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凯飞;彭瑞云
笔者于2000年1月~2002年7月,对三峡库区万州段的建筑材料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莫良芝;张太敏;付荣生;隆运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X刀治疗继发性癫痫(SEp)和原发性颞叶癫痫(ITLEp)的方法.方法使用24 h EEG、CT、MRI对继发性癫痫灶定位,应用X刀损毁致痫灶治疗SEp 40例;毁损剂量20~30Gv.应用X刀毁损杏仁核治疗ITLEp病人30例;毁损剂量140Gy;准直仪7~10 mm;采用140 Gy一次和分两次毁损治疗(每次间隔24h).结果40例SEp病人和30例ITLEp病人X刀治疗后4~24个月随访:50例病人癫痫发作完全停止(SEp 32例,ITLEp 18例);20例病人发作减少50%以上;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X刀毁损SEp致痫灶及杏仁核,可安全有效地治疗SEp和ITLEp.
作者:韦鹏翔;艾泉山;陈旭;夏吉勇;陈炳桓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MDM2在γ射线诱发的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MDM2在辐射致癌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理.方法用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诱发白血病发生,建立辐射致癌动物模型;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原位杂交技术,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检测小鼠胸腺和骨髓组织中MDM2的表达情况;运用免疫沉淀技术(IP)检测MDM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CR-SSCP及银染技术用于检测基因突变.结果癌变组和辐射未癌变组胸腺细胞/骨髓细胞MDM2蛋白表达水平都高于对照组(P<0.05);而癌变组和辐射未癌变组之间MDM2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γ射线照射后早期辐射组骨髓MDM2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癌变组织中MDM2阳性反应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癌变组组织中发现有MDM2磷酸化比其他组都明显升高(P<0.05).辐射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基因突变.结论MDM2可能参与γ射线诱发的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作用机理可能与过表达及高磷酸化所致活性增强有关.MDM2的基因突变在辐射致小鼠白血病发生不起主要作用.
作者:黄越承;蔡建明;韩玲;高福;崔建国;高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笔者对180例各种骨转移癌患者进行低分割及常规放疗疗效对比观察,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赵月霞;韩东亮;王璞;郑运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通用失误模式(generic error modeling)为美国核管会于上世纪90年代研制的一种用于核电厂操作人员的人误(humanerror)分析的一种方法.通用失误模式框架是人可靠性分析的一种方法,这个框架有各种分类法,典型的框架包括:行为形成因子(PSF)、失误机理、人失误事件(HFE)和不可接受结果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笔者使用通用失误模式框架分析一起钴-60放射治疗机辐照事故.试图通过这个失误框架找出设备或人行为的薄弱环节,预防潜在照射.
作者:安晶刚;程玉玺;尉可道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当归多糖(AP)是从具有补血益气、调经止痛、滋阴壮阳、扶正固本等功效的中药当归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许多实验研究表明,当归多糖对正常机体具有免疫作用,但当归多糖对放射损伤小鼠一氧化氮(NO)及IL-2的影响报道较少.笔者就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对当归多糖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
作者:洪艳;刘煜敏;高泳;张渝侯;王红玲;方丽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对核工业地质勘查计量站的8个圆柱型环境电离辐射体源和两个本底模型上方不同高度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较为准确的定值.方法采用蒙特卡罗软件MCNP,对上述环境电离辐射体源和本底模型上方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了模拟计算,采用1台高气压电离室剂量率仪对各环境电离辐射体源和本底模型上方不同高度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了实测,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以及其他工作者过去所作的剂量率测量和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MC模拟计算值与其他工作者得到的空气吸收剂量率理论值吻合较好,大偏差小于10%,一般偏差小于±5%.结论只要各种输入参数准确,采用MC模拟计算,可以得到辐射体源和本底模型上方不同高度处较准确(3%不确定度)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模拟计算值.
