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虹;龚守良;刘树铮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对脐血T淋巴细胞膜分子表达、IL-2分泌及LAK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新鲜分离的脐血淋巴细胞及LAK前体细胞接受低剂量γ射线照射,分别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MTT法及3H-TdR释放实验检测T淋巴细胞膜分子的表达、IL-2分泌和LAK体外杀伤肿瘤靶细胞(K562,HL-60)活性.结果① 62 mGy γ射线照射后,脐血淋巴细胞CD3、TCR/CD3复合物、CD4、CD8分子表达显著上调,且均在4~24 h内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增强,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变化;② 62 mGy γ射线照射后,脐血单个核细胞上清IL-2活性随培养时间推移逐渐增强,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脐血LAK细胞对K562和HL-60的杀伤活性与成人外周血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接受低剂量辐射的脐血LAK细胞对K562和HL-60的细胞毒性显著高于非照射组(P<0.01).结论低剂量辐射可促进脐血T淋巴细胞的成熟、活化和信号的转导及IL-2的分泌,增强脐血LAK杀伤肿瘤靶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从而可能在脐血移植中加速免疫功能重建,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作者:刘长安;杨光;贾廷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有作者认为对霍奇金病进行放射治疗可能会引起生育、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由于霍奇金病放疗疗效及防护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具有生育能力的男性患者希望有子代的几率也不断增加,笔者对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放射肿瘤科霍奇金病放疗中睾丸的辐射剂量进行了实时测定,并评估对其子代潜在的遗传生物学危害.
作者:王玉龙;冯炎;潘自强;林原;李龙根;夏君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HSP70在正常和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过程中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72只Wistar二级大鼠背部皮肤制作圆形伤口后以25 Gy 60Co γ射线局部照射,于伤后2、5、10、15、21和28 d活杀取材,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HSP70基因表达及意义.结果单纯创伤组于伤后2 d见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浆内HSP70阳性;5 d时其阳性的内皮细胞增多,强度增强;伤后10 d仍可见部分内皮细胞浆内阳性;伤后15 d后,HSP70逐渐减少.创伤+照射组伤后5 d始见血管内皮细胞浆内弱阳性,10~15 d时阳性,21 d后阴性.结论 HSP70参与伤口愈合血管再生的过程,可能对血管再生起促进作用;辐射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HSP70减少可能是辐射延迟伤口愈合的原因之一.
作者:彭瑞云;王德文;高亚兵;熊呈琦;秦全红;崔雪梅;杨红;谷庆阳;夏国伟;崔玉芳;陈浩宇;胡文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吉林省1972年至2000年由放射性核素引发的放射事故共35起,笔者对此类放射事故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改善和加强放射卫生监督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大限度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晓梅;安福才;李淑香;李雨;朴永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当前放射医学与防护中人们关心的问题之一是:人们经常受到的小剂量慢性照射对健康的影响能否根据中等以上剂量急性照射的人群资料(如日本原爆幸存者等)外推?电离辐射的随机性效应是否有阈值?
作者:王继先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辐射远后效应对红细胞膜阴离子转运蛋白(band 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10年期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患者骨髓有核细胞,二步法液体培养红系,取新生红细胞涂片,做band 3 mRNA原位杂交.抽提外周血有核细胞总RNA,进行RT-PCR,以β-actin作内参照,半定量分析band 3 mRNA表达丰度.结果 ARS新生红细胞中band 3 mRNA原位杂交显色不均、淡染,定量分析显示1/2患者band 3 mRNA表达强度减弱.结论辐射远后效应可能在转录水平影响红细胞膜阴离子转运蛋白基因表达,使转录产物减少,翻译产物功能下降即阴离子转运能力减弱,红细胞成熟过程延迟.
作者:李津婴;周虹;夏放;翟永平;张雨生;韩风来;章卫平;刘本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牛磺酸(Taurine)是一种含硫的β-氨基酸,是人体内的一种必需的游离氨基酸,已广泛证明有多种生物效应:对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作用,抗氧化纤维化作用[1,2],对多种细胞有保护作用,如稳定细胞膜作用、保护细胞膜磷脂免受降解等[3];而且牛磺酸对机体无任何的毒副作用.
作者:季修庆;吴士良;周迎会;徐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放射性咽喉炎是头颈部放疗中常见的并发症,笔者应用西瓜霜润喉片治疗放射性咽喉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提供职业照射诱发人类恶性肿瘤的证据和评价其危害.方法用O/E程序分析了我国24省、直辖市、自治区1950~1980年间在职的27 011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和25 782名其他科医务工作人员1950~1995年间的恶性肿瘤发病资料.结果 X射线工作者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医务人员,相对危险(RR)为1.2,95%可信限(CI)为1.1~1.3.发病率明显增加的肿瘤是白血病、皮肤癌、女性乳腺癌、肺癌、肝癌、膀胱癌和食管癌;RR分别为:2.2、4.1、1.3、1.2、1.2、1.8和2.7.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见增高RR=1.6,95%(CI)为0.9~2.6.结论 X射线工作者白血病、皮肤癌、女性乳腺癌,可能还有甲状腺癌相对危险的增高与职业X射线的照射有关,当累积剂量达到一定水平时,这些肿瘤的相对危险明显增高.
作者:王继先;李本孝;赵永成;高智伟;徐钧;张景源;青山乔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避免使用FD-71型γ辐射仪时对测量结果的误解以及不能正确地评价测量对象,笔者简要介绍其正确使用方法.
