绮林
头颈肿瘤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治疗仍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这些治疗手段在晚期肿瘤的疗效及延长患者寿命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近20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出现了肿瘤的生物疗法。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基因治疗为人类战胜肿瘤带来了新的希望。能否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并表达,是基因治疗面临的首要问题。Clayman等[1]首先试验了正常及癌变口腔粘膜转染和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发现局部应用腺病毒并不能将外源基因导入人或鼠的正常粘膜,而心内注射却能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健康仓鼠的口腔粘膜。体外转导效率呈剂量依赖型。(2×108)pfu 2次注射可使100%癌细胞表达报告基因。向荷瘤裸鼠模型的肿瘤内注射腺病毒,可使包括远离注射部位的30%的癌细胞表达报告基因,从而为口腔癌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一、基因替代疗法 现代肿瘤学证明,头颈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多种癌基因激活及抑癌基因失活有关。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向肿瘤内输入野生型抑癌基因已成为治疗口腔癌的一个方向。抑癌基因 p53的点突变是头颈鳞癌频率高的遗传改变,导致无活性的p53蛋白过度表达。许多学者尝试了用野生型p53基因转染治疗头颈肿瘤,体外与体内试验及临床应用均有一定的疗效。肿瘤细胞p53的表达比对照组高出10倍[2],体外肿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在裸鼠体内实验中向瘤周注射p53基因,肿瘤体积也明显减小,该效应依赖于载体剂量而与内源性p53状态无关。在裸鼠体内皮下接种肿瘤细胞,模仿头颈肿瘤患者术后残瘤环境,野生型p53转染也可抑制其残存瘤细胞形成肿瘤[3]。
作者:王江华;司徒镇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手术造成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髁突与关节盘的超微结构改变。 1.材料与方法:4~6个月龄日本大耳白兔10只,体重2~3 k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只),手术和手术对照组(8只)。实验动物一侧颞下颌关节为手术组,另一侧为手术对照组。手术组动物用缝线拉关节盘前移,实验方法已报道。对照组的手术步骤与手术组相同,但不将关节盘拉向前方。2只正常对照组动物和8只实验组动物分别于术后2周(2只)、4周(2只)、8周(2只)、12周(2只)处死。取出关节盘和髁突固定24 h,髁突用5% EDTA脱钙2~3周。关节盘本体、双板区和脱钙后的髁突分别切成1 mm×1 mm×3 mm的组织块。标本固定,梯度脱水,包埋,切片,染色,透射电镜观察。 2.结果:手术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手术组肉眼见7侧为关节盘前移位,1侧为关节盘后带穿孔。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关节盘前移位标本术后2周组髁突表层胶原纤维溶解,软骨细胞胞浆内有大量扩张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肿胀,存在大量微丝。软骨细胞周围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包绕,软骨陷窝消失。术后4周见髁突表层细胞成分减少,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比术后2周组增多,软骨细胞的细胞突起减少,胞浆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有大的空泡,部分软骨细胞出现核固缩,软骨陷窝消失。关节盘软骨细胞样细胞边界不清,细胞核异染色质凝集,胞浆细胞器模糊,甚至出现细胞核溶解。术后8周组见髁突深层的软骨细胞增多,胞浆内粗面内质网扩张,大量的微丝,空泡以及电子密度增高的小体,大量软骨细胞核固缩甚至溶解。关节盘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软骨细胞样细胞溶解,出现变性胶原纤维以及弹力纤维的断面。术后12周组见髁突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及软骨细胞明显增多,软骨陷窝消失,细胞内外有大量的电子密度增高的小体,部分软骨细胞核固缩。关节盘软骨细胞样细胞电子密度明显增高,胶原纤维束界限模糊,组织中可见弹力纤维的断面。 关节盘穿孔的标本见髁突部分软骨细胞核染色质变深,甚至出现核固缩。关节盘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或断裂,其内有大量电子密度增高的物质。软骨细胞样细胞边界不清,粗面内质网增多、胞浆内出现空泡,细胞周围的陷窝消失。 