作者:肖雪夫;张积运;王仲奇;黄清波;马国学;张家秋;王朝辉;望新兴;文富平;王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卫生部于1985年底颁布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规定>(GB 5294-85)后,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在全国卫生系统相继开展,浙江省于1986年开始筹建个人剂量监测实验室,并于1987年参加了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质量控制比对,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1987年底,我省在杭州市选择了省、市、区级医院中的134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个人剂量监测试点,同年在全省范围内书面调查了3789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为今后浙江省全面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做好调研准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浙江省于1988年全面开展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作者:赵尧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X射线照射时,给予高-低氧对小鼠小肠上皮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低氧组、高-低氧组.用6 MV X射线不同剂量全腹腔单次照射.配合剂量效应曲线,求出不同吸氧方式的放射防护系数(RPF).结果高氧组、低氧组RPF分别为0.79,1.25.高-低氧组照射表现出一定的放射防护作用,其RPF为1.06.结论高-低氧放疗消除了碳合氧吸入加重的小肠上皮的放射损伤,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放射防护作用.
作者:梁军;赵建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rhIL-1l对急性辐射损伤后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流式细胞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别在照射后不同时间观察了rhIL-Il对5.5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了各组小鼠骨髓细胞Bel-2和P5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①照射前应用rhIL-11可使照射后6 h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率下降,而照射后给药组照射后12 h凋亡率下降更加明显.②照射后3 d给药组P53蛋白表达均较照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则明显升高;照射后7 d给药组Bel-2升高仍明显.结论应用rhlL-11可有效抑制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有利于造血功能的恢复.rhIL-1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与Bel-2和P53等蛋白的调节密切相关.
作者:刘耀文;罗庆良;董波;郭德煌;熊国林;郝静;赵蓓蕾;葛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早在1990年Naidich等[1]提出了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并在临床上应用.近年来应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对肺部作筛选扫描,发现病灶再行局部高分辨扫描的CT检查模式已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应用[2].笔者对277例经胸片检查发现异常者进行了低mAs胸部扫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朝利;耿振林;费军;王宗烨;焦兴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32P-磷酸铬(32P胶体)瘤体间质给药治疗BALB/c-nu/nu裸鼠荷人胰腺癌(Pc-3)移植瘤时在体内相应组织中的分布、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全身毒性反应.方法51只荷瘤裸鼠,经瘤体给予不同剂量32P胶体或尾静脉给药,分批处死,动态观察32P胶体在裸鼠体内放射性分布和组织器官形态学表现,观察体重变化和计数WBC和PLT,测量瘤体表面放射性计数率.结果32P胶体瘤体间质注射后其放射性计数率明显高于其他器官组织,器官组织放射性计数率瘤体给药明显低于尾静脉给药.瘤体给药有效半减期为13 d.形态学检查显示给药后大部分Pc-3细胞被破坏,并出现分化较好的瘤细胞;肝、脾、肺及淋巴结等重要器官组织的辐射损伤为可逆性,未见明显骨髓抑制现象.结论32P胶体瘤体间质给药是治疗胰腺癌安全、简便、有效的核素介入疗法.
作者:高文;刘璐;尹其华;王自正;王宇;端木浩;黄鹰;张东生;李澄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氡(222Rn)是铀-镭天然放射系中的衰变产物,是惰性气体,存在于一切环境空气中.氡的子体(从218Po到214Po)半衰期较短,称为短寿命子体.氡及其子体是人类所受到的来自天然辐射的主要辐射照射源,对公众产生不可避免的持续照射,其所致剂量约占所有天然辐射的50%[1].氡水平的分布在自然界中极不均匀,特别是在包括工作场所和居室在内的建筑物内,氡浓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
作者:郭秋菊;许寿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浆及肺组织中ET-1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改变及维甲酸、氟伐他汀对其治疗作用.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单纯照射组(S)、维甲酸治疗组(W)、维甲酸+氟伐他汀治疗组(L)、地塞米松治疗组(D),每组20只.后4组行直线加速器全胸部照射,照射后次日维甲酸治疗组灌服维甲酸,L组灌服维甲酸、氟伐他汀,D组灌服地塞米松,于照射后5,15,30,60 d采血测定ET-1浓度,肺组织测定ET-1免疫组化.结果照射后肺组织炎症和肺水肿进行性加重;照射后5,15,30,60d S组血浆ET-1水平较N组进行性升高(P<0.05),L组15,30,60d血浆ET-1水平降低(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显著性.S组ET-I 30,60 d表达增强(P<0.05).W组30 d抑制ET-1表达(P<0.01),L组15 d抑制ET-1在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炎症细胞的表达(P<0.01),30,60 d时所有表达部位都出现抑制(P<0.05).D组60 d ET4表达减弱.结论血浆ET-I水平的变化能反映放射性肺损伤的严重程度,维甲酸、氟伐他汀能抑制肺组织ET-1的表达,降低血浆ET-I水平,可能是维甲酸、氟伐他汀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一个作用机理.
