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1950~1995年肿瘤死亡危险分析

赵永成;王继先;张卫;李本孝;樊体强;张景源

关键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 肿瘤, 死亡危险
摘要:目的研究职业X射线照射所致人类恶性肿瘤的死亡危险及其规律.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调查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及非射线医务工作者的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并用O/E程序对X射线工作者1950~1995年间肿瘤死亡危险进行分析.结果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与非射线工作者比恶性肿瘤死亡相对危险(RR)显著增高,特别是在早期队列,全部癌的RR=1.26,95%可信限(CI):1.14~1.38,其中白血病RR=2.48,95%CI:1.68~3.51,食管癌RR=3.18,95%CI:2.02~4.77,肝癌RR=1.54,95%CI:1.27~1.86和骨癌RR=2.48,95%CI:1.00~5.40;近期队列中只有食管癌RR=4.19,95%CI:1.80~8.25和肺癌RR=1.60,95%CI:1.10~2.25的死亡危险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当职业照射的累积剂量达到一定水平,可导致恶性肿瘤死亡危险的显著性增加;白血病和部分实体癌RR显著增高与职业X射线照射有关.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相关文献
  • X射线全身照射对免疫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免疫细胞表面分子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ITC-CD28/PE-CTLA-4双染法观察了小鼠胸腺和脾细胞的CD28和CTLA-4表达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观察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B7-1和B7-2的表达变化.结果低剂量电离辐射和较高剂量电离辐射均能增强腹腔巨噬细胞B7分子的表达;同时发现,低剂量电离辐射显著增强胸腺和脾细胞CD28的表达,而CTLA-4的表达降低,脾细胞较胸腺细胞更明显.较高剂量电离辐射显著增强胸腺和脾细胞CTLA-4的表达,同时抑制两种细胞CD28的表达,以脾细胞为更显著.结论共刺激分子CD28和B7的表达上调可能是低剂量电离辐射免疫兴奋效应机理中的重要因素.

    作者:金顺子;刘树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放射性间质性肺炎早期透明质酸积聚的分子机理研究

    透明质酸(H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细胞间质的单链糖胺多糖,参与组织发生、损伤修复与肿瘤转移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1].近几年,3种基因结构类似的透明质酸合成酶(HAS)已相继被克隆、鉴定[2-4].

    作者:李月娟;姚玉陆;刘志红;杨素红;王勇;Paraskevi Heldin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骨和牙釉电子自旋共振辐射剂量学研究进展

    早在60年代就有研究者将电子顺磁共振(ESR)用于广岛和长崎原爆幸存者的受照剂量估算,但开始应用在辐射事故剂量估算方面还是在80年代,因为在当时ESR方法提供了其他剂量学方法无法提供的剂量信息.

    作者:刘青杰;陈德清;陈金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中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的染色体易位畸变

    目的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小剂量职业受照者的辐射损伤远期效应.方法用4#和7#全染色体探针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25名早期X射线工作者的染色体易位,按照PAINT分类法进行.结果 X射线工作者基因组易位率为(13.14±1.23)/1 000细胞.完全性易位与不完全性易位为1∶1.7.1965年后工作的X射线工作者不完全性易位(T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1965年前工作的X射线工作者不完全性易位(Ti)和完全性易位(T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1,P<0.05).结论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易位以不完全性易位为主.染色体易位率与染色体DNA含量无关.不完全性易位T(Ab)、T(Ba)和完全性易位Tc均随着放射性工龄的增长而增加.

