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患者的X射线辐射评价

陈胜利;朱栋梁;陈国东;邹蓉珠;黄齐好;黄子诚;谢琦;慕容爱

关键词:X射线辐射, 肝癌, 化疗栓塞
摘要:目的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HACE)治疗肝癌过程中,患者受到的X射线辐射,为THACE放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HCC患者的辐射剂量资料,DSA机(Angiostar-Plus)配置穿透电离室型剂量监测系统(Diamentor K1 and Diamentor ED),在线读取面积剂量乘积DAP(cGy/cm2)和入射表面剂量ESD(mGy),采用Monte-Carlo转换因子估算有效剂量ED(mSv).并分析近期10例THACE患者,在提高基值管电压、减低透视脉冲频率和摄影帧数下对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82例HCC患者透视时间(35.3±21.1)min,摄影(234±108)帧,DAP为(21 748±12 424)cGy/cm2,ESD为(964±632)mGy,ED为(34.8±19.9)mSv.透视对总DAP的贡献(24.0±12.7)%小于摄影(75.9±12.7)%,透视对ESD值的贡献(49.8±14.9)%,与摄影相似(51.6±14.2)%.近期的10例THACE患者的每分钟透视剂量、每帧摄影剂量及总剂量都比HCC患者明显降低.结论在THACE过程中患者受到一次性较大剂量X射线照射.适度提高基值管电压、减低透视脉冲频率和缩减摄影帧数,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相关文献
  • 热疗的放射增敏作用及生物学机理研究进展

    热疗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性肿瘤治疗手段,临床上常与其他常规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以期提高治疗效果,其中与放疗的联合为常见.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证实,热疗的应用可明显增强肿瘤的放射效应.放射生物学的研究表明,这种加热所致的放射敏感性的提高,既有热与放射各自不同的细胞毒性效应相互协同与互补的间接作用,又有热可修饰放射诱导的损伤的直接作用.

    作者:陈洪雷;张苗;王雅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微波辐射对心脏影响的研究进展

    随着微波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在享受其带来巨大好处和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微波污染的严重危害.尤其是随着网络、通讯、广播、电视、工业电器设备、家用电器的普及和这些设备功率和频率的日益增多,它们所发出的电磁辐射强度也日益增高,已成为损伤人类健康的物理因素之一.心脏作为对微波辐射较为敏感的靶器官之一,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笔者就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潘敏鸿;彭瑞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β射线照射后成年大鼠纹状体内S-100及OX-42的表达

    纹状体属于端脑基底核内的一个神经核团,在维持正常的肌肉紧张度方面起重要作用,胶质细胞参与纹状体生理及病理过程,S-100是酸性钙结合蛋白,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内表达,S-100具有神经保护功能,它可以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促进胶质细胞伸出神经突起.OX-42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中特异表达,可以将OX-42阳性细胞按形态分为静止形小胶质细胞、激活形小胶质细胞、活化形小胶质细胞.

    作者:石梅;魏丽春;孙朝阳;刘晓莉;马海昕;陈良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宫颈癌外照射的射野与剂量学分析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女恶性肿瘤,外照射与内照射结合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关于外照射的照射技术已有不同的描述[1,2].笔者根据我院宫颈癌的放射治疗,结合文献分析探讨宫颈癌的外照射技术.

    作者:张福泉;邱杰;杨波;周觉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β和γ射线照射肿瘤细胞的生物效应比较

    目的比较低剂量率β射线和高剂量率γ射线照射诱发肿瘤细胞生物效应特点.方法采用32P β射线和60Co γ射线照射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用台盼蓝排除法和X-gal衰老细胞染色法比较两种照射肿瘤细胞死亡方式的差异.结果32P β射线(0.375 cGy/min)和60Co γ射线(206 cGy/min)照射HeLa细胞后72 h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率β射线抑制细胞增殖为渐进性,使多数的细胞在一个或几个细胞倍增周期后死亡,以增殖性死亡为主;高剂量率γ射线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直接、迅速,细胞坏死比例高,增殖性死亡(衰老)比例低于持续低剂量照射方式.结论不同的辐射方式对细胞的杀伤方式不同,了解其放射生物学机理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冯惠茹;田嘉禾;丁为民;张锦明;陈英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单细胞凝胶电泳对o-PDA诱导CHL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

    基因组不稳定性是DNA接受损伤因素作用后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它不仅使受损细胞的损伤敏感性提高,加速损伤,而且具有传递性,即:基因组不稳定性所致的遗传效应并不是出现在受照细胞本身,而是以加强自发突变的形式表现在受照的子代细胞中[1].邻苯二胺是药物合成、染料、杀虫剂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副产品,是一种强的化学诱变剂[2].本实验主要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对化学诱变剂邻苯二胺(o-PDA)处理的CHL细胞及其经再次染毒子代细胞的彗星尾长进行测定与分析,初步探讨o-PDA诱发的CHL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

