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剑;夏亮;周志刚
目的:探讨长托宁及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分别采用阿托品以及长托宁进行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均给药次数、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用长托宁治疗,其效果显著,患者恢复快,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科学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黄培永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显著。
作者:瞿晖;周毅;余德怀;赵学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加强医院的管理成为医院更好地发展的基本保障,而在医院的医德医风的建设工作中,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对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意义以及加强医德医风的具体做法进行阐述。
作者:朴顺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实施疼痛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均实施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疼痛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及心理、生活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的70%。结论: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给予治疗后疼痛护理,可降低患者疼痛率,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茜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白内障患者7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与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眼科白内障护理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对患者实施主动护理,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陆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规范化护理管理在独立运营健康体检中心的应用体会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对规范化护理管理应用前后的体检者满意度以及体检存在问题等护理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规范化护理管理实施后不仅体检时存在的问题显著减少,而且体检者满意度也有很大的提升,效果相对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管理在独立运营健康体检中心运用,能够明显减少体检时存在的问题,同时有效提升体检者满意度,具有较为突出的效果。
作者:陈晓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成血液透析(HD)组、高通量血液透析(HDF)组和 HD 串联 HDF(HD+HDF)组。HD 组给予血液透析, HDF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HD+HDF组给予血液透析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比较3组炎症因子水平。结果:3组治疗后IL-6、CRP、TNF-α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HD+HDF组IL-6、CRP、TNF-α下降幅度较大,优于HD组和HDF组(P<0.05)。结论:HD+HDF方式能够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作者:张红群;张侠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术后护理。方法:对215例冠心病患者给予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观察术后护理情况。结果:215例患者皆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包括急性心肌缺血1例及假性动脉瘤1例,均得到及时处理,患者康复出院。结论:护理人员应提高认识,重视术后的观察及护理,系统掌握其临床特点,及时发现各种问题,报告医生,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通过积极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少晶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循环障碍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治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结论: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分阶段性治疗,掌握患儿的疾病发展规律及各阶段临床特点,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宏伟;师伟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的家庭中医护理方法。方法:收治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50例,给予家庭中医护理。结果:5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平均每年住院1~2次。结论:中医护理指导提高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活动耐力,延缓了病情进展。
作者:关志惠;郑双;洪菲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拇外翻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收治合并糖尿病的拇外翻患者69例,实施截骨矫形术,在围手术期加强护理,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对拇外翻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面的、个体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王晓蕊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PiCCO监测下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精细容量管理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收治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26例,采用PiCCO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患者实施精细容量管理,观察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 CI、CFI、MAP 明显提高,ITBI、SVV、SVRI、CVP、ELWI 明显下降,26例患者均明显好转,抢救成功率100%。结论:PiCCO监测下可以密切关注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全面的精细化护理,为患者合理补液,及时调整用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玉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对高龄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高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FPG、2 hPG及HbA1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对高龄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
作者:龙琼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瑞格列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 FBG、2 hPG、HbA1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 FBG、2 hPG、HbA1c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雷建军;陈有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对早期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早期脑出血患者38例,进行低场磁共振扫描和 CT 扫描,分析早期脑出血的 MRI 特征。结果:CT 对脑出血的超急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诊断的敏感性均为100%,T1WI对脑出血的超急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8.9%、85.7%和93.3%,T2WI上述指标分别为88.9%、78.6%和86.7%,CT与T1WI、T2WI对脑出血诊断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场磁共振对早期脑出血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脑出血诊断的首选措施之一。
作者:王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评价无创 DNA 检测在诊断唐氏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7例单胎孕妇分为高龄组、高危组、中危组,进行无创DNA检测,得出胎儿发生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率。结果:高龄组121例孕妇中21三体阳性3例,高危组388例中4例,中危组298例中0例。7例阳性者经羊水穿刺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为21三体阳性。625例阴性者出生后无唐氏综合征。结论:产前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检测对于唐氏综合征的产前诊断具有创伤小、安全、检出率及准确率高等优点。
作者:王慧;熊敏;韩宝良;江德洋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超声声像图在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中Meta的分析及讨论。方法:收治甲状腺结节患者100例,分为超声组63例和联合诊断组37例,采用Meta分析评价超声声像图对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案资料和文献资料可证明超声声像图在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上应用价值很高,两者合并敏感度为0.82、0.61,合并特异度为0.70、0.84,所得结论的依据性强、稳定性好。结论: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可以依靠超声声像图检测技术提高诊断效率、质量,尤其在临床联合诊断分析的时候,诊断效果更佳。
作者:周芳馨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干休所基层医务室工作是部队医疗机构完成军队保障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其服务的对象以离退老龄人口为主,具有一定的群体特殊性,但受制于基层医务室有限的客观条件,存在一定的医患问题。本文围绕驻北京市某部干休所医务室2年的保障工作,从接诊对象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常见病种及其用药,存在问题和思考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作者:王冰;王磊;尹世敏;徐芳;殷春立;张红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支原体属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宫颈支原体属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α-干扰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支原体属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基于人群研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蒙特卡罗模拟加雷沙星的佳剂量。方法:患者给予加雷沙星400 mg,1次/d,共10 d,评价临床疗效。结果:92.4%(61/66)达到 fAUC0-24/MIC 比值>30 h 的目标值,临床有效率91.8%(56/61)。结论:对于呼吸道感染患者,加雷沙星的理想剂量以每天1次400 mg为宜。
作者:赵勇刚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