    作者:孙元明;李进;王芹;唐卫生;王知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低剂量辐射对小鼠下丘脑神经元信号传递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对小鼠下丘脑神经元信号传递的影响.方法应用竞争蛋白结合分析、放射免疫分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75 mGy 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下丘脑神经元cAMP和cGMP含量及c-fos mRNA、Fos蛋白和前阿黑皮素(POMC)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照射后15 min小鼠下丘脑cAMP含量立刻明显增高并达峰值,1 h回复接近假照组水平;cGMP含量的变化与cAMP含量的变化基本相反,而cAMP/cGMP比值的变化与cAMP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照后15 min下丘脑神经元出现c-fos mRNA表达;照后8 h Fos蛋白表达达峰值;POMC mRNA表达在照后1 h明显降低.结论低剂量辐射可激活小鼠下丘脑神经元,促进其信号传递,以及下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

    作者:万虹;龚守良;刘树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联合输注对急性放射病造血重建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联合骨髓基质细胞输注对急性放射病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5 Gy γ射线照射的BALB/c小鼠,分别输入红细胞(对照组)、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T组)、外周血干细胞联合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实验组),观察受体鼠4周的生存率、骨髓有核细胞(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生存率、BMNC、CFU-GM、CFU-F较对照组和PBSCT组显著升高,P<0.05;WBC的低值较其他两组高(P<0.01),WBC恢复较PBSCT组快(P<0.01).结论外周血干细胞联合骨髓基质细胞输注有促进急性放射病造血重建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纯的外周血干细胞输注(移植).

    作者:宫立众;孙士红;程天民;粟永萍;冉新泽;罗成基;郭朝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慧星电泳用于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检测的研究

    目的探讨彗星电泳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对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的可行性.方法以自行设计的图像分析系统,用彗星电泳方法检测4种人肿瘤细胞受γ射线照射后细胞初始DNA损伤,以及细胞经30 min修复时DNA损伤残余率;用细胞集落存活法检测2 Gy γ射线照射后细胞存活率.结果 4种肿瘤细胞初始DNA损伤与辐射敏感性无关,2 Gy γ射线照射后4种细胞存活率(SF2)与细胞经30 min修复后的DNA损伤残余率相关明显(r=-0.87).结论本实验方法有可能成为一种快速、准确检测肿瘤细胞内在辐射敏感性的方法.

    作者:薛文成;王宝勤;苑宾;刘洪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地甘口服液对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TNF、SOD和微核的影响

    在临床应用地甘口服液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较好疗效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探讨该药的作用机理,我们曾进行过系列的实验研究,包括免疫功能和造血干祖细胞集落的形成等[1,2].

    作者:潘琦;何东初;陈如泉;徐之良;吴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热休克蛋白70在正常和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血管再生过程中表达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HSP70在正常和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过程中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72只Wistar二级大鼠背部皮肤制作圆形伤口后以25 Gy 60Co γ射线局部照射,于伤后2、5、10、15、21和28 d活杀取材,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HSP70基因表达及意义.结果单纯创伤组于伤后2 d见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浆内HSP70阳性;5 d时其阳性的内皮细胞增多,强度增强;伤后10 d仍可见部分内皮细胞浆内阳性;伤后15 d后,HSP70逐渐减少.创伤+照射组伤后5 d始见血管内皮细胞浆内弱阳性,10~15 d时阳性,21 d后阴性.结论 HSP70参与伤口愈合血管再生的过程,可能对血管再生起促进作用;辐射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HSP70减少可能是辐射延迟伤口愈合的原因之一.

    作者:彭瑞云;王德文;高亚兵;熊呈琦;秦全红;崔雪梅;杨红;谷庆阳;夏国伟;崔玉芳;陈浩宇;胡文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全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以下称诊断标准),1991~1999年省级职业性放射病诊断鉴定组诊断了放射性疾病545人.已备案的各种放射性疾病总计542例(含1960~1990年诊断的202例),其中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内障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居前3位,三者占总病例的90.6%,其中80%是从事X射线诊断工作,74.7%是60年代以前参加放射工作.

