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受体的研究进展

李新;宋波

关键词:M受体, 亚型
摘要:M受体是机体中重要的受体之一,根据药理学分类可分为M1,M2,M3和M44种药理学亚型,根据分子克隆技术可将其分为m1,m2,m3,m4和m5,其中M1,M2和M3分别对应于m1,m2和m3.各种亚型基本结构相似,主要差别在于胞浆内3环(i3环)的不同,这决定了它们功能的不同.m1,m3和m5结构功能相似,可激活PI系统和cAMP,m2和m4则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系统.不同部位各种亚型的分布和功能也有所不同.M受体亚型的分布和功能及其活性药物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长期治疗心衰病人的作用比较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FDA认为曲格列酮已经过时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Xenova公司推出新的抗癌药物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组胺H2受体拮抗剂罗沙替丁枸橼酸铋盐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药物研究中的生物药剂学和药代动力学

    随着合理药物设计、重组生物技术、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等学科的相互融合和相互推动,大量的化合物被合成出来.但由于生物药剂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制约,这些药物候选物的开发时间长、成本高.本文主要介绍一些重要的生物药剂学和药代动力学方法,这些方法将有助于降低药物的开发时间和成本,推动安全、有效的药物开发.

    作者:郭利;恽榴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制剂中的生长抑制素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甲氨蝶呤维持节段性回肠炎缓解的疗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宿主微环境与肿瘤多药耐药和血管新生的关系

    特殊的宿主微环境作为肿瘤细胞生存、增殖的土壤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宿主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耐药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是其中为重要的途径.以此为基础将为攻克恶性肿瘤特别是耐药的难治性肿瘤提供新的诊断治疗手段.

    作者:高瀛岱;杨纯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HPLC-NMR联用技术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HPLC-NMR联用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获得混合物中未知化合物结构信息的技术,近年来它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从HPLC-NMR专用流动池探头、溶剂峰的抑制、测定方法及检测限等方面对其技术特点进行综述,并叙述了近年来HPLC-NMR联用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李忠红;沈文斌;倪坤仪;周帼雄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的应用进展

    本文主要述评1998~2000年间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在药理学、毒理学、临床治疗以及新药开发等方面新的应用进展,并展望发展前景.

    作者:Law FCP;何绍雄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主要在内皮细胞上表达,可介导多种生理效应,其体内表达水平受低氧及细胞因子等环境因素调节,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其结构、功能及两者的关系有了较深入的研究,而可溶性受体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作者:姜自彬;李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受到挑战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用衍生化反应动力学法快速测定人血浆中的克拉维酸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OX-2抑制剂损害肾功能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新型塞来克西对息肉预防作用的研究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抗内毒素药物的研究进展

    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疾病如感染性休克、败血症、多器官功能性衰竭等都与内毒素密切相关.抗内毒素药物能够直接中和及清除内毒素,无论在体外去除污染的内毒素,还是用于内毒素介导的疾病的治疗,均具有实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抗内毒素药物多粘菌素B九肽、类脂A结构拮抗剂及内源性多肽类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抗内毒素药物的发展前景.

    作者:林爱华;刘云海;林剑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国外药物毒理学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

    近年来国外药物毒理学发展迅速,在研究思路和观念、技术和手段、策略和方法上发生了巨大转变,其主要表现为:研究过程和实验操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逐步采用体外筛选评价模型代替整体动物实验;在药物开发、申报、临床监测的各个环节发挥药物毒理学的主动指导作用;研究对象从患者群体转向个体;基因技术全面进入药物毒理学各个研究领域;利用毒代动力学和其他分子细胞生物学新的概念和方法研究药物毒性作用机制或进行药物毒性的风险评价.

    作者:吴纯启;廖明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基因组学在寻找新型抗生素中的应用

    过去40年,抗生素药物主要局限于对一系列药物靶标有对抗作用的已知化合物的研究.这种方法不能产生足够的分子多样性,临床上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基因组学的发展增加了潜在的药物靶标,使简单直接的抗生素药物筛选转向合理的基于靶标的策略.基因组技术的应用,如表达图谱和蛋白质组,也将会大大推动药物的开发进程.

    作者:郭利;王玉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抗过敏药物去氯雷他定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学会