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善义
细胞色素P450酶(CYP)2C9是人类肝中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参与多种内、外源物质(包括约10%临床药物)的代谢.CYP2C9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迄今为止新发现并已被命名的有30个等位基因.基因多态性的存在可导致CYP2C9酶的活性发生改变,从而使相关药物的代谢特性发生改变,可能导致药物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的不同.本文主要对CYP2C9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以及相关临床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灵;王健;李居怡;邹吉利;吴金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血脑屏障(BBB)的存在阻碍了多种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因此,提高药物脑靶向性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改善药物脂溶性、借助化学传递系统和载体转运系统等.本文从化学设计角度对提高药物透过BBB的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齐倩倩;贺艺超;肖典;周辛波;赵国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用药是否有效和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各自的思路和方法,都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本文结合作者研究经验和体会,对主要思路与方法进行了讨论,认为中药质量控制应该兼顾主要药效成分和非药效成分,尽可能针对其“全”成分进行表征和控制,并提出了研究思路.
作者:乔善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杨梅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杨梅等多种天然植物中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降血糖、保肝等多种药理活性,显示出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本文从杨梅素的药理作用、体内过程、分析方法、制剂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今后杨梅素的研究开发有所裨益.
作者:林国钡;谢燕;李国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GTP酶激活蛋白(Src同源结构域3)结合蛋白1[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rc homology domain 3)binding protein 1,G3BP1]是否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体外迁移中起作用,以判断该蛋白质是否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靶点.方法 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及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培养于10% (V/V)的RPMI1640培养基中.以G3BP1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作为阳性对照,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A549细胞内G3BP1的表达情况;向A549细胞内转染以G3BP1的mRNA为靶标的小干扰RNA (siRNA)以抑制G3BP1的表达;分别检测G3BP1表达抑制后A549细胞穿过8 μm聚碳酸酯膜细胞数、定向运动距离及穿过人工基底膜细胞数.结果 Western印迹法显示G3BP1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中过表达;转染siRNA后72 h内提取A549细胞蛋白质,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G3BP1表达被完全抑制;G3BP1表达抑制后A549细胞穿过8μm聚碳酸酯膜细胞数、定向运动距离及穿过人工基底膜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 下调G3BP1表达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迁移.
作者:韩堃;张宁;耿华;陈国江;黎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肿瘤血管阻断剂(VDA)直接作用于已形成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肿瘤血管的坍塌,导致肿瘤细胞从内部向外部坏死,但对肿瘤的边缘部往往作用不佳.因此,VDA与互补性的传统化疗或放射疗法合用,为肿瘤细胞的彻底清除提供了可能.目前处于临床研究的作用于微管蛋白的VDA共有13个,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简单介绍VDA的临床前研究技术、联合用药及心血管副作用.
作者:王晓锋;谢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N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作为与疼痛密切相关的靶点,分布于伤害性信息传递的神经通路上,激活后通过引起钙离子内流而触发突触囊泡释放疼痛相关的神经递质,参与痛觉传导.阻断N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可以产生镇痛作用,特别是针对慢性疼痛.目前,针对该靶点的药物齐考诺肽已经上市,经鞘内给药用于治疗对吗啡镇痛耐受或无效患者的严重慢性疼痛,但其应用却受到给药途径及副作用的限制;因而具有口服镇痛活性的小分子N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阻断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庞冲;吴宁;李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脂氧合酶(LOX)是非血红素铁双加氧酶,能催化底物生成各种类花生酸物质,在肺癌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新的抗肺癌药物作用靶点.根据氧分子插入底物的位点不同,人类LOX主要分为5-LOX、12-LOX和15-LOX,5-LOX和12-LOX具有促进肺癌细胞生长和肿瘤转移的作用,而15-LOX的两种亚型15-LOX-1和15-LOX-2主要具有抗肺癌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各种LOX代谢通路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特点.此外,还介绍了LOX依赖氧化应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和P53的抗肺癌机制及其作为肺癌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玉花;魏晓莉;郑建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制适于肺部给药的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制剂,并对其体内外性质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纳米粒径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表面形态;分别采用透析法和凝胶柱色谱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以筛选佳测定方法;采用模拟肺液和生理盐水作为释放介质考察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行为.采用气管滴注给药方式,对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肺组织分布和肺部刺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优化处方组成中二肉豆寇酰磷脂酰胆碱与胆固醇的摩尔比为1∶1,硫酸铵浓度为0.6 mol/L,药脂质量比为1∶3,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94.0%,平均粒径350 nm,且大小均匀,形态完整.透析法比凝胶柱色谱法能更有效地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和靶向效果,与盐酸环丙沙星溶液相比,其在大鼠肺组织中的t1/2延长7.21倍,Cmax提高4.99倍,肺靶向效率由2.01提高至800,提高了288倍,并且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对大鼠肺部的刺激性小且可逆.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包封率高,具有缓释、靶向效果,且肺部刺激性小,适于肺部给药.