    作者:王玉珍;王秀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梁金菇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梁金菇多糖(LJPS)对造血功能辐射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用造血祖细胞克隆法,内源性脾结节形成法,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脾脏指数等方法观察了LJPS对60Co γ射线照射5.5 Gy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辐射骨髓及脾脏细胞的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LJPS辐射后第7天骨髓CFU-GM、CFU-E、CFU-F数量增加,辐射第14天的骨髓有核细胞数、脾脏指数、CFU-S明显增多,辐射第3、7、14天骨髓、脾脏bcl-2蛋白表达上升.结论 LJPS对小鼠造血功能辐射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其机理与调节骨髓、脾脏bcl-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席亚明;席亚荣;孙延庆;杜兰宁;刘兆辰;石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吉林省1972年~2000年放射事故浅析

    吉林省1972年至2000年由放射性核素引发的放射事故共35起,笔者对此类放射事故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改善和加强放射卫生监督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大限度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晓梅;安福才;李淑香;李雨;朴永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牛磺酸对照射成纤维细胞周期和自由基变化的影响

    牛磺酸(Taurine)是一种含硫的β-氨基酸,是人体内的一种必需的游离氨基酸,已广泛证明有多种生物效应:对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作用,抗氧化纤维化作用[1,2],对多种细胞有保护作用,如稳定细胞膜作用、保护细胞膜磷脂免受降解等[3];而且牛磺酸对机体无任何的毒副作用.

    作者:季修庆;吴士良;周迎会;徐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幼年垂体脊椎照射对生殖系统和生长发育远期影响与预防

    幼年病人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照射而获得有效控制肿瘤的同时有可能出现生殖系统和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为了减轻和预防这种不良结果,笔者对57例原发颅内生殖细胞瘤放射治疗的远期生存情况,分析其年幼病人生殖系统和生长发育所受影响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

    作者:王德昌;顾子普;修霞;侯秀玉;宋志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医院放射科防护管理工作的经验

    X射线检查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临床诊断技术,受检人次逐年增加.医疗照射已成为人群接受辐射的主要来源.放射科如何做好放射防护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济南中心医院放射科加强了组织管理,加大了宣传力度,密切配合防疫部门的工作,提高防护水平,降低了辐射剂量,保证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张新廷;谢子泉;李凤刚;杨永清;邵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直线加速器脾区照射治疗脾功能亢进22例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是内外科治疗的难点.近,我院采用直线加速器脾区前后对野照射治疗,使血液细胞学改善,门脉压下降,脾脏回缩,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大正;高春霞;赵志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鼻咽癌细胞系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

    鼻咽癌多发于我国南方,放射治疗为首选治疗手段.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34%~53%,多数死于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肿瘤细胞群中存在放射敏感性差的亚群是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的设计应针对这些放射抵抗的细胞.

    作者:姜桔红;余忠华;王捷;邓惠华;孙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1950~1995年恶性肿瘤危险分析

    目的提供职业照射诱发人类恶性肿瘤的证据和评价其危害.方法用O/E程序分析了我国24省、直辖市、自治区1950~1980年间在职的27 011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和25 782名其他科医务工作人员1950~1995年间的恶性肿瘤发病资料.结果 X射线工作者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医务人员,相对危险(RR)为1.2,95%可信限(CI)为1.1~1.3.发病率明显增加的肿瘤是白血病、皮肤癌、女性乳腺癌、肺癌、肝癌、膀胱癌和食管癌;RR分别为:2.2、4.1、1.3、1.2、1.2、1.8和2.7.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见增高RR=1.6,95%(CI)为0.9~2.6.结论 X射线工作者白血病、皮肤癌、女性乳腺癌,可能还有甲状腺癌相对危险的增高与职业X射线的照射有关,当累积剂量达到一定水平时,这些肿瘤的相对危险明显增高.

    作者:王继先;李本孝;赵永成;高智伟;徐钧;张景源;青山乔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FD-71A型γ辐射仪的性能及正确使用

    为避免使用FD-71型γ辐射仪时对测量结果的误解以及不能正确地评价测量对象,笔者简要介绍其正确使用方法.

    作者:欧向明;赵士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衢州市区室外地表γ辐射水平调查

    我们于2000年对衢州市区室外地表γ辐射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自然概况:衢州市区位于浙江省西部,地处东经118°01′,北纬28°14′,属河谷平原,外延丘陵,面积16.34平方公里,人口18.2万人,年高气温40.8℃,低气温-10.4℃,平均气温17.3℃,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作者:王小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