3.讨论:我们用手术造成关节盘前移位的动物模型,经透射电镜观察,早期髁突纤维层胶原纤维溶解,细胞破坏。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消失。软骨细胞胞浆内,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并出现大量微丝,软骨陷窝消失,说明关节软骨出现了早期的退行性改变。由于髁突软骨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有修复潜力,所以早期的退行性改变是可逆的。术后4周见髁突软骨内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及软骨细胞增多,软骨细胞胞浆内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的出现,可产生蛋白多糖和胶原,表明关节软骨有修复反应。但同时由于存在软骨细胞坏死,电子密度增高的小体与空泡增多说明有退行性改变。Toller等认为髁突软骨细胞成团,粗面内质网扩张,出现电子密度增高的溶酶体样小体,细胞内微丝集聚,细胞坏死增多,细胞外基质小泡增加,胶原纤维退行性改变并出现巨大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均是骨关节病变的表现。本项研究关节盘穿孔和关节盘前移位后期的动物标本超微结构改变与其相似。
作者:龙星;李金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在审美性修复过程中,临床比色的重要性已众所周知。但由于视觉会受到环境及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已有研究证明比色板与实际材料间存在较大的颜色差异,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客观、准确的比色方法。计算机选色(computer color search, CCS)技术是将所有材料的测色结果制成数据库,然后针对某一颜色检出色度相近的材料,是一种客观、标准化的手段。验证CCS技术是否适用于口腔修复临床比色,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收集9种共计91色光固化树脂,分别在中心色、高彩度、低彩度、明系、暗系、黄系及黄红系7种色卡背景下测色,并将L*a*b*值录入数据库。另外收集73颗上前牙,也使用相同7种背景色卡测定唇面中央部色度,按与色卡色差小的原则选出中心色、高彩度、黄系及暗系各4颗。其余舍去。然后以天然牙的测色值结果与数据库中所有同色色卡背景的树脂色度值进行对照,依照小色差选出色度相近的光固化树脂,将选出的树脂填入在牙唇面中心制备的窝洞内,光固化后在水中保存24 h,打磨抛光后由20人进行视觉比色判定。评价结果分为3级。不合:树脂与牙色度完全不吻合;基本适合:色差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适合:无法识别树脂与牙间的色差。
作者:高承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正颌外科手术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形态的改变,探讨手术方式不同对TMJ的影响。方法正颌手术患者57例,术前、术后1周、1年分别拍摄定位许勒位片用于观察髁突位置及关节形态的变化。结果①正颌手术可导致髁突移位,但大多数关节适应后并不发生病变,术后1年髁突位置已调整到术前相似的位置。②手术方式不同髁突位置的变化也不尽相同。③86.4%的患者关节无明显变化或发生了适应性改建;13.6%患者关节发生了退行性改变。结论正颌手术可对TMJ产生影响,但大部分处于关节的正常适应范围内。
作者:刘爱民;张震康;王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简介:悠然齿科于1996年由三九集团与香港合资共同建立。员工均经香港高级技师严格培训并定期聘请欧美专家交流指导。在5年的发展期间,中心规模不断壮大,技术水平日臻成熟,产权的重组使中心更具发展后劲。此期间内得到了广大口腔科医生的关心爱护和著名口腔医学专家及国际齿科器材公司的倾力相助。在烤瓷牙日趋普及的今天,悠然愿为更多追求高水平修复的医生提供高品质的修复体。 2.经营项目:金属烤瓷冠桥;嵌体(瓷,贵金属,金属);贵金属烤瓷冠桥;种植体烤瓷冠桥,高强度树脂冠桥修复;瓷贴面;铸造支架;胶托排牙。 3.材料:瓷粉:德国Ducera VITA,日本SHOFU;金属:美国HiBond。 4.服务:①运输:特快专递。收件人:武天逾。②时间:收到模型后3个工作日。③保持期:2年。 5.结款:现金或银行转帐,收款人:武天逾。开户银行:农行深圳分行宝安支行黄田机场办事处。开户帐号:635840210210002735。开户名称:深圳市金悠然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汇款地址:深圳市机场凌霄花园凌天阁二楼东。电话:0755-7772104或7770710;传真:0755-7770934;http:www.china-dental.com;E-mail:royaldcntal@163.net;邮编:518128。(武天逾)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牙种植体负重1年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症与骨吸收的关系。