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诺维欧制药和GeneOne生命科学两家公司宣布其研发的寨卡DNA疫苗(GLS-5700)在美国获得批准,开始Ⅰ期临床试验,评价该疫苗预防人寨卡病毒感染。临床前研究表明,此种合成疫苗在大、小动物模型上可引起持续的抗体和T淋巴细胞反应,证明其可预防有害的病原体感染。两家公司曾开发临床使用的埃博拉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疫苗。此次Ⅰ期临床是开放剂量系列研究,40名健康受试者用公司的DNA皮内递药装置给予该疫苗,评价其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性。寨卡病毒由伊蚊叮咬或通过性传播感染,常见感染症状是发热、关节痛和结膜炎,尤为严重的是其与出生缺陷小头症有关,为妊娠时感染病毒引起。寨卡病毒也与四肢肌肉无力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有关。蚊媒寨卡病毒影响在扩大,至2016年5月已有58个国家和地区报道了此种病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优选银桑菊固体饮料(YSJ)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绿原酸、多糖含量和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OD)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初步优选YSJ的提取工艺,Box-Behnken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其工艺。结果正交设计优选的佳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0.5 h,提取2次,每次1.5 h;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选的工艺为:加10.82倍水,浸泡0.51 h,提取2次,每次1.77 h。结论经实验结果对比可知,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选的提取工艺参数更精确,更细致且预测性好,产品质量提高。
作者:李跃辉;王银;彭宇;何亚辉;杨再江;向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本文以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的不同之处为切入点,针对目前中国儿童用药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品种、剂型和规格缺乏等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导致中国儿童用药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儿科药品研发成本高、市场容量相对有限、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难、临床试验机构数量相对较少、政府关于儿科药品研发的激励政策尚未真正发挥作用,并对此提出及早出台相关政策以保障研发和生产儿科药品的利润空间、选择适宜的儿科药品研发品种、促进数量足以满足需求的儿童用药临床试验机构的及早建立、将儿科药品的审批列入特别通道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中国制定儿童用药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作者:孙利华;尚阳;唐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近年来,药物共晶筛选技术成为改善药物溶解度、稳定性等性质的研究热点。该技术不改变药物分子结构,只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为难溶性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途径。共晶是具有新特性的药物组合,可获得知识产权。本文综述了药物共晶筛选技术,为药物共晶的深入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黄雨婷;徐嘉;迟宗良;范孟雪;秦昆明;蔡挺;蔡宝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儿童用药可及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儿童用药短缺、超说明书用药等情况十分严重。中国儿童用药适宜品种少、适宜剂型和规格缺乏、药物临床试验基础薄弱、不规范处方行为和不合理用药等问题比较突出。儿童用药可及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和医疗机构配合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建立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目标,解决儿童用药问题。本文将通过研究中国儿童用药现状,对比国外儿童用药监管措施和政策,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给出相应的建议,为推进中国儿童用药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萧红街;周梦蝶;孙阳;钟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辉瑞公司降脂药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PCSK9i)bococizumab,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清除有关。bococizumab的临床SPIRE研究,包括6个降血脂Ⅲ期临床试验,总入选32000名患者。此次是第二个Ⅲ期临床SPIRE-AI试验,为12周、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平行组、多中心临床研究,299名高血脂接受他汀药物治疗,均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70 mg/dl者。共设bococizumab75 mg和150 mg的预充笔皮下给药两组,共主终点包括12周空腹时LDL-C水平和递药系统的成功率。治疗12周,与安慰剂组比较,患者预充笔操作完全成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基线时明显降低。此药耐受良好,患者一般是安全的。公司还将进行2项Ⅲ期临床对bococizumab降低高危患者心血管病发病率情况进行研究。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确定测定蟾皮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的优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低速离心法、超速离心法和透析法测定蟾皮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考察采用3种不同透析介质测定的蟾皮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比较其测得包封率结果的准确性。结果不同测定方法测得的包封率结果不同,低速、超速离心法和透析法测定华蟾酥毒基(CBG)和酯蟾毒配基(RBG)包封率分别为(74.00±1.69)%和(75.01±2.05)%,(83.60±0.99)%和(82.51±1.56)%,(91.01±0.75)%和(89.22±0.88)%;透析法中透析介质不同测得的CBG和RBG包封率也不同,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的包封率测定方法对包封率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影响,透析法更适合蟾皮提取物脂质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