作者:刘春美;张晓燕;毕芸祺;孙建绪;王志敏;郑爱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新型治疗性疫苗NTV的体内外宫颈癌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51Cr释放法研究脾淋巴细胞对宫颈癌细胞TC-1的体外杀伤活性,将正常小鼠体内激活的免疫活性细胞输给荷瘤小鼠,采用过继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转移实验研究CTL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CTL杀伤实验设置的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数量比分别为3∶1、10∶1及30∶1,51Cr释放分析结果显示,疫苗NTV能够显著诱导脾淋巴细胞的肿瘤特异性杀伤作用,杀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变化,杀伤效率高可达到53.5%;疫苗NTV在过继性CTL转移实验中的肿瘤抑制率为64.7%,上述结果均与阴性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疫苗NTV在体内外对宫颈癌细胞均具有良好的杀伤作用.
作者:张卓梅;宋海晶;李娜;邹佳;季颖;王清清;陈方;高新;董立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携带hGPR91蛋白表达序列的pcDNA3.1(+)-hGPR91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入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中,经筛选获得CHO-hGPR91工程细胞株,并对工程细胞株表达受体功能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hGPR91全长开放阅读框,通过T4连接酶将其连接到载体pcDNA3.1(+)上,再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将重组载体转染入CHO细胞中,并以抗生素G418加压筛选,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工程细胞株中hGPR9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以Fluo4-AM荧光染料检测琥珀酸对细胞内Ca2+浓度([Ca2+]i)的影响.结果 所构建CHO-hGPR91工程细胞株能够成功表达hGPR91的mRNA及蛋白,在琥珀酸的刺激下能够明显引起工程细胞株[Ca2+]i的变化;而空载体pcDNA3.1(+)转染CHO细胞所得的CHO-pcDNA3.1(+)细胞则无上述效应.结论 成功构建了CHO-hGPR91工程细胞株,琥珀酸作为GPR91的特异性配体,能够明显改变工程细胞株的[Ca2+]i,为进一步研究GPR91的功能及针对以GPR91为靶点的药物研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曦;韩春光;胡明;刘超;刘永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肝细胞癌属于多血管实体瘤,其发生发展过程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肝癌血管生成是一个涉及多种调节因子的复杂过程,受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及抑制因子的平衡所控制.近年来发现肝癌还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因此,通过阻断血管生成促进因子的作用、增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活性,或通过抑制和干扰VM可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目前已有10余种分子靶向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贝伐单抗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等.本文对肝癌血管生成分子机制和相关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汪明群;王长振;吴可;刘明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TRPC6)在肾、心脏和肺等多个器官均有表达,是构成细胞膜钙库操纵性通道的分子基础,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可引起细胞内钙离子信号通路异常,使得大量钙离子内流,导致机体各种病理生理过程的变化.通过特异性TRPC6通道抑制剂和RNA干扰技术干预其在相关疾病中的过量表达,可以改善或缓解病情,提示TRPC6可能作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近年来关于TRPC6作为疾病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若飞;张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组胺H3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调节组胺及其他多种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以组胺H3受体为靶点设计开发的组胺H3受体拮抗剂对于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嗜睡症等中枢社经系统疾病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组胺H3受体拮抗剂已成为当今抗组胺药物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并已成功研制出大量高效、高选择性H3受体拮抗剂,部分化合物已进入临床研究.本文对近年来H3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欢;郑志兵;李松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