方法对70例种植义齿修复患者共108颗负重1年以上的IMZ和 Frialit-2种植体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结果所有种植体均无松动及种植体周围X线透射影等种植失败症状,牙槽骨高度降低的均值为(0.63±0.78) mm;粘膜有炎症的位点占所有检测位点的32.9%。重度炎症位点的骨吸收值明显高于轻度炎症位点和健康位点(P<0.05)。大多数种植义齿修复患者的口腔卫生及牙周健康状况均较差。结论 IMZ和 Frialit-2种植体负重1年后的临床效果满意;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症是种植体骨吸收的主要原因之一;消除或控制粘膜炎症、改善口腔卫生和邻牙的牙周健康状况,是接受种植的患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唐志辉;沙月琴;曹采方;林野;王兴;张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猴牙髓及其胶原对物理、化学刺激的反应。方法观察磷酸锌粘固剂及氧化锌丁香油酚粘固剂(zinc oxide eugenol,ZOE)间接盖髓后,恒河猴牙髓即刻、3 d、7 d、1个月、3个月HE和胶原特殊染色后的组织学变化。结果①磷酸锌粘固剂组术后7 d~3个月,牙髓以局限性炎症损伤为主;②ZOE组术后1~3个月胶原减少明显下降,已无炎症细胞浸润;③胶原特殊染色法可清楚地反映牙髓胶原的形态特点、分布及变化,术后3 d胶原明显减少早于炎症细胞的出现。结论磷酸锌粘固剂对牙髓产生化学刺激作用;ZOE可促进损伤牙髓的修复;胶原可作为更敏感的指标,指示牙髓的损伤和修复。
作者:袁理;岳林;毛秀萍;高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钛75合金经不同氧化温度处理后在口腔中的耐孔蚀性能。方法将钛75合金加工成30 mm×10 mm×1mm板片,分别在200℃、300℃、400℃、500℃下进行预氧化处理,测定稳态电位值和临界孔蚀电位并描记阳极极化曲线图。结果试样经200℃真空处理后,人工唾液中稳态电位值为-49.0 mV,300℃时为-75.3 mV,400℃时为-51.3 mV,500℃时为-60.0 mV。氧化温度为200℃时,临界孔蚀电位正,为+180 mV。结论钛75合金利用退火方式消除机械加工应力时,氧化温度以200℃真空下进行好且耐孔蚀。
作者:宋应亮;徐君伍;马轩祥;沈丽娟;张春宝;李自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以16例唇腭裂修复术后重度骨性反患者为例,对正颌外科术前正畸治疗的适应症、矫治时机等问题进行探讨。方法选择16例唇腭裂修复术后重度反患者,其中双侧腭裂6例,单侧腭裂10例,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配合使用四角腭弓等扩弓装置,开展上颌牙弓,排齐上下牙列。结果术前正畸治疗后,上下牙弓形态恢复正常,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上下颌前牙去代偿,其正常轴倾度恢复。上牙弓宽度明显开展,上下牙弓宽度经模型拼对后协调。结论术前正畸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步骤,通过正畸与正颌外科联合治疗,不但可使患者的面型得到改观,也使关系得到良好恢复。
作者:阎燕;贾绮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动态负荷下螺钉固位与粘固固位种植单冠修复体的固位与机械力学特性。方法将粘固固位和螺钉固位单冠修复体标本固定在227 kg的压力感受器上,通过计算机控制,在15 kg循环负荷下进行疲劳实验。比较实验前、后单冠修复体的松动度,观察2组标本经受疲劳实验后的失败模式。结果螺钉固位组与粘固固位组单冠平均初始动度值分别为3.62±1.00、3.61±1.31,差异无显著性。螺钉固位组与粘固固位组单冠平均负荷次数分别为(2.16±1.28)M(百万次)、(2.60±2.28)M, 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的机械失败方式不同。结论粘固固位和螺钉固位均能为修复体提供足够的固位力。两种固位方式因界面连接不同,导致机械失败的方式也不同。
作者:施斌;吴忠荣;WANG Yining;王贻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与口腔鳞状细胞乳头状瘤(squamous cell papilloma,SCP)的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地高辛标记的HPV 6/11和HPV 16/18核酸探针分别在30例口腔SCP组织上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口腔SCP组织中HPV DNA的特征。结果 HPV 6/11 DNA阳性16例(53%),HPV 16/18 DNA未检出,HPV 6/11 DNA阳性细胞多数分布在鳞状上皮的表层、中层和基底层。结论原位杂交方法可以检测口腔SCP组织中HPV DNA的存在并能准确组织定位,进一步支持HPV 6/11感染与口腔SCP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布静秋;庞劲凡;步荣发;吕雅莉;陈乐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明确颏舌肌(genioglossus, GG)在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s, OSA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导夜间睡眠监测和同步GG肌电图检查的方法,对15例男性OSAS患者阻鼾器治疗前后的GG肌电活性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整夜和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时的GG肌电活性均降低,GG肌电活性的波动幅度也得到了改善。结论口腔矫治器治疗OSAS的机理是机械性扩大上气道。
