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刚;樊成;秋曦
目的测定我国成年男子膳食食品和主要器官、组织中镧系元素浓度和估算其膳食日摄入量和器官、组织负荷量.方法在我国不同膳食类型4地区采集21例急死正常尸体10种主要器官、组织样品,连同过去所采当地食品和3l例尸体6种器官、组织样品,采用ICP-MS或INAA法及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分别测定了11和14种镧系元素浓度.按当地膳食组成和中国参考人器官组织重量估算了摄入量和器官、组织负荷量.结果获得了我国12类食品和10种主要器官、组织样品中14种镧系元素浓度、摄入量和相应器官、组织负荷量.结论本研究首次获得我国各类食品和成年男子10种器官组织中11种镧系元素浓度、相应膳食日摄人量和负荷量.所获结果为确定中国参考人镧系元素相应参数提供较前更为系统的依据,也为不同镧系元素、食品和器官组织提供了比较和背景值的国情资料.
作者:诸洪达;欧阳荔;张永保;陈如松;刘庆芬;刘虎生;王珂;王耐芬;刘雅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放射治疗中,约有15%的患者需要接受高能电子束的照射.由于在实际的治疗中,所需要的电子束照射野与直线加速器所配备的电子束标准限光筒的形状尺寸大都不相同,故要做具体形状的挡铅置于标准限光筒末端以形成适合临床要求的电子束射野.高能电子具有一定的射程且易散射,故其剂量学较为复杂,加速器生产厂家为了使电子束射野内剂量的均匀,配备了射野跟随系统及标准限光筒,以保证电子束射野边缘的散射平衡,满足临床所需要的射野平坦度及半影等剂量学要求.
作者:单国平;严英师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卫生部于1985年底颁布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规定>(GB 5294-85)后,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在全国卫生系统相继开展,浙江省于1986年开始筹建个人剂量监测实验室,并于1987年参加了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质量控制比对,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1987年底,我省在杭州市选择了省、市、区级医院中的134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个人剂量监测试点,同年在全省范围内书面调查了3789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为今后浙江省全面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做好调研准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浙江省于1988年全面开展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作者:赵尧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rhIL-1l对急性辐射损伤后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流式细胞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别在照射后不同时间观察了rhIL-Il对5.5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了各组小鼠骨髓细胞Bel-2和P5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①照射前应用rhIL-11可使照射后6 h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率下降,而照射后给药组照射后12 h凋亡率下降更加明显.②照射后3 d给药组P53蛋白表达均较照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则明显升高;照射后7 d给药组Bel-2升高仍明显.结论应用rhlL-11可有效抑制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有利于造血功能的恢复.rhIL-1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与Bel-2和P53等蛋白的调节密切相关.
作者:刘耀文;罗庆良;董波;郭德煌;熊国林;郝静;赵蓓蕾;葛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浆及肺组织中ET-1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改变及维甲酸、氟伐他汀对其治疗作用.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单纯照射组(S)、维甲酸治疗组(W)、维甲酸+氟伐他汀治疗组(L)、地塞米松治疗组(D),每组20只.后4组行直线加速器全胸部照射,照射后次日维甲酸治疗组灌服维甲酸,L组灌服维甲酸、氟伐他汀,D组灌服地塞米松,于照射后5,15,30,60 d采血测定ET-1浓度,肺组织测定ET-1免疫组化.结果照射后肺组织炎症和肺水肿进行性加重;照射后5,15,30,60d S组血浆ET-1水平较N组进行性升高(P<0.05),L组15,30,60d血浆ET-1水平降低(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显著性.S组ET-I 30,60 d表达增强(P<0.05).W组30 d抑制ET-1表达(P<0.01),L组15 d抑制ET-1在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炎症细胞的表达(P<0.01),30,60 d时所有表达部位都出现抑制(P<0.05).D组60 d ET4表达减弱.结论血浆ET-I水平的变化能反映放射性肺损伤的严重程度,维甲酸、氟伐他汀能抑制肺组织ET-1的表达,降低血浆ET-I水平,可能是维甲酸、氟伐他汀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一个作用机理.
作者:叶江枫;戚好文;梁军;蒙育林;赵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X射线照射时,给予高-低氧对小鼠小肠上皮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低氧组、高-低氧组.用6 MV X射线不同剂量全腹腔单次照射.配合剂量效应曲线,求出不同吸氧方式的放射防护系数(RPF).结果高氧组、低氧组RPF分别为0.79,1.25.高-低氧组照射表现出一定的放射防护作用,其RPF为1.06.结论高-低氧放疗消除了碳合氧吸入加重的小肠上皮的放射损伤,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放射防护作用.
作者:梁军;赵建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放射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放放射工作人员证和进行放射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其主要目的是获取、评价工作人员接受的剂量,并对放射工作人员防护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作者报道了1999~2001年3年间江苏省省管单位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进;余宁乐;许翠珍;岳锡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电离辐射可引起生物体损害.消化道,尤其是小肠,对射线高度敏感.辐射损伤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甚至消失,肠道细菌及细胞分解产物进入血循环后引起的菌血症和毒血症是重要致死因素.笔者就肠道经中子和γ射线放射损伤的敏感性、病理特征、发生机理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付凯飞;彭瑞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豚鼠鼻黏膜组织损伤的特点.方法选用健康实验成年豚鼠60只随机分成照射组和对照组,照射组用医用直线加速器对其进行鼻部分次照射,每周1次,每次5.0 Gy,共照射3周,照射完毕后分别于1 d、1,2,4,10周、0.5年随机活杀动物各5只,取中鼻甲前端黏膜,HE染色,扫描,透射电镜观察及显微图像分析测量.结果照射组鼻黏膜的早期病理改变是急性炎症反应,4周时黏膜开始修复,修复直至0.5年时基本结束,但大部分黏膜失去了正常的纤毛柱状上皮结构特点,纤毛覆盖率仅达52.9%,部分区域甚至代为鳞状上皮.结论鼻黏膜损伤及晚期的鳞状上皮化生是放疗后功能障碍的病理学基础.