作者:叶江枫;戚好文;梁军;蒙育林;赵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放射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放放射工作人员证和进行放射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其主要目的是获取、评价工作人员接受的剂量,并对放射工作人员防护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作者报道了1999~2001年3年间江苏省省管单位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进;余宁乐;许翠珍;岳锡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辐射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凋亡率变化.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初步检测了昆明小鼠经6.0 Gy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后不同时间骨髓基质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相应时间的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率.结果辐射损伤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VEGF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随时间延长,骨髓基质细胞VEGF表达有所恢复,凋亡率也逐渐降低,但14 d时仍未恢复正常.结论6.0Gy60Co γ射线可抑制骨髓基质细胞VEGF表达,引起细胞凋亡.说明辐射所致骨髓微环境损伤与基质细胞中VEGF表达异常有关.
作者:孙岚;刘文励;孙汉英;周银莉;孟凡凯;徐惠珍;路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测定我国成年男子膳食食品和主要器官、组织中镧系元素浓度和估算其膳食日摄入量和器官、组织负荷量.方法在我国不同膳食类型4地区采集21例急死正常尸体10种主要器官、组织样品,连同过去所采当地食品和3l例尸体6种器官、组织样品,采用ICP-MS或INAA法及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分别测定了11和14种镧系元素浓度.按当地膳食组成和中国参考人器官组织重量估算了摄入量和器官、组织负荷量.结果获得了我国12类食品和10种主要器官、组织样品中14种镧系元素浓度、摄入量和相应器官、组织负荷量.结论本研究首次获得我国各类食品和成年男子10种器官组织中11种镧系元素浓度、相应膳食日摄人量和负荷量.所获结果为确定中国参考人镧系元素相应参数提供较前更为系统的依据,也为不同镧系元素、食品和器官组织提供了比较和背景值的国情资料.
作者:诸洪达;欧阳荔;张永保;陈如松;刘庆芬;刘虎生;王珂;王耐芬;刘雅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盆腔放疗时引起放射性膀胱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措施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为规范放射性膀胱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方法.结果宫颈癌放疗时放射性膀胱疾病发生率大约在0.8%-2.96%,平均2.14%.放射性膀胱疾病可分为急性放射性膀胱炎、慢性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膀胱瘘3型.临床上多见的是慢性放射性膀胱炎,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又分为轻、重两度.诊断时应有明确的射线接触史,并超过剂量阈值,出现典型的临床特征.结论笔者全面分析了放射性膀胱疾病的临床特点、分型、诊断依据等可提供作为拟订诊断标准的参考.
作者:金玉珂;吴镇凤;刘丽波;张海英;梁硕;陈大伟;董丽华;鲁学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电离辐射可引起生物体损害.消化道,尤其是小肠,对射线高度敏感.辐射损伤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甚至消失,肠道细菌及细胞分解产物进入血循环后引起的菌血症和毒血症是重要致死因素.笔者就肠道经中子和γ射线放射损伤的敏感性、病理特征、发生机理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付凯飞;彭瑞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放射治疗中,约有15%的患者需要接受高能电子束的照射.由于在实际的治疗中,所需要的电子束照射野与直线加速器所配备的电子束标准限光筒的形状尺寸大都不相同,故要做具体形状的挡铅置于标准限光筒末端以形成适合临床要求的电子束射野.高能电子具有一定的射程且易散射,故其剂量学较为复杂,加速器生产厂家为了使电子束射野内剂量的均匀,配备了射野跟随系统及标准限光筒,以保证电子束射野边缘的散射平衡,满足临床所需要的射野平坦度及半影等剂量学要求.
作者:单国平;严英师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