作者:赵颖;曾祥龙;傅民魁;谭全发;黄席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正常腮腺α-淀粉酶、溶菌酶的分布、含量及增龄性变化的规律。方法将51例腮腺标本分为4个年龄组,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标记α-淀粉酶、溶菌酶,观察记录不同年龄组α-淀粉酶、溶菌酶的染色强度。结果 4个年龄组之间α-淀粉酶、溶菌酶染色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年龄增长,其染色阳性率呈逐渐减低的趋势。结论 HE切片上染色、形态相似的浆液性腺泡之间,实际在功能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α-淀粉酶、溶菌酶增龄性变化的特点与定量组织学研究结果相符合。
作者:柳晓冰;俞光岩;高岩;庞淑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 HSV-tk)是自杀基因的代表。我们将HSV-tk基因转导入口腔癌细胞系Tca8113和ACC-M细胞并对基因转导细胞进行鉴定,以便为体内外及临床前期试验打下基础。 材料与方法:①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和人高转移性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M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建立[1,2]。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细胞、NIH3T3细胞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人类基因治疗中心保存。含HSV-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TK)SN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人类基因治疗中心构建。②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 PA317细胞中加入DNA与脂质体混合物1 ml,6 h后,以400 mg/L G418筛选至克隆出现并扩增,命名为PA317TK细胞和PA317LN细胞。③逆转录病毒载体上清液的收集及滴度测定: 收集PA317TK和PA317LN细胞培养上清液。NIH3T3细胞中加入8 mg/L的polybrene和适量病毒悬液,8 h后以G418筛选至克隆出现。根据克隆形成数计算病毒滴度。④肿瘤细胞tk基因的转导:肿瘤细胞中加入polybrene和适量病毒上清液,24 h后,以G418筛选至克隆出现并扩增。⑤PCR鉴定外源基因整合: 细胞总DNA进行PCR:NeoR基因5′端引物为5′-CAAGATGGATTGCACGCAGG-3′,3′端引物为5′-CCCGCTCAGAAAGAACTCGTC-3′。⑥RT-PCR检测外源基因表达 TRIzol RNA抽提试剂盒抽提细胞RNA并进行RT-PCR,产物做PCR,β-actin作内参照。⑦安全性检测: 1 μg细胞DNA进行PCR:env基因5′端引物为5′-ACCTGGAGAGTCACCAACC-3′,3′端引物为5′-TACTTTGGAGAG GTCGTAGC-3′。
作者:孙春晓;何荣根;张志愿;陈诗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人口腔粘膜上皮角朊细胞的原代培养有许多困难,其中主要是上皮细胞接种成活率、产量和成纤维细胞污染的问题。我们比较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建立口腔粘膜上皮角朊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培养细胞的定性研究。 1.材料:培养物来源于5个月~10岁唇裂患者修复术中的口内粘膜。切取唇内侧粘膜组织修复剩余物若干,每块约0.5 cm×0.5 cm大小。 2.方法:①酶消化法:用D-Hanks液冲洗粘膜块,剪切至0.2 cm×0.2 cm大小。配制0.3 kg/LⅠ型胶原酶和0.4% Dispase消化液的混合液(1∶1)5 ml,将粘膜块放入其中,密闭放入4℃冰箱内12~20 h。将表皮从基底撕脱,放入5 ml 0.25%胰蛋白酶液中吹打5 min,终止消化。低速离心5 min,去上清,加入5 ml含15% 胎牛血清的基础培养液中,制成细胞悬液并调整细胞数目在5×108/L,接种于25 ml培养瓶中。②组织块法:将肉眼可见的粘膜下组织尽量去除。剪切至0.1 cm×0.1 cm大小,用探针将小组织块以0.5 cm的间距放于25 ml培养瓶内用多聚赖氨酸处理过的小盖片。轻轻翻转,放入37℃温箱2~4 h,加入2 ml含15%胎牛血清的基础培养液,轻轻翻转培养瓶,使培养液浸没组织块,静置培养,每周换液2次。