作者:肖芒;胡孙宏;刘月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氡(222Rn)是铀-镭天然放射系中的衰变产物,是惰性气体,存在于一切环境空气中.氡的子体(从218Po到214Po)半衰期较短,称为短寿命子体.氡及其子体是人类所受到的来自天然辐射的主要辐射照射源,对公众产生不可避免的持续照射,其所致剂量约占所有天然辐射的50%[1].氡水平的分布在自然界中极不均匀,特别是在包括工作场所和居室在内的建筑物内,氡浓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
作者:郭秋菊;许寿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鼻咽癌在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但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较低.即使在发病率较高的广东地区,其发病率仍低于成年人的发病率[1].笔者回顾性分析了45例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张伟军;王兆武;王继群;张涛;山艳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通用失误模式(generic error modeling)为美国核管会于上世纪90年代研制的一种用于核电厂操作人员的人误(humanerror)分析的一种方法.通用失误模式框架是人可靠性分析的一种方法,这个框架有各种分类法,典型的框架包括:行为形成因子(PSF)、失误机理、人失误事件(HFE)和不可接受结果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笔者使用通用失误模式框架分析一起钴-60放射治疗机辐照事故.试图通过这个失误框架找出设备或人行为的薄弱环节,预防潜在照射.
作者:安晶刚;程玉玺;尉可道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清热补益中药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大鼠放射诱导肠损伤的组织形态学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了235例宫颈癌合并放射性肠炎的患者,临床治疗中药组(163例)口服清热补益中药,对照组(72例)口服诺氟沙星0.2 g,2次/d+思密达3 g,3次/d.实验大鼠分4组,每组12只,中药组(清热补益中药),西药组(诺氟沙星),肠炎组(单纯照射)和对照组(正常对照),观测肠黏膜一氧化氮水平、绒毛数和平均绒毛高度.结果中药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显效率分别为93.87%和20.82%(P<0.01).动物中药组和西药组肠绒毛数非常显著地多于肠炎组(P<0.001),平均绒毛高度也非常显著地高于肠炎组(P<0.001),肠黏膜一氧化氮浓度显著低于肠炎组(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清热补益中药口服有效,疗效显著和起效迅速.清热补益中药对放射性的肠黏膜损伤有保护和促进黏膜再生的作用,可抑制一氧化氮的产生,减轻放射性肠炎.
作者:丁小凡;李德杏;赵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癌症患者发生骨转移后,70%以上的病人会出现剧烈的骨痛[1].笔者对单发或多发骨转移的83例病人,进行了重点部位体外放疗镇痛,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铁权;李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根据<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BSS)[1],职业照射是指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受到的所有照射,不包括该标准所排除的照射和该标准所豁免的实践或源产生的照射.
作者:刘长安;邵玉霞;王文学;贾廷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了解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严格控制其受照射剂量;为放射职业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笔者在2001~2002年对重庆市涪陵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进行了监测,报道如下.
作者:夏淑兰;王大政;秦友权;郑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根据[1]标准的规定,建筑材料按内、外照射指数的高低影响其使用范围.而内、外照射指数是根据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40K的放射性比活度计算得出的.笔者在日常建材样品测量工作中发现,同一建材样品中226Ra的放射性比活度随样品制备密封后放置时间而变化.为便于在实际检测工作中,能够更准确测量226Ra比活度,现将本实验室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周强;徐翠华;任天山;张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外照射结合腔内照射治疗食管癌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自2000年12月~2002年7月,笔者采用60Co γ射线外照射结合252Cf中子腔内照射治疗39例食管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环宇;王科明;孙坚;徐慧;张秀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世纪科技进步标志之一的核能与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但由于违犯操作规程、管理不善等,使核辐射事故仍时有发生.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自1940~2002年2月全球共有423起重大辐射事故,涉及133 840人,135人因此致死.1990年以前辐射事故已在郭力生、葛忠良主编<核辐射事故的医学处理>一书中作过介绍,笔者主要介绍1990年以后辐射事故,见表1.笔者仅回顾并主要介绍急性放射病(ARS)临床诊治进展.
作者:叶根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对核工业地质勘查计量站的8个圆柱型环境电离辐射体源和两个本底模型上方不同高度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较为准确的定值.方法采用蒙特卡罗软件MCNP,对上述环境电离辐射体源和本底模型上方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了模拟计算,采用1台高气压电离室剂量率仪对各环境电离辐射体源和本底模型上方不同高度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了实测,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以及其他工作者过去所作的剂量率测量和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MC模拟计算值与其他工作者得到的空气吸收剂量率理论值吻合较好,大偏差小于10%,一般偏差小于±5%.结论只要各种输入参数准确,采用MC模拟计算,可以得到辐射体源和本底模型上方不同高度处较准确(3%不确定度)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模拟计算值.
作者:肖雪夫;张积运;王仲奇;黄清波;马国学;张家秋;王朝辉;望新兴;文富平;王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