作者:欧向明;赵士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职业X射线照射对人类非肿瘤性疾病的影响及其规律.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放射组)及非放射科室医务工作者(对照组)的非肿瘤死因进行了随访观察和对比研究.结果放射组非肿瘤死亡危险明显高于对照组,RR=1.18,P<0.01.危险显著增高的非肿瘤死因有:冠心病,RR=1.39(P<0.01);脑血管病,RR=1.36(P<0.01);再生障碍性贫血,RR=10.35(P<0.01);神经系统疾病,RR=2.06(P<0.01);及皮肤、皮下组织疾病,RR=3.23(P<0.05).结论受到长期职业照射的X射线工作者非肿瘤病因死亡危险显著增高,其中冠心病、脑血管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死因危险可能与这种职业照射有关.
作者:贾卫华;王继先;李本孝;赵永成;张景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联合骨髓基质细胞输注对急性放射病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5 Gy γ射线照射的BALB/c小鼠,分别输入红细胞(对照组)、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T组)、外周血干细胞联合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实验组),观察受体鼠4周的生存率、骨髓有核细胞(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生存率、BMNC、CFU-GM、CFU-F较对照组和PBSCT组显著升高,P<0.05;WBC的低值较其他两组高(P<0.01),WBC恢复较PBSCT组快(P<0.01).结论外周血干细胞联合骨髓基质细胞输注有促进急性放射病造血重建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纯的外周血干细胞输注(移植).
作者:宫立众;孙士红;程天民;粟永萍;冉新泽;罗成基;郭朝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彗星电泳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对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的可行性.方法以自行设计的图像分析系统,用彗星电泳方法检测4种人肿瘤细胞受γ射线照射后细胞初始DNA损伤,以及细胞经30 min修复时DNA损伤残余率;用细胞集落存活法检测2 Gy γ射线照射后细胞存活率.结果 4种肿瘤细胞初始DNA损伤与辐射敏感性无关,2 Gy γ射线照射后4种细胞存活率(SF2)与细胞经30 min修复后的DNA损伤残余率相关明显(r=-0.87).结论本实验方法有可能成为一种快速、准确检测肿瘤细胞内在辐射敏感性的方法.
作者:薛文成;王宝勤;苑宾;刘洪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以下称诊断标准),1991~1999年省级职业性放射病诊断鉴定组诊断了放射性疾病545人.已备案的各种放射性疾病总计542例(含1960~1990年诊断的202例),其中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内障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居前3位,三者占总病例的90.6%,其中80%是从事X射线诊断工作,74.7%是60年代以前参加放射工作.
作者:王玉珍;王秀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对小鼠下丘脑神经元信号传递的影响.方法应用竞争蛋白结合分析、放射免疫分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75 mGy 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下丘脑神经元cAMP和cGMP含量及c-fos mRNA、Fos蛋白和前阿黑皮素(POMC)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照射后15 min小鼠下丘脑cAMP含量立刻明显增高并达峰值,1 h回复接近假照组水平;cGMP含量的变化与cAMP含量的变化基本相反,而cAMP/cGMP比值的变化与cAMP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照后15 min下丘脑神经元出现c-fos mRNA表达;照后8 h Fos蛋白表达达峰值;POMC mRNA表达在照后1 h明显降低.结论低剂量辐射可激活小鼠下丘脑神经元,促进其信号传递,以及下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
作者:万虹;龚守良;刘树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前认为,输血前对血液制品进行辐照,是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唯一可靠的方法.随着对TA-GVHD的日益了解,我国也将有更多的血液中心及临床医院推广应用辐照血.
作者:任芙蓉;吕秋霜;李慧;刘长利;赵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早在60年代就有研究者将电子顺磁共振(ESR)用于广岛和长崎原爆幸存者的受照剂量估算,但开始应用在辐射事故剂量估算方面还是在80年代,因为在当时ESR方法提供了其他剂量学方法无法提供的剂量信息.
作者:刘青杰;陈德清;陈金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在购买加速器的同时,加速器厂商一般都提供一定数量的长方体形挡铅(block).该种挡铅由于使用方便在当今放射治疗的常规治疗中应用相当普遍.由于该种挡铅为矩形,没有按照光野的几何条件切割,所以存在一定的穿射半影(transmission penumbra).
作者:单国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肿瘤的放射治疗已有百年历史,发展至今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3大手段之一.近年恶性肿瘤尤其是实体瘤多趋于综合治疗,故放疗在现阶段乃至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恶性实体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内容,据统计有60%~70%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放疗[1].
作者:邓珊明;陈克能;孙艳;王怡;徐光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小剂量职业受照者的辐射损伤远期效应.方法用4#和7#全染色体探针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25名早期X射线工作者的染色体易位,按照PAINT分类法进行.结果 X射线工作者基因组易位率为(13.14±1.23)/1 000细胞.完全性易位与不完全性易位为1∶1.7.1965年后工作的X射线工作者不完全性易位(T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1965年前工作的X射线工作者不完全性易位(Ti)和完全性易位(T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1,P<0.05).结论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易位以不完全性易位为主.染色体易位率与染色体DNA含量无关.不完全性易位T(Ab)、T(Ba)和完全性易位Tc均随着放射性工龄的增长而增加.
作者:孙元明;李进;王芹;唐卫生;王知权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