作者:周艳;樊明文;陈汉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对前牙开畸形进行分类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116例恒牙期前牙开患者,借助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颅面软硬组织及气道结构进行测量,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多元统计方法,对开畸形的颅面形态进行分类。结果对年龄、性别、颅面特征等156项指标经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精简为30个变量,再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因子(下颌旋转因子、面高因子、牙骨矢状因子和上颌旋转因子)。采用逐步聚类法对116例患者的4个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将前牙开畸形这一群体分为牙齿槽型开、下颌顺时针旋转型开、长面型开、上颌逆时针旋转型开和骨性Ⅲ类开5类并归纳出可供临床使用的简单分类方法。结论对前牙开畸形进行分类在诊断和矫治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邹冰爽;曾祥龙;曾应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测试分析接触面积小的型——线性总义齿的咀嚼效能。方法采用固定咀嚼时间与咀嚼次数的方法,对不同牙槽嵴条件的线性总义齿修复患者进行不同戴牙时间段咀嚼效率的测定。结果线性总义齿修复组的牙槽嵴条件明显较差,达Ⅲ、Ⅳ级者占81.8%,而在解剖式总义齿修复组仅占43.3%。咀嚼时间固定,线性总义齿的咀嚼效率与解剖式总义齿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咀嚼次数固定时,前者则低于解剖式总义齿(P<0.05)。结论对于刃状、低平及凹陷状剩余牙槽嵴的无牙颌患者,应用线性总义齿可恢复较好的咀嚼效能,但需要较多的咀嚼次数。
作者:徐军;张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中的固相趋化功能变化探讨其浸润机制。方法用Boyden小室法和流式细胞术等测定了3种ACC细胞对FN的趋化反应和细胞表面的受体变化。结果 3种ACC均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趋化功能强;ACC和SCC细胞表面α2、α3、α6和β1受体亚单位水平高,且ACC3α5也高;受体阻断可见:FN中阻断ACC的α5、β1受体亚单位趋化功能呈高度抑制,阻断α4呈中度抑制,SCC则阻断α1、α4和β1呈强抑制。结论 FN中ACC比SCC侵袭力强;各种细胞不同受体在FN中趋化反应的作用有一定规律。
作者:李翠英;刘晓勇;张中仪;宿玉成;高岩;白砂兼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中的表达,探讨其分布与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新鲜健康的人前磨牙40颗,固定、脱钙、石蜡包埋切片,然后进行VIP免疫组化与图象定量分析。结果 VIP阳性神经纤维在根部呈束状,很少分支,从颈部至冠髓扇形分开,大量分支,部分围绕于血管,部分止于牙髓基质,部分经成牙本质细胞层进入前期牙本质。在冠髓的积分光密度为12.740 0±1.807 0,体密度为0.019 2±0.012 7,线密度为0.004 6±0.002 8;在前期牙本质的积分光密度为13.070 0±1.927 0,线段长度为(19.600 0±8.597 0)μm。结论VIP阳性神经纤维存在于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中,部分围绕血管,部分止于牙髓基质和前期牙本质,这种分布提示该神经纤维除与血管运动有关外,可能还与感觉有关。
作者:朱世柱;孟杨;王纪;姚江江;朱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建立髁突软骨细胞的永生化细胞系。方法构建含有SV40大T抗原基因和neo抗性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SV40,用常规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包装细胞PA317,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后,收集其病毒上清感染原代培养的新西兰白兔髁突软骨细胞(mandibular condylar chondrocyte, MCC),G418筛选阳性克隆并挑选单克隆。设计大T抗原基因的特异性引物,用PCR检测不同克隆株对目的基因的整合。对所挑选的阳性克隆株进行扩增培养及常规的冻存复苏,比较其与MCC在形态增殖等方面特征。结果 10个阳性克隆株成功扩增出了1 196 bp的基因片断,有5株细胞传代超过30次,其中克隆株A21已在体外1.5年稳定传代100次以上,命名为永生化髁突软骨细胞(immortalized mandibular condylar chondrocyte,IMCC)。IMCC和MCC的倍增时间分别是30.86 h和78.95 h。IMCC的形态以多角形为主,传代、冻存和复苏对细胞形态及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已建立了1株永生化的髁突软骨细胞系。
作者:段小红;吴军正;李峰;毛勇;杨彤元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