    作者:沈波;王仲文;邢小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NADH对正常肝细胞株LO2辐射后p53和bax表达的影响

    放射治疗在于大程度地杀伤肿瘤细胞和尽可能地减小正常组织细胞的损伤.但临床上往往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从而限制了肿瘤的放射治疗剂量的提高,特别是对于亚临床病灶的放射治疗.为此,减小正常组织细胞的放射损伤成为放射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研究通过还原型辅酶NADH对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及其凋亡信号传递分子p53、bax表达的影响,探讨NADH抗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作者:刘发全;崔念基;张积仁;夏云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广西放射治疗机输出量的质量核查结果

    2003年1月笔者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联合对广西17家医院中的25台放射治疗机的输出量进行了质量核查,核查率覆盖了全区放疗机的75.8%,代表了广西的放射治疗质量水平.

    作者:黄丽华;张会敏;杨挺;罗素明;何志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乳腺癌手术和化疗后胸壁电子束照射对心肺毒性影响的研究

    乳腺癌术后予环磷酰胺(CTX)、阿霉素(ADM)或表阿霉素(EPI)和氟脲嘧啶(5-FU)组成的CAF或CEF方案是目前常用的一线标准辅助化疗方案,其中ADM/EPI的累积性心脏毒性较大.而放射性心肺损伤亦为胸部肿瘤在放射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为探讨乳腺癌手术和化疗后,胸壁电子束照射对心肺毒性的影响,笔者自1999年11月至2002年8月在本院门诊收治乳腺癌根治术和化疗后患者220例,采用不同能量电子束照射胸壁,现报道如下.

    作者:管迅行;李凤岩;何振宇;郑剑霄;贾彦征;李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放射剂量测量的远程控制和数据处理

    目的解决中子-γ混合辐射场只能近距离测量与测量人员因不能远离辐射场而可能受到泄漏中子和γ射线照射的问题,并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方法开发并利用远程控制技术,通过深入剖析6517A静电计中固化的各种控制、采样和通讯命令,利用计算机通过RS-232串行通信接口远程对剂量仪进行控制,在测量完成的第一时间取回测量数据并可通过网络共享这些数据.结果通过计算机编程,首次实现本地计算机对6517A静电计的完全自动控制,并通过远程计算机对本地计算机的控制来设置并驱动6517A静电计完成剂量测量任务,实现人员对仪器的异地操作.剂量测量全过程不需要测量人员到现场,从而使测量人员免受泄漏射线的照射.结论本课题首次将远程控制的概念引入以前一直只能近距离进行的放射剂量测量领域,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保护了测量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作者:周郁;骆亿生;郭勇;纪刚;张文仲;王兴功;张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包头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调查

    笔者依照<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办法>等法规、标准,对包头市放射工作人员实施每年度的个人剂量监测,现将1997~2002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仪器设备:FJ-377型热释光剂量仪(北京核仪器厂);LiF(Mg,Cu,P)剂量片(5 mm×5 mm×0.8 mm,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FJ-411型退火炉(北京核仪器厂).

    作者:苗金萍;靳容;武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鼻咽肿瘤活检组织SF2对放射效应的预测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用组织块培养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鼻咽肿瘤组织SF2值对肿瘤放射效应的预测价值.方法用组织块培养图像分析技术测定46例鼻咽癌患者新鲜的鼻咽部活检病理标本的SF2,并用CT和临床体检手段评估患者放疗过程中的鼻咽部肿瘤消退情况和颈部转移淋巴结消退情况,以放疗结束后3月时CT和临床资料评估即时疗效.结果46例活检肿瘤组织的SF2与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剂量、转移淋巴结全消退剂量、40Gy时鼻咽部肿瘤消退比和40Gy时淋巴结消退比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881(P<0.01)、0.751(P<0.01)、-0.733(P<0.01)、-0.609(P<0.01).按SF2的中位数值分组,SF2高组和低组之间的上述观察指标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同时SF2值低组患者的即时疗效明显优于SF2高组.结论鼻咽肿瘤组织的SF2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肿瘤的放射效应,其值越小肿瘤消退越快,肿瘤放疗的近期局控率越高.

    作者:江浩;夏云飞;刘秀芳;钱剑扬;梁永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肩周炎的放射治疗

    近几年,放射治疗良性病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放射治疗肩周炎是其中之一,现将我科放射治疗肩周炎的材料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资料:2002年3月至2003年6月,经我科收治的肩周炎患者共28例,30个关节,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42~86岁,平均55.3岁.主要症状为肩关节疼痛、肩部活动受限、夜间不能入睡及结节间沟有压痛.所有病人均经我院外科门诊常规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而来我科行放射治疗.