作者:蔡晓瑶;张莉;任翔;张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长期以来,儿科治疗被认为是“孤儿领域”。儿科治疗中经常出现超说明书使用药物,增加了治疗无效或发生毒性反应的风险。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药代动力学(PK)研究中面临许多天然存在的挑战,包括知情同意率低、可用于PK研究的血量少、采血困难、微量灵敏的分析手段有限、科学先进的拟合模型较少等。目前可获得的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各发育阶段儿童的生理因素仍十分有限。为应对这些挑战,迫切需要以创新思维开发适合这一脆弱群体的有效试验方案设计。本文总结近的文献报道,综述各种用于描述儿童药物PK特征的风险小化方法。微量采样、稀疏采样、再利用采样(机会性采样)、干血斑采样和非血基质采样等策略逐渐应用于幼儿。自上而下的群体PK模型适用于稀疏样品的统计分析;自下而上的PBPK模型提供了药物处置内在规律的认识,但二者都需要更全面的确证。充分理解现有的技术和模型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提高儿童PK研究方案设计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作者:王晓玲;张天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由于中国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基础薄弱,导致上市前数据不足。因此亟需建立上市后儿童用药临床综合评价体系,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本文分别从如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的组织架构、运行流程和综合评价方法等方面,探索建立儿童用药临床综合评价体系的方法和路径。笔者认为,还应遵循“有证循证、无证创证”的理念,仿照美国“哨点行动”模式,利用医疗大数据解决儿童用药循证证据创造难的问题,通过采集、利用真实世界产生的临床医疗数据,开展更准确、更广泛的儿童用药综合评价。未来,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儿童用药临床综合评价体系有可能和国内目前开展的“精准医疗”计划对接,儿童用药的评价基地将逐渐成为医疗大数据和生物样本采集的“哨点”,为中国儿童用药安全主动监测乃至儿童精准医疗水平的提升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保障儿童的健康。
作者:贾露露;尉耘翠;刘亦韦;孟瑶;郭志刚;彭晓霞;王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与风险评估已成为近年来药物研发与监管工作中的热点。目前针对儿童用药的临床前安全评价工作的缺失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突出,为儿童用药埋下了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了儿童群体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相关法规政策进行规范管控。在临床前研究方面,由于幼龄动物与儿童的发育进程近似,近年来欧美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幼龄动物实验并不断完善指导原则,逐渐能有效地预测药物对儿童的毒性影响,推动了儿童药物研发。本文从儿童药物研发所面临的难题,儿童与成人的生理差别,特别是开展幼龄动物临床前安全评价实验的重要性与关注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以期对中国儿童药物安全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井潇;高杰;吴纯启;王茜莎;王全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可让不同水平的基因沉默,主要是通过双链RNA(dsRNA)在体内诱导靶基因mRNA产生特异性降解而实现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是RNAi的效应分子,需要借助递送载体进入细胞内发挥治疗作用。纳米载体具有很多优势:增加生物膜通透性、控制药物释放速度、改变体内分布、提高生物利用度等。本文综述了siRNA非病毒递送载体的相关研究,重点阐述了其结构和生物学特征。
作者:赵晓乐;孔晓军;李剑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默克和辉瑞公司宣布口服钠离子-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埃格列净(ertugliflozin)2次关键的Ⅲ期临床试验治疗2型糖尿病达到主终点。结果显示,该药5 mg/d和15 mg/d组的平均血糖测量A1C降低呈显著统计学差异,2016年6月第76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会议上进行首次报道。26周的临床VERTIS Mono试验是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461名基线时单独饮食和运动不能恰当控制血糖,肾小球滤过率≥55 ml/(min·1.73m2),A1C 7.0%~10.5%的患者,以1∶1∶1比例分到上述两用药组及安慰剂组。主终点,26周时血糖控制改善,两用药组A1C分别降低0.99%和1.16%(与安慰剂组比,P<0.01)。次终点A1C<7.0%,用药组均可达到。另一项26周临床VERTIS Factorial试验,评价该药加默克公司西格列汀(sitagliptin)治疗的效果,伍用组A1C降低1.5%,单药组则<1.1%,伍用组均优于单药组(P<0.01)。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制备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建立该注射液释放度的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湿磨法制备本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释放度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自制制剂的平均粒径约为1μm,透射电镜下观察为不规则块状;所建立的释放度检测方法的精密度为1.5%,回收率为100.70%,稳定性RSD为0.33%。3批自制制剂的体外平均释放分别为:1.5 min 8.00%、20 min 62.26%、45 min 85.44%。结论所制备缓释注射液的粒度分布和释放度与原研制剂一致,释放度检查法简单、灵敏、准确,可有效监控本品的质量,3批制剂平均释放度均在质量标准范围之内。
作者:付伟;孙建绪;张慧;李迎;郭飞;郑爱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儿童用药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其中重要的两个问题是缺少儿童适用的药品剂型规格,以及缺乏儿童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如何激励药品研发生产企业生产适宜儿童使用的药品品种、规格和剂型,引导药品生产厂家获得儿童用药数据,是儿童用药当前主要的工作。本文通过参考国内外文献,系统介绍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鼓励儿童用药研发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儿童用药相关法案、儿童用药相关机构的组成及功能、对儿童用药研发的激励措施、对儿童用药数据研究的强制措施以及对儿童用药研究的帮扶举措。同时梳理了中国近年来儿童用药研发的相关举措,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相关制度提供参考。
