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萍;金义光;王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的脑内神经元退变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学说认为,Aβ凝集和聚积是AD病理发生、发展的起始因素,而其他的病理改变如脑内神经纤维缠结、神经元的功能紊乱和丢失等,均被认为是由于Aβ的解离与凝聚、清除与产生的失衡所引发的.目前认为,β-和γ-分泌酶抑制剂是合理和有效的AD治疗药物.此外,α-分泌酶激动剂也可减少Aβ的产生.近年来,人们对于分泌酶的认识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重点对这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马波;张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目前,已认识到短暂的局部缺血的发作是中风的一种常见前兆.大多数中风属于原发性的缺血性中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方法非常有限,因此,预防是降低中风复发和其他血管疾病危险性的重要措施.针对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肥胖采取措施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方法.血小板参与血栓症和栓塞的形成,这使抗血小板治疗成为重要的预防性策略.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地防止缺血性中风的复发和其他血管缺血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在某些情况下,抗凝血剂可以有效地预防缺血性中风的复发.对于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以降低中风的风险.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是预防中风的关键.
作者:张城;卢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组合给药,即同时给动物服用多种药物,可以实现体内高通量筛选,这种方法目前应用不是很广泛,因此有较大的研究空间.该法的实施依赖于现代分析技术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尤其是HPLC/MS/MS联用技术的使用.本文将对组合给药法的实验设计、分析技术及应用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姜云云;范国荣;刘皋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以临床上常用的与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的药物为例,阐述了完全和部分激动剂、中性拮抗剂、反向激动剂和变构调节等概念的理论价值,以及这些概念在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的地位.此外,对受体信号转导过程的精细调节机制,例如激动剂介导的信号转导、受体转运、受体间相互作用及G蛋白调节物质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对上述受体分子和信号转导药理基础理论的理解将有助于临床上合理的药物治疗.
作者:王勃;苏瑞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与死亡受体结合后,可启动凋亡信号的转导.它对肿瘤细胞的高效杀伤作用使其成为具有潜力的肿瘤治疗药物,但在TRAIL的研究领域中仍然存在许多热点问题有待解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TRAI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胞内机制、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问题的研究进展.
作者:方芳;王爱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前,许多候选新药因不溶于水,生物利用度低而放弃研发.应用结晶纳米混悬液可解决药物的溶解问题,改善药代动力学特征.纳米混悬液可通过匀化、湿磨等方法制备,在口服、注射、肺部及中枢神经系统给药中都发挥着优势.该技术为未来药物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艾萍;金义光;王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阻碍固体分散技术商业化的主要因素包括贮存期稳定性、释药机制、扩大生产问题.本文介绍了溶出增加的机制和两种释药模型及其应用;讨论了影响贮存期稳定性的因素,并综述了近年来在提高和预测固体分散体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巧玲;高永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是在差示热分析(DT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热分析方法,本文对近年来有代表性的DSC在脂质体研究中应用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综述了DSC考察脂质体制备方法过程中结构的变化、药物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高分子聚合物对脂质体渗透性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对脂质体柔性的影响等研究中的应用,为脂质体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作者:宁美英;郭颖志;顾忠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