    作者:张久亮;史铭;章玉琛;仇宝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床边X射线摄片的质量保证

    床边X射线机对出现严重昏迷、脑血管意外、脑外伤、严重颈椎骨折、非典和禽流感等病人具有非常重要诊断意义.为了确保床边X射线摄片质量,笔者就100例床边X射线机摄片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水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儿童头颅CT扫描条件选择

    目的探讨儿童头颅CT扫描条件.方法[1]将病人按年龄划分为四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选择90例病例,采用不同的mAs进行扫描,由3名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分析,分别统计甲、乙、丙片率,进行统计学处理.[2]测量不同mAs时的权重CT计量学指数.结果①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随着mAs增加,图像质量提高,超过一定值后,继续增加mAs图像质量不再提高.[2]采用240 mAs的吸收剂量比160 mAs的吸收剂量大51.4%.结论不同年龄的儿童应该选择合适的mAs进行扫描,可以有效地保护病人和保证图像质量.

    作者:高德春;顾卫根;毛定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放射摄片用胶片剂量仪在肿瘤放射物理学中的应用

    放射照相用胶片剂量仪(radiographic film dosimetry)是一种重要的二维剂量仪.广义上,胶片剂量仪应该包括胶片、数字化仪和冲洗机3个部分,它的空间分辨率高,可以用来快速获取照射野的二维剂量分布,因此,对于肿瘤放射物理学中的常规剂量测量和放射治疗计划尤其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的剂量验证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笔者拟对放射摄片用胶片剂量仪在肿瘤放射物理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金利;傅小龙;蒋国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患者的X射线辐射评价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HACE)治疗肝癌过程中,患者受到的X射线辐射,为THACE放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HCC患者的辐射剂量资料,DSA机(Angiostar-Plus)配置穿透电离室型剂量监测系统(Diamentor K1 and Diamentor ED),在线读取面积剂量乘积DAP(cGy/cm2)和入射表面剂量ESD(mGy),采用Monte-Carlo转换因子估算有效剂量ED(mSv).并分析近期10例THACE患者,在提高基值管电压、减低透视脉冲频率和摄影帧数下对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82例HCC患者透视时间(35.3±21.1)min,摄影(234±108)帧,DAP为(21 748±12 424)cGy/cm2,ESD为(964±632)mGy,ED为(34.8±19.9)mSv.透视对总DAP的贡献(24.0±12.7)%小于摄影(75.9±12.7)%,透视对ESD值的贡献(49.8±14.9)%,与摄影相似(51.6±14.2)%.近期的10例THACE患者的每分钟透视剂量、每帧摄影剂量及总剂量都比HCC患者明显降低.结论在THACE过程中患者受到一次性较大剂量X射线照射.适度提高基值管电压、减低透视脉冲频率和缩减摄影帧数,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作者:陈胜利;朱栋梁;陈国东;邹蓉珠;黄齐好;黄子诚;谢琦;慕容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测量高空宇宙辐射及扣除γ贡献的方法

    以往测量大水面和低空的宇宙辐射时,采用高压电离室和闪烁辐射仪的联合测量方法.根据两种仪器对宇宙辐射及γ辐射响应的显著不同,来扣除γ辐射对高压电离室读数的贡献.测量12 km以上的高空宇宙辐射时,只能用歼教机载轻便的FD-3013进行测量.这是因为国内运输机的飞行高度高可达12 km左右,而歼教机可飞行的更高,但歼教机舱内空间小,不可能再用RSS-111测量.笔者探讨了用FD-3013测量宇宙辐射的方法及其如何扣除歼教机本身的γ辐射对仪器读数贡献的问题.

    作者:王建超;王其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遗传学指标的影响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总的5年生存率达50%左右,早期患者可达到80%左右[1],大量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时间.因此对放射治疗造成的遗传学损害应给予高度重视.笔者通过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口腔黏膜上皮脱落细胞(BMC)微核率、染色体畸变和hprt基因突变等,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遗传学指标损伤进行初步研究.

    作者:庞学利;孙华明;肖红;王希;曹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川芎嗪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修复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川芎嗪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修复可能的机理.方法取5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进行60Co 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总吸收剂量为6.0Gy,吸收剂量率为0.56 Gy/min,照射后分别胃饲相同剂量(2 mg/只,2次/d)的生理盐水和川芎嗪,分别于照射后第3、7、14天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检测骨髓组织中造血组织面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骨髓单个核细胞PE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川芎嗪组第3、7、14天BMNC计数及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川芎嗪组VEGF、PECAM-1的表达水平在第3、7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第14天其表达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增强骨髓中黏附分子PECAM-1和VEGF的表达,以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后造血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修复.

    作者:刘振芳;孙汉英;刘文励;李春蕊;谢大兴;吴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