作者:张雅慧;闫根全;张文;张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酸角(Tamarindus indica Linn.)为苏木科酸角属的亚热带常绿大乔木经济植物。酸角各部位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在传统医学中广泛应用。迄今的研究证明,酸角叶、果肉、籽及根皮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抗炎、解毒、止痛、降血糖及降血脂等生物活性。人们在对酸角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中分离鉴定了多种类型的次生代谢产物,引起广泛的关注。作者以近年来有关酸角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酸角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维熙;王葳;杨柏荣;张璐;苏薇薇;王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默克和辉瑞公司宣布其阿维单抗(avelumab)的首个关键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此次Ⅱ期临床JAVE?LIN Merkel 200试验是多国、多中心、开放性研究,入选88名转移性梅克尔细胞癌患者,平均年龄72.5岁,先前至少用过1种化疗,10 mg/kg静脉注射阿维单抗,每2周1次,持续6个月。主终点是由独立评定委员会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确定的佳疗效。次终点是有效反应持续时间、无病情加重存活率、总存活率、6个月和12个月的有效反应状态,以及该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免疫原性。结果表明,作为转移性梅克尔细胞癌的二线治疗,该药显示客观有效反应率为31.8%,8名患者(9.1%)获得完全有效,20名(22.7%)部分有效,具可控安全性。78.6%患者在7周内出现有效反应,82.1%患者6个月时仍有效。6个月时无病情加重存活率为40%,总存活率为69%。常见不良反应有疲乏(23.9%)和注射部位反应(17.0%),均为轻度不良反应。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FDA批准拜耳公司的抗血友病因子Kovaltry用于治疗血友病A。该药是一种重组的人DNA序列来源的全长因子Ⅷ浓缩物,临时替代因子Ⅷ以有效止血,适用于血友病A(先天性因子Ⅷ缺乏)成年和儿童患者。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安进公司宣布预防慢性偏头痛药厄瑞奴单抗(erenumab,AMG 334)的全球Ⅱ期临床试验达到主终点,明显减少每月偏头痛天数。该药是全人源单抗靶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减少传送失能性疼痛信号。全球Ⅱ期临床20120295试验是随机、12周、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评价该药治疗慢性偏头痛的安全性和疗效,667名患者按3∶2∶2比例分别皮下注射每月1次、安慰剂70或140 mg该药。主终点是治疗12周后,9~12周每月偏头痛天数与基线比较的改变,次终点为偏头痛天数较基线减少50%及较基线用止痛药天数的改变,累计每月偏头痛小时数较基线时的改变。结果显示,安慰剂组偏头痛较基线减少4.2 d,用药组较基线减少6.6 d。美国约有300万~700万慢性偏头痛患者,每月头痛>15 d,其中头痛>8 d患者多是由于偏头痛引起。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系统评价阿奇霉素对比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儿童部分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2月,收集阿奇霉素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临床疗效评价共纳入20项RCT,合计4980例儿童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78,95%CI(0.65,0.93),P=0.007〕,阿奇霉素在治疗部分小儿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其中在治疗急性中耳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方面,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75,95%CI(0.62,0.91),P=0.003〕,阿奇霉素疗效显著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方面,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0,95%CI(0.62,2.33),P=0.58〕,两药疗效相当。安全性评价共纳入13项RCT,合计3474例儿童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9,95%CI(0.40,0.60),P<0.00001〕。结论 Meta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阿奇霉素在治疗部分儿童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方面疗效和安全性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作者:王培香;印亚双;陈月;李文静;张啸;冯婉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10年来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虽然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少部分难治性甲状腺癌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随着人们对甲状腺癌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到分子层面,基于机制与分子靶标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难治性甲状腺癌治疗方式的前沿领域。目前发现了多种与甲状腺癌发病密切相关的分子靶标,并且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经过了临床试验的验证。基于靶标的药物设计已发现了许多进入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的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和乐伐替尼被批准用于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为晚期甲状腺癌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作者:刘彦东;郑志兵;李松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